第四幕

场景是一座破败的二层小楼房,这儿是斯帕拉夫契里用来作案的黑店。幕启时他正专心地磨着凶器,而丽戈莱托父女却悄悄地来到了墙外躲在窗前。姬尔达已改扮成青年骑士准备潜逃他乡,丽戈莱托特意让她来亲眼看看她痴心迷恋的青年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浪荡子。果然,穿着士兵服装的公爵出现了,他是被斯帕拉夫契里的妹妹玛达琳娜——一位妖艳的吉普赛女郎引诱到这里来的,他们饮酒作乐,公爵还唱出一首轻佻的歌:“女人水性杨花”, 并且无耻地赞颂玛达琳娜的美丽,急切地向她求爱,而她却卖弄风情地对公爵若即若离,在屋外的姬尔达看得快要心碎,丽戈莱托让女儿赶快猛醒,忘掉这负心的浪子,四个人物的各自心情全都用传神的音乐表现出来,构成了一组精采的四重唱。当年雨果观看《弄臣》到此处时,便赞叹道:“要是我也能让自己作品里的四个角色一齐讲话,让观众同时领会四个人的台词和感情该有多好啊!”

丽戈莱托让姬尔达赶快去维罗那,自己在这儿料理完毕后也马上赶去。待姬尔达下场以后,他叫出了斯帕拉夫契里,付给他一半的钱,并且坚持要拿到公爵的尸体亲自验看。这时公爵作乐疲倦,加以外面雷雨将至,他便上楼去睡觉,而玛达琳娜竟然也爱上了公爵,求哥哥不要杀他,二人商议假如半夜还有人投宿,就杀了这人作为替代。不料他们的话被悄悄转来的姬尔达偷听到了,她由于至今仍不能忘情于公爵,然而爱的幻灭又使她万念俱灰, 于是决心一死结束自己的痛苦。在狂暴的雷雨中她敲开了旅店的门,只见闪电中斯帕拉夫契里举起了刀,一声绝命的呼喊,然后是黑暗中死一般的寂静。在这一段戏里,威尔第用男声合唱的哼鸣加上乐队中长笛和短笛的演奏,创造了非常奇丽的舞台气氛,既描绘了自然现象,又宣示了剧中人的心情。

雷雨渐止,只是天边还偶有一缕闪电。丽戈莱托转来付清了全部的钱, 得到了装尸体的大布袋。他正想打开口袋看看死去的仇人以逞快意时,忽然听见旅店的楼上传出了公爵梦中含糊哼唱着“女人水性杨花”的歌声。他身上的血全凉了,那么死者是谁呢?待打开口袋时,闪电照见了奄奄一息的姬尔达,她恳求父亲的宽恕,用天使般的声音唱着:“我将去天堂守在母亲的身旁,在那里为你祈祷。”丽戈莱托绝望地喊着:“哦,这该死的诅咒应验了。”全剧在诅咒的音乐主题再现中结束了。

如前所说,在威尔第的《弄臣》等三部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到《阿依达》之间还有五部歌剧,它们大多是结构宏伟的历史剧,虽然不若《弄臣》和《阿依达》那样普及,但至今仍经常在世界各大歌剧院上演,他的争取民主、反抗封建压迫的思想也仍然一贯地体现在后来的作品中,而且用了更为成熟的方法来表达。如《西西里的晚钟》便是描写十三世纪西西里岛人民反抗法国占领的起义的,这次起义虽然因为统治者的强大、阴险和起义者内部的不坚定而失败了,但终究推动了历史的前进。威尔第的感情也是倾向着起义人民一方的。在这部歌剧里威尔第以感情炽烈的旋律、诗意盎然的重唱和清新多变化的乐队配器创造了光辉的戏剧意境,在写作手法上有相当的进步。《西蒙·波格涅拉》则描写了在十四世纪的热那亚共和国,海盗出身的西蒙·波格涅拉被选为执政官,他为了意大利各邦的团结所作的努力以及他的爱情悲剧,再次表现了威尔第渴望意大利统一、团结的思想。

《唐·卡尔洛》却是据德国作家席勒的著名话剧改编的。剧中的唐·卡

尔洛是十六世纪时的西班牙王储,因同情和支持受西班牙统治的法兰德斯④ 人民的独立愿望,同时在婚姻问题上与父王菲利普二世冲突而受到了政治迫害。歌剧的故事是:唐·卡尔洛与法国瓦卢阿王朝的公主伊丽莎白在枫丹白露的森林中相遇,他们二人原已订婚,如今相见之后彼此爱悦,以心相许。但是西班牙驻法国的大使认为,从两国的政治利益出发,应该让公主嫁给丧偶不久的国王菲利普二世,当时法国不如西班牙强大,公主为了使祖国免遭西班牙的侵略,只好牺牲感情勉强同意。卡尔洛对此十分不满,来到圣居斯特修道院查理五世⑤的陵墓前倾诉自己的苦恼与悲哀。他的好友、波萨子爵罗德里哥来安慰他,劝他不要因儿女情长而耽误国家大事,应该去帮助西班牙治下的法兰德斯人民解除苦难,并建议他亲自去恳求伊丽莎白王后替他在国王面前说情,派他去担任法兰德斯总督。于是唐·卡尔洛便去求见“继母”, 伊丽莎白答允了向国王转达他的请求,可是当卡尔洛抑制不住地向她倾诉爱情时却遭到她冷峻地拒绝。皇室侍从女官艾伯莉公主曾经是菲利普二世的情妇,她忌妒伊丽莎白占据了自己在国王心中的位置,便想从卡尔洛那里得到自己失去的东西。她给卡尔洛送去一封匿名信,约他在御花园相会。卡尔洛误以为是伊丽莎白来约他,十分兴奋地去了那里,在黑暗中将感情向她尽情倾诉,不料却面对着艾伯莉公主,使他窘急万分,幸好罗德里哥来解了围。卡尔洛由于在大庭广众之前替法兰德斯人民向国王求情,引起了父子间的尖锐冲突,国王大怒下令将卡尔洛逮捕。罗德里哥为了挽救卡尔洛,便将支持法兰德斯人民起义的责任都揽到了自己的身上,尽管菲利普一向十分信任罗德里哥,也不得不在宗教法庭长的压力下答应惩罚卡尔洛和罗德里哥。当菲利普表现出亲子之情难以割舍时,宗教法庭长喻以“教义”:“上帝为救世人也牺牲了他的儿子。”使菲利普只好服从,他叹道:“宝座一向要对圣坛低头”,说明了中世纪欧洲教权的强大。宗教法庭长刚离开,伊丽莎白十分激动地来对国王说:她的首饰匣不见了。不料这首饰匣就在国王的书桌上, 是艾伯莉从王后那里偷来向国王告密的。菲利普指着匣内卡尔洛的肖像问这是怎么回事?王后坦然地说:你很清楚当初的婚约是我和卡尔洛,但是后来我和你结了婚,我从来没有越轨的言行。由于过分激动王后竟昏倒了。艾伯莉公主来向王后忏悔了自己偷首饰匣并向国王进谗的罪过,还坦白了过去和菲利普的私情,接受了去修道院隐修的惩戒。

罗德里哥去监狱看望卡尔洛,对他说由于自己在国王面前承揽了一切责任,国王即将赦免他。突然,宗教法庭长派来的枪手从背后开枪暗害了罗德里哥,他临终前勉励卡尔洛要继续支持法兰德斯人民的解放事业,并告诉卡尔洛说伊丽莎白约他明晨去圣·居斯特王家陵墓前相会,然后便死去了。这时,菲利普二世来下令释放了卡尔洛,但是被宗教法庭长煽动起来的民众还在外面呼喊要求处死王子!

最后一场戏是在圣·居斯特的查理五世的陵前,伊丽莎白向金黄色的青年幻梦告别,勉励卡尔洛以罗德里哥为榜样,去献身于为人民谋利益的事业, 二人相约到天堂再相聚。这时,宗教法庭长和国王带人来缉拿王子,正在紧急时刻陵墓的门打开了,查理五世的“幽灵”突然出现将卡尔洛拽了进去, 给后世留下了一个难解的谜团!

席勒和莎士比亚一样,写历史剧是为了抒发自己对当前政治和社会的感慨,并不拘泥于具体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如他的《威廉·退尔》便是如此, 但是大的历史背景却是准确的。十六世纪时的西班牙曾经是欧洲的霸主,统

治着今日版图之外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在美洲和亚洲都有殖民地。当年法兰德斯人民也因不堪西班牙的压迫而举行过多次武装起义,西班牙的开明人士也曾主张应给法兰德斯人民以自由。伊丽莎白确系菲利普二世的第四个王后,她比国王小二十多岁,完全是政治的婚姻而根本谈不到什么感情。可是历史上的卡尔洛王子却并没有与他的继母有过什么感情的纠葛,他在年仅十五岁时便因身体孱弱和精神失常而被父王幽囚,不久便逝去了。至于波萨子爵罗德里哥完全是席勒所创造的一个理想人物,作家将自己对于民族解放和民主的理想通过他而表现出来。这部歌剧的艺术结构虽然略嫌冗长和臃肿, 但是其中有不少非常动人的段落和激动人心的场面。例如贯穿全剧的“友谊” 主题,每当卡尔洛和罗德里哥在一起的时候便奏响,或由他们二人唱出来, 直至他二人最后死别的时刻。菲利普国王也不是一个脸谱化的暴君,在他的独白中将他的孤单、渴望爱情、答应处罚卡尔洛却又难舍亲子之情等等刻划得细致入微,是男低音咏叹调中的瑰宝。而艾伯莉公主痛悔前非的那段咏叹调:“哦,残酷的礼物”,将自己以美色邀宠,因妒忌而犯罪的悔恨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也是歌剧里面女中音的代表曲目。可以说,正是由于有了这五部歌剧的探索和准备,后面《阿依达》等三部巨著方得以诞生。

19 世纪 70 年代是威尔第也是欧洲歌剧创作达到成熟的高峰年代,多部杰作相继问世。例如瓦格纳的《名歌手》(1868)和《莱茵的黄金》(1876), 穆索尔斯基的《包利斯·戈都诺夫》(1874),比才的《卡门》(1875), 柴可夫斯基的《叶甫根尼·奥涅金》(1879)等等。威尔第的《阿依达》也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于 1871 年诞生的。那时,年近花甲的威尔第已经积累了二十三部歌剧的创作经验,而且功成名就、生活富裕,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和条件,对于要创作的题材严格要求、仔细推敲,而不必担心完不成剧院的合同而赶活儿了。

关于创作《阿依达》的动议,是为了庆祝苏伊士运河的通航,由埃及总督伊斯玛尔帕夏提出来的。他打算邀请一位欧洲的著名作曲家来写一部以埃及的历史为题材的歌剧,从古诺、瓦格纳和威尔第三个人中间选中了威尔第。巴黎大歌剧院的驻院作家、《唐·卡尔洛》的法文剧本作者卡米耶·德·罗克尔根据埃及学家玛利叶特·拜伊的提纲先写出法文剧本,然后再由安东尼奥·基斯兰佐尼(1824—1893)改写为意大利文的剧本。在创作过程中威尔第向拜伊详细询问了埃及的历史、风俗习惯和自然景物,好使自己的作品更准确生动地表现出地域、历史和民族的特征来。威尔第并不是在这里仅仅撷取一些“民族”的素材来作为自己歌剧的装饰,而是从根本上创造出无与伦比的古埃及的历史环境与情调来。用他的话来说便是:“模仿现实也许不错, 但是去创造现实却更好,好得多!”

《阿依达》的故事发生于古埃及法老⑥统治的时代,当时的埃及与埃塞俄比亚是交战国,歌剧开始时埃及的大军又将出征,法老和大祭司选中了英勇的青年将领拉达默斯作统帅。法老的女儿安涅丽丝公主钟情于拉达默斯, 盼望他得胜归来就好成婚。不料拉达默斯心中却爱着公主的女奴阿依达。实际上阿依达是埃塞俄比亚的公主,在一次战役中被俘入宫为奴的。埃及军出征再次大获全胜,甚至将埃塞俄比亚国王阿莫纳撒罗也活捉了来。在庆祝凯旋的盛典上,法老表示愿意答允拉达默斯任何的请求,作为对他的最高奖赏, 他以为拉达默斯会要求和公主结婚呢,然而拉达默斯却要求法老对所有的俘虏宽大,给他们生命和自由,就是对方的国王也不例外,埃及的人民也向法

老提出了同样的请求。为了守信用,法老只得同意释放所有的俘虏,公主感到非常失望,而且发现拉达默斯的心另有所属,经过试探,发现他爱的是阿依达,便在妒忌心的驱使下监视着这两个人的一举一动。阿莫纳撒罗为了想逃回国去再次举兵复仇,便让阿依达设法探听埃及军队设防薄弱的关口以便逃走。在尼罗河畔,阿依达和拉达默斯二人互相抒发爱情,并且希望双双逃离这连年流血打仗的地方,去一片鸟语花香的和平净土生活。在二人的交谈中,拉达默斯顺口讲出了边境未设防的关口,使阿莫纳撒罗得以逃走,而拉达默斯却因此被捕了。拉达默斯在审讯中既不为自己辩白,也不接受安涅丽丝以爱情为条件的营救,大祭司决定判处他以活埋的极刑。就在拉达默斯在黑暗的墓穴中等待死亡的时刻,发现角落里还有一个人,那就是阿依达,她来这儿了却与拉达默斯虽生不能同衾、却死而同穴的宿愿。

歌剧创作的进程十分顺利,但是普、法战争的爆发使在巴黎为《阿依达》制作的布景服装无法运出,应邀出席通航仪式的法国社会名流也不能前往, 首次演出只得延至停战以后的 1871 年圣诞前夜才在开罗举行。1872 年 2 月 8 日该剧又在米兰斯卡拉剧院举行了它的在意大利的首演,都得到了极大的成功。从此《阿依达》便成为世界歌剧舞台上最富于舞台效果的歌剧之一,不仅常常在各国的歌剧院里演出,而且更是一些大型露天剧场举行歌剧节时的热门剧目,像在意大利维罗那歌剧节、芬兰萨沃林纳歌剧节等场合都经常上演。近年还有人在埃及金字塔前的实景前面组织更大规模的演出,邀请世界著名的歌剧演员担任主角,集演出与旅游于一身。但是绝不能说威尔第的这部歌剧主要是靠红火的外在效果而成功的,诚然,在《阿依达》中的古代祭奠仪式、军队出征、凯旋的场面,都是既赏心悦目又激动人心的,但是这部歌剧中最大的成就还是以音乐成功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心活动,无论是阿依达独唱的“祝你胜利归来”所表现的她既祝愿所爱的人出征获胜,而征战的对象却又是她的祖国的矛盾心情,还是在凯旋的宏伟重唱、合唱中所表达的交战胜负双方人物的不同心情的交织⋯⋯无不绘形绘声、层次分明,达到了那一时期歌剧描写的最高水平。另外像拉达默斯在歌剧开始时唱的“圣洁的阿依达”以及尼罗河畔阿依达怀念祖国的咏叹调,以及她和拉达默斯的二重唱等等,都是宛转美妙、令人心驰神移。这就是为何另外的一些场面宏丽不在

《阿依达》以下的大歌剧,如梅耶比尔的作品,今天远不如前者深入人心的原因。而威尔第创作《阿依达》的年代里,欧洲资产阶级要求民主、独立的高潮已经过去,德国俾士麦推行军国主义,对欧洲许多国家连年征战,引起了威尔第极大的反感,因此他想借古埃及的这一段故事来谴责国家、民族间的不义战争对人类之爱的残害,是很有深切用意的。

《阿依达》完成以后,人们都以为这是威尔第最后的杰作了,而的确他在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很少写作,除了修改《西蒙·波格涅拉》和《唐·卡尔洛》以及写作一些小型器乐作品外,就是一部宏伟的《安魂曲》了。1873 年 5 月 22 日意大利伟大的爱国作家、政治家曼佐尼⑦逝世,威尔第认为除音乐外的任何悼词都不足以表达自己的哀思,便写了这部《安魂曲》,实际上威尔第将它献给了包括曼佐尼在内的所有为意大利的独立解放而献出了青春和生命的人们。虽然它用了传统的安魂曲的体裁,用拉丁文演唱,但是作品中却充满了戏剧性和昂扬的战斗精神,它更象是一部清唱的歌剧,在剧院演出的效果要比在教堂中好得多。自从这部作品于 1874 年问世以后,威尔第多次以既是作曲家又是民族代表的身份到欧洲各国去指挥《安魂曲》的演出,

无不受到最盛大、最热诚的欢迎。

在此期间,威尔第不是没有考虑过新的歌剧创作,只是因为他对剧本的要求愈来愈严格了,而能和他丰富的经验和高超作曲能力相配的剧本急切中难以得到。威尔第一向十分推崇莎士比亚,很愿意将他的作品改编为歌剧, 早年间的《玛克白斯》还算差强人意,另外他也一贯钟情于《李尔王》。可是缺乏高手为之改编剧本。这时意大利的剧坛上出现了一位天才人物,他便是剧作家、作曲家阿利果·包依托(1842—1918),这位一半波兰一半意大利血统的艺术家,比威尔第小二十九岁,既有很高的戏剧、音乐创作才能, 又对欧洲各国的文学都有很精深的修养。他曾将雨果的话剧《帕图阿的暴君安杰罗》改编为歌剧剧本,由阿米卡里·庞岂耶利(1834—1886)作曲,这就是以情节紧张、音乐激动人心而著称的歌剧——《乔弓达》(或译《歌女》)。包依托自己编剧并作曲的歌剧《梅菲斯托费尔》是欧洲的“浮士德故事歌剧” 中唯一能与古诺的杰作《浮士德》分庭抗礼的。由于他才高气盛,曾对威尔第早年不够成功的作品表示过不满,因此二人之间有过一些隔阂,但是经音乐出版家朱里奥·里科第⑧的牵线搭桥,尤其当包依托看过了《阿依达》之后,对威尔第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愿对威尔第执弟子之礼。包依托先为威尔第改写了《西蒙·波格涅拉》,使该剧于 1881 年恢复上演时面貌一新,从而取得了他的信任,然后世界歌剧剧坛才逐步拥有了三位伟大天才艺术家的心血结晶——《奥赛罗》和《法尔斯塔夫》。

《奥赛罗》共分四幕,第一幕的场景是十五世纪末威尼斯共和国治下塞浦路斯岛的港口,岛上的百姓和官员们于暴风雨中聚集在岸边焦急地等待着奥赛罗的归来。这位摩尔人是塞浦路斯总督,又是军队的统帅,出征胜利, 凯旋时却遇上了暴风雨,众人都为与风浪搏斗的舰队而焦急担心。舰队终于平安抵岸,人群发出了欣喜的欢呼,庆祝他们爱戴的总督胜利平安归来,可是在欢迎的人中间唯有一人闷闷不乐,他便是奥赛罗的副官雅果,他十分忌妒副将卡西奥比自己更受到奥赛罗信任,便想伺机陷害中伤卡西奥,同时也整倒奥赛罗,好自己取而代之。另一位青年军官罗德里哥恰好钟情于奥赛罗的妻子苔丝德蒙娜,雅果便拉了他作自己的同盟者。他们设计劝诱卡西奥在庆功宴上饮酒过量,待他酒醉失去理智之际,便让罗德里哥故意向他挑衅, 并唆使卡西奥与赶来维持秩序的蒙坦诺决斗,结果蒙坦诺被刺伤,奥赛罗盛怒之下褫去了卡西奥的职务。待到混乱过去舞台上恢复了安静时,只有奥赛罗和苔丝德蒙娜在一起,他们以令人心醉神迷的二重唱表达了二人之间的浓烈而深厚的爱情,威尔第和包依托用了十分写意的手法,将夫妻久别重逢的一夜恩爱凝炼于一段内涵丰富、效果动人的音乐之中,待二重唱结束时东方已露出了曙光。

第二幕在碉堡底层的一室,从窗口可望见花园。雅果假惺惺地安慰着卡西奥,建议他通过苔丝德蒙娜去向奥赛罗求情,她每天都会来花园小坐,可以趁机求见。卡西奥接受了建议高兴地走了,雅果见自己的阴谋又前进了一步,不禁得意地唱起了那首著名的“信条”,它可说是天下所有阴谋家的自画像:“恶神按照他的形象将我塑造,我生来就对一切充满了仇恨。什么荣誉、正义和节操,全都是弄虚作假,生时玩世不恭,死后一切皆空,天堂不过是愚妇人的幻境!”

果然苔丝德蒙娜和女仆艾米莉亚到花园来了,从窗口可以望见卡西奥向她殷勤地问候、谦卑地向她恳求,但他们说的话却无从听见,雅果便趁机将

奥赛罗引来,让他从窗口看到这景象,引起他的疑心和妒火。待一会儿苔丝德蒙娜返回室内,立刻就向奥赛罗替卡西奥求情,这更使奥赛罗相信这二人之间有私情,便十分粗暴地拒绝了她,可是天真的妻子还以为他身体不适, 拿起当年奥赛罗送她定情的绣帕为他揩汗,也被他夺来扔在地上。苔丝德蒙娜从未受过丈夫这样粗暴地对待,很不高兴地离去了,但是艾米莉亚拾起的手帕却被她的丈夫雅果抢了过去。艾米莉亚对丈夫的行为虽然不解,但因为她一向懦弱服从,就没有抗拒。待室内只留下奥赛罗和雅果二人的时候,雅果便火上加油地说自己听见卡西奥在埋怨上帝不公正,竟让苔丝德蒙娜这样美丽洁白的威尼斯女郎嫁给了一个摩尔人!雅果又说曾看见苔丝德蒙娜的手帕在卡西奥的怀中,说明二人的关系不寻常⋯⋯这些话使奥赛罗失去了理智,发誓要惩治“不贞”的妻子。

第三幕是在碉堡的另一间厅里,奥赛罗与雅果在一起,使者来禀报说威尼斯派来的使臣马上就到了,雅果离去时还向奥赛罗保证:让他看到妻子“不贞”的证据。苔丝德蒙娜进来问候丈夫的身体可安康,同时又为卡西奥向他求情,再一次激起奥赛罗的怒火和怀疑,他诡称自己的头痛发作,要用以前送给苔丝德蒙娜作为定情物的那方手帕,可是她却说丢失了,奥赛罗暴怒地斥责她不贞,她竭力地申辩也没有用,最后被他冷酷地赶出室去。这时,雅果又转来对奥赛罗说自己有办法从卡西奥口中套出真情,让他躲在大柱子后面看着。过了一会儿卡西奥进来了,奥赛罗从柱子后面远远只见雅果与他有说有笑,从断断续续听到的片言只语中感到卡西奥在讲自己最近的艳遇,其实,风流成性的卡西奥对雅果说的是他和另一位女人的事,而奥赛罗却以为他讲的就是自己的妻子。后来,卡西奥又从怀里掏出一方女人用的绣帕来说, 不知是何人丢在他的房间里,其实这就是雅果从艾米莉亚那儿抢去然后偷偷丢在那里的。奥赛罗远远望见他们拿起自己当年送给苔丝德蒙娜的定情物指指点点,气愤已极。

在号角声中威尼斯的使臣洛多维珂及随从们来到,他们华丽的衣饰与当地人民朴素的服装形成鲜明的对比。奥赛罗、苔丝德蒙娜和当地官员们都来迎接。洛多维珂宣布将奥赛罗召回威尼斯,派卡西奥接任塞浦路斯总督。这命令又加深了奥赛罗的不快,加之苔丝德蒙娜又对雅果津津乐道地谈起了卡西奥,奥赛罗不禁失去了控制,怒吼着将苔丝德蒙娜摔在地下!洛多维珂等赶紧扶起她并护送着她离开。雅果由于威尼斯提升了卡西奥而没有提升自己而大失所望,便去挑拨内心仍热恋着苔丝德蒙娜的罗德里哥:“你的心上人明天一早就将远航去大海,而你将逗留在这干燥的土地上。可是如果卡西奥发生了什么意外,奥赛罗就会留下⋯⋯拔出你的剑来吧,我来替你望风。” 雅果唆使罗德里哥行刺卡西奥以达到一石二鸟的目的,头脑简单的罗德里哥果然中计,准备去行刺卡西奥。

被政治上的挫折和对妻子的怀疑折磨得心力交瘁的奥赛罗当众昏倒在地,可是外面不知情的群众还在高呼着:“威尼斯的狮子(当地人民对奥赛罗的爱称)万岁,万岁!”雅果却轻蔑地用脚尖点着倒卧的奥赛罗说:“瞧, 这就是威尼斯的狮子!”

第四幕时已深夜,在苔丝德蒙娜的卧室里,艾米莉亚正在为苔丝德蒙娜梳头卸妆,安慰着还在为白天所发生的事情而伤心的女主人。苔丝德蒙娜此刻不禁伤感地唱起了“杨柳之歌”:歌声中述说一位叫芭芭拉的美丽姑娘, 由于被爱人遗弃,只好在小河的岸边不停地哭泣,在杨柳树下唱着哀歌,感

动得杨柳为她垂泪,小鸟为她悲啼,甚至连石头都被感动得溶化了。在莎翁的原作中就有这支歌,当年莎士比亚的不少作品里都插有歌曲甚至一场载歌载舞的假面剧,而威尔第又在此基础上“创作”成一首风味淳美的英国民歌式的歌曲,恰恰与女主人此时此刻的心情吻合。苔丝德蒙娜卸妆完毕,让艾米莉亚退下,然后独自跪在床边祈祷,将心中的冤屈向圣母玛利亚倾诉,她已预感到了不幸。待苔丝德蒙娜入睡之后,奥赛罗从床后的暗道进来,吻醒妻子,顽固地要她承认与卡西奥的关系,苔丝德蒙娜再三申辩他都不听,直至拔剑将她刺倒在床上。这时艾米莉亚冲进来告诉奥赛罗:罗德里哥欲行刺卡西奥反而被卡西奥所杀,同时惊问床上的苔丝德蒙娜为何呻吟?奥赛罗告诉她说由于苔丝德蒙娜不贞,自己将她杀了,雅果知道一切详情。洛多维珂、雅果和卡西奥都来了,艾米莉亚质问雅果:你难道相信苔丝德蒙娜不贞?然后就揭穿了雅果从她那儿抢走手帕陷害苔丝德蒙娜和卡西奥的诡计。蒙坦诺也赶来报告罗德里哥临死前说出了雅果挑唆自己行刺卡西奥的阴谋。奥赛罗听到这一切之后痛悔莫及抽出匕首自杀了,他最后挣扎着爬向床前,希望最后再吻一下无辜的爱妻,乐队于此时奏出第一幕最后二人相亲相爱的“吻” 的主题,全剧就在二人相爱的乐声中结束。

《奥赛罗》于 1887 年 2 月 5 日,也就是《阿依达》上演差三天满十六周年之后于米兰斯卡拉剧院首演,观众的狂热达到了空前未有的程度,大家为威尔第能在 73 岁高龄时仍然有如此旺盛的创作热情并写出了这样清新和充满了青春热情的音乐而欣喜若狂,大家盛赞它的成功,观众们在街头狂欢, 呼喊着:“威尔第万岁!”直到次日凌晨。

如前所说,威尔第和包依托之前已经有过罗西尼改编的《奥赛罗》歌剧, 但由于他的改编本距原著较远,因此不够成功。而威尔第和包依托却十分忠于莎翁的原著,他笔下的人物性格都通过强有力的音乐十分准确地凸现了出来。威尔第此刻的作曲手段可谓已经炉火纯青,在这部歌剧中他不用以往分曲的结构,而让音乐随着戏剧的发展而展开,犹如奔泻而下的江河,时而湍急,时而宛转,最后汇入戏剧高潮的大海!

自从《阿依达》以后的若干年中间,与威尔第同时代的文化、政治方面的重要人物相继去世。如雨果、曼佐尼、瓦格纳、加里波的⑨以及对意大利统一有功的国王伊曼纽尔一世等等,威尔第深感孤寂,常将时间消磨在自己的庄园内,并致力于捐资兴建老年音乐家休养所。但是他内心深处仍在蕴酿着一部喜歌剧,这便是以莎士比亚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以及《亨利四世》等作品为基础,以英国历史上有名的喜剧人物大肚子爵爷约翰·法尔斯塔夫为主角的《法尔斯塔夫》。这是威尔第与包依托又一次愉快地合作,创作了

《塞维里的理发师》之后的最伟大的喜歌剧!威尔第在这部戏里比《奥赛罗》更进一步地扬弃了分曲的音乐结构,全剧音乐几乎像一串珍珠不停不歇地落入玉盘里,引发了观众出自内心的愉悦。无论是法尔斯塔夫吹嘘自己当年的“光荣历史”时唱的“我曾经是亲王驾前的小厮”,还是芬顿和南妮这一对青年恋人情意缠绵的对话,或是梅格、佩姬等“风流娘儿们”一起设计捉弄法尔斯塔夫时如雀鸟噪林般的精美的重唱,以及用渐强的乐队合奏来形容法尔斯塔夫喝了喷奇酒之后浑身上下的毛孔都渗发出丝丝的快意⋯⋯这些效果奇美的音乐都好像是威尔第信手拈来,却是丽质天生。

为何威尔第最后的两部杰作都自莎士比亚的剧作取材?这是因为只有莎翁戏剧中所体现的生活深度和人物的生动翔实才能与威尔第此时所达到的

功力相配,两位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大师的天才于此会合,产生了划时代的歌剧精品,而作桥梁的是另一位天才——包依托!

晚年的威尔第深居简出,但 1894 年他还去巴黎参加了《奥赛罗》的首演式,同时作为法国政府的贵宾出席了古诺逝世一周年的纪念活动,接受了法国政府的荣誉十字勋章,他的第二位妻子,原也是著名的歌剧演员的朱塞庇娜·斯特里庞尼(1815—1897)和他同行。此后,和他风雨与共、在事业上给予他很多支持的老伴斯特里庞尼的去世,使威尔第更感孤独,终于在八十八岁的高龄去世。在他病重的最后日子里,群众自发地在他住所外的街道上铺垫了稻草,以免过往的车轮轧轧声将他惊动。

当威尔第去世以后于米兰举行他的移灵式时,几十万群众沿街默哀,社会名流和政界要人为之执绋,托斯卡尼尼在陵墓门前指挥八百人合唱着:“思绪乘着金色的翅膀飞翔”,身后哀荣胜过国家元首。然而更宏伟更永久的纪念碑却是他的一部又一部的歌剧作品,它将活在一代又一代全世界歌剧观众的心中!

注释:

①萨尔瓦多·卡麦兰诺(1801—1852):意大利歌剧剧本作家,以擅长编写富于戏剧性的剧本而著称,曾为唐尼采蒂编写《拉麦默尔的露契亚》, 为威尔第编写《连尼阿诺之战》、《露易莎·米勒》(即《阴谋与爱情》和

《游吟武士》的剧本)。

②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浪漫主义诗人、剧作家和小说家, 在作品中揭露封建和资本主义制度的黑暗、鼓吹正义和民主,他的小说如《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被改编成多种表演艺术作品如电影、芭蕾、歌剧、音乐剧上演。威尔第很喜爱他的作品,将他的戏剧《厄尔南尼》、《国王寻欢作乐》改编为歌剧。

③弗莱德里希·冯·席勒(1759—1805):德国诗人、戏剧家,狂飙突进运动文学和古典文学的代表,他的剧作被改编成歌剧的甚多,仅威尔第就以他的《强盗》、《阴谋与爱情》和《唐·卡尔洛》改编为歌剧。以他的剧作改编的其它著名歌剧尚有《威廉·退尔》(罗西尼)、《玛丽·斯图亚特女王》(唐尼采蒂)等。

④法兰德斯:今比利时的州名,过去指疆域包括比利时、荷兰南部和法国北部的古国,中世纪时曾受西班牙的统治。

⑤查理五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之孙,1519—1556 在位,曾统治西班牙、尼德兰、德意志、意大利,是欧洲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晚年被迫让位与其子,便是《唐·卡尔洛》中的菲利普二世,而他自己则到圣·居斯特修道院中去修行,一年后去世。

⑥法老:古埃及国王的统称。

⑦亚历山大·曼佐尼(1785—1873):意大利诗人、作家和爱国志士, 他的作品对意大利的民族复兴运动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

⑧朱利奥·里科第(1840—1912):意大利著名音乐出版商,也是作曲家。他的主要事业成就在音乐出版、尤其是歌剧作品的出版方面。他以敏锐的艺术判断力支持了威尔第、普契尼,对世界歌剧文化有重大贡献。但出于偏见他也冷落过比才、瓦格纳和列昂卡瓦洛。

⑨朱塞庇·加里波的(1807—1882)意大利民族统一运动的著名领袖, 杰出的游击战专家。自从 1834 年参加皮蒙特的起义以来,率军南征北战,历

尽艰辛,直至 1861 年意大利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