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田大学(日本)

日本的早稻田大学,19 世纪的中国人和它有较密过从。

日本打开国门比中国早,并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为借鉴日本成功的经验,也为就近、就便,大清国从 1886 年起,大批往日本派留学生。早稻田

大学创办人大隈重信主张加深同中国文化交流和人员来往,于 1905 年在该校

创建清国留学生部,持续 5 年。这期间,它的对华留学生政策较宽松,接纳中国留学生近千人,是日本各大学接纳中国留学生最多的。

当然,整个来看,至少到 1906 年,日本教育在中国民间信誉不足。据

1904 年 4 月清国对归国留学生进行考核,近百名留日学生竟无一人及格。名

列前 5 名的皆为留美学生。早稻田大学在日本各大学中最早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曾组织中国留学生座谈会,沟通情况,了解所需,以图改善对其教育。相比较而言,这也就难得了。早稻田大学为中国各个阶段的革命和正义战争培养了许多领导人物。中国最早的共产主义理论家和活动家李大钊、彭湃以及廖承志等都在早稻田大学学习过,廖承志、孙平化于 1957 年曾被早稻田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经济上的原因,早稻田大学不能接受太多的中国留学生,但是与中国人员的来往和学术交流一直未断,在很大程度上保留其历史上形成的传统。赴日考察访问的学术和教育代表团总要去看看早稻田大学,看看这座和中国人民有着许多联系的,为中国培养了许多人才的高等学府。

一般来说,大学都以地名和人名命名,而以前者为多。如英国的牛津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后者如哈佛大学、中山大学。早稻田大学则和两者全无关,以早稻田为名,使人念着它、听着它,仿佛看到了田园风光,闻到乡土气息,以至想起农村和农民。该校名看上去似随意而得,其实意蕴颇深。早稻田大学的前身东京专门学校于 1882 年就建在东京郊区的一片稻田里。

1902 年东京专门学校改制,并改称早稻田大学。大隈重信主张学校远离繁华都市,创造一个安静、幽雅的环境和校园,使学校带有平凡色彩,让学生多接触自然、多接触农民,以利于专心致志地培养一代模范公民。这种指导思想对该校影响深远。最初,大学和农民、稻田、林木有着特殊的感情。学生在这块绿色的土地上读书、上课、做实验、唱歌、跳舞、运动、表演⋯⋯, 到了 60 年代,早稻田大学仍然不设围墙,四通八达,没有隔断与外界的联系。如今,在苍桑尽历后处于闹市区的早稻田大学仍然可以捕捉到这种传统和风格,所泽新校园仍然是“人与自然和谐共栖”的情调,学生们又和当地的市民、商人等来往,以邻为友,和睦相处。

早稻田的风格概括来说,是一种含有义气、人情、亲切、野性、个性、进取等在内的在野精神。这种精神使日本人喜爱,曾吸引了很多青年去该校就读。

经过 100 多年的演变和发展,早稻田大学从一个规模很小,学生数很少

的只有 3 个学科的东京专门学校发展成拥有 9 个学部(学院)、8 个研究所、

2 个专科、3 个高等学院和大学院,以及所属 6 个研究科的一所完整的、多层次的、规模宏大的综合性大学,而且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办学经验和特点,保持着独立的办学精神和传统风格,无论在办学规模和水平上,或在国内外影响上,都堪称可和东京大学相媲美的一所私立高等学府。

但是,早稻田大学自创建以来,走过的却是一条荆棘丛生、布满坎坷的路。

由少数优秀人物把自由的私立学校的种子播到日本,这是一种极富魄力的革命行为。但也注定要遭受挫折。因为日本的私立学校很少有能够与欧美私立学校背后的自由主义传统和自由民主势力相媲美的背景。于是,就有了如下事实:尽管 1905 年(明治 38 年)建立的早稻田大学实际上已是大学, 但是在日本政府公布的大学令“(1917 年,大正 7 年)前,在法律上只承认它是专科学校,私学经费酬措相当困难,以至于不得不以扩大文科为重点, 因为文科可以减少许多费用”。日本政府不允许东京大学教师在私立学校兼职,曾使早稻田大学师资极度紧张;官办学校可以延缓征兵,私立学校则不得延缓,这几乎造成早稻田大学生源的枯竭;其他的如各种权力的压迫及私学非嫡系的苦头,早稻田大学都得被迫一一品尝。日本政府对早稻田大学如此相待,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明治 14 年(1881 年),日本开始政治上的动乱。当时担任参议的大隈重信指责政府处理公产不当。但是,一批当政人物反对这种指责,以阴谋手段,迫使大隈和七位年青政治家下野。下野以后,他们一方面筹建东京专门学校,一方面组成了反政府色彩甚浓的立宪改进党,进行政党活动。因此,东京专门学校从一开始就被政界和社会各界认为是带有反政府倾向的危险性学校,并被看成是“叛逆人才养成所”。在这个标榜实现自由政治的地方,学生自己充当选举候选人,进行竞选演说,这样的活动在早稻田大学的确是屡见不鲜的。但是,大隈重信不得不避嫌,未出席开学典礼,直到 1907 年(明治 40 年),才正式就任总长。这期间,政府派出的密探进行监视、干涉的事时有发生。日本政府对新学的政策和对早稻田大学特殊的态度,使早稻田大学只能在夹缝中生存,在极度的艰难困苦中图谋发展。

然而,创建之初的东京专门学校,在重重重压之下,却充满着活力,在教学和学术研究上保持着轻松自由的风格,有着崭新的学校风貌。如,与后来日本大学里所出现的狭隘的专家主义相反,经常让专授宪法的高田早苗讲莎士比亚;而让专门研究莎士比亚的评内逍遥讲授宪法,如此之开放。后来, 在该校毕业生中之所以能够出现虽出身于政治经济学科,但却创建了“新国剧”剧团的沢田正二郎,作家横光剑一、屋崎士郎等,以及在文科学习哲学而当上了首相的石桥湛山,这绝不是偶然的。又如,在办学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却能尝试并设置与官学相匹敌的理工学部。由于“在理工科中,纯理学的学科,在各官立大学中已趋于完备,足以满足社会所需,故我校所设置的理工科,专门设置应用方面的学科”。1可见,早稻田大学图谋发展,除了有非凡的勇气、耐力、不屈不挠的精神,又有远见、魄力和灵活性。

早稻田大学能在铺满荆棘的路上走过来,并不断壮大,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独特选择。

当时东京大学作为培养官僚的机构已经建立了。早稻田大学则考虑培养官僚以外的具有模范公民素质的领袖、各行各业的创业人才。如今,在执政的政治舞台上,许多重要人物如内阁总理和各部大臣多出自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但是,在议员和地方官吏中,在经济、文教、宣传、新闻、学术、商业、财界各行业中,早稻田培养了许多优秀人物,举不胜举。

1 ①转引《日本的大学》——产业社会里大学的作用.永进道雄著,李永莲、李夏青译.

早稻田大学不但顽强地走出了昔日的苦难,赢得了现在,而且正在向未来的科学技术发展挑战。只要经过一番努力,总是可以肩负起科学技术和教育立国的责任,只要从思想上不断进取,时时追赶世界潮流,必有所为。这就是早稻田大学从办学之初一直坚持的独立建校精神。在它的鼓舞下,早稻田大学总是瞄准科学前沿,向科学的深度进发。该校早在 1964 年就开始了机器人的研究。日本在机器人的研究上,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而早稻田大学在日本又处于领先的地位。在应用化学方面,特别是在高分子合成的研究与开发方面,也有相当成就。1982 年,早稻田大学开办了全新的、独具特色的人间科学部,下设人间基础科学科、人间健康科学科、体育运动科学科,研究在未来的科学技术、物质文明的时代里人的解放、人性的恢复、人的身心健康以及人的尊严这一重大课题。这不但在日本,在世界上也是先例。对此课题的研究,有许多人担心和不安,但早稻田大学以坚定的姿态作世上的先驱。

早稻田大学的历史像一首悲壮又清婉的诗,让人感动。如今的早稻田大学,勇敢地向未来的挑战,奏起了雄壮的进行曲,不禁让人用充满信赖、崇敬的目光,隔山隔海向它行注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