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彼得堡大学(俄国 PeterbergUniversity)

在俄罗斯有这样一所大学,她的历史紧紧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在一起, 曾几度被关闭,几度搬迁,几度改名。在世界上也没有第二所大学像她那样曾把自己的名字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创始人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的英名联在一起。这就是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

学校创办于 1819 年,因位于当时沙皇帝国的首都圣彼得堡而得名为圣彼

得堡大学。1924 年 1 月 24 日,列宁病逝。同年,为纪念列宁的光辉业绩, 他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城市圣彼得堡和曾经学习过的大学圣彼得堡大学分别更名为列宁格勒和列宁格勒大学。1991 年,随着前苏联的解体,大学及其所在的城市又都恢复了它以前的名字。

圣彼得堡大学的创立与俄国历史上颇具雄才大略的彼得大帝一世不无关系。彼得大帝在世时,就曾有过在京都圣彼得堡建立大学的设想。但根据他的创议于 1724 年起建立的彼得堡科学院(附设有大学和中学)成立不久,他

就谢世而去,科学院的附属大学也逐渐频于解体。到 1819 年 2 月 8 日,圣彼得堡大学在湟瓦河畔古老的彼得罗夫大厦宣布成立时,她已是继莫斯科大学

(1755 年)、维尔诺大学(1803 年)、喀山大学(1804 年)和彼尔姆大学

(1817 年)之后建立的俄国第五所独立大学了。

列宁与圣彼得堡大学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和多方面的密切联系。他本是喀山大学法律系学生,后因参加革命运动被反动当局流放到柯佐什诺村。在那里他读了大量大学教材、各种小说和进步文章,期望有一天能复学。1890 年,他母亲为他争得了在圣彼得堡大学参加考试的机会。1891 年 11 月,列宁作为校外生通过了圣彼得堡大学法律系的考试,获得了该校的一级毕业证书。这期间他与圣彼得堡大学马克思主义小组和不少进步人士建立了密切联系。1905 年,曾第二次被流放的列宁回到圣彼得堡。1906~1907 年间,列宁曾几次参加布尔什维克和国家杜马在圣彼得堡大学召开的秘密会议,并在会议上三次作工作报告和发表演说。此后,圣彼得堡成了列宁革命活动和领导十月革命的主要据点。

圣彼得堡大学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动人的英雄业绩。早在建校之初, 一些进步教授就因为受十二月党人的影响,在课堂上讲授“自然思想”而受到沙皇政府的迫害。1855 年,俄国革命民主主义领袖车尔尼雪夫斯基在他的硕士论文答辩中号召俄国知识界为人民服务,把知识和文化在民间传播。论文在当时的青年学生中引起巨大反响,被誉为“革命宣言”,影响深远。19 世纪 60 年代,圣彼得堡大学学生曾多次举行示威活动,抗议沙皇镇压群众的暴行。300 多名学生因此被捕,学校一度被反动当局关闭。19 世纪 80 年代, 圣彼得堡大学激进的学生在当时的民主知识界运动中充当了先锋。特别是当时正在该校物理——数学系学习的列宁的哥哥亚·伊·乌里扬诺夫,才华横溢,思想激进,是学生领袖之一。他后来因积极参与刺杀沙皇亚历山大三世

(未遂),于 1887 年被处绞刑。他的激进思想和果敢行为,在当时的学生中

产生了很大反响。在俄国 1905 年革命运动中,圣彼得堡大学更是成了当时革命活动和群众集会的中心。高尔基的著名小说《母亲》就是以这时圣彼得堡的革命活动为素材而写成的。气急败坏的沙皇政府下令,再次关闭了圣彼得堡大学。列宁后来对圣彼得堡大学师生反对沙皇暴政的活动给予很高的评价,称它为“俄国革命的讲坛”。

十月革命成功以后,大学开始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并于 1924 年更名为

列宁格勒大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背信弃义,于 1941 年 6 月向苏联发动了突然袭击。从这年秋天开始,列宁格勒曾被德军重重包围达两年零一百个昼夜之久,列大许多师生积极投入了反法西斯战争之中。1942 年初,列宁格勒大学被迫内迁到萨拉托夫市,直到 1944 年 5 月,随着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节节胜利,学校才又迁回原址。

圣彼得堡大学的历史又是紧紧与俄罗斯、与前苏联科学和文化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在俄罗斯史册上,圣彼得堡大学曾涌现出了许多杰出人士和科学家,写下了许多光辉篇章,并为世界和人类科技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1855 年 5 月 10 日,已毕业五年的历史——语文系学生尼·加·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这里通过了题为《艺术对现实的美学态度》的硕士论文答辩。论文中,他追随伟大先行者别林斯基的民主思想,阐述了自己的进步艺术观、美学观:美就是生活;现实高于幻想;艺术应该成为生活的教科书。并号召知识界为人民服务。他的论文成了当时俄国革命青年的宣言。后来,车尔尼雪夫斯基又办起了《现代人》杂志,宣传民主和农民革命思想,成为俄国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家。尽管他本人后来遭到沙皇政府的逮捕,并被判刑, 终身流放西伯利亚,但车尔尼雪夫的先进思想和伟大形象,却在圣彼得堡大学众多学子中扎下了根,教育、鼓舞了一代青年。

1869 年 3 月 6 日,彼大毕业后留校任教的季·伊·门捷列夫在俄国化学学会的会议上,宣读了他发现的化学元素周期律,并创立了化学元素周期系。他的成就奠定了现代化学物质结构理论的基础,在研究种类繁多的化学物质和新元素合成上起着头等重要作用。恩格斯因此称之为“科学一大贡献”。

1895 年 5 月 7 日,年仅 35 岁的彼大物理——数学系学生亚·斯·波波夫在俄国物理——化学学会上发表了他发明的世界第一台无线电接收机。同年,还制成了雷电指示器,成为世界无线电通讯的发明者。

1904 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的伊·彼·巴甫洛夫,也是圣彼得堡大学的毕业生。他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的唯物主义学说、现代最大的生理学派和生理学研究新方法。

著名文学家屠格涅夫和绥拉菲莫维奇等曾在该校接受过高等教育;保加利亚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季米特·布拉戈耶夫也在该校学习过⋯⋯彼大毕业生中许多人后来成为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艺术家、作曲家、活动家和革命家。

圣彼得堡大学的许多教师都曾是俄国著名学派的创始人或代表者。如: 著名数学家维·雅·布尼亚科夫斯基和巴·尼·切比雪夫,是俄国在数

学领域创建最早、实力最强、影响最大的彼得堡数学学派创始人。

曾任圣彼得堡大学校长的著名物理学家和电工学家艾·赫·楞次,是俄国最早的彼得堡物理学派创始人。他 1833 年提出了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后来被命名为楞次定律。他还与彼·谢·雅各比合作研究电磁体,提出了电磁计算法,是电磁现象学说的奠基人之一。

曾是门捷列夫业师的亚·阿·沃斯克列先斯基,是独立的俄国化学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化学之鼻祖”。

俄国伟大的自然科学实验室伊·米·谢切诺夫,是彪炳于科学史的圣彼得堡大学生理学派的创始人。他撰写的《脑的反射》一书,论证了意识与非意识的反射本质,证明用客观方法可以查明的生理过程是心理现象的基础。

他的学说奠定了唯物主义心理学、劳动心理学、年龄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和进化心理学的基础。被誉为“唯物主义生理之父”。

圣彼得堡大学毕业生和曾在该校执教的教授中,有 8 人曾获得诺贝尔

奖。另据 1969 年出版的《列宁格勒大学历史》一书统计,圣彼得堡大学建校

170 余年历史中,该校毕业生和教师先后当选为彼得堡科学院、前苏联科学

院及一些专业科学院院士、通讯院士的共有 400 多位。

圣彼得堡大学创建时,只设置了三个系,即哲学——法学系,历史—— 语文系和物理——数学系。第一学年只招收了 20 名新生,首任校长是俄国著

名经济学家米·安·巴鲁吉扬斯基。经过 100 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到 90 年代初,该校已经设有数学力学系、物理系、应用数学系、化学系、生物土壤系、地质系、地理系、经济系、历史系、新闻系、哲学系、心理系、俄语系、法律系、语文系、东方系、社会学系等 17 个系,共设置各种专业 40 个,专业

化方向 200 多个。还设有物理、数学力学、应用数学、化学、生物、心理、

地质、地理、社会学等研究所和天文台、植物园、计算中心等 12 个科学研究机构。

该校的力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土壤系、东方系等享有盛名。东方系是前苏联最大的东方学机构之一,设有阿拉伯语文、非洲学、汉语和远东诸国历史、古代东方史等 8 个语文教研室和 3 个历史教研室。其汉语教研室下设汉语、朝鲜语、他加禄语、藏语、缅甸语、越南语、印尼语、高棉语等教研组。汉语教研室曾延聘过许多中国专家,中国著名的作家、俄苏文学翻译家曹靖华于 1928~1933 年就曾在该室执教。

该校还设有许多著名的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等文化设施,其中以门捷列夫博物馆及学术档案馆、高尔基图书馆和地质系矿物教研室的矿物陈列馆的藏品最为丰富和富有价值。

把教学、科研和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科学发明和学术理论以及在此理论基础上形成的工艺作为主要学术成果,是该校教学和科研中的传统特点。彼大现有各类在校大学生近两万人,研究生 1500 多人,外国留学生 1000

多人。教职工逾万人,其中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12 人,博士 400 余人,副博士

1000 多人,教授 260 余人,副教授近 800 人。

现任校长为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斯·彼·梅尔库尼耶夫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