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磨砺,持之以恒勤学是成才之路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刚谈过立志问题,我们不妨细品这两句诗。其大意就是锋利的宝剑是从磨刀石上出来的,梅花的清香来自于刺骨的寒冷,意思是一切成功的背后都有辛酸的磨练。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造就人才。

我国“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唐代大文学家曾有一句精辟的总结:“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我们不妨看看古今中外的名人贤士们是如何对待这一个“勤”字的。

匡衡,西汉人,家里世代务农,他却一心想学习。由于家里没有钱供他读书,他便白天出去当佣工,挣点钱物,维持生活,晚上读书。有时他在大户人家做工,遇到主人家藏书很多的,匡衡便不要工钱,请求借几本书给他读。匡衡晚上念书,没有钱点蜡烛和油灯,邻居家虽点着灯火,但隔着墙, 照不到他的屋里,他就在墙上凿个孔,让邻人家的光透过来,他便把书对着这点光亮阅读起来。这便是“凿壁借光”的故事。匡衡借用邻家的灯光,不知疲倦地进行学习,对《诗经》有了精到的理解,受到人们的尊重。同时代的儒生曾有这么个说法:你不要再谈《诗经》了,它的研究者匡衡就要到了; 匡衡说《诗经》,那才叫透彻,解决人的疑难,让人心里畅快。汉元帝喜好

《诗经》,请匡衡辅导他的学习,匡衡受到信任,因此被拜为丞相,又被封为乐安侯。匡衡,一个农家弟子,经过凿壁借光的读书磨练,终于成就为大家。

东晋人车胤,年幼时就懂得勤奋读书不知疲乏。但他家里很穷,经常没有油,不可能点灯夜读。夏天有萤火虫,车胤就捉上几十个,放在小麻布袋里,借用萤火虫的光读书。后来成为博学多能的人,出任为吏部尚书。他的为人正直,不趋附于当权的会稽王司马荀子、司马元父子,后被迫自杀。他聚萤夜读的精神,是后人一直称颂的。

孙康,南朝人,家贫穷,夜晚没有照明的工具,常常就着雪的反光读书。傍晚和早晨,冰雪天,气温低,到屋外就着雪地读书,必然要受到寒气的侵袭。他家穷,衣着必定不能周全,腹中也难免饥饿,在饥寒交迫下,能映雪苦读要有多大的毅力!然而孙康作为读书人的楷模,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做到了映雪读书,实在让人叹服。

在南朝,济阳郡江氏宗族中有两个江泌,其中一个极讲孝道,人称“孝江泌”。孝江泌家贫穷,白天做木屧底出卖,夜间读书。赶上有月亮的日子, 他就借着月光读书。月亮偏斜时,屋檐、树枝遮住了光线,他就爬到屋顶读书。有时因白天劳累,晚上熬不住了,就在屋顶上睡着了,摔下来,醒了, 再爬上去继续学习。后来他出任了南康王萧子琳侍读。

顾欢是吴郡盐官人,世代务农。他的父亲叫他去田里赶鸟雀,他一心想着念书,作了一首《黄雀赋》,稻子却让鸟雀吃了许多。回到家里,父亲要责打他,他说作了赋。父亲知道他不是贪玩,也就原谅了他。乡间有个学舍, 顾欢交不起学费,不能入学,就在墙外偷听,跟着人家念。由于他专心,听过的也就全记住了。夜晚读书,有松明还好,没有松明时便烧稻糠,利用时隐时现的一点火光,辨认字迹。成年以后,他跟从豫章雷次宗学习玄学和儒

学。南齐朝廷招他做官,他不从命。晚年遵从道教,研究儒学、佛学、道学三者的关系,著有《文议》《三名论》,为学者传诵。燃糠照明读书,这可能是从顾欢开始的。

北魏时祖茔夜读用火,与上述诸人的情况不同。祖茔家庭世代做官,有钱点灯火。他 8 岁能念《诗经》《尚书》。12 岁为中书学生,喜欢学习,日夜不停。他的父母怕他把身体搞坏了,不许他晚间多读书,每天早早地就把他的灯熄灭了。他表面上遵从父命,但是暗中把火种埋在灰里,把仆人打发走。等到父母入睡了,他再起身点火,又怕光亮被人看见,便用衣服把窗户遮起来,然后静静地读书。就是这样,他还是被家人发现了。这么好的事迹传扬出去,亲属们管他叫“圣小儿”。他一边读书,一边作文,文章受到当时高明人士的称赞。一次,中书学生聚会,讲解《尚书》,祖茔因夜读疲劳, 不知不觉睡着了,等醒来已经天亮,慌慌张张地把《曲礼》当作《尚书》带到课堂。由于老师严厉,他不敢回去取书。但当时老师叫他背《尚书》三篇时,他没有错一个字。事情传出去之后,魏孝文帝召见了他,他应命背诵和讲解五经章句,得到皇帝的赞赏。他就是经过夜以继日的学习,成为京师数一数二的才子。后来他出任国子祭酒,秘书监,仪同三司。著有文集,主张作文要自成一家风格,并有自己的见识,不能与他人的文章雷同,反对当时文风中的公式化现象。他苦读有学识,才有可能提出这样的主张。

唐朝人苏勤奋磨砺,持之以恒勤学是成才之路 - 图1(670~727),他的父亲官至尚书右仆射,许国公,富贵之家,使用烛火不应当有问题。但是苏勤奋磨砺,持之以恒勤学是成才之路 - 图2少年不受父亲钟爱,他便常常与仆人们生活在一起,晚上念书,没有灯烛照。他又喜好学习,而且天资聪明,千余字的文章读过一遍,就能背诵出来。他为了晚上学习,就到厩棚灶房,用炉膛里的火光照明。炉膛的火常被灰盖住,他就时时用嘴吹气,使火燃烧得旺一点。经历了这样的苦学,他文才出众,写出的文章雄厚有力。宰相张九龄常谈他的文卷,向同事介绍说:苏 勤奋磨砺,持之以恒勤学是成才之路 - 图3胆识过人,真是文坛上的“雄帅”。苏勤奋磨砺,持之以恒勤学是成才之路 - 图420 岁中进士,不久供职中书舍人,专为皇帝起草文诰。他的上司中书令李矫感叹地说:“苏勤奋磨砺,持之以恒勤学是成才之路 - 图5文思如泉涌,我是比不过他的。”唐玄宗清除太平公主势力时,诏书大多出于他的手笔。唐玄宗很欣赏他的文字,多予关怀。有一年中秋节夜晚,苏 勤奋磨砺,持之以恒勤学是成才之路 - 图6在宫中值班,玄宗赐宴诸学士赏月。当时天高无云, 月光照得大地如同白昼。苏勤奋磨砺,持之以恒勤学是成才之路 - 图7说:月光可爱,何必再点灯蜡。玄宗听了,立刻下命撤灯蜡。苏勤奋磨砺,持之以恒勤学是成才之路 - 图8累经升迁,官至宰相,与名相宋璟亲密合作。宋璟为人刚直,遇事果敢裁决,往往不和苏勤奋磨砺,持之以恒勤学是成才之路 - 图9商议。苏勤奋磨砺,持之以恒勤学是成才之路 - 图10并不认为这是看不起他,而是顾全大局,让宋璟发挥他的长处。宋璟在宋玄宗面前奏事,被玄宗问得答不出来时,苏勤奋磨砺,持之以恒勤学是成才之路 - 图11使加申述,使玄宗乐于采纳他们的建议,感动得宋璟感叹地说他“尽公不顾私”。

《明史》等书中记载了画梅隐居的王冕,使元末明初人王冕有了较大的知名度。王冕是在寺庙长明灯下读书成长的。他是浙江诸暨人,家中贫穷, 却喜好读书。他父亲叫他去放牛,他把牛牵出去就不管了。自己却偷偷跑到学校去偷听学生们读书,直到晚上回家时,牛已跑得不见踪影了。他父亲气得拿板子打他。过后,他依然到学校旁听。他母亲理解他执著读书的心情, 对他父亲说:孩子痴迷到这种程度,不如顺着他的意思,就让他去学吧。从此他父亲不再让他放牛了。他到佛寺里,晚上坐在佛膝上,就着长明灯读书。他的事情被会稽人韩性知道了,接受他为弟子。后来他把儒家的经典都读遍了,之后又北上燕京游学,秘书卿泰打算奉荐他,他不同意,返回了家乡。

他认为天下将大乱,便隐居九里山,种梅千株,自称梅花屋主。他善画梅, 求画的人接踵而至。果然如他所料,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天下大乱,明太祖朱元璋打到浙江婺州,委任他为咨议参军,但他很快病故了。

匡衡、祖茔、王冕等人夜晚读书的困难,虽然因家庭情况不同而有差别, 但他们克服艰苦条件而勤奋学习的精神都是一致的。他们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如饥似渴、积极进取的求知精神,是值得我们称道和借鉴学习的。能够克服艰苦条件而勤奋读书,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在崎岖的奋斗中能坚持下来, 想必更需要一种毅力。荀子曾有这么一句话:“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我国古代仍不乏其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