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磨砺才能达到事业的顶点

古人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规千剑而后识器。”一生勤于学习,积少成多,才有可能达到事业的顶峰。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出生在明代江阴县的一个地主家庭。那时候,地主家庭都要请私塾老师,给子弟讲儒家经典, 好让他们长大以后参加科举考试,求个一官半职。但徐霞客对此不感兴趣。他按自己的学习计划,阅读了大量历史、地理、游记方面的书籍。他从 20 岁起,感觉到我国地理知识落后,决定走出自己的小书房,到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去考察,问奇于名山大川,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直到 56 岁去世。

他的一生,有 28 年是在野外度过的。北方的泰山、嵩山、华山、恒山、五台山,北京附近的盘山,东南一带的黄山、庐山、天台山、雁荡山、武夷山、罗浮山及海上的洛迦山,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晚年,他又穿行于祖国西南的崇山峻岭之间,一直深入到与缅甸交界的国境线上。徐霞客的行踪,历经现今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 16 个省区。他的旅行是很富于传奇色彩的。为了观察方便,他极少骑马、乘船,每到一处,就虚心向农夫、樵夫、猎户、僧道、采药人请教。他并不沿着道路走,遇到满山遍野的森林, 便穿行而过;奔腾的河流横在前面,就泅渡过去。他搜奇访胜的心情非常强烈,见到陡峭险峻的危岩高峰,必定千方百计登临它的顶巅;遇到深邃莫测的洞穴,决不轻易放过它。他性格乐观,意志坚强,走到前不见村、后不着店的荒山野地,便在山野树石之间找个地方休息,采些野果充饥。他曾多次遇到强盗,随身携带的行李财物被抢劫一空,处境非常狼狈。尽管如此,他也没有半途而废,仍然继续旅行考察。

公元 1637 年 1 月,徐霞客在湖南茶陵听说有个麻叶洞,是个奇洞,有“神龙”居住,从来没人敢进去过。他听了非常高兴,决定做麻叶洞的第一个探索者。他在城西找到了麻叶洞,走近一看,果然寒气凛冽,令人毛骨惊然。他出高价找到一个向导,可是正当脱衣准备进洞的时候,向导听说徐霞客是个读书人,并不懂法术,吓得连声说不敢陪他,说罢立即走人。徐霞客见没人敢领路,便把行李寄存在村里,自己和仆人一道,举着火把进洞了。这时候,村里的几十个老百姓围在洞口,谁也不敢进去。徐霞客深入洞中,仔细调查了洞穴结构。这是一个多年形成的岩溶洞穴,石笋如峭峰林立,石钟乳似珠帘下垂,景色瑰丽极了。当他安全走出洞口的时候,火把已经烧完。那些围在洞口的老百姓都很惊奇。徐霞客便把洞内奇景讲给大家听。从此以后, 当地许多人也破除迷信,敢进麻叶洞了。

他从湘西向广西前行的途中,听说九嶷山下有座山峰叫三分石。水从山腰喷射而出,雪崩玉溅,轰雷震响,分为三支:一支流向广东,一支流向广西,另一支就是九嶷山下的潇水,流向湘南。徐霞客对这个说法产生了怀疑。他在瑶族向导的帮助下,冒着大雨浓雾,穿过稠密的竹林,在三分石周围作了几天考察。他发现,事实并不像人们说的那样。从三分石流出的水,其中一支确实是潇水的源头,但其余两支并不流向广东和广西,还在湖南境内。在三分石的南边另有一条河叫锦田水,东西横流,成为湖南和广东的分界线。锦田水东有石色岭,属广东连州,水到那里才流入广东。

他在考察福建宁洋的两条河——云溪和建溪时,发现这两条河流发源地的海拔高度大体相同,但是一条水流湍急,一条比较平缓。这是什么原因呢? 经过实地调查才知道,原来这两条河流从发源地流入海洋的距离不同,河床

坡度差别明显,水的流势也就不一样了。他把这种现象解释为“程愈迫则流愈急”。这个道理在今天看来,并不高深,但在 300 多年前,能从地理现象中得出这条自然规律,是难能可贵的。

在长达 34 年的旅行中,他把每天看到的有价值的地理材料、旅行路线以及心理体会,都随时记下来。有时露宿山野,寄身草莽之间,点起篝火照明, 坚持写日记。有时白天走了上百里路,已经疲惫不堪,还点起豆大的油灯, 把一天的经历写完才肯休息。他写下的游记,自己没来得及整理,去世后经后人整理,才形成今天的《徐霞客游记》。全书共 40 余万字,是一部非常珍贵的地理考察记录,内容极其丰富。

徐霞客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在云南西部边远的腾冲考察时,对那里的火山和地热现象作过系统的调查,曾生动地描绘了当地一次地震的情景,科学地解释了腾冲产生地热现象的原因。他一生考察了很多河流,特别是关于长江的江源,通过他亲自实地考察,肯定了金沙江是长江的江源,从而推翻了几千年沿袭下来的把岷江当作长江江源的错误说法。他还探索了流经云南、贵州、广西的南盘江和北盘江,仔细观察了这两条大江的水系和它们的上源,搞清了它们的来龙去脉,纠正了过去的错误。徐霞客对植物和气候, 地形和气候的关系以及我国各地的经济地理情况也作过调查,在他的游记里保留了不少这方面的资料。他先后考察 100 多个洞穴,对我国岩溶地形的考

察和研究,是 17 世纪我国地理学上的最高成就。他比欧洲最早描述和考察石

灰岩地貌的爱士培尔要早 150 年。因此,徐霞客被今天的地理学家一致公认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早研究岩溶地形的伟大先驱者。《徐霞客游记》也被推崇为世界最早的有关岩溶地形的宝贵文献,没有徐霞客每天坚持记事的习惯,他的这些成就恐怕只能埋没在他的旅行中。

医学上有一门学科,叫解剖生理学。解剖学是专门研究人的身体结构的学科;生理学是专门研究各个器官和组织有什么功能、怎样进行工作的学科。把这两门学科综合起来,就叫解剖生理学。画一幅人体解剖图,现在说来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可是在古代,不论是在中国和外国,为了弄清人体的内部结构,科学家们曾花费了许多心血,进行了辛勤的劳动,有的因触犯了封建统治者所谓的道德和法律,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我国,清代的著名医学家王清任就冒着生命危险,一点一滴地拾遗,在这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王清任是玉田人(今河北省内)。他精通医学理论,医术也很高明。他认为有很多病是因为血液流通不畅引起的。血液不流畅,淤积在某个器官里,就妨碍了这个器官的生理功能顺利进行,中医管这种情况叫气滞血淤病。

王清任为了治疗血淤引起的病,经过精心研究,拟出一些方子。他的这些方子救活了不少人的性命。王清任很清楚,要做一个好医生,一定要对人体的内部结构有深刻的了解。他研究了古代有关解剖学的材料。有一本医书叫《黄帝内经》,是公元前五世纪左右战国时代人写的。书中在解剖生理学方面有很多错误的地方。王清任发现了这些错误。于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对祖宗的话提出了质疑。王清任要察看人体内脏的结构,作解剖生理学的研究, 可作尸体解剖,又是封建礼教所不允许的。只能利用看病的机会,观察人体。听说有人被车压死了,或是斗殴被打死了,就赶去观看,但是不能亲自动手。

公元 1797 年,河北省麻疹流行,很多孩子死了。有一天,王清任路过滦县去出诊,走过稻地镇,见到荒野里有不少孩子尸体,原来穷人家因为没钱埋葬,扔在那里的,有的已被野狗吃得残缺不全。王清任见了心中十分难过。

他又看到有些尸体的内脏暴露出来了,马上联想到要弄清人体器官构造,这倒是个好机会,到这里来观察,是没有人会干涉的。可天色已晚,他只好第二天再来。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来到荒野里,发现 100 多具儿童尸体中,有

30 来具内脏较完整。他一连坚持了整整十天的工夫,把内脏的各个部分详细地画了下来。后来,他又亲自解剖了不少狗和猫的内脏,最后证实了《黄帝内经》中讲的某些内容不真实。到王清任 63 岁时,他终于写好关于人体内脏的著作,取名《医林改错》。

在知识的山上站得越高,得到的也就越多。青少年正是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及世界观的形成阶段,我们有必要去了解一下别人奋发励志的事例, 并以此为楷模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地鞭策自身。

奋,有振奋精神的意思,发,即开始的意思。我们在将来要取得一定的成绩,好的开端是不可缺的。要有一个好开端,就要求我们立大志,勤奋斗。人的理想是一个人追求的目标,他的工作以及他的付出,都是为了理想。于是一切磨练都将敦促人们为了理想而奋斗。磨练,要求一个人自勉或接受他人的勉励。付出艰苦的努力,尝受人生的辛苦,去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磨练,具体一点,可归结为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精神;忍辱负重, 埋头苦干,吃苦耐劳的精神;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精神。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在生活中能够很出色地磨练自己的人,正是由于他们能勤奋磨砺,才有他们那超常人的成绩。当然,我们应该明确那是在古代社会条件下形成的, 是适应那个时代要求的。时代转变,道德伦理、思想意识必然要有相应的变化。但有一点绝对不会发生变化的,那就是“付出和收入从来都是成正比的”。我想,我们这一代人肯定会比我们的前辈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