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摩衍那
古印度有个著名的国王十车玉,他把国家治理得并井有条,物阜民康, 繁荣昌盛。臣民拥戴他,好像光辉的群星,围绕着太阳一样。只是美中不足, 国王年迈无子,大臣们便建议国王向天神求嗣。十车王采纳了众人的意见, 举行了盛大的马祭典礼。那时,天神们最恨魔王罗波那,他不仅危害苍生, 而且处处和天神作对。于是,天神想借助有威力的凡人,把他除掉。众神请求保护神毗湿奴下凡投生。一来,答应十车王求嗣的请求;二来,剪除人神共恨的恶魔。
毗湿奴允许了,他把自己化作一杯牛奶粥,交给十车王的王妃们去喝。王后乔萨厘雅把粥喝了一半,生下一个英俊的儿子罗摩,为此,他有天神毗湿奴一半的力量。妃子吉伽伊喝了四分之一,生下儿子婆罗多,他有天神四分之一的力量。另一妃子弥多罗也喝了四分之一,生下两个儿子罗什曼那和设睹卢■那,他们各有八分之一的力量。四子都长得聪明睿智,品德高尚。仙人毗奢蜜多罗特地把罗摩和罗什曼那领到静修林去教养,传授给他们箭术和作战的本领,以便将来他们能除妖灭怪。
邻近王国有个美丽的公主悉多,她是国王阇那竭王的养女。国王十分宠爱她,把她看作掌上明珠,不肯轻易把她许配人。他宣布有谁能把他家祖传的宝弓拉开,便选他为婿。四方英豪都前去比试力气,但一个个都失败了。罗摩兄弟也参加了比试,只有罗摩一人能把弓拉满,然后又把弓从中间折断, 使得在座贵胄公子瞠目结舌。国王十分钦佩罗摩的神力。于是,他把悉多嫁给了罗摩,把自己亲生的女儿许配了罗什曼那。另外,他还把弟弟所生的一对女儿许配了婆罗多和设睹卢祇那。
十车王年事已高。他准备立罗摩为王,因为他具备一切君主的品德。他忠诚、正直又善良,知法、识利、懂爱情。既不怀恶意,不生气;也不骄傲, 不猜忌;更不轻视芸芸众生。他的这些品德就像是太阳那样发出万道金光。老百姓听说罗摩将立为国君,均额手称庆,奔走相告。城里城外一片欢腾。许多人从四面八方涌到城里来,要亲自看看罗摩的灌顶①大典。
王妃吉伽伊出于自私和邪恶的念头,她在驼背侍女的煽动下,去请求十车王改变立罗摩为君的主意。她提出了两条要求:一要立吉伽伊亲生的儿子婆罗多为王,二要把罗摩放逐到森林中去十四年。过去,吉伽伊在一次大战中,曾救过十车王的命。当时国王曾赐给她两个要求,无论吉伽伊提出什么请求,国王都得答应。按那时印度教的习惯,这种许诺是得到保护的。否则, 便会沦于不义,而且会遭到报应。
当十车王听到吉伽伊提出的请求时,惊慌万状。他请妃子哩薄那迦便把自己被割掉耳朵和鼻子、伽罗被杀的事,从头到尾说了一遍。末了,她要十首魔王立刻为她复仇。她为了打动这好色之徒,还说罗摩的妻子悉多长得放弃这邪恶的念头,但吉伽伊却硬得像块铁。她说国王如果不照办,就是一个背信弃义的人。十车王又气又急,昏厥倒地。罗摩见此情景,不愿意使父亲陷于难堪的境地,便自动作出牺牲,一切都按吉伽伊提出来的那样办。罗什曼那听到这事,暴跳如雷,他准备以暴力打破吉伽伊的美梦。罗摩母亲也以王后的身份出面干涉。但罗摩均以好言劝阻,他说自己决心已定,没有别的可选择了。罗什曼那十分热爱自己的哥哥,他决定和罗摩一块去过流放的生
① 古印度帝王即位及立太子的仪式。以水灌洒头顶,故名。
活,悉多热爱自己的丈夫,也要跟随去流放,以便和丈夫分担忧愁。尽管罗摩多方拦阻他们,但他们同样说,他们决心已定,没有别的可选择了。
罗摩离开京城阿逾陀那天,百姓们空巷出来相送。赞叹声、咒骂声、啼哭声汇成一片。罗摩很有礼貌地,双手合十,和国王、母后、王妃吉伽伊— 一辞别。国王一阵心酸,再次晕倒在地。然后,他大骂吉伽伊是个坏女人。百姓跟随在罗摩身后,送了一程又一程。罗摩渡过了恒河,好容易才摆脱了紧跟的人流。十车王由于受了这次刺激,不久便离开了人世。
婆罗多从小寄养在舅父家。他是一个很懂道理和规矩的王子。十车王死后,他回来为父奔丧。当他知道罗摩因王位问题遭到流放时,便大骂母亲吉伽伊被贪欲迷了心窍,干下了毁家灭族的罪行。大臣们请求婆罗多登基为王, 他执意不肯,并亲率大臣到流放地请罗摩回来继位。
罗什曼那在山林中见到婆罗多领着大队人马赶来,以为他不怀好意,要上前拼杀。罗摩拦住了他,认为婆罗多不会是这样的人。婆罗多见到了罗摩, 双膝跪在他面前,失声痛哭起来。他请求兄长饶恕他的过失,并请求兄长马上回去登基,国家不可一日无君。罗摩拥抱了弟弟,感谢他的一片好意。但他说他不能违背在父亲生前向他许下的诺言,决不愿意回去。婆罗多和大臣们力劝无效,他只好把罗摩的一双鞋子带回去,把它供在王座上。而自己则代理罗摩管理国家,将来罗摩流放期满后,再把王位归还给他。
罗摩为了避免婆罗多再派人前来纠缠,便带领妻子、兄弟进入更加幽深和人迹罕到的森林,与那些穿树皮衣,吃根茎、野果为生的婆罗门仙人为邻。在林中,他们结识了金翅鸟王阇吒优私,鸟王向他们讲述了自己的历史。原来他是十车王生前的好友,他答应要尽老朋友的职责来照拂悉多。
有一天,林中来了一个女妖首哩薄那迦。她见罗摩英俊漂亮,黑得像朵蓝荷花,便一见倾心。尽管她自己是个半老徐娘,但她还是不羞不臊地向罗摩倾吐了衷肠。罗摩感到好笑,便打趣地说,他的弟弟罗什曼那比他更年轻, 而且还没娶老婆。女妖信以为真,便去找罗什曼那。罗什曼那并不答话,拔出刀子割下了女妖的耳朵和鼻子。女妖捂着脸,跑去找她的哥哥伽罗。魔王伽罗气得七孔生烟,派出一队队有威力的罗刹去杀害罗摩兄弟,但都被罗摩打得落花流水。最后,他亲自出马,带了一万四千个罗刹。这些罗刹齐声怪叫,样子十分阴森可怕。罗摩毫不畏惧,他射出成百枝利箭,把罗刹首领们
—一射倒。罗刹头子伽罗也没有逃脱灭亡的命运。由于罗摩的胜利,那些在森林中饱受罗刹侵害的修行仙人,都跑来向他祝贺。
女妖首哩薄那迦见兄长被杀,气急败坏地跑去找十首魔王罗波那。她向这位魔兄哭诉,并责备他只耽于酒色,而不知大难临头!罗波那见妹妹那副狼狈样子,便向出了什么事?首哩薄那迦便把自己被割掉耳朵和鼻子、伽罗被杀的事,从头到尾说了一遍。末了,她要十首魔王立刻为她复仇。她为了打动这好色之徒,还说罗摩的妻子悉多长得像天仙一样漂亮,如果罗波那能杀死她的丈夫,那么,他便可以得到这位美人来增添后宫的光彩。
罗波那一听果然动心。他吩咐罗刹魔哩遮和他一同前往。他要用计谋先把悉多骗到手。他们飞到罗摩在林中居住的茅舍。魔王命令摩哩遮变化成一头金鹿,样子十分逗人喜爱,身上还有梅花点点。金鹿故意在草地上来回奔跑游荡。悉多一见十分欢喜,她要罗摩把它捉来。金鹿见罗摩捉它,便跳跳蹦蹦,一直往深林中逃去。罗摩穷追总追不上。后来,他急了,搭上弓箭, 把金鹿射倒。那鹿在临死前,装着罗摩的声音喊道:“啊,悉多!罗什曼那!”
悉多听到森林深处的喊声,担心罗摩出了什么事,便催罗什曼那前去救援。罗什曼那到深林中去了。悉多并不知道这是魔王事先布下的圈套。罗什曼那一走,魔王便把自己变成游方僧的模样,出现在悉多的面前。他用一番甜言蜜语赞叹悉多的美貌,这样的美人儿怎么可以住在深山老林里,经受风寒之苦。他说他是个富家郎,只要悉多顺从他,就会过着称心满意的日子。悉多见这位游方憎是个歹徒,便迎头痛骂了他一顿。魔王恼羞成怒,显出了本相。他召来了一驾云车,强行把悉多抱上车,飞向蓝天。
鸟王阇吒优私正在睡觉,听到悉多在半空中的呼救声,便飞上天空拦住了罗波那的去路。魔王大怒,与鸟王展开了凶猛的搏斗。鸟主砸碎了魔王的云车,魔王则割断了鸟王的翅膀,使他一个筋斗栽落到地上。魔王抱起悉多仍然飞向蓝天。当他们飞过一座大山时,悉多看到山顶上有五只猴子,便脱下自己的首饰扔下山去,以便留下自己被掳的踪迹。罗波那挟持悉多飞过了茫茫大海,降落到他的国土——楞伽岛。
罗摩射杀金鹿后,回程路上遇到了罗什曼那。他们回来不见了悉多。罗什曼那讲起刚才他听到罗摩的呼救声,心里就有些疑惑。也许他们遭到了妖魔的调虎离山之计。罗摩十分着急,他立刻和兄弟一同出发去寻找悉多。在路上,他们见到了奄奄一息的鸟王,他断断续续地讲了他为了救悉多和十首魔王搏斗的经过。罗摩还来不及问魔王的去向,他便咽气了。兄弟俩把鸟王埋葬了,继续赶路。他们遇到了一个叫迦鍫陀的罗刹,兄弟俩砍掉了他的两条胳臂。他在临死前说,如果罗摩要救悉多,必须和猴王妙顶结成联盟,并向他们指示了妙顶居住的山头。
妙顶和猴王波林是亲兄弟。波林与牛精摩耶波为争夺一个女人,发生过一场战斗。牛精战败,逃进一个山洞。波林吩咐妙顶把守洞口,自己进洞去追杀牛精。妙顶在洞口等了一年,不见哥哥出来。后来看见洞里流出血水, 他以为哥哥死了,便把洞口用石块堵上,自己回家。众猴便拥戴妙顶为王。不久,波林回来了,他已把牛精杀死。他正在生妙顶的气,怪他不该把洞口堵上,现在,又见妙顶做了猴王,认为是别有企图,立即把他驱逐出境。妙顶便带了一批拥护他的臣民,居住到哩舍牟迦山上。
罗摩兄弟在寻找妙顶时,遇到了神猴哈奴曼。这是一只勇敢、正直、富有变化本领的猴仙。他原是风神生的。哈奴曼把罗摩兄弟带去见妙顶。于是双方订立了盟约:罗摩帮助妙顶恢复王位,妙顶帮助罗摩寻找悉多的下落。他们对着火堆发了誓。
妙顶带领罗摩兄弟来到波林住地积私紧陀。向他的大哥发出了挑战的信号。波林一听大怒,从林中冲出来。波林满嘴长着獠牙,生起气来像燃烧的火焰。他与妙顶进行了一场恶战,妙顶不是他的敌手。罗摩向波林放箭,射杀了这只凶猛的猴王。妙顶重新恢复了王位。
由于雨季来临,苍天好像害了相思病一样,天空云彩一会儿黄,一会儿白。接着,便不停不歇地下起雨来。猴子们无法外出寻觅悉多。罗摩只好等待雨季过去。这时妙顶娶了梦寐以求的嫂嫂陀罗为妻,日夜寻欢作乐,把国事都推给了大臣。雨季快过去了,他把寻觅悉多的盟约,也丢到脑后去了。罗什曼那见妙顶毫无动静,十分气愤,带着武器闯进猴宫,提醒妙顶不要成为一个忘恩负义的人。哈奴曼也从旁相劝。
妙顶便向罗什曼那赔了不是,下令集合猴军。霎时,数以万计的猴子从四面八方奔来。密层层像座云山一样。猴子们都带来了向猴王进献的礼物。
妙顶向他们发布命令,按东南西北的方向去寻觅悉多的踪影。他派自己的岳父须私那领一支猴军往西方去寻找,派强悍的舍多波厘为北方军统领,神猴哈奴曼和波林的儿子鸯伽陀为南方军头领,派毗那陀为东方军统帅。猴军寻觅了一个月,三路猴军都空手回来缴令。只有哈奴曼的南方军尚未回来,他们仍在继续寻觅。有一天,他们遇到了一只衰老的大鹫,原来它就是被魔王杀死的鸟王阇吒优私的哥哥。它为弟弟被杀很是生气,但自己老迈已无力报仇。它告诉猴子们魔王住在大海中间的楞伽岛上,只有打进魔国才能搭救悉多。
群猴中数哈奴曼本事最大,猴子们要他跳过海,先去探听岛上的虚实和悉多的下落。哈奴曼答应了。但海洋太大了,当哈奴曼飞跃在空中时,神山梅那迦便从海中长出,以便让他歇歇脚。
魔王的京城楞伽城是一座金碧辉煌的城池。城门把守得十分森严。哈奴曼把自己变做一只猫,钻进了城池。城里的罗刹有的硕大无比,有的像侏儒, 有的龇牙咧嘴,有的只有一只眼睛和一只耳朵,样子都极丑陋吓人。但他们居住的房屋却十分考究,装饰也十分华丽。哈奴曼游遍了楞伽城,然后,他又钻进宫廷。魔王王宫更加豪华奢移,金玉满堂,琳琅夺目。这都是魔王用暴力打劫来的财富。十首魔王正躺在众多的佳丽中间,过着十分淫荡的生活。其中,有魔王用武力抢来的标致的龙女们。哈奴曼寻遍后宫,只是找不到悉多。
哈奴曼走进一座瑰丽的花园。这里林木葱笼,百鸟鸣啭,十分清幽。他藏身在树上,观察园中动静。忽然,他瞥见一个美丽的女郎,穿着一件又黄又脏的上衣,惟悴忧伤,不停地长吁短叹,身边是一群罗刹女。哈奴曼心想这就是悉多了。正当他设法要去接近她时,魔壬罗波那进来了。悉多像芭蕉叶一样颤抖不止。魔王则用甜言蜜语劝她做他的王后,以便共享富贵荣华。悉多怒目相视,骂魔王是残酷的暴君,不义的坏蛋,打她的主意是梦想。魔王悻悻而去,临走,他吩咐罗刹女严加看管悉多。罗刹女便把悉多折磨了一悉,悉多痛苦地呼唤着罗摩的名字。
罗刹女走开后。哈奴曼从树上下来,告诉悉多他是罗摩的朋友。为了取得悉多的信任,他拿出了罗摩事先给他的一枚戒指,还报告了罗摩的近况。他们正设法前来搭救她。悉多听了,真是喜从天降。她拿出一个宝石作信物, 要哈奴曼转交给罗摩。神猴本想把她驮上肩,飞回去。悉多说不可,一来怕逃不出魔掌,二来让罗摩亲自来搭救她,杀死魔王,也好为她复仇。哈奴曼便告辞走了。
走出花园,哈奴曼想试探魔王的威力,便跳上王宫屋顶,乒乒乓乓地大砸起来,他有意惹魔王生气。魔王派罗刹去捉拿他,他便把罗刹打杀了。魔王儿子因陀罗耆善使用梵箭,凡是中了他的箭镞,周身便被缚牢,动弹不得。他向哈奴曼射出一箭,哈奴曼便被捉住了。魔王要立刻把他斩首。魔王的弟弟维毗沙那则请求免他一死。罗波那便想把哈奴曼侮辱一番。他命令罗刹们在他尾巴上缠上破棉絮,浇上油,然后点着火,让大家开心地看猴子挣扎。火点燃后,哈奴曼却纵身跳上屋顶,甩动尾巴上的火球,从一幢房跳到另一幢房,把城里房屋都烧着了。霎时,火借风力,风借火势,泼辣辣地使楞伽城陷入一片火海之中。哈奴曼逃出城,立刻把尾巴上的火灭掉。飞回大海对岸。
众猴军正在等候着他。他把探路的情况一五一十讲了一遍。然后,他们
便回去向罗摩兄弟和妙顶报告消息。猴王立即发军,和罗摩一同向楞伽进发。猴子们均奋力争先,个个磨拳擦掌,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为了把猴军渡过海去,由能干的猴子那罗负责在海上架筑桥梁,大队的猴子搬材运料,熙熙攘攘,十分热闹。
魔王罗波那听到罗摩率领猴军要渡海的消息,召开群魔会议,商讨对策。罗刹们都主张罗波那和罗摩开战。只有魔王的善良的弟弟维毗沙那,劝魔王和罗摩和好,送还悉多,以免招来一场大灾难。罗波那大怒,骂弟弟是敌人的喉舌。维毗沙那一气之下,离开了魔王,渡海投奔了罗摩。罗摩兄弟热情接待了他,把他灌顶为罗刹王。
海上架桥完毕,猴军蜂拥而过。魔王一面急忙派兵迎敌,一面他叫了一个罗刹施展幻术,假造了一个罗摩的头颅,提去诓骗悉多。他谎说悉多的丈夫在渡海时已被杀死。悉多不知是计,哭得死去活来。一位同情她的罗刹女, 暗暗把真情告诉了她。她才收住了眼泪。
攻城战开始了。罗摩派猴军统领尼罗攻打楞伽城东门,鸯伽陀率军攻打南门,哈奴曼攻打西门,他自己和罗什曼那攻打魔王亲自把守的北门。猴军像波涛一样喧哗,罗刹们也吼声震天。楞伽城墙上和壕沟里都爬满了猴子。他们用大树猛砸楞伽城门。开始,猴军略占上峰。后来,魔王儿子因陀罗耆使出隐身术,发出一枝枝利箭,使人无法防范,结果罗摩兄弟均被射倒。战事急转直下,猴军败下阵来。魔王高兴得紧紧搂抱自己的儿子。接着,他命令罗刹女驾起云车,把悉多带到战场上去观看。悉多在空中看到猴军战败的惨景,还看到罗摩兄弟中箭躺在地上,已失去了知觉。悉多放声大哭,她眼前一片漆黑,昏了过去。
罗摩兄弟被因陀罗耆发射的蛇箭所伤,中了此箭,身子被大蛇紧紧缠住。在这生命攸关的时刻,飞来了一只金翅鸟,大蛇一见立刻逃遁。金翅鸟用翅膀拂拭罗摩兄弟的面孔,他们便有了气息;再一拂拭,他们的伤口也愈合了。
新的战斗又开始了。哈奴曼表现得十分勇敢,他击毙了两员魔将。尼罗也击毙了一员魔将。十首魔王罗波那亲自出马,他用箭射倒了尼罗和罗什曼那。当他用箭射哈奴曼时,神猴把自己的身子缩得很小,使魔王箭射空了。哈奴曼跳起来,当胸给了魔王一拳,使罗波那跪倒在地上,身子不停地晃动。魔王跳上云车,在空中飞腾,哈奴曼便叫罗摩骑在他脖子上,也飞在空中, 对魔王展开攻击。魔王招架不住,只好败退回到楞伽城。
形势对魔王不利,他想扭转败局。便想起他有个有神力的弟弟鸠槃羯叻拿。这是个十分凶猛的罗刹,力大无穷,曾经战败过天神之王因陀罗。由于他嗜好吃人,创造神大梵天便罚他睡觉,半年才醒一次。罗波那掐指算算, 现在正好是他的弟弟醒来的时候。他便命令罗刹们准备好食物,快快去把鸠槃羯叻拿唤醒,好让他上阵破敌。
罗刹们抬着无数食物,来到鸠槃羯叻拿酣睡的地方。他直挺挺地躺在那里,好像是一座破碎的山峰,样子十分丑陋,嘴大得像地狱,汗毛像一条条喘息的蛇。罗刹们使劲叫唤,也无法把他唤醒。于是,他们抬来了大鼓,用力击起鼓来,还吹响海螺,同样无法把他吵醒。罗刹们推他身子,用石头砸他,均毫无用处。最后,罗刹们牵来一千头大象,赶着象在恶魔身上踩踏。这时鸠槃羯叻拿感到混身痒痒,才醒了过来。罗刹们便轮流不断地送上食物去,让他吃个饱。同时,告诉他,楞伽城受到猴子军围困,他的哥哥战败了, 楞伽城危在旦夕。
鸠槃羯叻拿听了,气得眼珠子乱转。他爬起来去见魔王,立刻要求参加战斗。魔王大喜,用好言鼓励了他一番。这恶魔一迈腿,便跨出了楞伽城墙, 他高耸入云,发出了令人颤栗的吼声。猴军听到这吼声纷纷后退,鸯伽陀大声呵斥,才稳住了阵脚。哈奴曼和鸯伽陀向恶魔进攻,均被他蛮力扫倒。成千上万的猴子爬上了恶魔那山岳一般的身躯。恶魔则像抓跳蚤似地,把猴子一个个抓过来,塞进他的大嘴里。一霎时,被他吞吃了不少猴子。猴王妙顶气愤不过,冲上去战斗,也被恶魔生擒活捉。妙顶用牙咬,爪子抓,好容易才从恶魔腋窝里挣脱出来。罗什曼那向恶魔发出七枝利箭,均射中恶魔心窝, 但他却毫不在乎。
罗摩射出了一枝神箭,把恶魔的一条胳膊射断,痛得恶魔哇哇大叫起来。罗摩再搭上一枝神箭,又射掉恶魔另一条胳膊。最后,他又射断了恶魔的双脚。恶魔张开大嘴,向罗摩反扑。罗摩又射出一枝威力更大的箭,恶魔的脑袋便滚落到地上。这颗头颅像块巨石砸碎了楞伽城门。猴军欢呼蹦跳起来, 他们的脸孔高兴得像一朵朵盛开的莲花。
罗波那听说弟弟被杀,十分恐慌。他决定和罗摩决一死战。他派出全部魔兵魔将,但—一被哈奴曼、鸯伽陀、尼罗等杀死和杀败。魔王又派太子因陀罗耆出战。他上阵后,照样施展隐身术,射出像蝗虫一样的箭雨,无数猴子倒毙在尘埃。罗摩兄弟也被射倒,因陀罗耆得胜回城,魔王亲自降阶迎接。
由于主帅受伤,猴军处于一片混乱之中。熊罴的首领阎婆梵告诉哈奴曼说,喜马拉雅山中有一座药山,采回山上的药草,便能起死回生,疗治箭伤。哈奴曼为搭救众人,便跳到空中,向喜马拉雅山疾飞而去。他找到了药山, 可是当他上前辨认药草时,仙草却钻进地里去了。哈奴曼焦急万分,他干脆捧起药山,飞回楞伽岛。罗摩兄弟和已被射毙的猴军,嗅到仙草的清香,便都活了过来。
猴军又向楞伽城发起了攻击。罗摩兄弟为报箭仇,与因陀罗耆展开了一场对射。但因陀罗耆会隐身术,无法命中他。因陀罗耆想瓦解罗摩的斗志, 便使用幻术,制造了一个悉多模样的女子,把她装在战车上,当着众人的面把她杀死。罗摩难过得晕倒在地。维毗沙那识破了侄儿的奸计。便告诉罗摩这只是一种幻术,要他不要失去战斗的勇气。同时,他还告诉罗什曼那战胜困陀罗耆的秘密。他说,因陀罗耆法力来自一个隐闭的祭坛,应先捣毁这个祭坛,然后和他作战。罗什曼那按照维毗沙那指示的去做。他先射杀了因陀罗耆的四匹黑马,接着又射死了他那善于驾驭的车夫,逼到因陀罗耆自己驾车。这时,罗什曼那便用神弓把他射杀了。
十首魔王听说儿子死了,悲痛得大哭大嚷起来。他提着刀要去杀悉多解气,但他被好心的罗刹女劝阻住了。罗波那亲自出阵,要为儿于报仇。他和罗摩各自施展本领,直杀得天昏地暗。天神们听说人王和魔王要扑,都站立云端,在下观看。魔王身躯高大,他的怒吼声如发狂的狮子。罗摩英武非凡, 越斗越勇。战到后来,双方身上都插满了箭,像刺猬一般。罗摩射下了魔王的首级,使它滚落尘埃。但魔王胸膛里又长出一个脑袋来,罗摩张弓再次把它射了下来。可是,魔王又长出了新脑袋⋯⋯罗摩射了一百次,魔王脑袋长了一百次。始终无法把他杀死。这时,在云端观战的天帝御者摩多里提醒罗摩应祭起天帝释的神弓来射。果然,罗摩一箭便射穿了罗波那的胸膛,魔王倒地死了。空中敲起了天鼓,阵阵花雨飘洒而下,落到罗摩的身上和战车上。
战事结束。罗摩率猴军进驻楞伽城。维毗沙那正式成为罗刹王。罗摩派
哈奴曼去把悉多接来。悉多听到魔王已死,罗摩获胜,喜不自胜,沐浴更衣, 来见罗摩。罗摩见悉多来了,他的欢喜、悲伤、忿怒也一齐涌上心头。他对悉多说,他是用战斗把悉多夺回来的,现在敌人得到了应得的惩罚,他所受到的侮辱也得到了偿还,名义得到恢复,怒气也全消了。然而,他是个出身高贵的人,不愿意把一个受敌人玷污的妻子领回家门,悉多愿意上哪儿去, 便上哪儿去!悉多万万没料到罗摩会说出这样的话,她心里发怵,有口难言。稍微镇定后,她才为自己的贞洁辩解,她说她所爱、所钟情的,在这世界上只有一个人,那就是罗摩。可是,罗摩听不进她的话。悉多大声地悲啼起来, 她让罗什曼那抱来一堆木柴,燃起了熊熊大火。悉多大声地向火神呼喊,请火神为她作证,她是无辜的。说完,她纵身跳入火中。火神把她从火中托出。火神对罗摩说,悉多并没有丢罗摩的脸,请他收纳悉多。罗摩便走上前,拥抱了自己的妻子。
罗摩流放十四年的期限已满。他同猴王妙顶、神猴哈奴曼、罗刹王维毗沙那及众猴军,乘坐十首魔王的云车,返回阿逾陀城。全城百姓都出来欢迎他。在这十四年中,婆罗多克勤克俭、尽心尽力地治理国家。王座上一直供奉着罗摩的鞋子。他自己浑身涂泥,只吃果实与根茎,从不浪费国家财物。他心里只有一种欢乐,便是盼望罗摩回来。罗摩很是感动,他把弟弟紧紧地搂抱在怀里。然后。他会见了母亲和众大臣。人们选了个好日子,让罗摩灌顶为王。猴王妙顶、罗刹王维毗沙那、神猴哈奴曼参加了所有的庆典。然后, 才—一辞别回去,罗摩也都厚赠了他们,衷心感谢他们的支持与帮助。
罗摩登基后,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他和悉多的爱情也欢乐融洽。但是过了几年,人们却议论起悉多的贞操来,认为她在魔王宫里居留的时间太久了。这样不洁的女子来充当国母是否合适?罗摩十分苦恼,他请来了三个弟弟,对他们说,他是一国之君,百姓的议论他不能不管。现在只有把悉多遣出宫廷,遗弃在恒河岸边了。他要罗什曼那去执行命令,罗什曼那心里很不痛快,但国王的命令又不能不执行。悉多这时已怀了孕,但仍然被抛弃了。幸好,一位在林中修行的蚁垤仙人听到了她的悲啼声,便把她收留下来,像对待亲生女儿那样对待她。
一群婆罗门仙人遭到恶魔后代罗婆那的侵害,他们前来请求罗摩帮他们铲除恶魔。罗摩便派四弟设睹卢祇那出征。当他路过蚁垤仙人居住的净修林时,还特地去看望了嫂嫂。就在那天晚上,悉多生下了一对孪生子。蚁垤仙人亲自把他们起名为俱舍和罗婆叫。设睹卢祇那杀死罗婆那后,建造了一座叫摩图罗的城池。罗摩便把他封做那里的国王。
罗摩为祈求国泰民安,举行盛大的马祭典礼。邀请了四方客人,其中有猴王、罗刹王。蚁垤仙人乘此机会,带了悉多生的两个儿子前来参加。在会上,蚁垤仙人命两个孩子唱他编写的《罗摩衍那》的故事。罗摩在听故事时, 已听出这两个歌童是他亲生的儿子,他回想起和悉多的恩情,便请求蚁垤仙人将悉多领回来。悉多来了,罗摩要她当众表白自己的贞操,他便收留她。悉多双手合十,向大地祈求说,如果她是贞洁的,请大地母亲来把她接走。于是大地裂开,悉多纵身下跳,大地母亲紧紧把她搂在自己的怀里。罗摩要抢救她已来不及了。
之后,罗摩又派婆罗多和自己亲生的二子征服了美丽的乾闼婆国,派罗什曼那和他的两个儿子远征迦罗波特国。他把罗什曼那的儿子分封在外地, 把自己的两个儿子立为南、北二王。最后,罗摩得到死神通知,说他的大业
已经告成,要他回到天宫复位。于是,罗摩辞别了百姓,离开了阿逾陀城, 走向萨罗逾河畔,投身入水。他的三个弟弟也随他一同抛弃了凡体,升入天廷。兄弟四人复化为毗湿奴大神,天神们都来阿他道贺。
《罗摩衍那》意为罗摩传记。相传为印度古代诗人蚁垤的作品。这部大史诗,起源于民间口头文学,经数代相传,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如果蚁垤确有其人的话,他也许对史诗进行过加工和整理工作,或者他本身就是个说唱诗人。
《罗摩衍那》在印度被称作“最初的诗”。因此,蚁垤也被称作是“最初的诗人”。从史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作家宣扬了以下三方面的思想。
一、政治理想。作家反对王室争权夺利的斗争,主张家族和睦谦让,国家富强繁荣,国君必须是大智大勇的贤明君主,他爱护人民,人民也拥戴他。十车王和他的儿子罗摩便具有这样的品质:
他们都精通吠陀, 他们英武爱人类, 他们都聪明智慧, 所有德行都具备。
史诗反对暴虐的统治和对人民作威作福的坏蛋,预言他们必将被人民推翻:
那些专门干坏事的人, 他们对人民暴虐残忍; 即使成为主子也不长久, 好像那些大树断了根。
史诗中十首魔王便是这类坏蛋的代表。他恣睢暴戾,骄横放纵,抢人妻女,劫掠财富,是百姓的灾星。
二、战争观念。史诗并不一味反对战争,而是主张以正义的战争去消灭罪恶。认为理想君主应当具备这样的能力:保卫人民的安居乐业,而不受敌人侵犯。
那些不保卫自己国家, 又不能自立的国王, 决不会富强繁荣,
像山沉入大海一样。
史诗末了,罗摩派婆罗多、罗什曼那和自己两个儿子远征,作家并不把他看作是侵略,而是一种以有道伐无道的正义之战。
三、伦理道德。作家提倡巩固男权宗法制家族关系,宣扬“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的道德观念。
由此,可以看到蚁垤是一个具有较高文化教养和自觉地维护当时贤明君主统治的文人。《罗摩衍那》被印度人看作是“圣书”,虔诚的态度不亚于基督教徒对待《圣经》。在史诗《童年篇》第一章中,诗人认为这部书能使人“长寿福无穷”,婆罗门(僧侣)读了它,“会辩才无碍”;刹帝利(贵族)读了它,“会统治世界”;商人们读了它,“会获得功果”;首陀罗(奴隶)读了它,“会受到优待”。不论谁读了它,都能“死后携家入天宫”。
“童年篇”第二章中,诗人又说:“只要在这大地上,青山常在水长流,
《罗摩衍那》这传奇,流传人间永不休。”
下面我们着重在《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比较、《罗摩衍那》的
艺术成就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比较
《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是印度古代的两大史诗,是印度人民的骄傲,也是印度对世界文学作出的巨大贡献,与荷马史诗比较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印度这两部史诗有哪些共同和不同的地方呢?我们从反映时代、情节结构、主题思想和史诗格律四方面作一些比较。
- 反映时代。一般认为两部史诗的基本内容在公元前五世纪已经形成, 到笈多王朝时期才编定。也就是说,它们反映的时代是奴隶制社会,并在奴隶制社会编定成书的。《摩诃婆罗多》反映了雅利安人在入侵印度后,向恒河流域迁徙和奴隶制国家形成初期的历史;《罗摩衍那》反映了雅利安人越过文底耶山时期的史实。从《摩诃婆罗多》的核心故事而言,比《罗摩衍那》更加早些。
关于《罗摩衍那》的成书问题,有的学者也提出产生于封建社会的说法。认为主人公罗摩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以农业为生。史诗中宣扬的伦理道德也属于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但我们应当看到,印度由于某种特殊的历史原因,它在奴隶制社会已出现了封建的剥削因素,尤其是在奴隶制后期,贵族私人占有土地日益增加,原来处于自由民地位的农村公社社员,逐渐被固定在土地上,从而陷于封建依附关系之中。在笈多王朝时期,我国东晋僧人法显曾去过印度。他曾记载当时印度奴隶制社会的情形:“唯耕国王地者乃输地利;欲去便去,欲往便往”,又说国王、贵族常将“民户”和“土地、牛犊”一起施舍给寺庙。这都说明了具有双重关系的社会特点。在奴隶制后期,并逐渐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这种现象也并不奇怪。有某种封建关系, 也就有可能孕育出封建的意识形态。
- 情节结构。《摩诃婆罗多》讲述的是争夺王位的故事。《罗摩衍那》通过人国、猴国、魔国,也分别展现了争夺王位的斗争。这在情节上有其相一致的地方。《摩诃婆罗多》中有一篇很大的《罗摩传》,是用来安慰流放中的坚战王的插话,实际上也是《罗摩衍那》的情节梗概。如果说,《摩诃婆罗多》的内容是包罗万象的;那么,《罗摩衍那》的内容则比较集中统一。从篇幅上说,《罗摩衍那》只相当于《摩诃婆罗多》的四分之一强,全诗分七篇,约 2.4 万颂。一般认为,第一篇和第七篇是后代人加进去的。第一篇主要是讲罗摩出世,把他编入神的家谱,并加进一些神话传说。第七篇主要讲罗摩弃妻和复位,给人画蛇添足之感。
两部史传的中心部分(也是最精采部分)是描写大战。《摩诃婆罗多》从第六篇到第十篇,写了为时 18 天的大战全过程;《罗摩衍那》第六篇描写了楞伽大战,其中包括罗什曼那大战因陀罗耆,巨魔鸠槃羯叻拿大战猴兵, 哈奴曼从喜玛拉雅山捧回药山,罗摩和罗波那决斗等。两部史诗都是通过战争来解决症结间题的。
两部史诗描绘的地点都是在印度北部,但婆罗多族王城——象城,较靠西;而罗摩都城——阿逾陀城,较靠东。在《罗摩衍那》中,还专门写到南印度和一个岛国——楞伽,一般被认为是现今的斯里兰卡(即锡兰)。
两部史诗有许多插话,《摩诃婆罗多》较集中在《森林篇》(第三篇) 和首尾部分,《罗摩衍那》主要集中在首尾部分(而这部分恰恰被认为是后人加入的)。《摩诃婆罗多》中许多插话与中心故事关系不大,而《罗摩衍那》中的插话和中心故事关系较密切。因此,从整体结构来说,《摩诃婆罗
多》显得松散、庞杂,《罗摩衍那》显得紧凑、简洁(但也有一部分属罗嗦重复的诗段)。
- 主题思想。两部史诗宣扬的思想有相同,也有不同。相同的是宣扬正义战胜邪恶的思想。罗摩兄弟代表了正义和善的力量。十首魔王是邪恶的化身。罗摩对魔王的斗争,不仅是要夺回妻子,而且是代表了受迫害群众抗恶的思想,也代表了神的意志。
然而,《罗摩衍那》比起《摩诃婆罗多》来,更加侧重于伦理道德的宣传。强调家族和睦,兄弟团结。作品中描写的斗争,主要不是发生在家族内部,而是在家族外部。《摩诃婆罗多》描写的是家族内部为争夺王位所进行的斗争,而《罗摩衍那》中四兄弟都是有德行的,他们谦让、克己,宁可牺牲自己,而不愿伤害兄弟。他们都是孝悌的典型:罗摩为了父亲接受苛刻的流放;婆罗多不贪图王位,尊敬兄长,反对母亲的不义行为;罗什曼那与罗摩患难与共,形影相随。《摩诃婆罗多》中那种在同一家族中耍阴谋诡计、尔虞我诈的现象看不到了。罗摩兄弟一致斗争,目标是十首魔王。
- 史诗格律。两部史诗基本采用同一格律——输洛迦体。每一诗节分四个音步,每个音步有八个音节,也就是每个诗节有 32 音节。输洛迦在印度是最为流行、使用最为方便的诗体。它不像中国古代诗那样讲究平仄、押韵, 它注重的是节奏。
(二)《罗摩衍那》的艺术成就
《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比较起来,艺术上的成就更为突出。它更富有想象力。色彩更为绚丽,既有人间王国的描写,又有猴国、魔国的描写。史诗中对人物典型、自然环境和语言都写得十分出色。下面就这几方面谈谈它的特色。
- 典型塑造。《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都着力于描写和歌颂英雄。但《罗摩衍那》中描写的英雄更富有立体感,思想感情也更加深沉。其中罗摩、罗什曼那、哈奴曼都塑造得栩栩如生,性格鲜明。同时,还描写了妇女悉多的杰出形象。作家在描写人物时,基本采用了三种手法:人物对比法、性格烘托法、矛盾映现法。
人物对比法 是指作家采用东方文学中惯用的一正一邪、一善一恶的描写手法。把人物分在不同阵营,按思想类别描写他们的言行思想。从而显得美丑对立,善恶昭然、爱憎鲜明。罗摩和罗波那便是在这种原则下塑造出来的人物。同样,波林和妙顶、维毗沙那和罗波那均构成鲜明对比的性格。
性格烘托法 主要体现在罗什曼那和罗摩身上。罗什曼那被称作“罗摩第二”、“罗摩的影子”。他们的性格不是对立的,而是相得益彰、互为表里的。他们有许多相同特点,如智勇双全、正直忠诚、武艺超群、胸怀坦荡。
他们都具备智慧, 他们都有优秀品质。他们知耻,有名声,
他们眼光远,一切皆知。
但他们的性格又互有差异。罗摩较柔和,罗什曼那较刚烈;罗摩显得深沉,罗什曼那则浅露;罗摩是循规蹈矩的,罗什曼那则具有叛逆精神。他们有不同的见解和看法,但最后在罗摩的原则下统一起来。
矛盾映现法 是指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的中心,加以集中表现。也就是在最艰难困苦的环境和场合下,表现人物的思想和感情。季羡林教授说,男女
主人公罗摩和悉多的处境“有时花团锦簇,光风霁月;有时又骇浪惊涛,月黑风高”。他们经受了森林生活艰苦的磨练,经受了别离、相思、诱惑等爱情考验。然而,他们纯洁的感情,善良美好的愿望,不因环境改变而动摇。相反地,爱的忠诚支持了他们对暴力的斗争,增强了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罗摩是史诗中心主人公。他和《摩诃婆罗多》中的黑天,都是大神毗湿奴的化身。但表现有所不同:黑天往往代表神的意志在行动,而罗摩在实际生活中,他是作为人在活动,而不是神。作家在勇敢、道德、爱情等三方面, 着重刻画了他的品质。
首先,罗摩是个英武魁伟的美男于。正如罗刹女首哩薄那迦形容他的那样,他像“三十三天神仙那样魁伟”,胸膛像狮子,模样像爱神,黑得像蓝荷花。他智勇双全,谋略兼备。
他懂得怎样骑象和乘马, 他也知道如何去训练;
他在精通弓术者中是魁首, 他作为英雄为人所称赞。 他善于进攻,擅长战斗, 他通晓韬略,能统率大军; 在战斗中连发怒的神魔, 也无法使他受害伤身。
他在国王阇那竭的宫廷里,张开了要五千个男人才拉得动的神弓,并把它从中间折断,迸发出的断裂声,使大地也为之震动。在森林中,他一人独挡伽罗的罗刹大军。他射出一枝枝带有倒刺的箭:“一百枝杀死一百罗刹, 用一千枝杀死一千。”
在楞伽大战中,罗摩的英勇得到最充分的表现。罗摩闯入罗刹军中,
好像太阳进入浓云;
太阳用火来烧,他用箭, 罗刹云彩都不能靠近。 他杀死那些大象,
他杀死那些将领, 他用锋利的箭射死,
同马匹在一起的步兵。
他杀得十首魔王唉声叹气,射杀了连天神都败在他手下的恶魔鸠槃羯叻拿。虽然罗波那的长子因陀罗耆曾两次把他射倒,但对手靠的是隐身术,而不是真本领。最后,罗摩和罗波那决斗,射杀了这个人神共恨的魔王。
其次,作家把罗摩描写成一个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物。他是个理想的贤明的君主,又是一个好儿子、好兄弟和好丈夫。他从小熟读《吠陀》等古代经典、知书达理。
他深通达磨,言而必信, 他乐于去给众生造福, 他光辉超绝,通达事理,
他纯洁、驯顺、虔诚大度。
他放弃王位,无条件接受 14 年的流放生活,是他德行的最高表现。本来,
他可以利用太子地位,母后的干预,臣民的支持,与王妃吉伽伊分庭抗礼。但他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使父亲陷于难堪的境地。后来,他父亲死了,婆罗多亲自率大臣请求他回去,但他坚持要实践父亲生前许下的诺言,又一次放弃了登基的机会。他在流放地吃野果、草根,穿树皮衣,住茅屋,生活十分艰苦,但他没有后悔。
罗摩热爱人民,人民也十分拥戴他。每当他从外地归来,“他总要对人民问寒问暖,像是问自己的亲属一样”,“他问到他们的儿子和祭火,他们的奴仆、徒弟和老婆⋯⋯人民遭到什么不幸,他就感到非常痛苦;所有人民的喜事,他也像父亲一样欢呼”。因此,当他遭到流放时,阿逾陀全城百姓都来送行,许多群众还自愿跟他一起去流放。“他们都是泪流不止,泪痕满面,两眼模糊”。
在森林中,他向婆罗多交代的一番话,充分体现了他是一个有道的明君。他要婆罗多爱护妇女和小孩,尊敬长辈,按时给兵卒发给养,不要贪图享受, 要树立王法,不论富人和穷人,只要他们触犯法纪,都要一律对待,不能有所偏袒。最后,他说:
真理确实是国王的举动, 诚实无欺,持久永恒;
因此,国王的粮柢是真理, 人民也就站在真理中。
婆罗多正是接受了兄长这一教导,在罗摩流放 14 年间,过着十分清苦的生活,躬亲问政,不敢有丝毫懈怠。罗摩登基后,他以德行治国,把国家治理得富强繁荣,人民安居乐业。
再次,罗摩是一个有真挚感情的王于。无论对父母、兄弟、妻子、朋友、百姓,他都饱含着深沉的爱。他见义勇为,克己让人,关怀体贴。他和妻子真诚相爱,有难同当,相德以沫,相依为命。悉多被劫后,他受到相思的熬煎,由风花雪月、藤蔓、草棚、鸟鸣都想起悉多。他在森林中无目的地奔跑, 神情沮丧,苦不堪言。他向风儿祈祷说:
风呀!吹到爱人那里去吧! 碰了她以后再回来碰我; 我在月亮上看到她的姣容, 我在风中感到她的抚摩。
在悉多被劫前后,他和妻子的感情,堪称是爱情的模范。问题是在他夺回悉多后,怀疑起她的贞操来,特别是当他听到百姓的议论后,便把悉多抛弃在恒河岸边。他前后的行为判若两人。一般认为后面这部分是后人所加的。但加入的这部分却正好体现了《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反映了两个不同时代和不同的道德观念。在《摩诃婆罗多》中,坚战王兄弟共娶一位妻子, 并不认为有什么不合适、不道德,而悉多住在魔王宫廷中却和贞操有碍。这说明了在奴隶制后期,人们的贞操观念加强了。由于男权社会的巩固,男子要求妻子只忠实于自己,这也是当时一夫一妻制思想的反映。罗摩在当时舆论和道德的压力下,他的行为应当被认为是迫不得已的。即使有这一缺陷, 也并不妨碍罗摩是个光彩夺目的形象。
神猴哈奴曼是史诗中又一出色的形象。这个人物和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有许多相似之处。为此有人认为孙悟空源出于印度。我们还找不到足够的根据来说明这种影响。但不同的民族文学中,往往会出现类似
的人物和类似的描写手段,并不一定存在渊源关系。这里我们不妨将两个人物作一平行的比较。
首先,哈奴曼和孙悟空都是人格化了的猴仙。他们具有共同的品质:正直、勇敢、爱打抱不平;顽强、机智,善于和形形色色的妖魔作斗争。哈奴曼耻于和失道的猴王波林为伍,愿意跟随势单力薄的妙顶,他全力帮助罗摩夺回悉多,体现了他的正义感和疾恶如仇的思想。同样,孙悟空具有“济困扶危,恤孤念寡”,“与人间抱不平”的品质。
其次,他们都神通广大,都具有非凡的本领。哈奴曼是风神之子,孙悟空由石头化生。都能腾云驾雾,千变万化。孙悟空擅长筋斗,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哈奴曼善长跳跃,他能跳过大海,纵入云端。他向猴子们夸耀说:
猴子们!你们请看, 看我像须弥山一样高; 我跃上去一直碰到天, 好像要把云彩都吞掉。
孙悟空有七十二变,哈奴曼也变化无穷。他能把身子变成山岳一般大, 也能把身子缩小,以躲过十首魔王的箭雨。他能变化成僧侣,也能变成猫, 钻入魔王的宫廷。同时,他还力大无穷,从喜马拉雅山捧回了一座药山。哈奴曼和孙悟空一样,有一种制服顽敌的妙法,这就是钻进敌人的肚子里去。如哈奴曼从海妖口里,钻进它的肚子里,用爪子撕碎了海妖的五脏六腑,使它立刻毙命。孙悟空钻进妖魔肚子里,“竖蜻蜒,翻筋斗”,使妖怪痛得跪地求烧,俯首听命。
第三,哈奴曼和孙悟空具有人性,也不失猴性,而且具有猴子的野性。孙悟空谐谑好动,爱作弄人。如他任朱紫国行医时,让国王吃马尿合成的丸药。哈奴曼的喜怒哀乐也都体现了猴子的特点,如他在楞伽城找到悉多时, 高兴得不得了。
他摇摆着自己的尾巴, 把尾巴亲了又亲;
他高兴,他跳跃, 他唱歌,他前进, 他攀上了柱子,
又从上面向下跳动; 他充分地流露出
自己天生的猴性。
但孙悟空和哈奴曼也有不同。
第一,孙悟空更具有叛逆精神。他天不怕地不怕,造了天廷的反,打上灵霄宝殿,直闹得“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造了冥司的反, 强行勾销了生死簿上的名字。他敢于蔑视神之至尊玉皇大帝,鬼之至尊阎罗天子,甚至喊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号。他和神、鬼、魔都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而哈奴曼的斗争始终限于魔类。因此,孙悟空这个形象更具有反封建专制和各种邪恶势力的重大意义,他在作品中居于中心位置,而哈奴曼在史诗中只是作为罗摩的陪衬。
第二,《西游记》作者对孙悟空的描写更富有想象力、更大胆,因而性格也更为饱满。孙悟空的腾挪变化的本领比哈奴曼更为多样,神通也更大。他和神魔斗争时,不仅可以变成麻雀、水蛇、花鸨、鱼儿,还可变作万丈巨
人,甚至变作土地庙。他拔下一根毫毛变作一个猴子,一把毫毛变作一群。他的武器如意金箍棒也很厉害,不用时可变作一根针藏在耳朵里,要用时, 从耳中掣出,晃一晃碗口粗细,十来丈长。哈奴曼却没有武器,只会用拳头和石头砸敌人。孙悟空和妖魔作斗争的方式也比哈奴曼更为曲折多样。因此, 孙悟空更富有吸引力,也更赢得人们的喜爱。
悉多是史诗中动人的妇女形象。她具有印度古代优秀妇女的一切特征。数千年来,她一直受到印度人民喜爱。悉多是个美丽的大地的女儿,她是她的养父从犁沟里拾来的。因此,她的名字有“犁沟”的意思。她长大后,“贞静,美貌可赞,在大地上无人可比”,她“腰细、臀肥、眼睛大,美丽婀娜”。她不仅外貌美,心灵更美。
第一,她是一个忠实贤慧的妻子,她与自己的丈夫患难同当,生死与共。当罗摩遭到流放时,她不愿独自留下享受宫廷的清福,而是坚决要跟罗摩去流放,分担丈夫的忧愁。罗摩以森林生活艰苦来劝阻她,她回答说任何艰苦和她爱罗摩的感情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的。于是:
她摈弃一切甘旨,
她依恋丈夫忠心耿耿; 把一切困难不放在眼里, 跟他来到无人的林中。 甘心吃果子和块根,
一心一意服从丈夫; 她热爱上那片森林, 学在自己屋中那样住。
十余年的流放生活并没有动摇她的意志;险恶的自然环境,并没有使她畏缩不前。她心里温暖着对罗摩的爱。后来,她的贞操受到怀疑时,她并不是痛哭流涕,而是理直气壮加以辩白,并以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
第二,她有顽强的抗暴和反压迫精神。她被魔王劫去后,不论魔王怎样威胁利诱,她始终不屈服。她在魔王宫里一直穿着自己的不肯换洗的旧衣裳, 弄得蓬头垢面。魔王答应要立她为后,她鄙夷地回答说:
用权势,用财富, 都不能引诱我上当; 我只属于罗摩一人, 好像光线属于太阳。
魔王威胁她,如不答应,要把她杀了当早点。她视死如归,毫不动摇。魔王以假罗摩头骗她归顺,她却宁可和丈夫一同死去,也不愿委身狼狗。悉多和魔王斗争,表现了她那顽强的抗暴精神和高尚的品德。悉多是古印度优秀妇女的化身,也是世界文学中最早塑造的杰出的妇女形象之一。
- 环境和景物描写。史诗展现了人国、猴国、魔国三个不同世界,描写了不同画面,给人新鲜、奇特、五彩缤纷的感觉。人国集中在对阿逾陀城的描写。这是一个富足、繁荣和快乐的世界。在这座城里:
房屋栉比,严严密密, 城中土地,平整匀齐, 到处充盈着粮食大米, 味道像甘蔗汁那样甜蜜。城里响着大鼓和杖鼓,
还回荡着琵琶和打环声, 这乐声简直是惊天动地, 震荡着这座无上的名城。
在这座城里,所有的人都知法度、守礼节、聪明、诚实。没有任何人淫乱、贪婪,
没有任何人奸诈、狠凶, 在阿逾陀看不到什么人, 愚昧无知,不忠实虔诚。
史诗通过这种描写,衬托出阿逾陀国君贤明有道,这也是古印度人民理想的国土。
猴国集中对积私紧陀的描写。这里有山涧、瀑布,峥嵘的峰峦,美丽的山洞,清澈的溪流,好像孙悟空居住的花果山一样。猴国居民们居住在各个山头,他们的府邸像白色的云层,环绕着猴王的宫殿。
这宫殿点缀着白色的宫顶, 看上去像吉罗娑山峰一样; 还点缀着开满繁花的树木, 结的果实能满足一切愿望。
猴国居民是欢乐的,同样也是富足的。这里有神仙、乾闼婆之子,
还有随意变形的猴子, 他们样子长得美丽悦目,
他们戴着天上花环和首饰。大道都是芬芳扑鼻,
飘拂着非常香的香气, 有檀香、速香和荷花, 还有弥哩耶酒和蜜。
猴子们听从妙顶猴王的指挥,他们一接到命令,便从四面八方奔来,像云山一样遮蔽了整个天空。史诗对猴国的描写是作为对人国的一种陪衬。
魔国集中对楞伽城的描写。从表面看来,楞伽城光辉灿烂,有黄金的拱门,白色美丽的宫殿,宽大的城池,城墙上有成百座亭子,插满了成排的幡和幢。城里的罗刹过着阔绰的生活。但在这表面的繁荣下面,却充满着污秽、淫乱和丑恶。他们的财物都是抢劫来的。一跨进这座城,便可以看到可怖的压迫者。
有许多凶猛的野兽, 矛和三股叉拿在手中;
许多可怕的罗刹守卫这城, 好像那毒蛇把守穴洞。
魔国子民们奇丑无比,他们都喜欢酗酒和过着淫荡的生活。十首魔王是淫乱的头子,他过着朝朝寒食、夜夜元宵的享乐生活。在他的宫廷里到处是肉山酒海,狼藉满地。他有成百的嫔妃和抢来的龙女们,为他歌舞弹唱。当他们醉饱后,便杂乱地躺卧在地下,像一具具陈尸。对魔国的描写,衬托出十首魔王是个无道的昏君。在他统治下的国土充满邪恶,颓风甚嚣尘上。
对三个不同王国的描写,构成正与邪、善与恶的鲜明对照。
史诗比起《摩诃婆罗多》来,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更为丰富多采。尤其是
诗人把景物描写与主人公的心境、思想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森林篇》以前, 史诗对景物的描写是抒情的,充满诗情画意;悉多被劫后,景物描写是伤感的,充满离愁别恨。如史诗前半部分,罗摩和悉多住进森林时,他把一幅幅自然美景指给悉多看,充满着欢乐的气氛。
亲爱的!请看这山, 这里有兽群各种各样; 山峰好像要插入天空, 山里面蕴藏着矿藏。 有些山峰白得像银子;
有些山峰红得像血一样, 有的发黄,有的大红; 有的像宝石闪闪发光。 有的地方有许多泉水, 有的地方有一些瀑布, 整座大山看上去就像
怀春大象把汁水流出。从岩穴里吹出来的风, 把各种花香来吹动;
它扑人鼻窍,令人愉快, 谁个能不感到高兴?
如果我同你,纯洁的人! 在这里住上很多很多年, 还有那一个罗什曼那, 我绝对不会忧愁不安。
当悉多被魔王劫走后,自然美景在罗摩心目中便充满着感伤的情调。他面对着自然景物向罗什曼那诉说着别离的痛苦。
在那些美丽的山上, 峰顶的石头闪闪发光; 山上生长着极大的树, 繁花满枝动人心胸。 你看四周那些
光秃的顶上开满繁花; 好像穿着黄衣服的人, 黄金遮满了浑身上下。 罗什曼那!这是春天呀! 各种各样的鸟纵声歌唱。我却是丢掉了悉多。
愁思煎熬,焦忧难忘。又如:
和风惬人的心意, 乍起在荷花丝里; 又从树丛中吹出, 好像悉多在叹息。 罗什曼那!你看那!
般肢池右岸山头上, 迦哩尼伽罗树上的枝干开着繁花,美妙无双。
这样一来,史诗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把人物情、自然景烘托得更加浓烈,使作品更富有吸引人的魅力。
- 语言特色。史诗语言特点是铺排修饰,夸张比喻,使得作品气象万千、琳琅满目。文字绚烂可说是东方文学特色之一。而极言美丑,采用夸张的描写也是东方文学的一大特色。这种夸张一方面用来突出人物,另方面用来制造氛围声势。如史诗强调十首魔王的凶恶形象,说他有十张脸,二十只手, 胳臂像门闩一样。他的模样是:
他的大眼睛是红的, 看上去非常可怕; 他那嘴唇向下垂着,
他有一嘴发光尖利的牙。这个威力极大的英雄, 他那十个脑袋闪着光; 就好像在曼多罗山上, 群峰挤满了野兽一样。
形容睡魔鸠槃羯叻拿身躯庞大,说他身子像一座破碎的山,嘴大得像地狱,呼出的气使前来唤醒他的人进不了门。他终年沉睡,敲锣打鼓,用锤子锤打他的四肢,都无法使他醒过来。只有用一千头大象在他身上踩踏,触碰得他全身痒痒,才把他弄醒了。
对正面人物也采用夸张,极言其神勇、睿智。如罗摩像“三十三天神仙那样魁伟”,“具备人主的一切贵相”。悉多的美在“大地上无人可比”。从而体现了作家对人物的感情,以及对美丑事物的褒贬。
史诗中还有大量的数字夸张,如婆罗多派了“九千只大象”、“六万辆车子”、“十万匹骏马”,到森林中去迎回罗摩。悉多姐妹出嫁时有“几十万头大牛”,“成亿件的优良的羊毛和亚麻衣服”作嫁妆。这些数字渲染了王家的豪华气派。猴子军和罗刹军开战时,各有几千亿兵员,他们拔起山头和大树互相投掷,喊杀声震天撼地。从而强调了战斗规模之大,斗争之激烈。
史诗比喻也十分丰富,有对自然景物的比喻,对人物的比喻。如把雨季来临时,阴沉的天空比作是老天“害了相思病”,闪电比作“金色的鞭子”, 由于它不断地抽打天空,才发出阵阵雷鸣。诗人把悉多的美比作一轮明月, 她站在海岸上同明月一起“把一切照得通明”。写她对罗摩相思之苦,采用了一连串的比喻:
她像是破碎的荷塘, 她像是军队没有武士,
她像是黑暗遮盖的太阳, 她像是河流已经消逝。 她像是被践踏的祭坛, 她像是熄灭了的火焰, 她像是望月的夜晚,
月轮被罗睺所吞咽。 她想念丈夫愁苦不堪,
她像是干涸断流的小河, 她像是半月的夜晚,
一点也不明亮闪烁。
印度蛇多,弄蛇的人也多。史诗中以蛇作喻,到处可见。如把罗摩生气比作是像一条“发怒的大蛇,在山洞里把气来喘”;吉伽伊的狠毒“像蛇一样喷出了毒液,吉伽伊到处都爬行”;十首魔王是头凶恶的蛇,他“从美丽的床上伸了出来,像五个脑袋的大蛇一般”。他对悉多的相思,也比作是蛇的梦呓。他对悉多说:“腼腆的人!你夺走我的心,像金翅鸟把蛇叼走一样。”睡魔“身上的汗毛都直竖着,好像一条条喘气的蛇”。由于蛇在印度是一种常见的动物,用它来作比喻,读者更容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