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恭达罗
豆扇陀国王是个英俊和善于骑射的君主。他那张弓使天神因陀罗的金刚杵也黯然失色。有一回,他追赶一只鹿走进一片森林,当他张弓要射时,两个苦行僧出来拦阻。他们说净修林中的鹿是杀不得的,国王的弓应当用来拯救世人的苦难,不能用来伤害无辜的生命。豆扇陀把弓放下了,并表示了歉意。这两位苦行僧是婆罗门仙人干婆的徒弟,在林中修行。他们的师父云游去了,家里只留下他那能干的养女沙恭达罗。他们说如果国王想到净修林中作客的话,将会受到沙恭达罗的热情接待。国王欣然愿往,并想在神圣的净修林中过着涤瑕荡秽的生活。
净修林显得宁静和悠闲自得。微风吹皱的溪水冲洗着树根,幼芽和嫩枝在奶油般的烟雾中生长,麋鹿依恋在人的身旁,听到响声也不愿逃去。树上是鹦鹉的巢穴,地下开放着一簇簇的鲜花。几个净修林女郎提着水壶正在专心致志地浇灌花树。其中一位女郎鲜嫩得像新开的茉莉花。她穿着树皮作成的衣服,但这粗糙的衣裳,更显得她秀色天成。豆扇陀国王真不敢相信,在山野深林中竟会有这样标致的美女。
这位女郎不是别人,正是干婆的养女沙恭达罗。她正和两位女友一边浇花,一边打趣作乐。国王想听听她们在谈些什么,便躲藏在一棵树后。忽然, 沙恭达罗惊叫起来,一只野蜂正纠缠着她,她要女友们快来救她。豆扇陀便连忙从树后走出,把野蜂撵跑了。他和女郎们攀谈起来。
沙恭达罗羞怯地站在一旁,不知怎么一来,她对这位陌生人,一见面就产生了好感。而这时,她那多嘴的女友竟向国王介绍起她的身世来。她们说, 沙恭达罗原是王族仙人桥尸迦和天女弥那迦的女儿,从小被遗弃。她们的师父干婆收养了她,将来还准备给她找一门般配的婚姻呢。
国王十分喜欢沙恭达罗,称她为净修林之花。认为她是一个没有被指甲掐过的嫩芽,一朵没人嗅过的鲜花,一颗没人戴过的宝石,完美无缺的天生佳丽。他从沙恭达罗的表情中已经看出,这位单纯而静穆的女郎,对他含着脉脉的温情。他决定在净修林住下来。一来过过清静的生活,二来也好朝夕看到女郎。可是,这时太后派人来要他回去参加神的庆典。他只得怅然离去。临行,他特地吩咐随从,不得把净修林中的艳遇,去告诉那爱嫉妒的后宫娘娘。
国王回到宫廷,茶饭无心。他已被爱神的甘蔗弓、蜂蜜弦射中了。沙恭达罗那俏丽的身影,时时浮现在他眼前。庆典一过,他立刻带了随从来到山林。他看到沙恭达罗斜倚在一块铺满了花朵的石头上,她的两位女友坐在她身旁。她的一只荷花须做的镯子已经松褪,恹恹的病容更增添了她的娇媚。她向女友们吐露了内心的秘密。她说她不能忘怀那位不速之客,要女友们帮她出出主意,怎样才能博得他的同情。她的女友要她写封情书或写一首短诗, 把它藏在花里,然后由她们送交给国王。于是,沙恭达罗便写了一首短诗, 诗是这样写的:
你的心我猜不透,但是狠心的人呀!日里夜里, 爱情在剧烈地燃烧着我的四肢,我心里只有你。
豆扇陀国王亲耳听到沙恭达罗在朗读自己写的情诗,便立刻迎了上去, 高声地说:“细腰的美人啊,爱情使你发热,同样也燃烧着我!”
沙恭达罗窘得脸红耳热,她万万没有料到国王就在附近。她想申辩几句,
但一字也吐不出来。两位女友便对国王说,她们的朋友被爱神折磨得害了相思病,务必请国王大大加恩于她。然后,她们便走开了。国王向沙恭达罗倾吐了爱情,并表示今后永远钟情于她。他说:“好姑娘!你无论走得多么远也不会走出了我的心,黄昏时刻的树影拖得再长也离不开树根。”
于是,国王和沙恭达罗按印度干闼婆(自由恋爱)的方式结了婚。既没有父母之命,也没有媒的之言,也不举行任何仪式,完全是自愿的结合。
婚后不久,国王回宫去了。临别时,他交给沙恭达罗一枚戒指。对她说: “您每天就看着这枚戒指,一天数一个组成我名字的字母,在您数到最后一个字母前,爱人呀!我便派内侍来迎接您。”沙恭达罗朝盼夜盼,可是国王一去便杳无音讯。她心神不安起来,终日思念,以致大仙人达罗婆娑来到净修林,她也没有很好招待他。这位仙人受到怠慢,便发起火来。他诅咒沙恭达罗会被爱人忘记,除非看到了他送给她的结婚戒指。
干婆仙人从外地回来了。他知道女儿和豆扇陀国王结婚的消息,并没有责怪她,而是为她祝福。由于沙恭达罗已经怀孕,干婆便决定派人送她进宫廷去。女友们便忙着为沙恭达罗准备行装。她们从一棵树上剥下一张洁白如月的树皮,作为沙恭达罗幸福的衣裳;又从一棵树上采来黑颜色的漆,涂在沙恭达罗的脚踝上;还从林中采来果实,作为沙恭达罗佩带的珠玉。这种大自然的装饰,加上沙恭达罗的出奇的美丽,使她成为一个超凡脱俗的天仙。沙恭达罗依依不舍地向净修林中一草一木告别。平时那些受到她的抚爱
和照顾的小动物,也都动情地为沙恭达罗的离去而伤心。干婆嘱咐她,要服从长辈,和蔼待人。并要她转告国王,他们的结合完全是自愿的,没有亲眷从中作伐,国王别忘了在后宫粉黛中,给她一个应得的位置。沙恭达罗和父亲洒泪而别。干婆派了两个徒弟,护送她上路。
豆扇陀国王接见了沙恭达罗一行。但他的态度很是冷淡。他说他并不认识这位小姐,更不承认他和沙恭达罗有过婚姻关系。干婆的徒弟感到十分吃惊和忿怒。他们反驳说:“大王做过了事又反悔,这是违背道义的行为!” 沙恭达罗默默地看着他们争执,心焦火急。最后,她忍不住了,高声地说: “补卢的子孙呀!以前在净修林里,你引诱我这个天真无邪的人,一切都讲好了,现在却用这些话来拒绝,这难道合理吗?”
国王用双手捂住了耳朵,他喝令沙恭达罗住口!说她是处心积虑来诽谤他的家声,毁坏他的名誉,正如一条冲决堤岸的河流把清水弄浊,把岸上的树木冲走。他变得那样狂暴和不讲道理。沙恭达罗正要拿出国王送给她的戒指来作证。可是,这时她发觉戒指已不在她手上了。她又急又气,感到一阵晕眩。稍稍镇定后,她便列举了许多具体事实,讲述她和国王从认识到结婚的经过。她还把国王对她说的一些海誓山盟的话都背了出来。国王丝毫也没有感动,反而说这些全是骗人的甜言蜜语。并嘲笑地说:“雌杜鹃把幼雏叫别种鸟去养育,养育大了以后,它就飞向天空。”意思是说,沙恭让罗要生育了,还不知是谁的情种,却把赃栽在他的头上,有意前来冒充。
沙恭达罗忿怒极了。她的樱唇像给霜打了一样在颤抖,眼睛发红,弯弯的双眉也同时竖起。她骂国王是一个“卑鄙无耻的人!”她悔恨当初不该听信了国王的鬼话,以致铸成大错。现在,她反而被当作荡妇了。她伤心地呼唤起来:“地母呀!请你接受我吧!”她的喊声被她的母亲天女弥那迦听到了,她化作一道金光,把沙恭达罗摄到天上。国王和宫中臣仆看到这一奇异现象,都惊得目瞪口呆。
一个渔夫在京城里拍卖刻有国王名字的宝石戒指,侍卫把他捉了起来。渔夫再三申辩他不是小偷,他在河里捕鱼时,捉到一条红色鲤鱼,他剖开鱼腹,便在鱼肚子里发现了这枚戒指。他因为穷,才把戒指卖了。原来,戒指是沙恭达罗在过河时,失落到水里的。它被呈送给国王,豆扇陀国王发现这枚戒指正是自己送给沙恭达罗的结婚纪念品。
国王赏赐了渔夫,并把他放了。由于看到了戒指,国王便重新恢复了记忆。他后悔自己不该拒绝接纳沙恭达罗。他夜不能寐,眼睛发红,既不坐朝, 也不接见大臣,弄得神魂颠倒。由于思念心切,他为沙恭达罗画起像来。
一双长长的美目,一双弯弯的秀眉, 微笑绽开樱唇,皓齿发出月光的清辉, 她的樱口像迦哩干图花一样红艳娇美,
她在画上仿佛就要说话,焕发着柔情脉脉。
肖像的背景是一条小河,沙滩上落着一双芦雁,林中挂着树皮制成的衣服,一只母鹿在黑公鹿的角上擦它的左眼。这幅图景使人回想起净修林那无限美好的时光。豆扇陀全神贯注地在作画。忽然,他听到了皇后的声音,便连忙把画藏过一边。这位皇后娘娘是宫廷中的母老虎。平时,豆扇陀把她纵容惯了,还有三分怕她呢。
有一回,豆扇陀听说有位叫檀那弗栗提的富商在海上遇难了,他有亿万家财,但却没有子嗣来继承。这事使他联想起自己也没有后人。他的王妃们没有给他养下一个儿子。要是他死了,他的王位和财产也将落入他人之手。于是,他更加悔恨不该把沙恭达罗抛弃了,当时她正身怀六甲呢!想起这些, 他禁不住伤心地流起泪来。
天帝因陀罗受到百头魔怪的儿子达罗折耶的侵扰,派天使摩多梨来请豆扇陀国王帮他剿灭妖魔。豆扇陀欣然前往。妖魔平定后,因陀罗为他开庆功会,让他坐在自己的身旁,又叫王子把一个曼陀罗花环套在他脖子上,然后用自己乘坐的神车,派摩多梨作御者,送他返回人间。
豆扇陀乘车经过一座叫金顶上的仙山。这是苦行者的乐园。天帝国陀罗的父亲摩哩遮便住在这里。豆扇陀降落云头,看到了苦行者们都把一半身子埋在蚁垤里,脖子上围了一个于蔓藤须作成的项圈,头发盘成辫子,垂到肩上,里面填满了鸟窠。他们正在修炼呢。苦行仙人餐风吸露,在金荷花粉染黄了的池子里竭诚沐浴,在镶嵌宝石的大理石上打坐,在天女眼前禁欲。豆扇陀想去参拜摩哩遮仙人,便把车子停在无忧树荫里,由摩多梨先去通报。
在林中,豆扇陀看到一个漂亮而淘气的小孩子,他正在逗弄一只小狮子, 母狮躺在一边为它喂奶。那孩子一会儿打小狮子,一会儿把它拉向自己身边, 并要小狮子张开嘴,数它嘴里的牙。看护仙女,要孩子放开小狮子,别惹母狮生气。孩子不听。豆扇陀为孩子的大胆而高兴,认为他那勇气像是柴堆里的烈火,发出闪闪光焰。这时,仙女看到豆扇陀的容貌和孩子十分相像,差点要叫出声来。豆扇陀也感到诧异,便问孩子姓什么?仙女回答说是补卢。豆扇陀越发惊奇了,这正是他的家族的姓氏啊!
原来,沙恭达罗由天女接到仙山后,生下一个男孩。尊者摩哩遮亲自把他起名为“征服一切者”。为了使孩子平安长大,他在他手腕上系上一根护身神草。这根神草别人是动不得的,它掉在地上只有小孩的父母才能把它拾起来,要是别人去拾,神草便会变成毒蛇咬他。刚好,这时小孩在逗小狮子玩,把神草失落在地上。豆扇陀去拾,仙女连忙摇手叫他不要动。可是,豆
扇陀却轻易地把它拾起来了。仙女心想,难道这是孩子的父亲吗?
不一会儿,沙恭达罗来了。她穿着深灰色的衣裳,头上梳着一条辫子, 由于忏梅,脸上神采黯淡。她见到豆扇陀便迟疑不前。国王也认出了她,由于悔恨和内疚,他脸上也失去了光彩。他向沙恭达罗走去,请求她的宽恕。他说粗暴和糊涂已使他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他像一个盲人那样,怀疑投到他头上的花环是毒蛇,而把它扔掉。说完,他跪倒在沙恭达罗的脚下。沙恭达罗哭着请他站起来。她说自己前生肯定做错了什么事,才受到苦难的惩罚。国王虽然性格温柔,可是,在那时竟变得毫无情义。豆扇陀向她谈起他是怎样获得戒指,恢复记忆的经过。
摩多梨回来了,他对豆扇陀夫妻重逢表示祝贺,并说尊者摩哩遮要接见他们。于是,豆扇陀和沙恭达罗来到仙人摩哩遮夫妇面前。摩哩遮以慈爱的眼光,温和的语调,把豆扇陀威武无敌的功绩大大夸赞了一番,祝愿他长久地保卫世界,祝愿他和沙恭达罗的爱情和美如初。他说沙恭达罗是那样忠贞, 现在又有了尊贵的后嗣,再加上豆扇陀自己的功勋,这三样东西联合在一起, 是再美满不过了。同时,他也劝慰沙恭达罗不能再生国王的气了。豆扇陀因为丧失记忆,才变得态度粗暴,正如弄脏了的镜子照不出影子来。现在豆扇陀已经清除了心头的阴霾,重现了爱的光辉。他祝愿他们的儿子将来会成为一个无敌的勇士,跨过海洋,去征服七大洲的世界。
这样一来,沙恭达罗和豆扇陀国王便完全消除了隔阂。他们拜别了尊者摩哩遮夫妇和众仙人,带着儿子,离开了金顶山,重新返回人间。
《沙恭达罗》(一译《孔雀女》)全名为《沙恭达与罗的表记》,是一部七幕诗剧,是迦梨陀娑获得世界声誉的杰作。故事取材于大史诗《摩诃婆罗多》,也见于《莲花往事书》。但迦梨陀娑把传说故事加以改造,以表达自己的理想。
剧本与传说故事有两点不同:
-
在情节上,把国王主动抛弃沙恭达罗,改为客观原因。《摩诃婆罗多》中,描写国王翻脸不认沙恭达罗,正在争执不下时,上天传来了声音,要他们团聚。于是国王才收纳沙恭达罗母子。《莲花往事书》中,写到沙恭达罗因失去了爱情表记——戒指,才使国王不认旧情。戒指失而复得,才使他们重新团聚。迦梨陀娑采用了《莲花往事书》中的说法,而且更加渲染了表记的作用和仙人诅咒的恶果。同时,作家在情节上又增加了沙恭达罗和国王在仙山会面和团聚的场面。
-
在人物描写上,传说故事中的沙恭达罗老练、旷达、勇敢,她善于维护自己。迦梨陀娑则把她写成一个单纯、幼稚而纯洁的少女,她不善于保护自己。豆扇陀国王在传说中是个负心人的形象,迦梨陀娑则把他写成一个理想人物。在传说故事中,男女主人公都较简单,性格也较模糊,而在迦梨陀娑笔下,人物性格是丰满的、生动的。
《沙恭达罗》一剧具有什么思想意义和艺术成就呢?我们分作以下四方面来谈。
一、一曲追求自由婚姻的颂歌
《沙恭达罗》中描写的爱情具有一定时代进步性和民主意识。表现为三个“打破”。
首先,打破了等级观念。印度自古以来,把人分作四个种姓(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不同等级的人不能通婚,尤其是女子不能下嫁(上
一个等级的女子不能嫁给下一个等级的男子),如果下一个等级的女子,被上一个等级的男子看中,他却有权娶她。而剧本却打破了种姓常规,描写了不同等级的男女通婚:沙恭达罗是婆罗门,国王是刹帝利,按规定沙恭达罗不能下嫁给国王。如果沙恭达罗拒绝,国王无权得到她。但他们倾心相爱, 就顾不得这些老传统了。
其次,打破了礼法。沙恭达罗和国王结合,没有父母之命,没有媒的之言,也没有举行任何的结婚仪式,完全按照干闼婆方式(自由恋爱)结婚的。正如作品中的人物对国王说的:“她没有问过她的长辈,你也没有问过你的亲眷。”难得的是,作为奴隶社会的一个女子沙恭达罗,公开表露了她对国王大胆的爱慕心情:
这个身材苗条的女郎走了没有几步,
忽然就站住,说“我的脚给拘舍叶子刺伤”, 她的脸转向后面,装着去扯树皮衣,
虽然她的树皮衣并没有挂在树枝上。后来,她又给国王写情诗。
第三,打破了教规。净修林的信男信女是不允许结婚的,如果动了结婚的念头是一桩罪过。虽然沙恭达罗一见面就对国王怀有好感,但她也想到“这是净修林里的清规所不允许的”。国王也担心沙恭达罗遵守“苦行者的誓言继绝了爱的想头”。然而,他们都冒着触犯净修林法规的风险,大胆相爱, 毅然结为夫妻。
因此,豆扇陀与沙恭达罗的爱情是难能可贵的,充分体现了作家的民主意识,宣扬了对美好的婚姻理想大胆追求的精神。
二、印度古代妇女诗和美的化身
沙恭达罗是一个写得非常感人的形象。她是作家理想中女性的典范。她的动人处有以下三方面。
(一)她具有朴素的自然美。作家有意把她放在大自然中来展现她的性格。秀丽的景色,幽静的山林,潺潺的流水,和她那单纯、质朴、纯洁的内心交相辉映。她陶醉在大自然中,热爱山林的一草一木。她说:“我爱这些花木像爱我的姊妹一样。”她依偎在春藤旁边和它说话,看到小芒果树的嫩枝给风吹得摇晃起来,认为这是向她招手,连忙跑过去向它致意。大自然赋予她美好的心灵和美好的气质。她身上穿的不是绫罗绸缎,戴的不是金银首饰,而是树皮做的衣裳,荷花须做的镯子。这和那些宫廷贵妇用珠光宝气装饰起来的美大不一样。她是一朵不是长在花园里,而是在山林中开放的鲜花。正如国王说的:
虽然给世伐罗缠绕住,莲花依然可爱。
月亮里的黑影虽然暗却能增加月亮的光彩。这个妙人儿即使穿的是树皮衣裳仍然动人。
沙恭达罗的美只有在大自然中,才显得更加婀娜多姿,大自然给她增添了光彩,她把大自然点缀得更加绚丽。一旦她离开了大自然,就会失去应有的光泽。
(二)她具有善良的心灵美。沙恭达罗性格温柔和顺。她喜欢的也是一些善良和顺的小动物。她朝夕和一只小鹿相处,细心照料她吃草饮水。正如她养父干婆说的:
每当小鹿的嘴给拘舍草的尖刺扎破,
你就用因拘地治伤的香油来给它涂, 用成把的稷子来喂它,使它成长,
它离不开你的足踪,你的叉子,那只小鹿。
这只小鹿从不喝生人给的水,只喝沙恭达罗给的。她把森林中的小动物看作自己的朋友,小动物也把她看作是可亲的伴侣。当她要离开森林时,小鹿连草也不肯吃了,孔雀连舞也不肯跳了。还有那野雄鸭:
不理藏在荷花丛里叫唤的母鸭,
它只注视着你,藕从它嘴里掉在地下。
杜鹃鸟用悲哀的声音为沙恭达罗送行,从而揭示了沙恭达罗与大自然中一切生物友好和亲密的关系。
(三)她具有真诚的爱情美。沙恭达罗的爱情是一往情深的、真诚的。她喜欢国王便大胆表露了自己的爱慕心情。她准备把情诗用指甲刻在荷叶上,托女友送给国王。从而表达了印度古代妇女力图摆脱传统的婚姻羁绊, 追求爱情自由的愿望与理想。
沙恭达罗过着远离城市的生活,全不懂人世社会的狡诈和欺骗,她以自己纯洁的爱的感情去衡量别人的爱,以为别人也和她一样。她听信国王向她许下的诺言,信赖他,服从他。因此,当她明白自己受了国王诓骗,不肯承认她时,她才有足够的勇气来揭发国王背信弃义的行为。她骂国王是伪君子, 口蜜腹剑的骗子。她说:“卑鄙无耻的人!你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谁还能像你这样披上一件道德的外衣,实在是一口盖着草的井!”她为自己上当受骗而痛心疾首。她的抗言,不仅表达了一颗受伤心灵的愤满;同时,也反映了在男权社会里,无数印度妇女被男人玩弄和抛弃的痛楚。
沙恭达罗的形象体现了印度古代妇女温柔和顺的一面,同时,也表现了她们坚韧果敢的一面。在婚姻上,她敢于自己作主,并且竭力维护自己人格的尊严。德国戏剧家席勒十分赞赏沙恭达罗的性格。他说:“在古代希腊竟没有一部诗能在美妙的女性温柔方面,或在美妙的爱情方面能与沙恭达罗相比于万一。”
沙恭达罗的性格是在矛盾中得到展现和发展的。她性格的发展可分作三个阶段:在净修林中,她是一个天真无邪和带有稚气的少女,她的心灵纯洁得像那潺潺流动的泉水。在宫廷中,她成了国王的弃妇,明白了人世崎岖, 从而喷发出满腔怒火,为维护自己的人格而斗争。在仙山上,她成了贤妻良母,宽恕了负心的国王,终于破镜重圆,好梦重温。
三、和美中寓讽刺
剧本中和美的爱情充满矛盾和冲突。婆罗门仙人的诅咒和皇后的嫉妒, 成为破坏这种婚姻的外在原因;国王的用情不专,贪新弃旧又构成它的内在原因。作品对上层统治者具有一定的讽刺意味。豆扇陀国王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他是进步的爱的体现者之一,理想的国君;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言而无信的负心人。
按照印度古典戏剧理论的规定,国王的形象应具有:“思想高贵,豁达大度,克己,坚毅”等品质。无疑豆扇陀也具有这方面的特点,而且他还长得英俊、健壮,“像是一只撼动山岳的象王”。他喜欢游猎,还相当和善。他和天生丽质的沙恭达罗的结合,倒也十分般配。正如送亲人说的:“我们认为你是善良的人中最善良的人。沙恭达罗呢,她本身就是贤德的化身。造物主把一对品质相当的夫妇拉在一起。”他对沙恭达罗的爱,也有真诚的一
面,尤其是他恢复记忆后,追悔自己的过失,弄得茶饭无心,夜不能寐。真个是“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他像唐明皇思念杨贵妃那样为沙恭达罗画影图形。在仙山上,他跪倒在沙恭达罗的脚下,表示沉痛的侮过。这说明豆扇陀和那些毫无心肝的统治者并不一样。
但作为一个奴隶主,豆扇陀和统治者有相一致的一面。这就是他的享乐和玩弄女性的思想,以致文过饰非、推卸责任、诽谤他人人格。在净修林中, 他和沙恭达罗邂逅相遇。一方面,他爱慕沙恭达罗的美貌;另一方面,体现了他那邪恶念头,占有欲和贪得无厌的心理。他认为“野花远胜家花美”。他的随从揭发说:“万岁爷享受过了后宫的美女,现在又来打她的主意”, “正如一个厌恶了枣子的人想得到罗望子一般”。这种描写是真实的,因为追求沙恭达罗的不是一般人物,而是过惯了宫廷享乐的生活的国王,一个喝惯了爱情美酒的人。
他和沙恭达罗的结合,在沙恭达罗的女友中曾有过担心,怕他朝三暮四, 过后后悔。她们一再叮嘱国王要加恩于沙恭达罗。阿奴苏耶说:“大王!国王们听说都是有许多爱人的。你应该做到,不要使我们爱友的亲人为她伤心。”国王请她们放心,他说:“尽管我后宫的佳丽很多,我家里只有两宝可守,一个是四周环海的大地,一个是你们的朋友。”他在沙恭达罗的面前更是信誓旦旦,表示永不相忘,他们的关系就像是树干和树根一样。但国王回宫后,却音信全无。于是在沙恭达罗的女友中又产生了焦虑:“他一走到那成百的后宫佳丽丛中,是否还能想起我们这个人呢?”
沙恭达罗怀孕了。养父主动派人把她送进王宫。这时,豆扇陀却判若两人,矢口否认他和沙恭达罗的婚姻关系。送亲人当面指责他,做过了事又反悔,“醉心于权力的人们就是这样好恶无常!”这种赖婚行为是不道德的, 是一种欺骗。他却蛮横无理地说:“我欺骗她,又会怎样呢?”当沙恭达罗据理力争时,他竟诬蔑她是荡妇。虽然这种婚变,作家把它涂上了一层迷信色彩,但我们应当透过这种纱幕看到事情真相。
豆扇陀国王拒绝接纳沙恭达罗,其原因有二:一、正如送亲人说的出自于帝王的反复无常、贪新厌旧的思想;二、由于惧内的结果。第二幕,他从净修林返宫时,特别交代随从不能把净修林中的艳遇告诉皇后娘娘。第六幕, 丑角说皇后是只“母老虎”,她会把沙恭达罗“像一只母鹿似地吞下去”。豆扇陀也承认:“我把皇后纵容坏了。”当他在画沙恭达罗肖像时,听到皇后婆苏摩提来到,他吓坏了,赶紧叫随从把画藏起来。正是这场隐瞒皇后的婚姻,使国王处于尴尬的境地,他有难言的苦衷。同时,我们从迦梨陀娑别的剧本来看,他笔下的皇后都是国王新婚姻的作梗者。在《摩罗维迦与火友王》和《优哩婆湿》中,均塑造了一个嫉妒和凶狠的皇后娘娘的形象。在《优哩婆湿》中,当皇后看到优哩婆湿写给国王的情诗后,妒火中烧,不仅当面呵斥国王,而且还逼着国王下跪。
最后,豆扇陀和沙恭达罗在仙山团圆了。表面的理由是他恢复了记忆, 实际上又写出了仙人撮合的结果。加上他无子继承大统,沙恭达罗却为他养了一个逗人喜爱的儿子。仙人摩哩遮对国王说,你有忠贞的沙恭达罗,尊贵的后嗣,再加上国王自己的信仰、财富和行动,这三件事联合在一起是再美满不过了。他要他们放弃前嫌,重新和好。
以上,我们可以看到作家对豆扇陀国王,既有肯定、歌颂的一面,也有揭发、讽刺的一面。尽管这种讽刺是含蓄的、隐晦的,还罩上一层迷信的轻
纱。但在字里行间,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作家的用心。加上时代局限,在那时节,文人要公开直接地讥弹国王,也难以做到。
四、浓郁的抒情格调
《沙恭达罗》是一部杰出的抒情诗剧。那诗情画意像一股清泉在潺潺流响,虽然这股清泉经过的地方并不那样平坦,有时会跌落山洼,但终掀不起惊涛骇浪。对美好爱情生活的向往和歌颂,是诗剧的抒情主调。正如评论者所说的:“这里没有喧嚣,没有浮荡,没有杀伐,没有骚动,而是一股清泉, 一声黄鹂,一片花荫,一派仙境。”①
剧本中,创造了许多优美的抒情环境,特别是描写了净修林、宫廷、金顶仙山三个不同环境。净修林是沙恭达罗生长的地方,也是她和豆扇陀缔结良缘的地方。这里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宁静的:
树底下是从鹦鹉穴中雏儿嘴里掉下来的野稻。 别的地方又可以看到磨因拘地种子的光滑石墩。麋鹿在人身旁依依不舍,听到声音并不逃掉。
溪旁的小路上印着树皮衣上流下来的成行的水痕。
金顶仙山是个圣洁的修行的地方。这座仙山浸沐在东海和西海里,喷射出一股像暮云一般的金流,把四周照得通体透亮,山中遍生曼陀罗树和无忧树,金荷花粉染黄了池水。仙人们都在镶嵌着宝石的大理石上打坐,犹如置身于浸沐在甘露的池塘里。由于沙恭达罗纯洁的心灵,才被仙人接到这里来居住。
宫廷和净修林比起来是个龌龊的地方。这里房屋拥挤,烟火弥漫,邪欲和私心充满人们的心田。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国王出尔反尔,悖理逆情。
在描写环境时,作家热烈歌颂大自然,鞭笞城市。剧情中一切美好事物、欢乐、爱情、团聚都发生在大自然中,而王宫则充满罪恶的性质。
剧本中还以较大的篇幅描写了离愁别恨,使得抒情韵味更浓。第三幕, 描写豆扇陀和沙恭达罗由于一见钟情,都害了相思病。豆扇陀以抱怨爱神和月亮来表达自己的相思之苦。他向爱神诉说道:
你有花朵的箭,月亮有清冷的光, 在我这样的人看来两者都是谎。 月亮用它清冷的光辉散发着火焰,
你也把你的花朵的箭做得硬如金刚。沙恭达罗则恹卧在花床上,她显得 玉容憔悴,胸围减却了丰满;
柳腰更加苗条,双肩下垂,肤色惨淡; 她为爱情所苦,看起来又可怜又可爱,
正像风中的摩陀毗花,风把它的叶子吹干。
第四幕,描写沙恭达罗向净修林告别,她的养父和女友与她难舍难分的情景。印度人对这幕描写倍加赞赏。他们认为:“在所有的戏中,《沙恭达罗》最美。在《沙恭达罗》中,第四幕最美。在第四幕中,有四首诗最美。” 这些诗中,充满着对大自然和对亲人的依恋,充满着善良的祝愿。如送别一诗写道:
愿她走过的路上点缀些清绿的荷塘!
① 李长之《诗情画意的〈沙恭达罗〉》,见《戏剧报》1957 年第 11 期。
愿大树的浓荫掩遮着火热的炎阳!愿路上的尘土为荷花的花粉所调剂! 愿微风轻轻地吹着,愿她一路吉祥!
第六幕,着重描写国王对沙恭达罗的思念。第七幕中写团聚欢乐的情绪。整部剧情跌宕起伏,由最初的和美、相思到痛苦,然后,又由相思、团圆达到和美。由此,我们也可看到作家善于描写相思和离愁一类的细腻感情。
《沙恭达罗》是一部誉满全球的作品。英国梵文学家莫尼尔·威廉斯称迦梨陀娑为印度的莎士比亚。他认为《沙恭达罗》一剧体现了作家“丰富的写诗天才,深湛的想象能力,温暖的感情,变幻的思维”。德国大诗人歌德第一次读到《沙恭达罗》时,十分激动。他认为这是一部“深不可测”的好作品,以至他想把它搬上德国舞台。我国人民同样十分喜爱《沙恭达罗》一剧,多次在我国舞台上演,并涌现了众多的译本,先后有王哲武、王衍礼、王维克、糜文开、季羡林的译本。卢冀野曾把《沙恭达罗》一剧改为南曲, 起名为《孔雀女金环重圆记》。印度人民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永远值得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