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测的地质灾害

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和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民居等,造成巨大损失。

山体滑坡

山体滑坡是指山体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产生剪切位移而整体地向斜坡下方移动的作用和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是常见地质灾害之一。

岩爆

岩爆也称冲击地压,它是一种岩体中地应力能在一定条件下的突然猛烈释放,导致岩石爆裂并弹射出来的现象。轻微的岩爆仅剥落岩片,无弹射现象;严重的可测到4.6级的震级,烈度达7度至8度,使地面建筑遭受破坏,并伴有很大的声响。

发生岩爆的条件是岩体中有较高的地应力,并且超过了岩石本身的强度,同时岩石具有较高的脆性度和弹性,在这种条件下,一旦由于地下工程活动破坏了岩体原有的平衡状态,岩体中积聚的能量就会导致岩石破坏,并将破碎岩石抛出。

地裂缝

地裂缝是地面裂缝的简称。是地表岩层、土体在自然因素,即地壳活动、水的作用等,或人为因素,即抽水、灌溉、开挖等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有时地裂缝活动同地震活动有关,或为地震前兆现象之一,或为地震在地面的残留变形。

后者又称地震裂缝,地裂缝常常直接影响城乡经济建设和群众生活。

崩塌

崩塌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产生在土体中称土崩,产生在岩体中称岩崩。规模巨大、涉及到山体称山崩。大小不等、零乱无序的岩块呈锥状堆积在坡脚的堆积物,也称崩积物。

崩塌会使建筑物,有时甚至使整个居民区域遭到毁坏,使公路和铁路被掩埋。由崩塌带来的损失,不单是建筑物毁坏的直接损失,并且常因此而使交通中断,给运输带来重大损失。

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一种地质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便可能成为一种地质灾害。地面塌陷可分为岩溶塌陷和非岩溶性塌陷等多种类型。岩溶塌陷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发生频率最高、诱发因素最多,并且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突发性等特点,严重地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土地沙漠化

土地沙漠化是在脆弱的生态系统下,由于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破坏其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现象的环境变化过程。在人类当今诸多的环境问题中,荒漠化是最为严重的灾难之一。荒漠化意味着该地的人们将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础。

土壤盐碱化

土壤中盐分的主要来源是风化产物和含盐的地下水。灌溉水含盐和施用生理碱性肥料也可使土壤中盐分增加。土壤盐碱化后,土壤溶液的渗透压增大,土体通气性、透水性变差,养分有效性降低,造成植物不能正常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