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威尔

拉威尔1875年出生于法国和西班牙接壤的松波尔山麓。他的父亲是发动机工程师,母亲是西班牙人。父母从小就十分疼爱自己的儿子,并决心把拉威尔培养成为音乐家。

拉威尔出生不久,全家移居巴黎。能生活在文化艺术中心的巴黎,这对拉威尔音乐才能的发展,无疑起着较大的影响。

拉威尔的父亲十分热爱音乐,当拉威尔7岁的时候,父亲就让他学钢琴。他的音乐素质很好,乐感也很强,因而演奏技巧提高得很快。12岁时,他便开始学和声,14岁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预科班。他跟随德·贝里奥学习小提琴的4年间,受到当时钢琴家维涅斯很大的影响。

1897年,拉威尔随音乐家福莱学习作曲。拉威尔热爱文学,特别热爱法国象征派诗人马拉美的诗。早年,他深受音乐家萨蒂和夏布里昂的影响。萨蒂因生活贫困,曾在咖啡馆弹钢琴,拉威尔因此更敬重他的人品。萨蒂演奏技艺娴熟,拉威尔时常去访问他,并跟随他练习弹琴。拉威尔最早的钢琴曲《古老的小步舞曲》,即受萨蒂的影响而创作的。

1898年,拉威尔在音乐界初露头角。那年,在国民音乐协会演奏《耳听风琴》,引起音乐界的震惊,而且巴黎各界也为之轰动。第二年,拉威尔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并发表作品《为死去的公主而作的孔雀舞》。

然而,人生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拉威尔在他前进的道路上,也遇到许多坎坷与障碍。他在学院创作的《舍赫拉查达序曲》,即被校方否定。1901年,拉威尔为争取罗马大奖而创作的康塔塔《米尔拉》,不仅未能获奖,而且还遭到人们的讥讽。然而,拉威尔并没有灰心,他决心拿出更好的作品,用自己的实力和才华,证明自己是个有作为的青年。紧接着,拉威尔以惊人的毅力和速度,创作了好几部出色的作品,并一连4次参加罗马大奖赛,均以名落孙山而告终。这件事引起了巴黎音乐学院的强烈震动。拉威尔早已是为事实证明了的成熟的作曲家,而大奖赛的裁判们却一直没有评选他,这就成了一桩评选不公的丑闻。人们深深地为拉威尔鸣不平,拉威尔的同学们为抗议校方的不公道做法,甚至采取过激行动,拉威尔的老师们,这些巴黎音乐学院德高望重的教授,他们甚至郑重地向校方递交了辞职书,以抗议没有将大奖颁发给拉威尔。一时间,拉威尔的坎坷境遇,成了音乐界的重要话题。

1904年,拉威尔离开巴黎音乐学院。这一年,拉威尔的对手们说他的音乐完全是对德彪西音乐的模仿。这就掀起了是他受德彪西的影响,还是德彪西受他影响的激烈争论。早在1901年,拉威尔就已发表了《水之嬉戏》,此曲和德彪西的某些较为出色的前奏曲之间即存在某些相似之处。但是,1901年,拉威尔与德彪西尚未谋面,他们之间不可能发生相互的影响,但构成他们音乐有相似之处的惟一中介是,他们都了解和欣赏李斯特,尽管他们谁也没有直接模仿李斯特。

1902年,德彪西的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在巴黎首演。拉威尔第一次有机会与德彪西相会。此时,德彪西已是著名的音乐家,拉威尔对德彪西的这部歌剧十分欣赏,赞不绝口。此后的一段时间内,拉威尔的作品深受德彪西的影响。然而,他的创作与德彪西的是迥然不同,德彪西是处在舌期浪漫主义时代的彻底的印象主义者,而拉威尔是一个鲜明的新古典主义者。从创作思想上看,德彪西着意于表现其感情世界中的主观印象,而拉威尔总是客观地描绘现实。拉威尔始终是三和弦体系的忠实捍卫者,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攀登,有创新,而且还创作出许多具有鲜明个性的优秀作品。

1903年,拉威尔发表的伟大的声乐作品之一——《天方夜谭》,既是女高音歌曲,也是管弦乐乐曲。歌词由诗人克兰格索尔所作,首场演出维涅斯演奏。拉威尔早期的钢琴曲的首场演出,大都是由维涅斯演奏。诗人克兰格索尔、钢琴家维涅斯和作曲家拉威尔,他们都是自封为“流氓”的一群青年艺术家中的成员。《天方夜谭》一曲,节奏缠绵,听之令人荡气回肠,拉威尔的朋友们,更懂得其中,属于拉威尔音乐所特有的东西。当然,此曲无疑是受到了德彪西的《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的某些影响,但两者的风格完全没有共同之处。不管怎么说,拉威尔很快就摆脱了德彪西的影响。

拉威尔更清醒地意识到,应该全力创造自己所特有的东西。拉威尔母亲是个西班牙人,这一点,无疑对拉威尔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他创作有热情奔放、细腻泼辣的乡土风情的作品时,他将音乐的背景放在西班牙,通过那浓彩重墨的西班牙情调,拉威尔把母亲给他描述过的,加上他自己向往与梦幻过的意象缤纷的西班牙,噢,多么奇妙的诗一般的境界,画一般的传说、神话,层出不穷的优美的旋律,梦幻般流丽的音响,清澈晶莹,珠圆玉润,从这方面看,他与德彪西截然不同。拉威尔创作的《镜》、《西班牙狂想曲》、《西班牙时钟》、《根据希腊民谣创作的五首旋律》、《玛·麦尔·罗瓦》等作品,都是纯粹古典主义的,都是充满典雅狂放的异国情调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拉威尔虽然顺应了当时法国作曲家中盛行的风格,但是,他更多的是表现了十分鲜明的个人特点。他的作品抑扬顿挫,气氛欢快,在技术上精雕细刻,音乐主题的尽善尽美,都体现了他个人情调的强烈偏好。

1910年,拉威尔为俄国迪阿基列夫芭蕾舞团创作的舞剧《达弗尼与克罗埃》,这是他的杰出代表作之一。他所创作的芭蕾舞曲,亦被人们称作“芭蕾交响乐”。这部作品是根据古代流传的民间故事而写的,作品自始至终洋溢着芳香甘美悦耳动听的旋律,充分显示出拉威尔超人的艺术才华。这一年,他有幸同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相会,并在自己的作品中,接受了斯特拉文斯基有益的影响。

继《达弗尼与克罗埃》之后,拉威尔又创作了一批乐曲。他似乎要在自己的乐曲中,探索开拓一条新的路子,因而创作的速度比以前更慢了,迈出的步子也更加审慎了。1913年,他创作的《斯特凡纳·马拉美的3首诗》,是一部优雅的精雕细琢的女高音与重唱乐曲。在这部作品中,他对勋伯格的创作经验作出了积极的反应,它带有无调主义色彩,配器也模仿了勋伯格。此外,拉威尔看到自己的技艺创作传统音乐风格作品的前景,常常很受鼓舞,从而创作出维也纳华尔兹风格的钢琴曲《高贵而动情的圆舞曲》,忧郁的管弦乐幻想曲《圆舞曲》,和模仿一首马来语诗歌(盘头诗)格式的《钢琴三部合奏曲》。这些,都标志着拉威尔已创作出完全成熟的新古典主义作品。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拉威尔也和亿万个青年一样,他被战争赶出了艺术沙龙,他从音乐的殿堂走出来,拿起武器,走上战场。拉威尔在战场上负了伤,不久,母亲去世,使拉威尔接连惨遭不幸的打击。人啊,你为什么要战争?你为什么要死亡?瞧瞧,这是多么大的浪费,一代青年人的热血,一代青年人的生命!每个人都在走向自己的战场,面临伤残,面临死亡,面临别离的痛苦。唉,多少恋人的眼泪,多少忧伤,多少恐惧……拉威尔经历了这一切。还有什么比搂着倒下的战友更悲壮的?巨大的哀痛化作巨大的乐思,拉威尔要用他的音乐来表达这一切。他创作了表达一代人的哀思,痛苦,哭泣,悲愤,庄严而神圣的钢琴组曲《在库普兰墓前》。

战后,来自美国的爵士乐作曲家和演奏家,受到法国人狂热般的称赞,同时,以萨蒂为中心的青年作曲家所组成的“六人团”也十分活跃。拉威尔所创作的新古典主义作品,面临着新的挑战,他也逐渐转向新的创作道路。在1920年至1925年,拉威尔根据克雷特的剧本创作了歌剧《儿童与巫师》,这表现了他对细小事物的关注,对儿童世界敏锐的观察。他所作的儿童乐曲中,最为著名的是根据贝洛的童话改编的钢琴二重奏《鹅妈妈》。此间,拉威尔虽与“六人团”时有接触,但他并未参加“六人团”组织。拉威尔总是谨慎地保持着自己的艺术目标,谦虚地对待着自己的艺术同道,颇有见地地进行着自己的探索试验。

拉威尔就是如此,他总是敏锐而警惕地面对各种新的音乐潮流。他创作的小提琴和大提琴奏鸣曲中,他对双调性以及对斯特拉文斯基进行新古典主义式的模仿作出了激烈反应。他为小提琴和钢琴或管弦乐创作的吉卜赛小提琴《茨冈》,以及《G大调钢琴协奏曲》中的爵士乐,都表现了他创作的新的努力。在这些作品创作过程中,他都能与自己的作品保持一定的距离,并逐步放弃了早期作品中那种华丽的和声,以及丰富的色彩渲染。

1929年以后,拉威尔接受美国的邀请,到美国各地指挥演出,这使他名声大振。1931年发表的《G大调钢琴协奏曲》,就以他那娴熟的技巧,情趣盎然的异国情调,无与伦比的古典风格,还有对爵士乐的有机结合,使听众一饱耳福。这部杰作,足足花去他三年的时间才写成。在此以后,他写的《左手演奏的钢琴协奏曲》同样是又一部著名的杰作。

拉威尔是一个尊重友谊的音乐家,他从不争夺个人的名誉和地位,因而受到法国音乐界的普遍尊敬。连那些对他有成见和曾经反对过他的人,也都逐渐喜欢了他的作品。人们逐渐认识到,为人正直的拉威尔,他的追求和奋斗,是在尽自己的努力,将美好善良的事物,以音乐的形式奉献给人类。

拉威尔晚年,孜孜不倦地从事着音乐创作。他为夏里亚宾主演的电影《唐·吉诃德》谱曲,后来因改变了合同而引起诉讼。拉威尔便把这首歌曲收集在自己的《唐·吉诃德倾心于都尔希尼亚小姐》的歌曲集里。这是一首令人喜爱的歌曲,此曲一问世,即在法国的音乐界和歌曲爱好者中间流传开来。

1932年10月,不幸的事件降临到拉威尔的头上,他在旅行演奏的归途中遇到了车祸,头部受了重伤。他虽然辗转到西班牙、摩洛哥等地医治疗养,但头部创伤一直没能治愈。1937年10月28日,因手术无效,不幸逝世,终年62岁。

拉威尔虽然逝世了,可他的音乐作品却是不朽的。我们时常可以听到他的优秀乐曲在音乐大厅里演出。人们喜爱他的音乐胜于喜爱弗兰克、福莱、德彪西的音乐。他那首充满诗情画意的《西班牙狂想曲》,轻松优美的旋律,常使人情不自禁地跟随着它低声咏唱。拉威尔是一个严肃的艺术家,他在音乐上总是精益求精地执著追求,在他的乐曲中,即使是在最细枝末节处,他也力求做到珠圆玉润,晶莹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