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江南
银川平原,从西南部的中卫县沙坡头起,向东北方延伸到石咀山市,长300 多公里,面积约 1.7 万平方公里。平原西部是贺兰山,东部是鄂尔多斯高原。黄河纵贯其间。这块由黄河冲积而成的平原,土层深厚,日照充足, 气温较高,自然灾害也比较少,是发展农业的理想地带。但是,这里气候干燥,降雨量很小,无法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不过,“天上没水河里有”, 银川平原身边的黄河正好为它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银川平原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开始在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公元前 214 年,
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领 10 万大军到宁夏驻防,并且在黄河沿岸地区进行屯垦,在青铜峡附近开挖了两条大渠,引黄河水发展农业生产。现在银川平原上的秦渠就是当时的遗迹。后来,经过汉、北魏、唐、宋、明、清等各个朝代,又陆续开挖不少渠道,逐渐使银川平原形成一整套灌溉排水系统。到 1939
年,银川平原已经有主干渠道 42 条,支渠、小渠 1 万多条,灌溉面积 200 多万亩。
解放以后,黄河上建成了青铜峡水利工程,同时对原有的灌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扩建,灌溉面积已经增加到 300 多万亩。
这些人工开挖的渠道究竟有多长?有人说,如果把它们首尾相接,总长度要超过 1800 多公里!比我国有名的南北大运河还长哩。这些纵横交错的渠道网络,好像一条条血管,它把黄河水带给干旱的银川平原,也带来了一年年的好收成。所以,人们都说“天下黄河富宁夏”。
夏天,当你在渠边长堤上漫步,只见河水欢快地在渠里奔流,堤柳青青, 随着长堤一直伸展到天边。水渠两旁,尽是方方正正的田野,翠绿的新秧刚刚露出水面,金黄的麦田正等着人们来收割。在农田之间还可以看到一泓泓明镜似的湖泊,茂密的芦苇、香蒲把湖面围成一个暗绿色的环。偶尔,嘎的一声,一只野鸭从芦苇中飞起,一条捕鱼小船驶到湖心。此情此景,完全可以和江南水乡比美。难怪人们把银川平原称为“塞上江南”、“塞上谷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