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色的城
在鄂尔多斯高原和阴山山脉之间,有一片由黄河冲积成的平原,名叫“河套平原”。这里渠道纵横,土壤肥沃,盛产小麦、水稻、玉米、甜菜等作物, 是内蒙古的“粮仓”。平原东部,大青山东麓,有一块三角地带,称作“土默川”。古代有名的诗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写的就是这一带的景色。公元 16 世纪,蒙古首领阿勒坦汗在这一带驻牧,用青砖修起城墙,把房屋等围起来,远远望去, 一片青色,被称为呼和浩特,意思是青色的城市。今天,在这座城市里漫步, 宽阔的柏油马路两旁,垂柳青青,白杨参天。郊外,有一条宽 22 米,长 16 里的防风林带。整座城市掩映在万绿丛中,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青城。
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我国毛纺工业的重要基地之一。市区里的三座现代化毛纺厂,昼夜不停地生产着各种优质的毛纺织品。还有冶金、电子、制糖、酿酒等工业企业。全市普及了初等教育,办起了内蒙古大学、师范大学、农牧学院等高等院校。(北) 京包(头)、包(头)兰(州)、集(宁)二(连)等铁路线把呼和浩特和首都北京及全国各大城市联结起来。
在历史上,呼和浩特曾经留下了匈奴、鲜卑、突厥等北方少数民族的足迹。在市区和附近地区,有五塔寺召、万部华严经塔(白塔)、乌素图召等古迹。最有名的古迹是城南 10 公里处的昭君墓。
公元前 33 年,汉朝皇室的宫女王昭君,嫁给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作妻子,被封为“宁胡阙氏”,意思是“使匈奴得到安宁的王后”。胡汉和亲, 促进了匈奴和汉朝的友好往来,长期受战争骚扰的人民,也得到了安定的生活。因此王昭君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昭君墓是一座 30 多米高的大土丘。相传每年深秋季节,四周的草都枯黄了,只有昭君墓上的草还是青的。因此,人们又称它“青冢”(zhǒng,坟墓)。昭君墓前的陈列室里,陈列着王昭君的生平事迹和有关的历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