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

螳螂在我国最常见的是广腹螳螂和中华大刀螂,螳螂的成若虫都可捕食各种蛾类、松毛虫、叶蝉、飞虱、蚜虫、粉虱、蝗虫、蝇类、金龟甲等多种农林、果树、蔬菜上的害虫。捕食期长达 4~5 个月。据观察,螳螂 1~2 龄

若虫主要捕食各种蚜虫、叶蝉、粉虱、飞虱,一天最多可捕食蚜虫 16~20 头。3~4 龄若虫每天平均可捕食一龄松毛虫幼虫 8~9 条;4~6 龄若虫可捕食二龄松毛虫 4~8 条;7~8 龄若虫平均每天可捕食三龄松毛虫幼虫 4~5 条,最多达 13 条。成虫捕食更多,可见螳螂是捕食害虫的能手。

螳螂成虫体大型,绿色或晴褐色。头三角形,复眼大而突出。触角细长, 丝状。头部很灵活,常用发达的复眼寻找食物。螳螂有一对折刀式的前足, 叫捕捉足。捕捉足的基节很长,腿节腹面有槽,槽外缘有刺,胫节的腹面也有刺。胫节可以嵌合在腿节的槽内,形成锄刀,可利用这锄刀把捕食的小动物夹住,然后送入发达的咀嚼式口器,把它吃掉。螳螂的前后翅都很长,长过腹部,把身体覆盖起来。螳螂雌雄成虫个体区别,除了雌虫个体较大外, 另外腹部末端肛上板短,中央有深的凹陷。雄虫个体较小,肛上板较雌虫长, 中部背面有一纵沟。

螳螂的卵长圆形,并由许多卵粒结合,一起形成深褐色卵鞘,叫做“螵鞘”,可做中药材(前面已叙述)。螳螂的若虫与成虫相似,只不过翅未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