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地雷系统

二次大战前,制式地雷已有发展。在二次大战期间,由于坦克大量参战, 促使反坦克地雷迅速发展。当时德国生产的 T—29 圆形铁壳反坦克地雷处于领先水平,其特点是体积大、装药多,毁伤坦克履带效果很好,这仍属于第一代地雷。

第二代地雷诞生于 60 年代末,这种地雷体积小、重量轻,对坦克而言, 既能炸履带又能炸车底,此外还有全宽度两用地雷和撒布自毁型地雷等。

由于高科技发展到 80 年代中期,地雷向系列化、标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一些具有广域、自动寻标功能的第三代地雷机相继出现。这是由于智能技术在地雷上的运用,使地雷能“有意识”地寻找目标,如“广域地雷”、“自寻标地雷”、“反直升机地雷”、“声控增程地雷”等。美国研制的反直升机地雷采用 4 个声传感器,覆盖范围为 360°。当探测器一旦发现目标后,信号处理机便计算出正确的截距角,然后抛射器将战斗部抛向目标,由被动式红外传感器瞄准目标,利用多个爆炸成型弹丸形成的弹丸束来攻击目标。这种地雷可防御半径 400 米、高度 200 米以下的空域,战斗部有效作用

距离超过 100 米。

自寻标地雷研制的最高水平就目前来看要数美国的 XM—93 广域地雷和法国的“玛扎克”声控增程反坦克地雷。XM—93 广域地雷专门用来攻击坦克顶甲,当传感器探测到坦克到来后,即进行跟踪并测出坦克的行进方向、速度等参数,然后控制弹药发射装置使其处于正确的发射角度,并旋转对准目标,适时点火起爆,通过爆炸成型战斗部击穿坦克顶甲。“玛扎克”声控增程反坦克地雷上安装有声探测器和微处理器。当声探测器探测到坦克的声音时,即把信号送给微处理器,由微处理器计算出目标进行速度并以 50 米/秒的速度自动跟踪,到接近目标时,即射出弹丸攻击顶甲,使坦克当头开花。

有一种反坦克两用雷,又称“钻心剖腹”反坦克全宽度地雷。过去的反坦克雷只要坦克覆带不压上它就不会起爆,而全宽度地雷由于采用了先进的磁、声、震动、红外等非触发与复合引信新技术,只要坦克在一定宽度内通过,不论是否压上地雷,它都会起爆,而且既炸履带,又炸车底。由聚能装药所形成的自锻破片可轻而易举地击穿坦克的底甲,破甲碎片还能杀伤车内人员并毁坏设备,甚至可引起车内油料起火或弹药爆炸。

综上所述,第三代地雷的“大脑”是一种具有电子控制电路或微处理器芯片的引信。由激光、红外、声和毫米波组成的单独或复合式探测系统是第三代地雷的“耳朵”和“眼睛”。

总之,第三代地雷是高科技地雷,它的出现改变了地雷“守株待兔”的形象,使传统的地雷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