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机

1982 年 6 月 9 日,在黎巴嫩贝卡谷地正在进行激烈的叙以之战。整个战

斗只持续了短短的 6 分钟,可是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在这几分钟间,以色列

共击落了叙利亚战斗机 81 架,摧毁叙方导弹阵地 19 个,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而对手却还没有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呢!这样速战速决的典型战例实在少见,于是,这场战斗被传媒炒得“火热”,并被蒙上了一种神秘的色彩。后来,许多军事家研究此战例,认为以方取胜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他们运用了“鹰眼”式预警机。那天,以方派出了“鹰眼”——E—2C 空中预警机在黎巴嫩西海岸 9000 米高的上空巡视,严密监视叙利亚的空军基地和导弹发射场。叙利亚的飞机一起飞,E—2C 预警机就把其机型、速度、高度和航向等数据传送给己方的作战机和地面指挥中心。这样,以方就完全掌握了战斗主动权,而叙方则处在被动挨打的位置。

“鹰眼”式预警机于 60 年代在美国问世,到目前为止,已生产了 170 多架,其中绝大部分供美国海军使用,有少数出口。预警机的机载设备非常复杂,主要包括雷达、电子对抗、通信导航、显示设备和中央处理机等。E

—2C 预警机的性能之所以能达到现在的水平,是经历了一个不断改进和发展的过程。

E—2C 预警机的第一种生产型问世后,在越南战场上使用时暴露了一些问题,主要是雷达性能较差,探测距离短,抗干扰能力低,精度不够。发展成第二种机型即 E—2B 之后,还是不能符合军方要求,直到 E—2C 出现后, 机载设备性能才有了大幅度提高。它的抗干扰能力强,具有一定下视能力, 探测距离加大,井且可同时自动跟踪 2000 个目标,具有指挥控制 40 个以上空中截击任务的能力。由此可见,E—2C 预警机从问世以来一直在改进和发展,以适应日益复杂的战场环境。

在 1991 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派出了 24 架 E—2C 预警机,与 10 架 E— 3A 和 2 架 E—8A 相配合,组成了强大阵势昼夜值勤巡逻,一旦发现敌机马上通知多国部队的巡逻战斗机前往拦截。此外,E—3A 和 E—2C 还负责战场空域的协调和机群指挥任务。当时,海湾上空非常繁忙,每天都有几千架次多国部队不同型号的飞机执行不同的任务。预警机像一个空中指挥中心那样进行协调指挥,使空中来来往往的飞机没有发生机撞和误伤的情况。多国部队的一位飞行员感慨地说:“有预警机指挥,我们就有了安全感。”

预警机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日趋明显。有人说,在战场上交战双方有没有空中预警机大不一样。有了它,知己知彼,在战场上便赢得了主动权; 缺了它,就会陷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可见,预警机的名声鹊起,是经过实战检验的,它不愧为“空中指挥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