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县解决工农业矛盾的经验说明, 应该重视发挥县营工业的积极性, 由县因地制宜组织当地群众的力量, 使地方工业更好地为农村经济服务
(乙)帮助农民向大自然进军
就今日科学落后的中国来谈,提高农村中的科学水平是很不现实的。但我们可以先传播在农村中急迫需要的技术知识,并先提高技术水平。至于如何提高,我认为山西沁县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值得介绍和推广。事情是这样: 农业生产的发展急切需要工业的支援,但工业所供应的机械和物资非常昂
贵,合作社无法筹措这么多钱。比如说:(一)大规模地普遍兴修农田水利, 需要勘测地势的水平仪,筑拦河坝需要地质钻探,水库上需要高压水闸、冲沙闸、起闸机、拦鱼网等等。这些东西价格太高,一个水平仪要 400 多元,
请钻探机来钻一公尺要 200 元左右,而且经常排不上队。高压闸和起闸机等都要一千几百元,农业社很难筹到这笔钱,筹到钱也很难找到承制的单位。
(二)农业社所需要的化学肥料不仅数量太少,而且价钱也太贵。(三)农业社为节省人力、畜力所需要的简单机械和新式农具,农民既不会安装,亦不会使用,坏了亦不会修理,急需工业方面来援助,但工厂离得太远,人也少,无法满足这许多农业社的需要。这说明了工业和农业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但学过辩证法的人相信在任何矛盾中包含着克服矛盾的因素,因此沁县本此信心找到了解决这个矛盾的途径。
兴修水利钻探地势所需要的水平仪,由沁县联合加工厂(地方国营)根据水平仪的原理,仿效水平仪的模样,用当地能够找到的废铁玻璃等便宜材料,制造了一种简易水平仪,水平仪是由沁县中学校一位理化教员帮助设计的,并且由中学的化验室直接装置了玻璃圆筒;圆铁筒和木架子则是由铁业合作社和木业合作社的人们制造的。这个简易水平仪一部只花 13 元,不及大工厂水平仪价格的三十分之一。它当然有些缺点,它不能看得很远,但可以多分几段来勘测,功效尚好,若干县份已经向沁县购买。至于钻探机,联合加工厂也是用当地材料,试制了一种手摇的简单钻探机,一共能钻十公尺深, 一次只能钻一公尺,拿出这一截来,看了再往下钻,当然增加了麻烦,但也能搞清楚十公尺内的地质情况,每一公尺的钻探费不过 3 角 8 分,不及大钻机钻价的五百分之一。在同一方针下,这个厂自制了四吨重的高压水闸及同样能力的起闸机,价格只及大工厂产品价格的一半左右。
沁县最大的困难是政府和农业社都缺钱,要生产化学肥料,生产各种小型机械和新农具,开办各种小型企业,如发电、磨粉等站,都需要一定数量的经费。钱从何来?沁县以合营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合营的形式有三种: 因限于篇幅,我在这里只谈一种,其余二种请看今年 1 月 13 日的《人民日报》。我要谈的就是工厂和农业社合营,用沁县开村一带的泥炭,生产颗粒肥料, 一斤能顶一担农家肥料。如全部投资由政府负担,不仅款无从出,且成本亦太高,农民买不起。工厂与农业社合营,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办法是工厂提供设备,农业社提供劳力,生产出来的肥料由各社直接分配使用,推销问题也连带解决了。颗粒肥料原来一斤的价格是 7 分 4,现在只有 3 分 9,有的社还可以根本不花钱,干脆用劳力换肥料。
沁县的工厂过去是个专业的蛋厂,冬天无蛋就无事,一年要停工五个月。现在这问题也解决了。冬天到来,蛋厂停了,大家就来挖硝土,熬硝,做卤水(肥料);冬天榨油的业务较少,人力就可以转向印刷(年终有换账簿的活动,所以印刷厂忙)。工业生产所要求的连续性和农村市场的季节性之间原来有矛盾,现在因工厂与农业社合营而解决了。
现在我要在这里特别着重指出的,就是沁县把这个加工厂同时当做技术学校和技术顾问来使用,在这个工厂式的学校带动下,各社已经组织了 50 多个小组生产卤水。同时为农业社集中训练工人,若干天一期,外县也可以
来学。卤水是沁县人们心目中一种很好的追肥,浇了水再上了卤,就会使土壤松软透风,更好地吸收和保持水分。但工厂的活动不限于在工厂以内,他们也组织各地农业社生产卤水,对各社的生产予以技术指导。各社原来只能生产水而不能产块,也不能提炼火硝,经过工厂技术人员的指导,这两样技能也都学会了。工厂本县营企业必须“面向农村”的指示,还负责为农业社安装和修理各种农业机械和新农具,同时帮助农业社训练使用机械的人,有的订有包教包学的合同。这样工农业间的矛盾解决了,农业社买不起新机械的问题解决了,安装、使用和修理机械的困难也克服了。同时,农民的技术知识也普遍地传播开来了。我认为这个工农业合营的办法在一定的时期内, 可能是广大农村发展经济和文化的一种适当办法,值得各地仿效。
工业与农业脱节,不仅在山西如此,在其他各省,亦有同样的情形。过去襄阳专区许多农业社买了双轮双铧犁,都闲置着没有用,造成积压,并不是因为双轮双铧犁不好,而是因为技术工作没有跟上去,没有教会农民使用, 没有根据地方的特点做适当的修理。当前一个最重大的问题是改变地方工业的管理体制,发挥县一级经营工作的积极性。比如河北省的地方工业,虽然很大一部分都设在县里,但都属省或专区一级领导,县里管不着,有劲使不上。因此现在各省应考虑把地方工业下放到县的问题,发展县营工业,由县里根据当地的需要,组织当地群众的力量,使地方工业更好地因地制宜地为农村经济服务。
原载《人民日报》1958 年 2 月 1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