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的故事
作品概览 我乘远洋客轮从纽约开往布宜诺斯艾利斯去。开船时码头上照例一片繁忙的景象。我和我的朋友避开这熙熙嚷嚷的人群,站在甲板上聊天。这时,在我们近旁镁光灯闪了两三下,采访记者在为旅客中的名人拍照。我的朋友往那边瞧了一眼,微笑着对我说:“这船上可来了一个怪物——琴多斯基!”
我感到莫名其妙。朋友解释说:“琴多斯基是世界象棋冠军,他从东到西征服了整个美国,现在乘船到阿根廷去夺取新的胜利。”
经他这么一说,我才想起了这位年轻的世界冠军,以及他平步青云的一些事迹。大约一年前,琴多斯基以一个默默无闻的新手登上了世界冠军的宝座,引起过极大的轰动。但不久又透露出一个秘密:这位世界冠军在任何领域里都惊人地无知,他的书写总是错误百出。
琴多斯基是南斯拉夫人。他的父亲是多瑙河上一名贫苦的船夫。一天夜里,他的小船被货船撞沉了,他父亲也遇难了。村里的神甫出于恻隐之心, 收养了这 12 岁的孤儿。那时琴多斯基前额宽阔,不爱说话,有点迟钝。神甫教给他文化,他却直愣愣地瞪着字母,每个字都得给他解说上百次,他还是感到非常陌生。他长到 14 岁还扳着指头数数。但他办事可靠,吩咐他干啥他就乖乖地干啥:担水、劈柴、收拾厨房,他都尽力去完成,尽管他做事慢得叫人生气。
这位冥顽不灵的少年,对世上的一切事情全都漠不关心。他从来不提什么问题,也不和别的孩子一块玩。做完家务事后,他就坐在屋里发呆,两只眼睛茫然无神,活像在草地上吃草的绵羊。每天晚上,神甫总要和巡官下三盘象棋。这位淡黄头发的小伙子老是一声不吭地蹲在旁边,似睡非睡地看着画有格子的棋盘。
一个冬天的晚上,神甫和巡官正聚精会神地在下棋,忽然一个农民赶着雪橇跑来,要求神甫去给他临终的母亲做法事,神甫走了。巡官也起身准备离去。忽然,他发现琴多斯基正目不转睛地盯着桌上未下完的残局。
“怎么,你想下完这盘棋吗?”巡官开玩笑地问。琴多斯基怯生生地看着他,点了点头,坐到神甫的位置上。走了十四步棋,巡官被杀败了。再下第二盘,结局也是这样。神甫回来后,他感到十分惊奇,便顾不上夜已深了, 硬要和学生“杀上一盘”。结果琴多斯基很轻松地赢了。此后几天,不论是神甫或巡官都没能胜过他一盘。
神甫让乡村理发师把琴多斯基浅黄色的蓬乱的头发修剪了一番,把他打扮得像样一点,便驾着雪橇把他带到临近的小城里。神甫知道该城的咖啡馆里经常聚集着一些象棋高手。开初第一盘琴多斯基给打败了,这是因为他和神甫下棋的时候,还未领教过西西里开棋法。但他很快就熟悉了,从第三盘起他打败了所有的棋手。之后,他和城里棋手们举行了一次“车轮战”,也就是说他同时跟几个棋手对弈,结果在八盘中,他赢了七盘。
人们把琴多斯基当作象棋天才看待,他们认为这是乡土的光荣。一位热衷于象棋的老伯爵西姆奇茨愿意出钱,资助这位少年到维也纳去接受训练。半年之后,琴多斯基在维也纳洞悉了象棋技术的全部奥秘。但他有一个弱点, 这也是他不断遭到人们讪笑的地方:他不会单凭脑子记忆来下棋,那怕下一盘也不行,用行家的话来说,他不会杀盲棋。他眼前必须有一张画了六十四
个黑白方格的真正棋盘和三十二个具体的棋子,显示了他想象力的贫乏。 琴多斯基 18 岁成为匈牙利冠军,20 岁获得世界冠军的称号。许多著名
棋手都在智力、想象力和气魄上大大超过他,但是碰到他那坚韧冷酷的逻辑都一一败下阵来,正如拿破仑败在笨重迟钝的库图佐夫手里一样。
琴多斯基在棋桌旁是个无与伦比的大师,可是一站起来,他就变成了一个怪里怪气的、近乎滑稽可笑的人物。他利用自己的天才和荣誉,尽可能地多赚钱,表现得十分小气,贪得无厌。他捞起钱来笨手笨脚,简直愚蠢到无耻的地步。他从一个城市旅行到另一个城市,总是住最便宜的旅馆,只要给他报酬,他就为任何一个寒伧的象棋俱乐部下棋;他让人在肥皂广告上印制他的肖像,丝毫不理会别人的嘲笑。而且他根本没有想到世界上除了象棋和金钱之外,还有其他有价值的东西。
我旅途中的朋友提醒我说:“别看琴多斯基智力低下得令人难以置信, 暗地里却是绝顶聪明,他从不暴露自己的弱点,避免和任何人交谈,他一旦发觉站在他前面的是一个有文化的人,他就马上像蜗牛一样缩进自己的壳里。”
我的朋友的话是有道理的。我们在旅行途中,琴多斯基很少露面,船上有休息室、酒吧间和吸烟室,但他从来不到那些地方去。有时他到船甲板上散步,反背着双手,神情高傲,专心致志地沉思着。我想和他搭讪,总找不到适当的机会。一连几天,我被一种好奇心驱使,盘算着怎样去接近这位古怪的天才,揭开他那神秘的面纱。
为了把琴多斯基引出洞来,我和我的妻子在吸烟室摆了一副象棋,开始对起弈来。果然有几位旅客围过来观战,一位叫麦克柯诺尔的采矿工程师, 是个苏格兰人,据说他在美国钻探石油,发了财。他身材不高,脸上血色很好,有一种自以为是,颇为得志的人的模样。他向我挑战,要我同他下一盘。虽然我的棋艺不精,而且一向把下棋当作“游戏”,但为了别的目的,我同意了。第一盘,麦克柯诺尔输了,他就一脸的不高兴,并且开始唠唠叨叨解释他输棋的原因,他说因疏忽麻痹,才输了这盘棋。可是后面的几盘,他仍输了,便怪隔壁客厅里太吵。
在吸烟室下了两天棋,并没有把琴多斯基吸引过来。第三天,他到吸烟室转了一转,刚好遇到麦克柯诺尔走子,他只稍微瞥了一眼,便走开了。那神态好像是说我们的比赛对他这么一位大师来说,根本不值得看下去。他那冷淡、鄙夷的目光多少有点使我生气。
我告诉麦克柯诺尔,刚才进来的那位便是当今世界象棋冠军。麦克柯诺尔立刻激动起来,他说,他压根儿没想到琴多斯基就在船上,那么世界冠军无论如何得跟他下盘棋!他立即到上层甲板上去追琴多斯基。世界冠军回答说,在旅行期间,他只能进行有报酬的表演赛,而且每盘酬金不得低于 250 美元。
一种沽名钓誉的念头,使麦克柯诺尔答应了。比赛定于明天下午三时在吸烟室举行。
琴多斯基泰然自若、从容不迫地走到桌旁。他建议我们大家可以一齐同他对弃。每当麦克柯诺尔走一步,他回敬一步,然后退到室内一角,懒洋洋地躺在安乐椅里,信手在翻一份画报。可以预料,最后以我们的彻底失败而告终,而且只走了二十四步棋。麦克柯诺尔急得满脸通红,眼睛里闪烁着一股无法遏止的怒火。他要求再下一盘。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是世界冠军的对
手,下到第十七步时,出现了一个极为有利的局面,麦克柯诺尔想把卒子推上去变成后,忽然,他身后有一人抓住了他的胳膊,要他千万别那么走,否则再走十步棋,就会被将死。这是一位 45 岁的男人,有着尖削而苍白的脸孔。我们都感到惊讶,他在十步棋之前就能算出这局棋的结果,想必是个高明的棋手。接下去,我们就按他的指点走子,最后竟把世界冠军逼和了。这件事使我们顿时热血沸腾、情绪高涨,因为我们挫伤了琴多斯基傲慢的态度。
我们怂恿陌生人和琴多斯基单独下一盘。陌生人结结巴巴说:“不行, 先生们,我已经 25 年没有下棋了。”说完,他转身出了吸烟室。但我们一致决定务必想尽办法使陌生人和世界冠军较量一番。从船上的侍者那里,我们打听到这位陌生人是奥地利人,是我的同胞,于是大家全权委托我去转达我们的请求。
陌生人躺在躺椅上看书,年纪不算大,两鬓却全白了。他出身于奥地利的名门望族,我们就叫他 B 博士吧。当我传达大家的意见时,他显得十分震惊,因为他根本没想到刚才是在同世界冠军下棋。他犹豫了好一会儿,才同意参加明天同琴多斯基的比赛。我对他刚才的出手不凡赞叹了一番,说他在棋艺上的确有高深的研究。他说这事讲起来错综复杂,如果我能忍耐半个小时,他将把他的遭遇说出来。我欣然接受了他的提议,并在他身旁的另一把躺椅上坐下来。
B 博士是律师,他自己开办了律师事务所。他的父亲原来是个国会议员, 和皇室、教会的关系都相当密切。由于这种关系,B 博士受理托管皇室和教会某些成员的资产。希特勒进入维也纳的前一天,B 博士被党卫军逮捕了。他们想从他身上诈取钱财和勒索重要情报,以便向王室和教会成员提出公诉,证明他们隐瞒财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党卫军没有把他关进集中营里, 也没遭受严酷拷打,而是把他安置在“大都会饭店”里,盖世太保的总部也设在那里,让他住一单间。看来是很优厚,但房门是日夜锁着的,桌上不得有书报,不得有铅笔和纸张,窗外是一堵隔火的砖墙,室内一片空空如也。他成天孤零一人,形影相吊。
这样过了两星期。B 博士深深感到把人单独囚禁在房间是多么恶毒,对人的心理打击是多么致命。党卫军企图用他自己的思想来窒息他,直到他喘不过气来,到那时他只好照实招供了,供出他们所需要的材料。
B 博士为了不使自己神经错乱,也为了使自己有事可做。他开始朗读民歌、儿歌、中学里学过的荷马史诗,以及民法法典的条文。后来又演算算术题。可是这只坚持了四个月,他开始感到自己的头脑混乱了。正在这危急关头,有一天他在审讯室里,看见一件湿漉漉的军大衣口袋里,露出一个四四方方的东西。最初他以为是书,乘审讯员离开之际,把它偷出来,塞进自己的裤腰里。审讯完,他带回房间一看,原来是一本棋谱,里面有 150 盘名家棋局的集锦。
B 博士最初感到很气恼,因为在中学时代,他只是为了无聊才下棋。并没有特别的爱好。后来因囚禁室里再也找不到可读的东西,才研读起棋谱来。他把节省下来的面包捏成棋子,把方格子的床单当成棋盘,按棋谱上标明的位置下起棋来。渐渐他兴趣盎然了,过了两个礼拜,他可以毫不费劲地背出书上的每一盘棋。他把每天的时间仔细作了分配:早上下两盘,下午下两盘, 晚上很快地复习一遍。起先他只是机械地模仿名家的棋局,后来他对棋艺产生了一种艺术的、愉快的理解,学会了进攻和防御的微妙之处,学会了其中
的计谋和绝招。再后来他能准确无误地认出每位象棋大师下棋的特点,正如读诗人的诗一样,只消读开头几则,便能断定作者是谁。开初,他把下棋当作是消磨时间,现在却成了一种享受。通过经常的思维训练,他感到自己精神振作起来,思路变得更灵活、更机敏。
B 博士把棋谱上的每盘棋都下了二、三十遍后,便失去了新鲜的魅力。他必须自己发明一些新的棋局来代替旧的棋局,为此他自己和自己下起棋来,设想出双方各自可能要走的棋路。依照棋谱去下棋,并没有让自己去冒风险,无论黑方还是白方取胜都无所谓。现在可不同,“两个我当中的每一个我,黑子我和白子我,都得互争高低,雄心勃勃”。因此,每走一步棋,他都得为双方设想,寻找出最合理的方案。下棋的乐趣变成了下棋的狂热,变成一种癖好,有时也变成一种狂怒,为走错一着,自己责骂起自己来。这种狂热不论在醒着或梦中都在纠缠着他。他得一种医学上还不重视的病—— “象棋中毒”症。B 博士开始消瘦,睡眠不稳,常作棋梦,甚至失神走态。最后演出了这样的一幕:他在狂怒中把看守当作下棋的敌方,催他快点
走子,并卡住他脖子不放。当人们把他分开时,他扑向窗口,用拳头打破了玻璃,同时他的手也被割破了。他被当作神经失常的人送进了医院,后来又以同样理由释放了他,但 B 博士必须要签字保证:“在两星期内离开奥地利。”这便是他来到美国的原因。
最后,B 博士说在这次旅行中,当他在吸烟室看到我和旅客们下棋时,他禁不住诱惑,想看看一盘真正有两个棋手对垒的棋战,因为这在他囚禁期间是根本看不到的。他忘记了一切礼貌,干预了我们的棋局。他拦住麦克柯诺尔走错的一着,纯粹是出于他本能的冲动。我再次表达了大家的请求,请他明天务必和世界冠军决一雌雄。B 博士说不要对他指望太高,参加比赛对他来说只不过是一个试验。而且他只下一盘,以便把往事一笔勾销。医生曾对他说一个患过‘象棋中毒’症的人,即使治好了,也不要太靠近棋盘。”第二天下午三点,大家都聚集在吸烟室里。两位对垒者在举止仪表和智
力上都有很大差异:琴多斯基坐着一动不动,活像一块岩石;B 博士举止轻松潇洒,落落大方。开局时,双方棋走得相当快,到第七步棋后,琴多斯基的考虑时间越来越长,真正争夺优势的战斗才开始。B 博士思维快捷,总是成竹在胸,每当琴多斯基用他笨重的手把一个棋子往前一挪时,B 博士便微微一笑,就像一个人看见期待已久的事终于发生了一样,便马上回敬了一步棋。直走到四十二步棋,琴多斯基看看大势已去,便用他那大手把棋子从棋盘上慢慢扫了出去。不可思议的事终于发生了:世界冠军在一个无名氏的面前降下了旗帜。
大家在激动之余都一个个站了起来,想说点什么,来发泄一下我们的惊喜之情。只有琴多斯基安坐不动,过了好一会,他才抬起他那呆滞的眼光望着 B 博士说:“再下一盘吗?”只见 B 博士兴奋地回答:“那还用说!”我正要提醒他,他有言在先:“只下一盘”。可是已来不及了,他们已摆开了阵势。B 博士处于极度兴奋和按捺不住的激情之中,他整个身子也索索地抖个不停。
这局棋一开头,琴多斯基就走得很慢,似乎他有意用等待来拖垮对方。每走一子,他都没完没了地停顿下来,简直叫人难以忍受。B 博士等得额头沁出了汗珠,他不停地在喝水。到第四步棋时,他失去了自制能力,冲着琴多斯基喊道:“您倒是走一步啊!”琴多斯基回答说,他们有约在先,每走
一步棋思考时间是 10 分钟。接下去,B 博士越来越不耐烦了,他无法控制自己激动的心情,他坐在椅子里摇来晃去,用指头敲打着桌子。琴多斯基则请他不要敲,这样会妨碍他的思考。
B 博士开始有些迷惘了,他沉浸在无穷无尽的棋局联想之中。甚至要人提醒他,才能把他从心不在焉的构想中唤回来。走到第十九步时,他已经把他构想的棋局进程提前实现了,只见他把象推进三格,大叫“将军!”起来。我们都以为他走了一步绝棋,琴多斯基则带着嘲讽的微笑,要大家看看他的王怎么被“将军”了?
我们往棋盘上一看,琴多斯基的王有一个卒子保护着,丝毫构不成威胁。B 博士也注视了一下棋盘,他开始结结巴巴地说:“不过王的位置错了, 您走错棋了!这棋盘上所有的棋子都站错了位置⋯⋯这完全是另一盘棋⋯⋯”
我预感到 B 博士的老毛病又患了,他容忍不了这时间的等待,而脱离了现实,在构想中和自己在对弃。我使劲地抓住他的胳臂,他回过脸来,问说有什么事?我要他记住手上的伤疤。果然他用呆滞的目光望着那条血红的伤痕,低声地说:“我的天啊,我说了什么蠢话⋯⋯”我要他立刻停下这盘棋, 记住医生嘱咐的话,现在已到了紧要的关头了。
B 博士猛地站了起来,彬彬有礼地向琴多斯基鞠了一躬说:“请您原谅我愚蠢的错误,我刚才说的话是胡言乱语。这盘棋您赢了。”然后,他又向我们说:“请诸位原谅我出丑——这是我最后一次尝试着下象棋。”他又鞠了一躬,走了。
琴多斯基向那盘下了一半没有完的残局瞥了一眼说:“真可惜,这个进攻计划安排得不算坏啊。作为一个业余爱好者,这位先生是个不寻常的天才。”
鉴赏与分析 《象棋的故事》是茨威格的代表作之一。作品讲述两个故事:一是世界象棋冠军琴多斯基的故事,二是 B 博士的故事。前一故事带有哲理性,阐明了对棋艺和人品的看法。后一故事揭发了法西斯分子对人性的摧残。
世界冠军琴多斯基具有怪癖的性格,他给人的印象是迟钝、笨拙、沉默寡言、高傲而贪钱,但他坚韧、有心计。通过他和 B 博士的对弈更明显揭示了他这一特点。作者认为下棋并不是简单的“游戏”,而是一场智力的竞赛。象棋简单的规则,任何一个孩子也能学会,但要有所建树就不容易了。他把那些取得辉煌成绩的人,归为“特殊的天才”。因为“在他们身上,想象力, 耐心和技巧就像在数学家、诗人和作曲家身上一样地发生作用,只不过方式不同组合相异罢了。”琴多斯基的怪便在于他除了象棋外,其它方面他的智力都很低下,他是在“智力绝对停滞之中,迸涌出一股特殊的才能,就像一大块矿石之中隐藏着一缕金矿脉一样。”但琴多斯基有致命的弱点:他从来不会单凭脑子记忆来下棋,他眼前必须老有一张画了 64 个黑白方格的真正棋
盘和 32 个具体的棋子。他完全缺乏在自己想象力的无限空间中再现棋盘的能
力,幸而他有一股韧劲,使他在 20 岁上就登上了世界冠军的宝座。
然而,这位显赫的世界冠军最后却败在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 B 博士手里。这不仅是因为 B 博士吸收了前辈象棋大师的成果,掌握了象棋的规律, 而是保留了自己想象空间,不断进取和创新,并不是像琴多斯基那样,被人
说成是“象棋的机器”。因此,作家以为象棋“这种游泳既是古老的,又永远是新颖的;其基础是机械的,但只有靠想象力才能使它发挥作用;它被呆板的几何空间所限制,而同时它的组合方式又是无限的;它是不断发展的, 可又完全是没有成果的;它是没有结果的思想,没有答案的数学,没有作品的艺术,没有物质的建筑。”这便是琴多斯基败北的真实原因。
作品对琴多斯基的贪婪和嗜钱,具有一定讽刺意味,说明了棋艺和人品不可分的关系。越是具有高超的棋艺和世界出名的人物,越要自尊自爱,不要把自己降低为贪财好利的庸人。何况琴多斯基还十分高傲,虽然他战绩显赫,但他的人品是不可取的。他由“象棋的机器”成了象棋的市侩。
B 博士是一个深受法西斯党徒精神蹂躏的律师。盖世太保为了让他讲出财产的秘密,使用了比拷打肉体更为残酷的办法,把他关进一间四壁皆空的房里,他见不到阳光,不许有人和他说话。他就像潜水球里的潜水员一样, 置身于寂静无声的漆黑大海里,忍受着折磨。
茨威格由于切身受到了法西斯党徒的迫害,使他长期流亡国外。1938 年奥地利被并入德国后,他更是有家归不得。他憎恨德国法西斯,所以他在作品中沉痛地诉说了一个人的心灵和才智在纳粹残酷迫害下的经历。B 博士最后虽然精神分裂,患了“象棋中毒”症,但这与他囚禁生活和对敌人的恨有密切关系。他自己与自己下棋,不是把它看作是棋盘上的对峙双方,而是把它看成敌我双方。所以他讲的是棋话,殴打的是监视他的看守,直到他精神康复了,但也给他留下了后遗症。他不能多接触棋盘,特别是琴多斯基以沉闷和等待来压迫他神经的时候,他的老毛病又患了。因此 B 博士的故事,实际上是作家在控诉法西斯的罪行。B 博士有活跃的思想,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是无冕的象棋冠军,这是琴多斯基无法和他比较的,而他遭受的精神折磨,也是琴多斯基难以想象的。
《象棋的故事》在艺术上有三大特色。
一、大量的生动的肖像描写。肖像刻画对一些作家来说只是偶尔用之, 在本篇中却是揭示人物的主要手段。无论是琴多斯基、B 博士和麦克柯诺尔都是在一连串肖像描写中展现出来的生动的人物。
琴多斯基从小就迟钝、脾气乖僻、犟头倔脑。作家描写他的肖像时,说他前额宽阔,有着淡黄色的头发。神甫教他认字时,他直愣愣地瞪着字母, 14 岁上还扳着指头算数。当他做完家务事后,就坐在屋里发呆,两只眼睛茫然无神。他唯一优点是吩咐他干啥就干啥,能很好完成任务。他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对下棋却很入迷。他下棋时的肖像是:“米尔柯下得缓慢、顽强、坚定不移,他那前额宽阔的脑袋始终不从棋盘上抬起来。”作家多次写他“前额宽阔”,说明他并非完全鲁钝,而是在某一方面的智力还是很发达的,加上他那顽强的韧劲,保证了他能经受起更加严峻的考验。
琴多斯基后来成了世界冠军,随着地位改变,他的肖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性格也变得贪婪起来。作家写道:“他身穿黑礼服,系着华丽的领带,上面还别了一枚嵌着珍珠的有些刺眼的别针,指甲修剪得十分细致⋯⋯他利用自己的天才和荣誉,尽可能地多赚钱,表现得十分小气,贪得无厌。他捞起钱来笨手笨脚,简直愚蠢到无耻的地步,这激起了他同行的愤慨和嘲笑。”当他在远洋轮上出现时,他不和任何人来往和交谈。有时他上甲板上散
步,“反背着双手,神情高傲,专心致志地沉思着,活像一幅名画上的拿破仑。”可是就在这艘船上,在他看不起的乘客中,他遇到了一位真正的对手。
B 博士的棋路第一次使他狼狈不堪。这时他的肖像是:“他考虑了老半天, 眼睛一动不动地凝视着棋盘;他那沉重的眼皮耷拉下来,我们几乎都看不见他的眼珠。由于紧张的思考,他的嘴渐渐地张开,这使他的圆脸显出一副蠢相。”当他最后输了棋时,便用他那只笨重的手把所有棋子慢慢地从棋盘上扫了出去。
从这一连串肖像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琴多斯基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场合下的形态以及他性格的特征。
B 博士深受法西斯的迫害,外貌给人苍老的感觉。他的肖像是:“我们身后站着一个约摸 45 岁的男人,他那尖削的瘦脸在我先前散步时就因为它简直像石灰一样奇怪的苍白而引起过我的注意。”当“我”第二次会见他时, 再次重复了他肖像特征:“他躺着,把他尖削的脑袋仰卧在枕头上,看上去有些疲劳。我又一次惊异地发现,他那还算年轻的脸,苍白得异乎寻常,两鬓全都白了。”这些肖像描写为下面 B 博士讲述自己受法西斯迫害的经历作了铺垫。作品末了对他老毛病重患时的肖像和形态描写,加强了对法西斯罪行的控诉。
苏格兰采矿工程师麦克柯诺尔生动的形象,也是通过肖像描写揭示出来的。这是一个颇为得志,自以为是的人物。他“身材不高,粗壮结实,颔骨方方正正,牙齿坚固有力。他脸上血色很好,红得发紫,大概是由于他威士忌喝得太多的缘故⋯⋯此人的肩膀宽得出奇,简直像竞技者那样孔武有力, 可惜在下棋的时候也表现出一副逼人之势。”他有很强好胜心理和虚荣心, 当他输了棋时,“他满脸通红,一直红到发根,鼻翼由于内心激动张得大大的,额上冒出豆大的汗珠,一条深深的皱纹从紧咬着的嘴唇向气势汹汹地往前突出的下巴伸展过去。”这个人物为琴多斯基和 B 博士的对弈起了推波助澜作用,达到陪衬的效果。
二、心理观察与体验。肖像描写只能揭示人物的外部特征,而不能很好深入人物的内心。茨威格向以心理分析见长,在本篇中,他巧妙地以“我”的心理观察来揭示主人公的内心的活动,把人物性格写得丰满突出。如描写琴多斯基的傲慢和目中无人时,说他向旅客的棋盘只瞥了一眼,他“就马上明白了,我们这种外行的比赛对于他这么一位大师来说,根本不值得再多看一眼⋯⋯这位世界冠军也就离开我们的棋桌,走出了吸烟室。‘他掂了一下份量,觉得没啥意思,’我想。他那种冷淡、鄙夷的目光多少有点使我生气。”在金钱的许诺下,琴多斯基答应和旅客下棋。他那居高临下的傲慢态
度,再一次出现:“他明显地让我们感到,他对付我们,不费吹灰之力。他每一次走到桌边,都是故意用一种似乎漫不经心的目光向棋盘扫上一眼,而对我们则根本不予理睬,好像我们也是没有生命的木头棋子似的。他的态度就像人们把一块骨头扔给一只癞皮狗,连看也懒得去看它一眼。”
他和旅客下棋,也不打招呼,迳直走向棋桌旁,“他的无礼似乎是说: ‘我是谁,你们全知道,而你们是谁,我却丝毫不感兴趣’”。
B 博士和琴多斯基下棋时,“我”完全站在 B 博士一边,为他的妙着而高兴,对琴多斯基走子迟缓认为是有预谋的:“我明显地感到,他是故意拖这么长时间的。这位训练有素的战略家已经看出来,他恰好可以通过出棋缓慢,使对方精疲力竭,火冒三丈。”于是,“我”担心 B 博士的老毛病会重患。
作品正是通过“我”这一连串的心理观察与分析,把他的同情、喜恶的
观点传达给读者,从而加强读者对人物性格特点的认识。
三、故事的结构形式。茨威格擅长在自己的作品中讲故事。在他的小说
《家庭女教师》中,由两个小女孩——姐妹俩讲述一个被富家子弟抛弃的姑娘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通过一封书信讲述一个在爱情上不求报偿、不改初衷的善良的女性的故事。《看不见的珍藏》通过一个古玩商讲述一位失明的古董收藏家的故事。《象棋的故事》最初由“我”和“我”的朋友,以追忆的方式讲述琴多斯基的故事,然后由 B 博士自我讲述他的经历。最后在远洋轮上,用对弈的线索把他们集合在一块。结构巧妙而奇特。这种讲故事的方式使读者感到亲切而真实。
(梓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