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博物馆的向海湿地

听老人们讲,当年的玉皇大帝曾将一条违犯天条的黑龙贬下凡间,在黑龙江修炼,但黑龙顾念苍生,年年旱时降甘霖,涝时排涝引洪,使这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特别是它经常化作一位黑面的书生,自称姓李,到民间访贫问苦,帮助乡亲们。人们都亲切地称呼它为“老李”。

后来,有一条白龙在香海一带作恶,糟蹋庄稼,为害乡邻。老李知道后,就专门从黑龙江赶来收服它,经过几场大战,终于赶跑了为非作歹的白龙,但黑龙也受了重伤,尾巴被白龙咬掉,这就是“秃尾巴老李”的由来。

不过据说黑龙身受伤重,不能驾云回老家黑龙江了,于是就只好在向海当地养伤,后来就在黑龙养伤的地方出现一片沼泽,成为后来的向海湿地。

而向海则是因香海庙而得名的。历史上,香海一带是蒙古族王爷哈图可吐的领地,蒙古族多信仰藏传佛教。

1664年初,在山清水秀的香海湖西塔甸子,建起了一座青砖灰瓦的寺庙,初名为“青海庙”。

1784年,乾隆皇帝赐名为“福兴寺”,并亲笔以满、汉、蒙、藏4种文字书写匾额和碑文:

云飞鹤舞,绿野仙踪。

福兴圣地,瑞鼓祥钟。

在北京的雍和宫《福兴寺志》内还留有这段记录。当年福兴寺殿宇崇宏,善男信女络绎不绝,逢吉日更盛。

1928年,西藏活佛班禅大师曾专程来此传经说法,福兴寺内整日香烟缭绕,弥漫如海,故俗称香海庙。其所在地也被当地人称为香海,后来错传为向海,久而久之,就正式命名为向海了。

向海湿地位于吉林省白城地区通榆县西北面,向海水库的南面,科尔沁草原的东部边陲,面积为10.7万公顷,是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

向海湿地是以我国西部草原原始特色的沼泽、鸟兽、黄榆、苇荡、杏树林和捕鱼等自然景观为主的区域,素有“东有长白、西有向海”的美誉。

区内为典型的草原湿地地貌,三条大河霍林河、额木太河、洮儿河横贯其中,两个大型和上百个小型的自然泡沼星罗棋布。

蜿蜒起伏的沙丘,波光潋滟的湖泊,千姿百态的蒙古黄榆,绿浪韶滚的蒲草苇荡,牛羊亲吻着草地,鱼虾漫游于池塘,渔翁、牧童、炊烟、农合等一起构成了一组秀丽的田园诗,一幅淡雅的风俗画。

区内自然资源丰富,有200余种草本植物和20多种林木。有鱼20多种、鸟类173种、鹤类15种,占全世界现有鹤的40%。珍稀禽类有丹顶鹤、白枕鹤、白头鹤、灰鹤、白鹤、天鹅、金雕等,在当地远近闻名。

这里还是各种走兽出没的天然动物园,在草地中、树林里生活着狍子、山兔、黄羊、狐狸、灰狼、黄鼠狼、艾虎等30余种大大小小的动物。

借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诗句,来描述被称为丹顶鹤故乡的向海的瑰丽景观是再恰当不过了。

向海保留了完好的自然景观、原始的生态环境和多样性的湿地生物,不仅是我国的一块宝地,也是世界的一块宝地。

向海湿地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向海自然保护区被列入拉姆萨尔公约《世界重要湿地名录》,并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评为“具有国际意义的A级自然保护区”,每年吸引大批专家学者来此考察、观光,进行学术交流。

国内的鸟类学者和鸟类爱好者,每年也都来此开展科学研究,观看各种水禽和欣赏湿地风光。向海,已成为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地和科研教学基地之一。

除了鼎鼎大名的丹顶鹤,全世界15种鹤类中,向海就有6种,远近闻名。各种珍稀鸟类共173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的鸟类向海有49种。

另外,这里各种兽类、鱼类、野生植物种类繁多,是急需保护的珍贵的天然博物馆。

向海也是个令人情牵梦萦的地方。关于向海的动人传说多如天上的繁星。神奇的是,据说每一个来过这里的人都会经历一次传奇的体验,留下一段动人的故事,成为他们毕生难以忘怀的情结。

向海是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由西向东微微倾斜,海拔在156米至192米之间,垄状沙丘与垄间洼地交错相间排列,呈西北、东南方向延伸,从而形成了沙丘榆林、茫茫草原、蒲草苇荡、湖泊水域的自然景色,孕育了种类极其丰富、起源原始古老的生物资源。

向海还有许多著名的景点,鹤岛就是其中的一个。鹤岛三面环水,一面临山,植被多样,灌木葱茏,环岛水域内,蒲草苇荡高可过人,茂密连片,最值得一看的当然还要数人工驯化成功的半散养的丹顶鹤。

博物馆是向海自然保护区的微观缩影,体现了向海湿地特性,尤其各种动物栩栩如生。一幅幅白颧筑巢,鹤翔雁舞,仙鹤育雏等真实照片,会把人带入神奇的动物世界当中。

蒙古黄榆林是亚洲最大的蒙古黄榆林区域,面积约为50平方千米。蒙古黄榆树是亚洲稀有树种,属于榆科、榆属,是天然次生林,是干旱地区沙丘岗地上特有的树种。

[旁注]

玉皇大帝 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又称“昊天通明宫玉皇大帝”、“玄穹高上玉皇大帝”,居住在玉清宫。道教认为玉皇为众神之王,在道教神阶中修为境界不是最高,但是神权最大。玉皇上帝除统领天、地、人三界神灵之外,还管理宇宙万物的兴隆衰败、吉凶祸福。

王爷 封建时代尊称有王爵封号的人。不一定是王公贵族出身,包括对国家和民族有贡献的平民被授予称号。起初,王爷就是一个爵位,“王”在秦朝以前是对诸侯和周天子的称呼,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王就成为了一个爵位。

雍和宫 原为明代内官监官房。1693年的清朝,成为皇四子胤禛的府邸。雍正胤禛驾崩后,乾隆将雍和宫改建为藏传喇嘛寺,是北京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从飞檐斗拱的东西牌坊到古色古香东、西顺山楼共占地面积66400平方米,有殿宇千余间。

班禅 是梵文“班智达”和藏文“禅波”的简称。西藏人一般相信班禅是“月巴墨佛”即阿弥陀佛的化身。而达赖喇嘛为观音菩萨的化身,蒙古可汗是金刚手菩萨的化身,清朝君主是文殊菩萨化身。1713年清朝康熙帝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额尔德尼”是满语词,意为“珍宝”,并加封以前各世班禅,从此这一活佛系统得此封号。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我国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在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蒲草广泛生长在我国的一种野生蔬菜,其假茎白嫩部分和地下匍匐茎尖端的幼嫩部分可以食用,味道清爽可口。老熟的匍匐茎和短缩茎可以煮食或作饲料;雄花花粉俗称“蒲黄”,具有药用和滋补功能。蒲草是重要的造纸和人造棉的原料,还可以用来编织蒲席、坐垫等生活用品。

[阅读链接]

关于蒙古黄榆林有个传说,说是原来的白城兴隆山常年有沙暴,导致这里不能畜牧,也不能耕种,人们生活苦不堪言。

后来一位仙人途经此处,看到百姓困苦,心中不忍,遂将手中的龙头拐杖扔下云头,沙丘之上便多了方圆百里的蒙古黄榆林,风沙也随之驯服,烟消云散了。

虽然传说当不得真,但这蒙古黄榆林却真真切切地矗立在县城一旁。站在赏榆亭上观景,能将黄榆林尽收眼底。

黄榆在夏天也不是绿色,放眼望去是一片枯黄之色,犹如深秋来临。它们的姿态各异,有的像古藤盘柱,有的如游龙过江,有的若霸王挥鞭,有的似八仙过海。让人惊奇的是,黄榆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并没有攀援成林,而是一棵棵屹立在那里,守护着脚下的黄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