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技术

我国神话故事中的神灵鬼怪,一般都具有“隐身法”,他们来无影去无踪,使人感到神秘莫测。读过《隐身人》这篇科幻小说的读者,想必不会对“隐身”感到完全陌生。世界上到底有没有“隐身人”?是这篇小说的读者们经常谈论的一个热门话题。

科学上的许多发明发现,往往都是先从人们的幻想开始的。隐形技术的发明也是如此。

早在 1943 年,美国海军就曾经在著名天文学家杰塞普博士的指导下,在一艘驱逐舰上安装了一种“磁力发生机”,进行了一次异乎寻常的试验。试验开始后,这艘军舰上立即出现一种冉冉上升的绿色烟雾。不一会儿,军舰上的人开始变得模糊起来,很快就完全看不清了;再过一会儿,整个军舰都被这奇异的绿色烟雾吞没了⋯⋯这种绿色烟雾,是由磁力发生机形成的交变磁场产生的。交变磁场越强,绿色烟雾就越浓。这就是最早出现的“隐形效应”,也是“隐形技术”发明的前奏。据当时在场进行过测试的科学家称:这种“隐形效应”的外围直径 100 米左右。在这种烟雾弥漫的条件下,用肉眼根本看不见目标,只有通过特殊的电子仪器才能测得军舰的位置和形状。不过,据后来的消息透露,这次试验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而是产生

了相当悲惨的后果。参加试验的人事后有的住进了医院,有的发疯了,有的死了⋯⋯幸存者身上残存的“隐形效应”也延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而那位主持这次试验的杰塞普博士本人怎么样了呢?他也未能躲过厄运,在 1959

年 4 月 29 日悄然死去,死在迈阿密的达德公园内他自己的汽车里。他的死因至今还是个谜。

打这以后,人们就再也不去搞(或者说不敢搞)那种“肉眼看不见”的隐形试验了,而是另辟蹊径,转而进行“仪器”(雷达等)看不见的隐形试验。近 20 多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其中特别是美国,在这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应当说,真正的“隐形技术”的发明是从这里开始的。

使飞机及导弹具有“隐形效应”的秘诀何在呢?一般说不外乎采取以下四种措施:

一是在机身(或弹体等)上涂抹一层能够吸收电磁波的材料。美、日等国是利用“铁氧体粉”和“氯丁橡胶”等高分子材料,配制成一种“隐身油漆”,把它涂抹在飞机(或导弹等)的外表上。这样,从雷达发射过来的电磁波,一旦遇到这种“油漆”,就会被吸收掉。雷达收不到从“目标”反射回来的电磁波,自然也就无法发现“目标”了。

二是用一种能吸收雷达波的复合材料来做机身(或弹体等)的材料。在雷达波的一大部分被吸收掉以后,从“目标”反射回来的电磁波就很弱,于是出现在雷达荧光屏上的图像就很模糊。

三是改变飞机(或导弹等)的外形,使机身(或弹体等)在外形上尽可能平滑一些,避免出现直角,使雷达发射过来的电磁波不能按入射波要求的方向反射,从而也就不易被雷达发现。

四是尽量减少飞机(或导弹等)本身发出的电磁辐射及热辐射,使对方的雷达不易发现。

1988 年 11 月,美国的新型隐形飞机 B—2 战略轰炸机公开露面了,一时在世界引起了很大反响。1991 年春天,美国的 F—117A 型隐形战斗机有 20

多架投入了震惊世界的海湾战争,充分显示了其作战潜力。

除美国外,目前其他各军事强国都在积极开展隐形技术的研究。据专家们预测,除隐形飞机外,隐形导弹、隐形舰艇、隐形坦克、隐形战车以至隐形火炮等各式各样的隐形兵器,都将出现在 21 世纪的战场上。这对未来的军事战略战术思想必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不过,据外电透露,俄罗斯等国正在积极研究一种“反隐形”新技术, 使用这种新技术所制造出来的装备,能够发现几十千米以外的各种非金属飞行物。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有矛必有盾,一物降一物。可以预言,在未来战场上“隐形”与“反隐形”的斗争将是长期的,非常激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