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术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发明之一,它不仅对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也对世界文明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为现代印刷术奠定了基础,它比德国人谷腾堡使用的活字印刷早了400 多年。

11 世纪中叶,正是我国北宋时代,那时雕刻印刷已发展到鼎盛阶段,所刻印的图书不仅字体优美、纸墨精良,而且装帧考究,谬误较少,成为举世闻名的珍本。与此相应的是,刻字印书的书坊像雨后春笋一样出现了。这些书坊的主人,雇佣了写工、刻工、印工,以及很多的学徒,大量刻印图书。当时,杭州是全国有名刻印书中心。杭州一家私人书坊里,有一个刻印

工匠,名叫毕活字印刷术 - 图1。他从十几岁就在这家书坊里当学徒,经过几年的努力,已成为一名技艺娴熟的印刷工匠。书坊里的雕版印刷活是比较复杂的,先要选好易于雕刻的木材作为版材,然后用刀凿等工具顺着木版上写的文字反文笔划雕刻凿削,把一笔一划都凸出来。木版雕好后,在上面刷上墨,再把纸铺在木板上,用软刷在纸背上均匀地刷。这样,字就能印到纸上。将纸揭下来后,就能看到白底黑字的清晰的正文。实际上,它和我们今天刻的阳文印章的原理是一样的。

活字印刷术 - 图2从学徒升为印刷工匠后,很快在书坊里成为一名骨干力量。他负责雕刻印书的每道工序,都十分认真仔细,印出的书精致美观。然而,他渐渐感到雕版印刷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就以雕刻工来说,他们的工作量太大。印一部书,先要由写工费好多时间将书的内容用规格一致的纸,工工整整地抄写一遍,而刻工们雕刻书版所花的时间就更长了。毕活字印刷术 - 图3的书坊里有时要雕刻印刷一些部头很大的书。刻版的工匠,一干就是 10 年、8 年的。当时,刻书为了整齐美观,一般一部书是由一个写工从头至尾地抄写,再由一个刻工从头至尾地雕刻出来。这样,印出来的书前前后后的字体都是一致的。

雕刻书版的整个过程,还要非常细心。好几次,毕活字印刷术 - 图4辛辛苦苦地花了很长时间刻好的一整块书版上发现有错字,就只好报废,重新从头再刻。刻工们常常没日没夜地工作,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可是,印成一本书之后,毕活字印刷术 - 图5他们花费很多劳动雕刻出来的书版就没有用了。要印制新书,又得重新雕版。在这种情况下,书坊里废弃不用的书版多得无处堆放。毕活字印刷术 - 图6看到这些越堆越多的书版,心想:“这些不仅是我们工匠的辛勤劳动,而且浪费了多少木材

啊!”

雕版印书的另一个不足之处是,每印一本书由于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印出来的书成本就较高,书价自然也就很昂贵。当时,许多在一些方面取得成就的人,希望把这些成就雕印成书的方式,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并留传给后世。然而,由于书坊印书要花费很多劳动和很长时间,不少文人、学者出版书籍的要求常常得不到满足。毕活字印刷术 - 图7亲眼看到社会上不少好书就因为雕版印书跟不上要求而得不到出版,觉得非常可惜。因此,毕活字印刷术 - 图8在苦苦琢磨着如何缩短印书时间,减少刻工们劳动强度的办法。这也是当时人们极为关心的一大问题。

有一天,毕活字印刷术 - 图9在书坊里工作了整整一天,眼看一整块书版就要刻成了, 可一不留心,刻坏了一个字。他叹了一口气,心想:今天一天的工夫算是白费了。可是,他实在舍不得扔掉这块书版再重新雕刻。面对着刻坏字的书版, 他在苦苦思索着补救的办法。他想,能不能刻一个字补上去呢?于是,就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先把刻坏的字用刀削去,并在这块地方挖一个浅浅的小方孔,再做成一个与小方孔大小吻合的小木片,上面刻好需要的那个字,然后用胶粘在小方孔里。由于他的技术娴熟,所以补上去的字很难看出来。

这件事对毕活字印刷术 - 图10的启发很大,使他联想到早已流行使用的一个个活动的印章,再看看面前雕刻的书版,他茅塞顿开,心想:如果把书版上那些不能活动的字分割开来,让它们变成一个个可以活动的单个的字,就像一个个的小印章一样,每个小印章上刻一个字,印一本书,需要用什么字,就选什么字。印刷书籍时,再把这些单个字排成像雕版印刷的书版一样的一块整版。书印完后,活动的单个字可以拆下来,印下一本书时再用。这样,既节省了大量木材,减轻了刻字工匠们繁重的劳动操作,又缩短了印书时间,岂不是一举多得了吗?想到这里,他心中豁然开朗,认定自己想法是对头的。

公元 1041 年,毕活字印刷术 - 图11开始着手制造单个的活字。由于没有现成的办法可以借鉴或参考,一开头就困难重重。他首先想到把雕刻的书版上的字分割开来, 做成单个字。接着,又想用刻印章的办法,刻成一个个单个字。于是,他很快找来一些木材,先把它们做成一个个整齐的小方块,然后在上面刻上文字的反形字。但由于这些木头纹理不一,刻起字来非常费事,稍不留心,小木块就刻坏不能用了。毕活字印刷术 - 图12费了很大劲,总算刻好一些单个的木活字。他把这些单个木活字拼在一块铁板上面,再用一个铁框把它们都圈在里面,从而形成像雕刻版一样的整版,以便用它印书。然而,这些木活字在铁板上稍稍一动,就东倒西歪的,无法上墨印刷。毕活字印刷术 - 图13用松脂和蜡经加热熔化后将这些小木活字粘在铁板上,使它们在上墨时不能扭来扭去了。但是,这些小木块的纹理疏密不匀,伸缩性很大,一上墨后就膨胀变形了,使版面上的字变得高高低低的,一点儿都不平整。结果,印出来的字,墨色深浅不一,字划也不清楚。更使毕活字印刷术 - 图14失望的是,那些小木块活字沾上松脂和蜡以后,不容易从铁板上取下来,而且木活字上沾的东西也没法弄干净,实际上不能再次使用了。

这次失败,使毕活字印刷术 - 图15认识到必须采用好的活字制作材料。他又试验了好几种材料,可都不适合用来做活字。毕活字印刷术 - 图16又苦苦思索起来,希望找到一种既容易雕刻、又不吸水变形的理想活字材料。

有一天,毕活字印刷术 - 图17家里盛水的陶罐上边的一些花纹引起他的注意。他拿起陶罐看着看着,忽然想到,这陶罐不就是一种既能刻字又不吸水的东西吗?如果仿照制陶罐的方法,在软泥坯上刻好字,然后用火把它烧硬,不就能制出一种不吸水的活字了吗?毕活字印刷术 - 图18高兴极了,决定先到一家烧制陶瓷的窑场参观一下,了解烧制陶器的方法。

活字印刷术 - 图19来到杭州城外的一家窑场,虚心向窑工们请教。他很快了解到,制作陶器需要以黏土为主要成分的混合物作原料。毕活字印刷术 - 图20回去以后,经过反复比较,选定了一种黏性很大又非常细软的胶泥,并用这种胶泥做成了一些泥活字。但是,烧出来的泥字有的裂缝,有的还有小孔,不能用来印书。毕活字印刷术 - 图21再次拜访了那家窑场。他仔细了解制作陶器的每个工序,包括和泥、制坯成形、泥坯干燥和送窑里烧制等。毕活字印刷术 - 图22学到了这套制陶技术后,回去后再次开始了制造泥活字的尝试。

他先将胶泥拌均匀,制成大小一致的小方块型泥坯,然后在每个泥坯上刻好文字。刻好后的泥坯稍稍阴干一下,再放到火中去烧硬。这一次毕活字印刷术 - 图23终于成功地制作了字划清楚、不吸水又坚如牛角的泥活字。此后,他又花费了七八年时间,造了上万个泥活字。在制做泥活字的过程中,为了方便印书, 他将每个字都刻制了几个泥活字,而对于当时书中常用的“之”、“乎”、“也”一类的字,则分别制成 20 多个泥活字,从而形成了一套印书的泥字。

有了这套泥活字,还不能马上印书。要印书,先得把活字制成版。这是毕活字印刷术 - 图24发明活字印刷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用活字拼版时,得先将活字固定在一起,形成一整块书版,不然就无法上墨印刷。幸好,这个问题在用木活字试验时就已解决,现在就直接用在泥活字拼版上。毕活字印刷术 - 图25先将一块铁板摆好,在上面均匀地撒上一层松脂、蜡等, 在铁板上面再放一个铁框,然后按照要印的书搞,拣出需要的泥活字,依顺序一个个地排在铁框里面。排满一铁框,就成一版。把排好的版拿到火上加热,铁框里的松脂、蜡等遇热即熔化。这时,用一块平整的木板把活字按平。当铁框内的松脂、蜡等冷却凝固后,框里的泥活字就牢牢地粘成一体,而且版面十分平整。最后上墨印刷,就可以印出质量很好的书了。据说,毕活字印刷术 - 图26用泥活字版印出来的书,“墨若漆光”,非常漂亮。

为了提高印刷速度,毕活字印刷术 - 图27在排版时置备了两块铁板,交替使用。另外, 他还制作了有许多格子的木架,专门用来存放不同的泥活字,并按字的韵母分成了若干类。这样,拣字时就能像查字典一样,很快就能找到所需要的泥活字了。

活字印刷术 - 图28是世界上发明活字印刷术的第一人,为中华民族赢得了荣誉。现在看来,他的方法显得原始、简单,但是活字印刷的三个主要的步骤——制作

活字、排版、印刷,在他的活字印刷术中都已齐备,其基本原理与现代的活字印刷是完全相同的。而欧洲人在毕活字印刷术 - 图29泥活字的基础上发明的金属活字印 刷,要比毕活字印刷术 - 图30晚近半个世纪。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的一大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