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关于人才的培养
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国家的进步离不开科技,离不开人才,尤其我国在这样一个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在国际形势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好的发展机遇的时候,我们不能不好好把握,不能不借这个机会,去促进国家进一步的富强。
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决不是 1+1=2 的问题,它需要各种思维来武装,各种知识来填充;它需要因材施教;需要正确的方向;需要被培养人的主观努力、勤奋⋯⋯
人才需要有宽广的学识基础和创新的能力,没有一位人才是墨守陈规一成不变的。创造不出新的事物,没有任何研究成果,做不出任何成绩,那也就不是人才了。1993 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日本筑波大学校长江崎玲於奈说得好:“科学技术固然重要,但人才方面的发展也很重要。而在人才方面, 创造力可能是最重要的,传统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和理解社会环境,但是创新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向未来挑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的确,传统的思维对于我们理解自身生存的这个社会比较有利,因为我们的生活空间不管怎么说都是由过去延衍而来的:一个朝代灭亡了,另一个朝代兴起了;封建社会消灭了,社会主义革命成功了。而这些历史,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便成为后人及学者的研究对象,发展成为某种文化史,文学史⋯⋯,而在这段历史中生活着的人们的思想、思维方式、对人情世故的看法、对人生、世界的态度⋯⋯也一一流传下来,构成我们今天所说的传统思维。也就是说,在一定的程度上,传统思维是对过去的沉淀与汇集,是过去文化的精彩部分,对于我们理解过去,以及由过去演化而来的现在的种种现象会有很大的帮助。但人类的生活并不仅仅是由过去构成的,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历史就不会发展,更不用说会进步,而我们人类也依旧停留在穿树叶吃野果的原始状态。我们活着,更多的是着眼于这个世界的未夹,因为过去的已经永远过去了,不管它有多美好或者多难堪,有多进步或者多愚昧。时光不会倒流,我们也回不到当初,而对于过去的缅怀或者悔恨,只能寄放在未来的某件事业上。只有未来,才是人们可以通过奋斗争取得到的,而墨守成规对着旧去的事物叹息,永远都不会得到真正的幸福和拼搏努力成功后的喜悦。所以,如果你真地想成才的话,不要被往事占去所有的时间,试着放开心胸,想一想未来,同时,可以着手训练自己的创新能力。一张白纸,你能折出小巧灵珑的船儿吗?栩栩如生的千纸鹤呢?还有,象征友谊不变的长青树呢?心心相印的心呢⋯⋯除了别人教的,你能不能自己创造些什么呢? 一道数学题,你可不可以用多种方法解答出来?同样的一件事情,你能不能独辟蹊径,从不同的侧面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当然,做为基础知识你还是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争取做到“博”。世界万物都是相联系的,从没有独立存在的物体,学科间的内容也应该是有关联的,只要有条件存在,只不过不一定为人类所知道而已。比如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现在写字的桌子跟大街上的汽车有联系吗?回答是肯定的,或许我写字的这张桌子是大街上的汽车从家具厂运出来的;也或许汽车的司机是我的校友,曾经很多年很多年以前也在这上面跟现在的我一样写写划划;还可以假设这张桌子被搬到了大街上,阻碍了我们说的那辆汽车的行进;又或许⋯⋯如果你想深究的话可以有许多“或许”。之所以举这样一个例子就是想要告诉你,世上万物是相
联系的,学科间的内涵或许也是有一定关联的,你不必只对某一学科有兴趣, 不必说将来我只研究数学,现在就可以不学语文。如果你不认识字,如果你语文理解水平很差,那么给你一道应用题或者很复杂的语言表达的句子,你能怎么办?让你去研究圆周率π的问题,你会放着高级、先进的电脑不用, 而像老祖宗祖冲之那样一根一根竹鉴来摆吗?他用尽了聪明才智算出六位数,你能算出几位呢?所以,还是认认真真地学学计算机比较好,不是吗? 现代的社会是一个科技飞速发展、信息膨胀的社会,不多了解一下世界各国的信息又怎么能真正研究出属于自己的东西?那也就很难称得上是人才了。
如果你真地想成才,那你还应该勤奋一些,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个懒得动手动脑的人获得极大的成功,成为本行本业的人才的。1996 年,山东省高考的省状元是沂水山区的“苦”孩子——刘强,他 10 岁时家中父亲四处借钱贷款买来的砖厂还未来得及投产就被雨水泡垮了,几十万元的债款对这个靠天吃饭的家庭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10 岁的他变得懂事了,开始刻苦用功地学习:每天他总是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校,课余时间也大都用在学习上。他爱学爱钻爱问,心里有了问题,不管碰到生人还是熟人都会请教,而村里的老师们也对他格外喜爱。12 岁时他走出了闭塞的穷山沟,独身一人住进了县第二中学。他生活依然节俭,每周只买三次两毛钱的莱,其余的时候只是买馒头。同时,他对学习也抓得更紧了,半年才回一次家。平时的节假日都是在学习中度过。就这样苦苦支撑,他“甘之如饴”,也就这样成了山东省的高考状元,考试成绩是标准分的满分 900。虽然说,在我们大多数的家庭中吃穿不成问题,但我们还是该学学刘强同学的艰苦朴素以及刻苦学习的精神。在另一种意义上说,其实,书籍也是一种粮食,一种精神食粮,你想成才,那么别吝啬你的时间、你的大脑、你的身体,多多勤劳一点,这种时候, 贪“吃”的孩子可不是坏孩子。
竞争意识和冒险精神是人才成功的重要条件,所以对于未来人才的培养,也必须重视这种精神。竞争的存在是人才成长的动力。当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为了在市场中生存下去,各个企业都强调危机感,而对人才的竞争也是其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记得汉高公司总裁的观点就是“企业的真正差距是人才的差距”。而人,要成为才,也必须有这种意识。韩国的围棋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各个棋手都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因为在韩国学棋的棋童很多,约有 10 万多人。而他们在棋校升级的一个重要依据是他在班内循环赛中的成绩,成绩好,就升级,成绩不好就留级补课。而且棋手只有入段,才能成为令人羡慕万分的职业棋手,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入段的, 这里也有竞争存在,比如在韩国棋院一年 365 天只能有 6 位棋手入段,可以想见竞争会有多么激烈了。但不论竞争的残酷与否,我们必须承认韩国的围棋在世界围棋界的地位,从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竞争的必要性以及培养这种意识的必然性。你的学习成绩怎么样?有没有“名列前茅”?是不是对自己的学习很满意?如果答案是满意,那么我说你不会是一个合格的学生,将来也不见得有多大的成为人才的机率,因为“学无止境”但你却已经满足了。并且,我们的祖先早就告诉过我们: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没有竞争意识且对现状沾沾自喜的人,怎么可能有永远好的成绩?要知道“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做为一个成功的人,不仅要有竞争意识,更要有冒险精神。任何人的生活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并且,机遇常常是来无踪去无影的,它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不见得会出现几次,成功的人抓住它从而成
功,失败的人放弃它,始终是失败。而每次机遇来临的时候,并不是你准备得好的时候,它突然出现,如电火石花,只那么一瞬间。或许,你抓住了它, 它会给你带来麻烦,让你困扰,但最终它会带你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当你再回首时,你会发现你的事业已经又上一个台阶,你又成功了。但是,如果没有当初的冒险精神,没有当初孤注一掷地去抓那个机遇,或许你永远都不会成功。这也就是冒险精神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只是,平凡的人们很难有勇气拿已有的成绩做赌注。于是,人们也就注定平凡,注定过那种平凡的日子,注定自己成不了真正的人才。我们所进行的改革开放事业,每一步都充满着风险,从开始来说,它也是一种冒险。1979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举出思想解放的大旗,冲破“两个凡是”造成的思想禁锢,是对过去曾经很辉煌的理论和至高无上的权威的否定,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更是对未来真理的一种献身性的探索,几个年头过去,实践证明我们走对了,证明当初的风险是值得去试一试的。当然,冒险精神并不总是成功,也有失败的时候。但正如整个社会的人们所显示的生活一样,人,从没有一帆风顺摘取成功的桂冠的。失败只是经验教训,是成功的前提,或许在某个时候你会摔得很惨,走得跌跌撞撞,但过了这个时期你就会发现,原来困苦也是一笔财富。如果你是生活的强者, 那么别畏惧将来的风风雨雨。强者的可贵之处在于失败后的崛起,弱者的可悲之处在于先败后的沉沦,生活中总没有压死人的担子,只要你想扛。而失败越多,经验教训越多,你离成功也就会越来越近。所以,试试看,你的冒险精神有多少?
要想成才,你就不能忽视对“接力思维”的培养,伟大科学家牛顿曾经有这么一句话:“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缘故。”对于这句话该怎么理解,我想,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感受。牛顿是谦虚的,这固然是一个方面,但另一方面也应该受到我们的重视,那就是牛顿的成功是因为他对前人知识经验的正确吸收,这也就告诉我们,要想成功,要想成才,就要学会接力思维方式。“接力”我们常常在体育中听到, 比如“男子 4×200 米接力跑”“女子 4×100 米接力跑”等,其进行形式就
是由一人持棒先跑,跑完规定距离如 100 米或 200 米后,再将手中的接力棒传给下一名队员。这样,一直到参赛队员都跑完了,计算他们所用的总时间, 然后按时间的多少来决定胜负,排名论序。那么,用在“思维”上面,“接力”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跟接力赛跑的含义相当,某位学者研究某个命题, 也有一些成就,但并没有形成或找到最终的或最根本的答案就故去了,于是就有后来人接手他的研究,再出一些成绩,再有后来人⋯⋯一直到有某个根本答案而止,而他们手中的“接力棒”就是所研究的科学课题。世界很大, 我们人类的历史也很悠久,而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寻求一生也不一定能从头到尾的探到宇宙中的某个奥秘。所以,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也就成为今人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前人的研究很多,并不是每个人的成就都可以帮助你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时,你就要运用你的接力思维,寻找适合你的理论或方法。但是,对你所接受的东西,你不要全盘接受,而是应该用一种辩证的方法,用我们中国人的一句“经典之作”来说就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哲学大师黑格尔崇拜的老师很多,但没有一个不被他从理论上驳倒过,因为他并不迷信老师,而是坚持自己,吸收老师理论中对自己、对社会有益的部分, 反对老师理论中与社会不合的部分,也正是靠了这种方法,黑格尔成为一代
哲学大师。向他学习,我们可以知道,虽然我们学习的是先人辛辛苦苦得到的成果,但我们也不可以盲目迷信、盲目崇拜他,而是要坚持自己亲自去探索。只有这样,才会有课题研究的深化,才会有真正的研究答案。我们所训练的接力思维是接“有用力”的思维。
培养人才还要重视对被培养人的战略意识进行训练。“战略”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由军事领域逐渐转到社会的其他领域,美国耶鲁大学赫布曼教授认为:人类活动领域一切带有长期性、根本性、全局性的筹划与谋略都叫战略。培养自己的战略意识对确定自己的成才目标有很大的帮助。人们通常说“顺势成才”,意思是说要成才就要顺应社会需要的大趋势,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因为只有当社会需要某种目标的时候,才有可能把从事这种目标学习和研究的人,推向成才的道路。让他在社会潮流中一显风彩。但是要看清这种社会需要并不是很容易的事,自然而然地,战略意识就该发挥作用了,它具有长期性、根本性和全局性,对社会的大体发展潮流、发展的根本问题所在都有明确的认识,所以对于当事人的对职业及其工作目标的选择的帮助作用是巨大的。此外,战略意识有助于强化我们的攻关意识。人有时候是很脆弱也很惰懒的,有时候脆弱到经不起一丁点的打击, 所以失败下来之后往往很消沉。但也有人失败之后仍然能奋起,大展鸿图, 最终圆了自己的梦。这也就是因为他的战略意识比较强,在失败面前总不甘心,总试图挽回,于是继续上路赶路。伟大军事家毛泽东同志有一条很出名的军事“名言”,叫做“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这样,就可以不断给自己鼓气加油。同时运用正确得当的方法,就不难在战争中打败敌人。在任何战斗中,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军事上的还是心理上的战斗, 勇气都是很重要的,没有了它就只剩下抱头鼠窜的路可走了。所以,我们要培养战略意识,对自已所面临的社会、所面临的事业、所面临的生活,有一个全面的长期的根本的认识。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关于对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它牵扯到社会、个人、集体各个方面的边边角角。总起来说,培养人才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尤其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些工作需要我们整个社会来做, 它也是我们祖国自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实现民族昌盛的重要条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