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大学士

在中国文学史上,向来以“韩、柳、欧、苏”并称。这“苏”就是指的苏轼。苏轼是宋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词人、书法家和画家,是继欧阳修之后的宋代古文运动领袖。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1036 年生。他担任过翰林学士知制诰,后人称苏轼为苏学士。苏轼被贬谪到黄州(今湖北黄州)后, 一家生活艰难。元丰四年(1081 年),他的好友马正卿把过去驻兵的几十亩营地拨给苏轼。一家老小在这里种地。苏轼把自己开辟的这块地叫“东坡”, 自己取号“东坡居士”。苏东坡的名字从此叫开了。

8 岁前,苏轼和弟弟苏辙以父亲苏洵为师。11 岁那年,兄弟二人到西寿昌书院读书。在这里,苏轼为先生刘微之改诗的事,一时传为美谈。

刘微之先生在眉山一带名气很大,工诗文,有才学。一天,刘先生讲完了功课,学生们在大声朗读课文。他吟成了一首咏鹭鸶的诗,最后两句刘先生最得意:“渔人忽惊起,雪片逐风斜。”刘先生将他的新作教给学生。学生听了先生吟咏鹭鸶的诗,几乎都说“好”,唯独苏轼没吱声。他站起来后说:“先生的诗美中尚有不足。先生诗作的最后两句,写出了鹭鸶惊飞之态, 这是‘美’之所在;先生未点出鹭鸶的归宿,这是‘美’中‘不足’。”苏轼见先生没有责怪之意,就继续说下去:“我想过了,这两句可以这么改: ‘渔人忽惊起,雪片落蒹葭’。‘蒹葭’,语出《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句,而又暗暗点出了鹭鸶的归宿。如此,可谓一石二鸟。”刘微之先生沉思良久后走到苏轼面前,情不自禁地称赞道:“改得好!”

宋仁宗赵祯嘉祐二年(1057 年) 2 月,苏轼和苏辙赴京参加礼部考试。欧阳修为主考官,还有梅尧臣等文人学士担任评判官。欧阳修发现一份试卷出类拔萃,他立即推荐给梅尧臣。梅尧臣阅后赞扬:“此文有孟子之风。” 他们商量把这份卷子取为第一名。欧阳修觉得这卷子的文风像出自自己的学生曾巩的手笔,为避免别人说闲话,判为第二名。考试结果揭晓了,苏轼被录取为第二名。欧阳修、梅尧臣知道个中原委。他们心中,苏轼才是真正的第一名。

出榜以后,苏洵带着苏轼、苏辙去拜谢主考官欧阳修。欧阳修想起了苏轼文章中的一句话:“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当初,梅尧臣、欧阳修不知语出何处。今天,作者本人在此,欧阳修决心问个清楚:“你文中说的帝尧和皋陶的典故,不知出于何处?”苏轼认真回答道:“事在《三国志·崔琰传》孔融注。”欧阳修想从自己的记忆中将这几句话搜寻出来,可怎么也搜寻不到。后来,欧阳修将《三国志》查遍了也找不到这个典故。

一天,苏轼又到欧阳修府上来了。欧阳修又向苏轼问起帝尧和皋陶这一典故的出处。苏轼面带愧色,材料的出处只有他自己清楚。原来,《三国志·崔琰传》孔融注引《魏氏春秋》中说,袁绍败后,孔融给曹操写信说:“周武王伐纣,将殷灭亡后,把妲己赐给周公。”曹操深知孔融学识渊博,认为孔融的话必有典籍作根据。后来两人相见时,曹操提起这个典故的出处,孔融却说:“我不过是想当然罢了。”苏轼在试卷中引用帝尧和皋陶之事,也是一种推测,一种想当然。苏轼将实情道明后,欧阳修哈哈大笑,他脱口而出: “‘想其当然耳’,顺理成章!”

熙宁二年(1069 年)二月,苏轼和苏辙从家乡眉州到京城汴京任职。有一次,一位辽国使臣到京,自夸是个诗人,宋神宗便命苏轼来接待这位辽使。不料,苏轼同这位使臣一见面,使臣就问苏轼:“你会赋诗吗?”苏轼冷冷道:“赋诗容易,观诗才难呢!”辽国使臣狂傲一笑:“哪有观诗比赋诗更难的?”苏轼不说什么,只是凝神静思,马上挥就了一首《晚眺》诗递给辽使。

这 12 个字,或长或短或大或小,或反或倒或卧或曲或斜,那辽使左看右看也不知所云。苏轼笑道:“我说‘观诗’才难。诗有多种体格,这就是‘神智体’。神智体是不把诗文明白写出来,而以意写图,令人自悟。我这样说了,你定已观出来了。”那辽使仍不知苏轼《晚眺》诗是什么内容。苏轼笑道:“明其理也就不难‘观’了。此诗可悟这样四句:‘长亭短景无人画, 老大楼拖瘦竹筇。回首断云斜日暮,曲江倒蘸侧山峰。’”经苏轼这么一点拨,那辽使才恍然大悟。就这样,苏轼以游戏式的诗体,给辽使上了一堂观诗启蒙课。这件事,在宋、辽传为美谈。

熙宁四年(1071 年)七月,苏轼离开汴京,经陈州(今河南淮阳县)看望了弟弟苏辙,11 月到达杭州去做通判。他的官舍就在凤山顶上。他站在官舍前极目远眺,看到了云雾飘渺的西湖和钱塘江上的片片白帆。有一天,苏轼乘舟泛游西湖,西湖的美景使他倾倒,挥笔写了一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一次,苏轼游完莫干山,来到山腰的一座寺观。道士见来人穿着格外简朴,冷冷地应酬道:“坐!”对小童吩咐道:“茶!”苏轼落坐,喝茶。他随便和道士谈了几句,道士见来人出语不凡,马上请苏轼入大殿,摆下椅子说:“请坐!”又吩咐小童:“敬茶!”苏轼继续和道士攀谈。苏轼妙语连珠,道土连连称是。道士不禁问起苏轼的名字来,苏轼自谦道:“小官乃杭州通判苏子瞻。”道士连忙起身,请苏轼进入一间静雅的客厅,恭敬地说: “请上座!”又吩咐随身道童:“敬香茶!”苏轼见道士十分势利,坐了一会儿就告辞了。道士见挽留不住苏轼,就请苏轼题字留念。苏轼写下了一副对联;“坐请坐请上座,茶敬茶敬香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