厓山激战

宋德祐二年(元至元十三年,1276 年)正月,元军进至临安东北的皋亭山。以太皇太后谢道清为首的南宋统治集团已经丧失了抵抗元军的意志,遂签署投降文书,送传国玺和降表到元军营中,元军不战而取临安。

元军进入临安,表示南宋朝廷的覆亡。但是,各地抗元复宋的战斗仍在继续。南宋原宰相陈宜中、张世杰、陆秀夫等拥立 9 岁的皇子益王赵昰(音Shì)和 6 岁的广王赵昺(音 bǐng)逃到福州。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三人一商量,决定拥立赵昰即位,继续打着宋朝的旗帜反元复宋。

左丞相文天祥得到赵昺即位的消息,感到复宋有望,马上赶到福州,在新的朝廷中担任枢密使。文天祥主张从海路进攻元军,收复两浙地区。陈宜中不赞成他的意见,文天祥只好到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建立都督府,招募人马,准备反击。宋景炎二年(1277 年),文天祥进兵江西,攻下雩都、兴国。元江西宣慰使李恒部进攻兴国,文天祥败走循州(今广东龙川西),继续坚持斗争。

元朝派出另一支军队进攻福州。陆秀夫、张世杰见元军攻势凌厉,福州不易坚守,宋军节节败退,就护卫着宋端宗赵昰和他的弟弟赵昺逃到一条海船上,沿着海岸向南漂流到了广东。在皇宫里长大的赵昰,哪过得了这种艰苦的流亡生活,1278 年 4 月,他病死在广东砜洲(今广东雷州湾中的一个小岛)。张世杰、陆秀夫又拥立赵昺即位,继续打着宋朝的旗号,坚持抗元斗争。1278 年 6 月,赵宋小朝廷迁到大海中的厓山(今广东新会南海中),作为最后的据点,以便伺机复宋。

元朝大将张弘范向元世祖忽必烈报告说,如果不迅速扑灭南方小朝廷, 恐怕有更多的宋人响应。于是,元世祖就以张弘范为都元帅,李恒为副帅, 带领精兵 2 万人,水陆并进,进攻闽广。

张弘范先派兵攻打驻守在循州的文天祥。文大祥兵力少,转移到海丰的一座荒山岭。由于叛徒陈懿出卖,文天祥被元军俘虏。文天祥被送到张弘范大营中,张弘范给文天祥松了绑,把他留在大营中。接着,张弘范将全部水军开往厓山。元军到了厓山,张弘范先派人劝张世杰投降。张世杰说:“我知道投降元朝,不但可以活命,而且可以得到富贵。但是,我宁可丢脑袋, 决不变节!”

张世杰平时最敬佩文天祥。张弘范就要文天祥写信给张世杰,劝他向元军投降。文天祥说:“我自己不能救父母,难道会劝别人背叛父母吗?”张弘范叫人拿来笔墨,硬逼着文天祥给张世杰写信,劝他投降。文天祥接过笔, 只写了两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眼看劝降没有希望,就下令攻打厓山。

厓山背山面海,地势险要。宋祥兴二年(1279 年)正月,元水军大举进攻厓山。张弘范统领的元水军共有战船 500 艘,这时只到达 300 艘;张世杰

有战船 1000 艘,民兵 20 万。两军在海上对阵。张世杰把 1000 艘战船排成一字阵,用绳索将船只连结起来,船的四周还筑起城楼,赵厓、杨后和小朝廷的官员全部上船死守,决心跟元军决一死战。元军用小船装满了茅草,浇足了油,点着了火,乘着风势向宋军发起火攻。为防元兵火攻,张世杰早已在战船上涂了一层厚厚的湿泥,还捆了一根根长木棒,顶住元军着了火的船。元军火攻失败了,张弘范就用船队封锁海口,断绝张世杰通往陆地的交通通

道。宋军砍柴、汲水的路被堵死了。宋军吃水发生了困难,每天只好吃干粮, 口渴难忍时,就舀些海水解渴。海水又咸又苦,宋军喝了之后上吐下泻,许多士兵病倒了。张世杰率领部分士兵去攻打新会等地,想要夺回被封锁的海口,但是,同元军打了几天都没能取胜。

正月底,元军的战船陆续到达厓山,李恒也从广州领兵赶到。张弘范实力增强了,他重新组织了进攻的力量。张弘范把元军分为四路围攻宋军。潮落时,元军从北面攻打宋军;潮涨时,元军又顺着潮水从南面进攻宋军。二月初六日晨,元军四面发起猛攻。宋军殊死抵抗。中午战斗稍停,不一会, 元军用炮石、火箭猛击宋军战船。元军四面进攻,突破了宋军防守的阵角。元兵跳上宋船,短兵相接,大败宋军。张世杰正在指挥战斗,忽然看见一艘宋船降下了旗,停止抵抗,其他战船也陆续降下了旗。张世杰知道大势已去, 急忙派人去接赵昺,组织突围。陆秀夫守着小皇帝赵昺。他对张世杰派去接赵昺的船闹不清是真是假,拒绝接走小皇帝。陆秀夫对赵昺说:“国家到了这步田地,陛下也只好以身殉国了!”说完,他背着赵昺投入大海而死。战斗至黄昏结束。张世杰护着杨后乘小船突围到海陵山,招集残部,图谋再举复宋大业。4 天后,海上刮起了飓风,有人劝张世杰登岸避风,张世杰坚持不肯上岸。一排巨浪打来,把他的船打沉了。张世杰,这位誓死抗元的宋将牺牲了。宋朝这支残存的抵抗力量,彻底覆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