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察机

近代历史上,凡是重大国际事件几乎都有被称为“空中间谍”的侦察机活动的身影。例如,60 年代东西方“冷战”高潮中,美国从 1956 年 7 月开始派 U—2 侦察机去前苏联进行间谍活动。1960 年 5 月 1 日,美国飞行员加里·鲍尔斯驾驶一架 U—2 机从巴基斯坦白沙瓦机场起飞,穿越前苏联国境进行侦察飞行,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上空被防空导弹击落,飞行员鲍尔斯跳伞后被活捉。事发后,5 月 5 日,前苏联当时的政府首脑赫鲁晓夫在最高苏维埃会议上向代表宣布,一架入侵领空的美国飞机被击落,但他故意不提飞行员被活捉的事。美国政府得知 U—2 被击落后,就宣布一架气象观察机在驾驶员报告供氧设备发生故障后,在土耳其上空失踪。还说,驾驶员可能越过苏联边境。接着,赫鲁晓夫又当众宣布“爆炸性新闻”。他说,美国 U—2 飞机的飞行员已被俘,而且供认是奉命按既定航线在苏联领空进行间谍飞行的。美国政府在人证、物证俱在的情况下,被迫承认撒谎,大出洋相。

侦察机是专门用于从空中获取情况的飞机。本世纪初飞机问世不久的军事领域的第一个应用便是驾驶飞机从空中目视对方的兵力部署和运动情况, 由此得到“空中间谍”的绰号。后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在侦察机上装备了航摄仪、图像雷达、红外线和电子侦察等设备。飞机本身的性能也不断改进, 使侦察能力日臻完善,成为现代战争中的主要侦察手段之一。

侦察机不光为“热战”服务,在“冷战”时期也有用武之地。按执行任务的不同,侦察机可分为战略和战术两类。前者的特点是航程远,具有高空高速飞行能力,装有性能完善的侦察设备,能深入敌后方地域对重要目标实施战略侦察;后者多由战斗机改装而成,加装侦察设备,用以获取战役战术情报。

现代著名的侦察机中,例如前面提到的 U—2,实用升限 20000 米,巡航速度 750~800 公里/小时,续航时间长达 8 小时左右,主要用于在前苏联及华约集团国家上空搜集情报。1960 年 5 月 U—2 被击落后,停止在前苏联上空使用,一部分改成 WU—2 气象侦察机,一部分给台湾用于对我国大陆进行高空间谍活动。从 1962 年 9 月到 1967 年 9 月,先后有 5 架 U—2 被我地空导弹部队击落。

U—2 失利后,美国又研制了三倍音速的 SR—71 高空高速侦察机。该机采用无尾带边条三角翼、翼身融合体、双垂尾、机翼发动机短舱布局,机体重量的 93%是钛合金,还采用了很多隐身技术,使雷达波向不同方向散射,

减少辐射源或减弱向雷达方向的回波,机体表面采用新型材料以减弱对雷达波的反射。SR—71 实用升限 25000 米左右,侦察设备包括可垂直和倾斜拍照的航空照相机、高分辨率的图像雷达、侧视雷达和红外设备等。照相设备 1

小时的拍摄范围可达 15 万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