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国御玺传国趣闻

传国御玺又叫“御宝”、“宝玺”,是封建帝王们的“公章”。凡是国家发布诏书,皇帝发布圣旨,都要用御玺加印,才具有最高的权威性。有趣的是,秦始皇造出来的御玺一直被后代帝王们视为正宗的传国玺,似乎有了它,就有了皇位。据说秦玺一直传到了元代。在漫长的岁月里,为了御玺, 不知演出了多少悲喜剧。

首先,御玺的问世就有传奇性。战国时期有个叫卞和的人在蓝田得到一块没有雕琢的美玉,相继献给楚厉王和楚武王。无奈这两个国王不识货,反认为卞和骗了他们,把卞和的左右脚砍了下去。后来此玉传到赵国,秦国要用 15 座城来换此玉,是蔺相如拼死相争,才使此玉完壁归赵。

秦始皇灭六国,和氏壁到底为秦所得,于是就用它刻了一颗皇帝专用的图章。图章为方形,边长 4 寸。上部刻着 5 条龙。下部刻有 8 个篆字:“受

命于天,既寿永昌。”据说此 8 字为秦丞相李斯的手笔。

秦朝灭亡,秦朝最后一个皇帝子婴把御玺送给了先入关的刘邦,可是项羽却盯住了这颗传国玺。刘邦自知自己兵单力薄,只好乖乖地把御玺献给了项羽。

刘邦统一天下建立了西汉,御玺当然又归刘邦所有。于是刘邦下旨,此玺为“传国玺”,规定凡是新帝继位,首先要接受此玺,皇帝才算合法,才能得到臣民们的承认。因此,给传国御玺又增加了一道神圣的光环。从此以后的帝王们便把此玺珍藏起来,只作为传位的镇国之宝,而不用它发布诏书和圣旨。实际用的则另刻了一方,有“皇帝行玺”、“天子行玺”等。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就把争夺传国御玺视为头等大事。当时他命王舜到长乐宫逼王太后交出传国玺,王太后怒斥王舜、王莽可耻,把御玺摔在地上,致使御玺摔去一角。谁知王莽得到缺了一角的御玺并不遗憾,又用一块黄金补上,喜滋滋地揣在怀里,去当“真龙天子”。公元 23 年,王莽兵败身亡的时候,这方传国玺还挂在他的身上。

东汉末,袁绍召集 18 路诸侯讨伐董卓,孙坚在洛阳的一口废井里得到了传国御玺。事为盟主袁绍得知,向他索要。可是孙坚认为,谁得到传国玺, 谁将来就要当皇帝。于是他矢口否认捡到御玺,为此差点没大动干戈。后来还是他起誓发愿,才瞒了过去。

三国鼎立的时候,曹丕当了皇帝,国势强大。孙权权衡利弊,觉得空有传国玺也没用,于是又把它献给了魏国。三国归晋,此玺归司马氏所有。

以后,传国玺一直传到了元代。朱元璋灭元,元代的末代皇帝携玺北逃, 在蒙古的茫茫大草原上,明军再也没有找到传国御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