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代人的夙愿

在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长江险峻的三峡河段,筑起一座大坝,是中国几代人的梦想。早在 1919 年,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在

《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中提到在三峡建坝的设想,这是最早的开发三峡、改善川江航道、结合水利发电的设想。尽管只是一个设想,但是,今天的人们不难从中想象到孙中山先生欲富强我中华的勃勃雄心和宏图大略。本世纪 40 年代,当时世界上最负盛名的高坝专家萨凡奇,在中国工程

师的陪同下勘察了三峡。当时勘察的范围只限于西陵峡末端南津关一带的石牌到平善坝河段。随后提出了“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这就是著名的萨凡奇计划。1946 年 4 月,萨凡奇博士再度来中国复勘了三峡坝区。

50 年代,毛泽东主席视察三峡,留下了“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的壮丽诗篇。在 1958 年 1 月党中央南宁会议期间,毛泽东主席专门听取了有关同志对三峡工程的不同意见,随后提出对三峡工程要采取“积极准备、充分可靠”的方针,并且委托周恩来总理亲自抓长江流域规划和三峡工程。1958 年 2 月底至 3 月初,周总理亲自率中央有关部委和有关地方领导到三峡现场

勘察,并在同年 3 月党中央成都会议上作了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报告。1970 年,中央决定先修建葛洲坝工程,目的之一是为三峡工程作“实战准备”,以积累在长江干流修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经验,并为建设三峡工程培养、锻炼干部。

1984 年国务院原则批准三峡工程的可行性报告,并且于 1986 年又重新组织对三峡工程进行论证,“以求更加细致、精确和稳妥”。1990 年 7 月国务院三峡工程论证汇报会上,国务院领导同志认为重新论证的成果“比过去任何一项工程都更加深入、细致、精确”,“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反复论证的结果是对三峡工程的肯定,是对成千上万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长期辛勤劳动的肯定,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福音。

三峡呵三峡,多少人为你魂牵梦绕,多少人盼望你早一天为中国人民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