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逸群

周逸群(1896~1931)字立风。祖籍湖北蒲圻,生于贵州铜仁。

周逸群父母早年去世,他由叔父周志炳抚养。1906 年进入城南小学读书,1914 年考入贵阳南明中学,1918 年中学毕业后回到铜仁,曾在铜仁教育学会当会计。1919 年春,他抱着救国图强的宏愿东渡日本留学,入东京庆应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此间,他阅读了许多马克思主义著作和有关苏联十月革命的报刊,并积极参加反帝爱国活动,初步具备了马克思主义思想。1923 年春返回上海,翌年 5 月,联合贵州进步青年李侠公等组织贵州青年社,创办进步刊物《贵州青年》旬刊,并亲自撰写创刊宣言。他还结合贵州实际, 在《贵州青年》上发表了大量文章,宣传救国救民真理,号召民众和青年团结起来,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进行斗争,对启发青年觉悟、参加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

1924 年,周逸群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 10 月进入黄埔军校第二期辎重队学习。同年底,与周恩来一起担任中共黄埔军校特别支部宣传干事, 并参加发起组织进步军人团体火星社。此间,他一边刻苦学习革命理论和军事技术,一边以很大的精力从事青年军人运动的宣传和组织工作。1925 年初,在国民党黄埔军校特别党部竞选中,他当选为第二届执行委员和常务委员。同年 9 月,他在黄埔军校毕业后,根据党组织的指示,留校担负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的领导工作。他团结进步力量同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右派组织孙文主义协会及西山会议派进行坚决斗争,加强了党对青年军人的领导与影响。1926 年青年会被蒋介石强行解散后,他调到国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政治训练部任宣传科长,协助周恩来工作。1926 年 7 月,北伐战争开始后,任北伐军总政治部宣传队长,并奉命率北伐军左翼宣传队到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工作,任政治部主任,协助师长贺龙改造部队,使部队政治素质和战斗力有了很大提高,在北伐克沙市、攻武汉、入河南的战斗中,屡建战功。1927

年夏,调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政治部主任兼任第三师师长。南昌起义时, 与刘伯承等协助贺龙制订武装起义的行动计划和战斗部署,并亲自指挥部队消灭顽敌,对起义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后随部南下,途中介绍贺龙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 年初,受党中央派遣,与贺龙等赴湘鄂边界开展武装斗争, 任湘鄂边前敌委员会书记。在地方党组织配合上,很快组建了沔阳工农革命军第五军,在监利、石首、华容等县举行年关暴动,打击了当地的反动势力。同年 3 月到贺龙故乡桑植县洪家关开展工作,和贺龙一起经过艰苦的努力, 组建了工农革命军,任党代表。不久与贺龙指挥工农革命军攻占了桑植县城, 建立了中共桑植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后斗争受挫,历尽艰辛到达洪湖地区, 开辟和发展新的革命根据地。1928 年夏重新组建了中共鄂西特委,任特委书记。他组织特委从克服“左”倾盲动主义和地方主义观念入手,迅速恢复和整顿党群组织,坚持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和开展武装斗争的方针,并将鄂中地区及南、安一带共三十余县的工作,全部统一于鄂西特委的领导之下,在洪湖畔形成了几块比较稳定的根据地,为创建和发展湘鄂西苏区奠定了基础。1929 年春,蒋桂军阀战争爆发,周逸群和鄂西特委乘机率领游击队采取灵活的游击技术,狠狠打击和消灭地方武装。同年 7 月,鄂西游击总队成立, 他任总队长。在他领导下,很快形成了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苏区,苏维埃政权和农民协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为全面深入开展土地革命作了充分准备。

1930 年初,鄂西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周逸群担任了政

委。同年 4 月在鄂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又当选为鄂西联县政府主席。7 月率红军与贺龙领导的红四军在湖北公安会师成立红二军团,任总政委和前委书记。在根据地胜利发展之际,他遭到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排斥,9 月被调到地方工作,代理湘鄂西特委书记兼鄂西联县政府主席。此间, 他依然坚持游击斗争和武装割据的正确主张,在各级苏维埃政府和广大群众支持下,为发展巩固洪湖革命根据地做出了不懈的努力。10 月主持召开鄂西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定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土地革命等方面的决议与政策、法令、极大地调动了苏区人民的积极性,使湘鄂西苏区的建设有了全面的发展。1930 年冬,敌人乘红二军团错误地远离根据地之机,集重兵对洪湖苏区进行了“围剿”。他与特委带领苏区军民同敌人展开英勇斗争,并将红二军团在战斗中失散的部分战士组成新六军,与赤色警卫队统一编为江左军和江右军,配合作战,打击敌人,保卫了洪湖革命根据地。1931 年 3 月, 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代表在洪湖全盘否定湘鄂西党组织所建立的革命业绩,并撤销了周逸群湘鄂西特委代理书记和湘鄂西联县政府主席的职务。但他以革命利益为重,仍忠心耿耿为党工作。同年 5 月,周逸群由洞庭湖特区

返回江北时,在岳阳贾家凉亭遭敌伏击,不幸壮烈牺牲,时年 35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