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恩铭

邓恩铭(1901~1931)又名邓思明,字仲尧,曾用名黄伯云。贵州荔波人。

1901 年 1 月,邓恩铭出生于贵州省荔波县水堡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他 4 岁时开始接受启蒙教育,后随祖父在荔波县城居住,进入“荔泉书院”

初小读书。但因家境贫寒,小学毕业后便无力升学,遂于 1917 年 9 月赴山东济南投奔堂叔,1918 年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读书。这时,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陆续传来,科学和民主的空气日渐浓厚,在此形势下,邓恩铭开始接触新事物和新思想。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他怀着一腔救国热情积极投身于学生爱国运动中去,并被选为省立一中学生自治会的负责人。在运动中, 他积极组织一中学生开展抵制日货、劝说商界罢市、进行爱国演讲等活动, 并参加了济南学界举行的罢课运动,成为颇有影响的学生领袖。五四运动的战斗洗礼,大大提高了邓恩铭的阶级觉悟和思想觉悟,并促使其开始走上革命道路。

1919 年 11 月,邓恩铭同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生运动的领袖王尽美、育英中学教员王翔千等一起,发起组织了进步学术团体“励新学会”,出版

《励新》半月刊,研究、介绍新思想、新文化。次年夏秋之交他们又在励新学会的基础上,发起成立了济南“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介绍俄国十月革命, 讨论马克思主义,批判无政府主义,从而明确了励新学会的方向。在研究会的活动过程中,邓恩铭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逐步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成为研究会的中坚力量和核心成员之一。1921 年春,邓恩铭和王尽美、王翔千等人一起,在济南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基础上,秘密组织了山东的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济南共产党小组。同年 7 月,他和王尽美作为山东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党的一大后,他和王尽美回到山东,迅速着手建立山东党组织,并很快成立了中央直属山东区支部,他担任支部委员,成为山东党组织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

1922 年 1 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邓思铭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之一参加了这次会议。会后,他和部分代表留在苏联参观学习近半年时间,深受教育和鼓舞。回国后,他应邀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不久,他受党组织的委派, 去淄博矿区开展工人运动,并在短时间内发起组织了“矿业工会淄博部”, 为党今后在矿区的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1922 年底,他奉派赴青岛开展革命活动。在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他先后以小学教员和记者等公开身份为掩护, 在工厂、学校开展建党和工运工作。在他的精心组织和领导下,中共直属青岛支部于 1923 年 1 月宣告正式成立,他担任了支部书记,从而打开了党在青岛的工作局面。中共三大以后,根据党的决定,他以个人身份加入了国民党, 并参加了组建国民党青岛市党部和山东省党部的工作。1924 年春,中共直属青岛支部更名为中共青岛市委员会,他担任了市委书记。1925 年春,他先后组织领导了著名的胶济铁路大罢工和青岛日本纱厂工人大罢工,并取得最后胜利,从而极大地鼓舞了青岛各界的劳苦大众,启发了工人的阶级觉悟,有力地推动了青岛市工人运动的蓬勃开展。“五卅惨案”发生后,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帝风暴,以邓恩铭为首的中共青岛市委发起成立了“沪青惨案后援会”,积极组织罢工、罢课、游行示威、抵制日货等活动,把青岛人民的反帝斗争推上了高峰。7 月,青岛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遭到残酷镇压,他也受到了反动当局通缉,不得不转移外地。随后,在张店秘密召开了胶济铁路沿线各段党支部的代表会,会后他冒着生命危险潜回青岛,重新组织了青岛市委,坚持地下斗争。8 月,他调任山东区委书记,负责全省的职工运动、

农民运动和统一战线等各项工作。11 月初,中共山东区委机关遭到破坏,他被捕入犾。后经地下党组织营救,于 1926 年春得以保外就医。但未等病体痊愈,他又于同年初夏重返青岛,担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全力整顿和恢复遭到敌人严重破坏的青岛党组织,很快使中共青岛市委的工作正常开展起来。1927 年 4 月,他出席了在武汉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同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会后还应邀到毛泽东主持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讲课。回到山东后,他担任了中共山东省执行委员会书记,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困难情况下坚持斗争,往来奔波于青岛至济南之间。同年 10 月,由于受宗派主义的排挤,在省委改造中落选为省委委员,

被派往淄博矿区工作。同年 12 月,省委机关因叛徒告密惨遭破坏,回济南向省委汇报和研究工作的邓恩铭不幸再次被捕入狱。在狱中,他领导难友运用各种方式,与敌人周旋,机智勇敢,坚贞不屈,表现出共产党员的浩然正气。1931 年 4 月 5 日,邓思铭在济南被反动派杀害,年仅 30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