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匏安

杨匏安(1896~1931)原名锦焘,笔名匏庵。广东香山(现属珠海市) 人。

幼年时,杨匏安在本乡恭都小学堂读书。后到广州,考入两广高等学堂的附设中学,开始接触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派的改良思想。辛亥革命后赴日本游学。1916 年回国,到澳门当家庭教师。两年后在广州时敏中学任教,并兼任《广东中华新报》记者,曾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反日爱国活动,著文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并逐步完成了由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转变。1921 年夏,杨匏安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广东地区最早党员之一。1922 年

10 月,他代理广东区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委书记。次年 5 月,粤区团委改选, 被选为候补执行委员。这一时期,他还积极从事工人运动,在石井兵工厂组织秘密团体“十人团”,建立粤汉铁路黄沙地段党支部,后又逐步建立起广三、广九和粤汉三铁路的党支部。所有这些,都为后来发动铁路工人配合革命军东征和讨伐杨、刘叛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23 年 6 月党的三大后,杨匏安受党派遣参加国民党临时中央委员会,

同谭平山一起担任中共在国民党内的党、团书记,主要从事党的统一战线工作。1924 年 1 月,他被推举为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秘书,积极从事国民党的改组工作。同年秋,中共两广区委成立,他任区委监察委员。1925 年 6 月,他与邓中夏一起前往香港,发动省港工人大罢工。7 月,被港英当局逮捕。8 月出狱后,担任省港罢工工人代表大会顾问,继续领导工人的罢工斗争。11 月,他选为国民党广东省党部常务委员兼组织部长。1926 年 1 月,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和国民党中央九个常务委员之一。1927 年 3 月,杨匏安离开广州去武汉,先后出席了在汉口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八七”会议,并在党的五大上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大革命失败后,他奉派到香港和澳门,协助广东党组织接应南昌起义南下部队,并在张发奎部开展统战工作。1928 年,他被党组织派赴南洋, 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开展革命活动。1929 年回到上海,在中共中央机关工作,并参与编辑党的刊物。1930 年,他和阮啸仙一起,以中国互济会的名义开设政治训练班,培养、训练党的干部。1931 年春,杨匏安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狱中他威武不屈,对党忠贞不渝,拒绝了蒋介石的劝降。同时,他还勉励难友,坚持斗争,保全气节。七八月间,杨匏安在上海龙华被敌人杀害,年仅 36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