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国桢

任国桢(1898~1931)原名任鸿锡,字子卿,曾用名任国藩。辽宁安东

(今丹东)人。

1898 年,任国桢出生于辽宁省安东县(今丹东市)帽盔山的一个农民家庭。1909 年,他入私塾读书,1914 年进入安东县立中学学习,成绩优异。1918 年夏,他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转入本科俄文系专攻俄文。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积极投入这一伟大的爱国运动,成为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反帝爱国斗争的洗礼,极大地启发了任国贞的阶级觉悟和思想觉悟,五四运动后,他开始学习马思主义,探索俄国革命的经验。1920 年冬,他与在北大兼课的鲁迅相识并结下深厚的革命友谊。1924 年大学毕业后,到北京《晨报》工作,着力于苏俄文学的研究,翻译出版了《苏联的文艺论战》一书。1925 年春,他在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成长为一名无产阶级先锋战士。

1925 年 5 月,任国桢奉党组织派遣赴东北开展党的工作,直到 1929 年底。此间,他奔走于奉天(今沈阳)和哈尔滨之间,进行革命活动,先后担任奉天市党的支部书记、哈尔滨县委书记、满州省委委员和候补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等职。为打开东北地区人民革命斗争的新局面,任国桢经常深入基层向工人、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培养骨干,建立党的组织,领导工人的罢工斗争。为东北地区工人运动和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蓬勃开展作出了较大贡献。在此期间,他还曾两度被反动当局逮捕。在狱中,他始终坚贞不屈,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表现了共产党人英勇顽强的崇高品质。1929 年 12 月,他被送到上海中央干部训练班学习。1930 年 2 月,中共山东省委遭到大破坏,工作陷于瘫痪,为迅速恢复党的组织, 领导群众坚持革命斗争,党中央任命任国桢为山东临时省委书记。他一到山东,便立即开始巡视各地,投入到恢复和整顿党组织这一紧张而艰巨的斗争中去。在他的艰苦努力下,山东各级党的组织迅速恢复了工作。同年 6 月, 新的山东省委宣告成立,他担任了省委书记兼组织部长,从而使山东人民的革命斗争出现了新的局面。在此期间,他还对当时白区工作指导思想上的冒险主义错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抵制和斗争,大大减少了由于“左”的错误带来的损失。年底,他奉派赴北平担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为恢复受到严重破坏的各级党组织,贯彻中央正确指示,维护党内团结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931 年 9 月,他调往唐山从事职工运动,任中共唐山市委书记。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他深入基层,发动群众,积极组织领导这一地区的工人罢工斗争,使唐山地区的工人运动出现了新的局面。

1931 年 11 月初,任国桢以河北省驻山西特派员的身份奔赴太原,到山西开辟党的工作。到达太原以后,在白色恐怖下,他不顾个人安危便马上投入恢复和整顿党组织的工作。不久,由于叛徒出卖,他在太原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狱中,他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渝,充分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英勇气概。12 月中旬,任国桢在太原英勇就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