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炮 兵

炮兵 以火炮和战役战术导弹为基本装备的战斗兵种。是陆军火力突击的骨干力量。装备有各种压制火炮、反坦克火炮、反坦克导弹和战役战术导弹及专业指挥、侦测等器材和车辆。具有强大的火力、较远的射程、良好的射击精度、较高的机动能力和广泛的战斗适应性,能迅速、突然、连续地对地面、水面目标实施猛烈的火力突击。按隶属关系分为队属炮兵和预备炮兵。编入合成军部队建制内的炮兵为队属炮兵,直属于大军区以上的炮兵为预备炮兵。基本任务是:(1)压制、摧毁敌炮兵、防空兵、导弹和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系统,特别是核、化学袭击兵器;(2)击毁敌坦克和其他装甲战斗车辆及水面舰艇;(3)压制、歼灭敌有生力量;(4)破坏、封锁敌交通枢纽、机场、港口、直升机停机坪、空降场、桥梁和渡口;(5)破坏敌工程设施、仓库及其他重要目标,必要时在障碍物中开辟通路,执行照明、迷盲、纵火、宣传等特种任务。运用原则:(1)集中兵力于主要方向,集中火力于主要目标和重要时机;(2)迅速、准确、突然、猛烈地实施火力突击,不间断地支援步兵、坦克兵战斗行动;(3)建立统一的炮兵部署,灵活地实施集中指挥与分散指挥;(4)适时、迅速、隐蔽地实施兵力机动和火力机动,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5)密切与其他军兵种、尤其是步兵、坦克兵的协同动作;(6)周密地组织各种保障。中国宋代就已用“炮”抛射内装火药的燃烧性、爆炸性火器,把操作人员称为“炮手”。元代军队中编“炮手军”,并于 14 世纪初装备和使用金属管形火器——火铳。15 世纪初明代军队组建了以火炮、火枪为主的“神机营”。19 世纪线膛炮和无烟火药的使用,使炮兵得到迅速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了高射炮兵、迫击炮兵,战后出现了反坦克炮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自行火炮、火箭炮也用于战场,炮兵在战役战斗中被广泛使用,火力突击的作用得到更高的发挥。战后,各工业发达国家都重视研制新的炮兵兵器,改进炮兵的组织体制。50 年代中期开始,一些国家以地地导弹装备炮兵,出现了新型的炮兵部队,加强了炮兵的作战能力。60 年代末期以来又加快了身管炮兵部队的装备,迅速提高了炮兵的火力和机

动能力。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是在革命战争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1927 年 8

月 1 日,南昌起义的部队中就有炮兵,土地革命战争中发展到 15 个炮兵连。

1938 年 1 月,成立八路军炮兵团。1944 年底,创办延安炮兵学院。解放战争

时期,炮兵连队发展到 1370 多个。在历次战役、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50

年 8 月,成立了全军炮兵领导机关,随后,炮兵数量不断增加,装备不断改善,高射炮兵、反坦克炮兵和火箭炮兵得到迅速发展,炮兵院校建设和部队正规化训练得到加强,进一步提高了炮兵的战斗力,成为能遂行各种作战任务的战斗兵种。

炮兵战斗队形 炮兵按战斗部署展开成的队形。由炮阵地、指挥所、观察所和雷达站组成。是合成军队战斗队形的组成部分。目的是顺利而有效地遂行战斗任务。最早的炮兵战斗队形只有炮阵地,火炮成一线展开在步兵战斗队形内或前方、翼侧,支援其战斗行动。由于火炮射程不断增大,20 世纪以来,出现了间接瞄准射击的方法,使炮兵战斗队形开始将炮阵地、指挥所、观察所分开,采取纵深梯次配置。现代战斗,随着炮兵武器装备质量不断提高,任务更加繁重,炮兵战斗队形要根据敌情、地形、任务和炮兵武器数量、性能,按照火力集中,阵地分散的原则展开。炮阵地是火炮为准备战斗进行

射击所占领的位置。按用途分为基本阵地、预备阵地、临时阵地等。通常在上级指定地域内选择、以连为单位展开在便于发扬火力、便于机动隐蔽、便于构筑伪装的位置。炮兵指挥所是炮兵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实施战斗指挥、观察战场和组织协同的场所。通常分为基本指挥所、预备指挥所、前进指挥所、后方指挥所。基本任务是筹划和组 织指挥炮兵战斗行动,通常开设在纵深内便于指挥的位置。炮兵观察所是炮兵指挥员和指挥分队观察战场、指挥射击的场所。有基本观察所、预备观察所、前进观察所和侧方观察所等。要求以主要方向为重点,纵深梯次、正侧结合、高低相辅、疏散隐蔽,形成严密的观察配系。炮兵雷达站是用于侦测敌情,由雷达分队开设在便于探测和隐蔽、机动的位置,主要任务是测定地(水)面目标现在坐标,为指挥射击提供参数。

炮火急袭 炮兵在短时间内以火力对目标实施突然、猛烈的突击。在合同战斗中,根据合成军队指挥员的决心和目标性质及幅员,由炮兵指挥员具体筹划,通常对敌重要支撑点、要点、指挥控制系统、步兵、坦克兵、炮兵和其他重要目标,集中使用一个炮兵营或一个炮兵群的火力,同时对一个目标行一次或数次急袭射击。组织实施炮火急袭时,要掌握有利时机,按计划进行或临时组织。射击方法,通常采取急促射或急促射和等速射交替进行。目的是在短时间内给敌以重大杀伤,支援步兵、坦克兵战斗行动。

炮火准备 冲击前对防御之敌实施有组织有计划的炮兵火力突击。是合成军队进行火力准备的组成部分。基本任务是:压制突破口及其两侧敌支撑点并消灭其装甲目标和火力点;破坏敌前沿防御工事;压制敌炮兵、指挥所、通信枢纽;迷盲敌观察所,摧毁其重要电子设备和战术纵深内的导弹及核袭击兵器;压制敌预备队等,为步兵、坦克兵冲击创造条件,炮火准备的火力组成,根据合成军队指挥员的意图、炮火准备的持续时间、射击方法和敌人的活动规律而定,通常包括急袭射击和破坏射击。急袭射击可行数次,第一次和最后一次急袭射击火力需更加猛烈;破坏射击通常在两次急袭射击之间进行,必要时也可与其同时或提前进行。火力组成视当时情况灵活确定,切忌形成规律。炮火准备的持续时间,根据敌防御阵地的坚固程度、合成军队发起进攻的方式、火炮和弹药数量、突破口大小和要求毁伤的程度、航空兵火力准备的任务、以及步兵、工兵开辟通路所需时间等条件而定,通常 20~ 40 分钟。随着炮兵武器装备的不断改善,火力突击力和毁伤程度日趋提高, 扩大了火力控制纵深,炮火准备的持续时间在保证毁伤效果的前提下,力求缩短。

炮火反准备 防御战斗对做好进攻准备之敌实施的炮兵火力突击。炮兵可单独进行,也可与航空兵火力协同进行。目的是大量杀伤、消耗敌人的生动力量,破坏其进攻准备,为保障防御部队挫败敌人进攻创造有利条件。组织实施炮火反准备需准确地查明敌人组织进攻准备程度,主要进攻部署和进攻行动的时机。通常根据上一级合成军队首长意图组织计划火力,第一梯队团的炮兵一般不参加人力反准备的行动。使用兵力,视目标数量、性质、幅员、所要达到的目的及毁伤程度,一般不少于两个炮兵营。射击前占领临时炮阵地,做好充分战斗准备,务求火力突然、猛烈、确有成效。

炮火护送 炮兵以火力保障步兵、坦克兵向敌纵深发展进攻的战斗行动。通常从冲击的炮火支援结束时开始,持续到进攻部队完成后续任务止。主要任务是:压制步兵、坦克兵前进方向上敌支撑点,消灭阻碍主力向纵深

突进的敌火力点及重要目标;支援穿插、迂回、机降、袭击分队的战斗行动; 保障步兵、坦克兵分割围歼敌人。要求将主要火力集中于主要方向,保障主要的战斗行动;及时查明情况,掌握战斗进程,适时地组织炮兵兵力、火力机动,不间断地以火力支援步兵、坦克兵快速突进;主动配合,密切协同, 使炮兵火力与步兵、坦克兵和航空兵行动协调一致。组织炮火护送,通常按向敌纵深突进、第二梯队进入战斗、粉碎敌人反冲击、围歼纵深之敌等战斗时节计划,战斗中不断予以明确,及时修正。为保障主攻分队战斗行动,可指定炮兵营以火力与其建立直接支援关系。通常采用集中射击、密集射击和拦阻射击。

炮火支援 步兵、坦克兵发起冲击时,炮兵以火力支援其战斗的行动。通常从冲击的炮火准备结束时开始,持续到冲击部队攻占敌营防御地域时止。目的是保持火力准备时的对敌火力优势,阻敌恢复被破坏的火力配系和指挥系统,压制和消灭新出现的和对己方威胁最大的目标,为攻击部队不停顿地向纵深突进创造条件。炮火支援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凡尔登战役中,德国军队首先以炮火在步兵冲击的前方构成一道移动的弹幕(后称徐进弹幕射击),掩护步兵攻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炮火支援有了进一步发展。方法有:逐次集中射击,单层和双层徐进弹幕射击,逐次集中射击与单层徐进弹幕射击相结合,密集射击以及直接瞄准射击等。中国人民解放军在 1947 年 12 月围歼驻彰武之国民党 49 军 79 师的战斗中,炮火支援的火力是根据步兵冲击的可能速度,计划数道射击地线,按射击持续时间逐次延伸炮兵火力,掩护步兵冲击。解放战争后期由于火炮和弹药数量增多,炮火支援的火力逐渐向敌防御纵深内重要目标射击,除逐次延伸射击的火力外, 还包括制止敌人反冲击、压制敌炮兵等的集中射击和拦阻射击。现代战斗中组织与实施炮火支援的基本任务:(1)压制和摧毁步兵、坦克兵冲击正面及两侧残存的和新发现的敌火力点、装甲目标及支撑点;(2)压制威胁最大的敌炮兵、火箭兵和榴弹发射点;(3)制止敌人封闭突破口;(4)压制、摧毁敌指挥、控制、 通信、情报系统和电子干扰系统;(5)支援穿插、迂回、机降和袭击分队的战斗行动;(6)保障第二梯队进入战斗,支援步兵、坦克兵反击敌人反冲击;(7)封锁敌纵深内的隘路。交叉路口、桥梁和渡口,制止敌兵力兵器机动。炮火支援方法是根据步兵、坦克兵的行动,火炮、弹药数量和敌防御性质而定,通常包括集中射击、拦阻射击、直接瞄准射击等。组织火力可按支援步兵、坦克兵冲击、扩大与巩固突破口;支援第二梯队进入战斗;支援抗击敌人反冲击;支援攻歼敌纵深支撑点等计划。炮火支援的火力要与炮火准备的火力紧密衔接,与航空兵火力支援的火力相协调一致, 与攻击分队的行动密切协同。

炮火反击 集中一定的炮兵火力对进攻之敌进行局部突然、猛烈的打击。是防御战斗积极主动、机智灵活地运用炮兵火力打击敌人的一种战术手段。目的是杀伤敌有生力量,毁坏其兵器,削弱、迟滞或挫败敌人的局部进攻。炮火反击通常在敌人进攻准备时,打击集结、开进和准备冲击的步兵、坦克兵及威胁最大的炮兵、导弹兵;在战斗过程中,打击占领表面阵地立足未稳之敌及其指挥系统等重要目标。可预先计划,也可临时组织。一般由师炮兵指挥员根据合成军队首长的意图组织实施。使用兵力,一般不少于两个炮兵营。要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寻找战机,抓住有利目标,精确测定其位置,集中火力,不失时机地突然开火,打敌措手不及。1948 年 10 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塔山阻击战中,曾以炮火反击击退国民党军冲击。1952 年10 月 17 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上甘岭防御战斗中,集中两个炮兵营的火力实施反击,阻止了南朝鲜军约两个步兵营进攻。现代战斗,随着先进的侦察手段广泛用于战场,提高了发现敌人行动的准确性,实施炮火反击的机会将逐渐增多。

炮火追击 对退却或突围逃跑之敌进行的炮兵火力突击。目的是支援步兵、坦克兵追歼敌人。组织实施炮火追击,通常是在敌人退却或突围时,以集中射击、拦阻射击和直接瞄准射击的方法,压制逃跑之敌的先头步兵,击毁其坦克和装甲输送车辆,突击其主力,打乱其队形,封锁其通道,迟滞敌人的行动,压制敌掩护分队及其支援的炮兵和其它重要兵器。必要时,组织一定火力控制敌直升机起降场,防止敌人从空中突围。

炮火掩护 炮兵为掩护部队行动,以火力压制、牵制敌人的战斗行动。炮火掩护的时机是:掩护攻击的部队、分队集结、开进、展开、占领进攻出发阵地,完成攻击准备,和撤离战场;粉碎敌人火力反准备。在不与敌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实施火力掩护时,根据合成军队指挥员命令具体组织。撤离战场的炮火掩护时,通常依据敌情、任务,指定部分炮兵在部队的撤离方向逐次交替占领临时阵地,掩护主力撤离。主要任务,压制敌纵深内威胁部队行动的敌炮兵。战术火箭、通信枢纽,迷盲敌指挥所、观察所等目标,保障部队顺利开进、展开或撤离战场。担任炮火掩护的炮兵分队,通常在先遣支队掩护下,或编入先遣支队内于合成军队主力开进之前展开,做好射击准备。

炮火突击 炮兵对敌人实施突然、猛烈打击的作战行动。目的是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摧毁其指挥控制系统和技术兵器,破坏其重要的军事设施,压制威胁最大的目标,消耗敌人战斗实力,合同战斗中炮火突击,通常预先计划,也可临时组织。进攻战斗中,通常按火力掩护、火力准备、火力支援、火力护送等时节组织。防御战斗中,通常按阻敌接近和破坏敌人进攻准备, 抗击敌人坦克兵、步兵冲击,封闭敌突破口,支援反冲击等组织。炮火突击时,要求准确地掌握突击目标情况,集中火力,不失时机突然开火,务求迅速、隐蔽、准确、猛烈,打敌措手不及,以达预期效果。

炮火转移 火炮不变换阵地由一个目标转向另一个目标射击的战斗行动。是以变换火炮的射向和射角的方法进行,目的是压制、摧毁敌对我威胁最大的目标或临时出现的重要目标,还可用以监视敌人的行动。组织炮火转移,通常根据敌情、任务和步兵、坦克兵的战斗行动以及战场发现的新情况, 由炮兵指挥员筹划实施,其火力在战斗中可按预定计划进行,也可根据需要临时组织。要求组织炮火转移的火力迅速、准确、适时,有效地支援步兵、坦克兵的战斗行动。

炮火假转移 炮兵将火力暂时转移,然后又对原目标实施突然的火力袭击。用于进攻战斗目的是给敌以错觉,诱骗敌人离开掩蔽工事,增大炮火杀伤效果。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过去的战争中曾多次采用过炮火假转移的战斗行动,给对方重大杀伤,有效地支援了攻击部队。组织炮火假转移要根据合成军队指挥员的作战意图、战场情况和受领的任务实施,并注意与被支援部队的协同,避免误伤己方军队。

炮火延伸 炮兵按计划逐次向敌纵深转移火力的战斗行动。是炮火支援的基本方法。目的是可靠地压制冲击正面和翼侧的敌坦克、火力点及有生力量,压制、摧毁阻碍攻击分队行动的敌重要目标,掩护攻击分队顺利向敌纵

深突进。支援反冲击分队战斗行动,也可采用这一方法。炮火延伸要根据步兵、坦克兵攻击的可能行动组织,以不间断的火力保障攻击分队扩大与巩固突破口及向纵深发展进攻。

炮火封锁 以炮兵火力限制或切断某一地区、目标敌人之间联系的战斗行动,目的是控制敌人行动,为己方军队待机歼敌创造条件。封锁的目标通常是交通要道。组织炮火封锁,通常预先计划,也可临时组织。射击方法,根据目标性质和武器性能,一般采取定时或不定时的集中射击或拦阻射击。炮兵机动 炮兵实施兵力、火力的转移行动。包括炮兵兵力机动和炮兵

火力机动。是集中炮兵兵力、火力打击敌人和提高生存能力的重要措施。目的是为了及时捕捉战机,积极打击敌人,创造火力优势,改变战场情况,夺取战斗的主动地位。炮兵机动始于 17 世纪前,当时火炮十分简陋,主要用畜

力拖拽。到 18 世纪中叶,火炮装有水平和高低调整螺杆,可较灵活地变换方向和高低射界,为炮兵实施火力机动创造了条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火炮的构造、性能和机动能力发生了深刻变化,先后出现了机械牵引火炮和自行火炮,大大地提高了炮兵机动能力。炮兵机动,根据合成军队指挥员的决心和炮兵受领的任务组织实施。当实施兵力机动时要及时查明情况,严密地组织各种保障,隐蔽行动企图;火力机动时要周密地计划火力,及时掌握战场情况,适时地将火力指向对我危害的重要目标,有效地打击敌人。

炮战 敌对双方炮兵进行对射的战斗行动。是合成军队火力交战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由炮兵独立组织实施,或在其他兵种配合下进行,目的是压制或歼灭敌炮兵、火箭兵,夺取和保持对敌的火力优势,达成特定的战术目的。炮战产生于 13 世纪攻城和城防战斗中,到 19 世纪普遍用于野战。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炮战已成为交战国夺取火力优势的基本手段之一,在战斗全过程都贯穿炮战,以保障己方的战斗行动。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后期的多次作战中,以远战炮兵群担负炮战任务。1958 年 8 月至 12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炮兵组织了大规模的隔海炮战,创造了世界战史中特殊的炮战战例。现代战斗,由于火力袭击兵器迅速发展,精确制导炮弹的使用, 自动化指挥控制系统的列装,大大提高了炮兵的远战能力,日益强调以远距离炮战的火力为消灭敌人的主要手段,为夺取战斗胜利,创造主动地位。

炮战的基本任务是歼灭或压制敌炮兵、火箭兵和战役战术导弹部队等重要目标。通常根据合成军队指挥员的作战意图和决心;上级炮兵命令和行动计划;炮兵任务、数量和射击能力;敌人炮兵数量等情况决定。炮战分主动式和被动式。主动式,就是先机制敌,集中火力、突出重点、主动打击;被动式,就是反击敌人的炮击。组织实施炮战,要根据打击目标的种类、性质和位置,选择最佳炮种,形成对敌炮兵火力优势。在兵力、火力运用上,要量敌用兵,量敌用弹。战前,准确地查明敌情,周密地计划炮战火力,明确打击的目标、时机、方法、弹药消耗量、毁伤效果、参加的兵力、信号规定和战斗队形转移等有关规定;战斗中对临时发现的敌炮兵、火箭兵及战役战术导弹部队,依据可能威胁程度,及时计划火力,迅速给予压制和歼灭;炮战结束后,担负炮战任务的炮兵部队,按计划转移阵地,以防敌火力报复。呼唤火力 被支援的部队直接向炮兵发出给予火力的要求。是战斗中

步、坦、炮协同火力的主要方法之一。通常是在步兵、坦克兵的战斗行动受到影响或遭到敌火力威胁时,才直接呼唤炮兵火力予以压制或歼灭。目的是直接支援步兵、坦克兵战斗行动,为夺取胜利创造条件。呼唤炮兵火力的方

法,通常应明确炮兵番号或代号、射击的目标位置、性质及火力要求等。支援的炮兵分队立即查明情况,迅速计划火力,根据被支援分队的要求,以突然、猛烈的火力予以压制,并及时通报被支援分队,说明炮兵火力压制情况, 以便有效地支援其战斗行动。

反坦克炮兵 毁伤敌坦克和装甲目标的炮兵。主要装备有加农炮、滑膛炮、无坐力炮等。具有机动方便,发射速度快,对装甲目标毁伤能力强的特点。也可用于对火力点、碉堡、隐蔽部等非装甲目标射击。战斗中通常编入反坦克预备队和在步兵、坦克兵战斗队形内随伴使用,由本级指挥员实施战斗指挥。射击方法,一般采取直接瞄准射击。必要时,加农炮、滑膛炮可集中使用行间接瞄准射击,支援步兵、坦克兵战斗行动。随着武器装备的不断改进,提高了现代战斗的装甲防护力,反坦克炮兵的数量和质量将进一步得到改善,任务更加艰巨、繁重。

队属炮兵 编入集团军以下各级部分队建制内的炮兵。分别编成炮兵旅、团、营、连、排、班。主要装备有加农炮、榴弹炮、加农榴弹炮、火箭炮、迫击炮、滑膛炮、无坐力炮及战术导弹等。战斗中根据火炮、导弹性能及作用,通常分别编组炮兵群、炮兵预备队、反坦克预备队、机动炮队或向下配属使用。主要用于压制、摧毁或歼灭敌有生力量和重要目标,支援步兵、坦克兵战斗行动,也可独立遂行炮兵火力任务。为增强合成军队的火力突击力,提高其独立战斗能力,队属炮兵将得到改善和加强。

随伴炮兵 跟随步兵、坦克兵战斗行动的炮兵。一般是机动性好、战斗反应快、射击精度高的炮兵。通常有自行火炮、迫击炮、无坐力炮、反坦克导弹等参加。根据武器性能和射击单元以及可能抗击的目标性质,分别以营、连、排、班、组为单位,编入步兵、坦克兵分队战斗队形内或之后跟进,遂行战斗任务。通常由步兵、坦克兵分队指挥员根据战斗 需要实施指挥,随伴炮兵分队的指挥员具体组织实施。通常行直接瞄准射击;必要时,自行火炮、迫击炮可行间接瞄准射击。战斗中,随伴炮兵分队要发扬主动配合,密切协同,积极战斗的优良作风,以不间断的炮兵火力支援步兵、坦克兵分队战斗行动,夺取战斗胜利。

摩托化炮兵 火炮由车辆牵引、装载或自行式的炮兵。是现代战斗中的主要炮兵。具有较高的机动能力,较强的火力突击力,能在各种情况下遂行战斗任务。由于现代战场的战斗节奏加快,战斗反应能力不断提高,要求炮兵人力不间断地支援步兵、坦克兵战斗行动。摩托化炮兵,不仅具备机动性能强,火力反应快,而且生存力也有较大的提高。合成军队指挥员在组织摩托化炮兵战斗行动中,要充分考虑道路条件,加强其运动保障和对空掩护, 才能有效地发挥摩托化炮兵的应有作用。摩托化炮兵,也要积极主动,加强自身的各种保障,提高战斗能力。

支援炮兵 由上级掌握,战斗中以火力直接援助某一部(分)队战斗的炮兵。是区分炮兵射击任务的一种方式。在上级战斗编成内,由上级指挥员掌握,遂行炮兵火力支援任务。根据战斗需要,将炮兵分队与某部(分)队建立直接支援关系,通常为一个炮乒营。战斗中,被支援的部(分)队指挥员视敌人威胁程度,可适时地向支援的炮兵分队呼唤火力。打击直接阻碍被支援部(分)队战斗行动的敌支撑点、火力点、装甲目标和炮兵等。通常预先计划火力,也可临时呼唤火力保障被支援部(分)队的战斗行动。

配属炮兵 临时配属给步兵、坦克兵使用并由其指挥的炮兵。是区分炮

兵任务的一种方式。由合成军队指挥员根据敌情、任务、战术目的、炮兵数量、性能和射击能力,确定向下级配属的炮兵。通常情况,给担任主要方向战斗任务的部队以较多的炮兵配属,保证其对敌炮兵形成优势;对担任次要方向或其他任务的部队,视情况给予少量炮兵配属或不配属。配属的炮兵指挥员向被配属的部队指挥员报告其战斗能力,提出使用方法和战斗部署等方面的建议,根据上级指示,明确战斗任务,计划火力。战斗中,在被配属的部队指挥员组织指挥下,配属的炮兵,主动配合,积极支援步兵、坦克兵的战斗行动,充分发挥炮兵火力的威力。

轻便炮兵 泛指火炮重量较轻、便于机动的炮兵。通常包括迫击炮、无坐力炮等。具有射击准备简单,展开方便,战斗反应快等特点。编入分队建制内的轻便炮兵,主要用于随伴步兵、坦克兵战斗行动;有时为弥补火力不足,合成军队团、营指挥员可将部分或全部轻便炮兵集中使用,编组临时的轻便炮兵群、反坦克队或参加统一组织的火力急袭,打击敌人,完成任务后, 立即归建遂行任务。使用轻便炮兵要严密组织,明确其战术目的和射击任务; 战斗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积极战斗,主动支援,形成整体力量,有效地打击敌人。

炮兵预备队 合成军队指挥员直接掌握的炮兵机动力量。是战术兵团炮兵战斗编组内容之一。通常由机动性能较好的炮兵担任,兵力根据炮兵数量多少而定,一般不少于一个炮兵营。主要任务是:战斗中加强主要方向上的炮兵火力;支援反空降战斗;接替遭敌袭击受损的炮兵分队及应付意外情况。通常配置在战术纵深内第二梯队团或预备队附近,便于向主要方向和敌可能空降的地域实施机动的位置;充分利用地形、疏散隐蔽,随时做好机动准备, 并在可能参加战斗的方向和地域预先选定若干发射阵地,以便适时投入战斗。合成军队师进攻战斗,视情况可编组炮兵预备队,防御战斗通常要编组炮兵预备队。团以下不建立炮兵预备队。战斗中合成军队指挥员根据战场情况和战斗发展需要及时向炮兵预备队下达机动指令,明确射击任务,适时指挥其战斗行动。炮兵预备队指挥员迅速组织机动、计划火力、按时到达预定地域,完成战斗任务后按计划及时转移阵地或待命行动。

炮兵集结地域 炮兵临时集中进行战斗准备的地域。是合成军队集结地域的组成部分。通常由合成军队指挥员根据敌情、地形、任务统一确定,有时炮兵指挥员根据合成军队指挥员的指示和意图自行选定。选择炮兵集结地域的条件是:(1)有适当的地幅,便于疏散隐蔽地配置炮兵的人员、武器装备和物资。通常情况炮兵连需 0.09~0.25 平方公里,炮兵营需 1~2 平方公里,炮兵团、群需 16~25 平方公里。非核条件下或受地形限制,可适当缩小;

(2)有良好的进出道路,便于向预定的战斗地域实施机动;(3)避开重要目标和独立明显的地物;(4)尽量选择在敌战术火箭和远程火炮射程之外, 通常距敌防御前沿 60~90 公里。目的在于及时建立炮兵战斗部署,完成必要的战斗准备,为尔后迅速、隐蔽地开进、展开和按时投入战斗奠定基础。

炮兵待机地域 炮兵为伺机进入战斗而占领的地域。通常由合成军队指挥员指定。选择在便于隐蔽伪装,便于机动的位置。目的是为了完成必须的战斗准备,迅速投入战斗。炮兵待机地域应具备有适当幅员,能保障人员物资、武器装备疏散隐蔽;要有良好的进出道路,便于迅速实施机动,立即投入战斗。炮兵在待机地域的主要工作:分析研究敌情、地形、任务及完成任务的方法措施;检修火炮、车辆和器材;补充弹药、油料、给养,使之处于

良好的战斗状态;进行战斗动员,树立敢打必胜信 心;熟悉预定占领的阵地及战斗队形配置方法等。炮兵在待机地域,必须处于高度的战备状态,做到一声令下、立即行动。

炮兵疏散地域 炮兵为防敌火力袭击而分散隐蔽的地域。通常由合成军队指挥员根据敌情、地形、任务和炮兵数量等确定。单独遂行任务时,由炮兵指挥员自行选定。要求具有适当的幅员和良好的地形,能疏散隐蔽地配置部队,有方便的进出路,并建立侦察、观察和警报报知配系,严密伪装,注意隐蔽,加强戒备,随时准备进入战斗。

炮兵配置地域 炮兵展开兵力、兵器的地域。是合成军队战斗部署的组成部分。通常由合成军队指挥员指定一定范围。炮兵指挥员根据战斗任务、火炮性能、兵力数量和地形条件等,在其内具体选择兵力、兵器配置的位置。确定炮兵配置地域的要求:(1)要有适当的配置幅员,能保障炮兵兵力、兵器展开遂行战斗任务。通常情况,炮兵连正面 250~500 米,纵深 100~150 米;炮兵营正面 900~1400 米,纵深 600~700 米;炮兵群为 12~16 平方公里。(2)要有良好的进出道路,能使炮兵迅速地实施兵力、兵器机动和弹药、物资补给;(3)要有一定的地形条件和遮蔽度,能保障炮兵隐蔽伪装、构筑作业、实施射击和战斗指挥。现代战斗,随着武器杀伤破坏力增大,为充分发挥炮兵火力的突击力,炮兵配置地域将向宽正面大纵深扩大,以提高其野战生存能力。

炮兵部署 对炮兵兵力进行统一的区分、编组和配置。是合成军队战斗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部署炮兵兵力,对于充分发挥炮兵火力突击力量, 完成战斗任务具有重要的作用。炮兵部署是根据合成军队指挥员的决心、敌情、地形、炮兵任务、火炮数量和武器性能等条件确定。基本要求:(1)贯彻集中使用炮兵的原则,实施有重点的部署炮兵兵力;(2)充分利用地形, 进行纵深梯次、疏散隐蔽地配置;(3)能在战斗全纵深、全方位打击敌人;

(4)视战斗情况变化,能适时地调整和变更部署;(5)便于指挥、便于协同和便于机动。为正确使用炮兵兵力,将建制和加强的炮兵部、分队进行统一分配,并规定配属和支援关系。兵力区分的原则:对第一梯队在主要方向上战斗行动的部、分队,通常给予较多数量炮兵的加强,使其具有较强的炮兵火力优势,在次要方向上战斗行动的部、分队,可少加强或不加强;第二梯队通常不加强,必要时,可抽调第二梯队建制内部分炮兵,增强第一梯队的炮兵力量;第二梯队进入战斗时,加强给第一梯队的炮兵予以转隶;反坦克分队,大部加强给第一梯队主要方向上战斗行动的部队,部分由本级合成军队指挥员直接掌握。根据合同战斗需要,通常编组炮兵群、反坦克预备队、炮兵 预备队、机动炮队等。炮兵群,通常配置在本级第一梯队之后,便于发扬火力,便于指挥、协同,便于机动和隐蔽的位置;火箭炮通常配置在战斗队形内便于机动的位置;反坦克预备队,通常配置在纵深内便于向敌坦克主要威胁方向机动的隐蔽位置,也可预先在敌坦克主要威胁方向上占领阵地。炮兵预备队、机动炮队通常配置在纵深内便于机动、隐蔽的位置。团、营属炮兵,通常随伴步兵、坦克兵战斗行动,配置在步兵、坦克兵分队战斗队形内,便于发扬火力和隐蔽的位置。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火炮性能和指挥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炮兵部署将向多梯次、多阵地方向发展,更有效地实施战斗全纵深的炮兵火力突击,提高部队的生存能力。

炮兵群 炮兵临时的战斗编组。由建制或配属的两个以上压制炮兵营及

指挥机构组成,是合成军队指挥员在战斗中掌握的主要火力突击力量。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发挥炮兵火力优势,对炮兵战斗行动实施统一的组织指挥,炮兵群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有许多国家建立过不同用途的各级群的编组。中国人民解放军于 1946 年的怀来阻击战中,开始编组炮兵群。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中,炮兵群的编组形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现代合同战斗,师、团均可编组炮兵群。主要任务:师炮兵群是与敌炮兵作斗争,摧毁敌指挥、通信、侦察系统等重要目标,制止敌预备队机动和反冲击, 支援穿插、迂回分队战斗行动,压制突破口上的敌支撑点。团炮兵群是压制或消灭突破口及其附近之敌,压制敌迫击炮、反坦克火器、榴弹发射器、指挥所和观察所等重要目标,直接支援步兵、坦克兵的战斗行动。

临时轻便炮兵群 以某一重要战斗行动,将团,营属炮兵集中使用的临时战斗编组。通常是在步兵团未编组炮兵群时建立。目的是为达成某一局部火力优势,支援步兵、坦克兵分队重要战斗行动的需要。团指挥员可将团、营属炮兵集中使用编组临时轻便炮兵群,直接掌握,配置在被支援分队战斗队形之后,便于发扬火力、便于指挥观察、便于机动、隐蔽的地域。主要任务:参加炮火准备,支援步兵坦克兵攻歼敌支撑点、实施反冲击、反击等重要战斗行动。完成既定的炮兵火力任务后,迅速归建,继续遂行随伴任务。炮兵指挥 炮兵指挥员运用兵力、火力进行战斗的组织领导活动。是根

据合成军队首长的作战意图、上级炮兵的指示、本级受领的任务、当时具体情况和战术原则,对炮兵战斗行动实施的组织指挥。目的在于统一所属炮兵的战斗行动,最大限度地发挥炮兵火力的强大威力,为合同战斗提供有效的火力支援。主要任务是:及时查明情况,正确使用兵力、火力,在客观物质基础上能动地夺取战斗胜利。基本要求是:坚定、迅速、灵活、隐蔽和不间断,力求使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

炮兵行动计划 规定炮兵战斗行动的计划。主要内容包括:战斗各阶段的炮兵兵力、火力使用,协同动作,各种信号,炮兵战斗队形转移等。是炮兵部队遂行战斗任务的依据。炮兵行动计划由炮兵指挥机关,根据上级炮兵的战斗命令和行动计划,在参加合成军队现地勘察、受领战斗任务、组织协同、计划火力之后拟制。通常采取表格式和文字叙述式。炮兵行动计划由炮兵指挥员签署,经本级合成军队首长批准后,成为炮兵战斗行动的基本文书, 即呈报上级炮兵备案,下发所属炮兵部队执行。

炮兵计划火力 预先筹划炮兵火力运用的工作。是炮兵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射击的目标、时机和方法,射击的部队、持续时间、弹药消耗量和信号规定等。由炮兵指挥员及指挥机关根据合成军队指挥员的决心、上级炮兵行动计划,敌人的兵力部署、行动企图及主要支援兵器可能的配置,炮兵任务、火炮数量、射击效能及地形等条件,按战斗时节的先后顺序和战术任务逐一计划。目的是为炮兵部队统:一射击目标,有效地打击敌人,可靠地支援步兵、坦克兵战斗行动。炮兵计划火力,战术兵团通常按冲击的炮火准备、冲击的炮火支援、纵深战斗的炮火护送时节,在战斗任务的全纵深计划。不与敌直接接触情况下,还应计划开进的炮火掩护的火力。团通常按冲击的炮火准备和冲击的炮火支援时节计划火力,要保障在突破口上形成火力优势,在战斗过程中,以不间断的火力支援攻击分队的战斗行动。基本要求:(1)将主要火力集中使用在主要方向、重要时机和对攻击分队行动威胁最大的重要目标上;(2)与步兵、坦克兵的战斗行动协调一致;

(3)与上级炮兵和友邻炮兵、其他军兵种火力和工程障碍物紧密结合;(4) 充分发挥各种火炮性能的优长,注意节省兵力、弹药,在保证战术或射击效果前提下,尽量缩短射击持续时间。

炮兵火力配系 防御战斗时,将各种火炮、反坦克导弹按性能和任务构成有组织的火力系统。包括对地面火力配系和对水面火力配系。是合成军队防御战斗火力配系的重要内容。目的是阻敌接近和破坏其进攻准备,支援防守部(分)队挫败敌人进攻,保障防御的稳定。炮兵火力配系是随着武器发展和防御战斗需要而形成和发展的。17 世纪前,主要视火炮射程远近组织防御火力。中国明代《武备志》中就有“百步外,酌用大小威远炮,视远近打放”的记载。19 世纪初炮兵火力配系着重于防步兵防骑兵。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坦克用于战场,出现了反坦克火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火炮数量和种类增多,性能有所改善,炮兵火力配系得到进一步完善。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的防御战斗,炮兵火力主要配合步兵火力构成防步兵火力配系。解放战争时期,炮兵的数量和质量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 在防御战斗中开始统一计划炮兵火力,在前沿前、翼侧和接合部构成防步兵火力配系。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防御战斗中,以炮兵火力与其他兵种火力和障碍物结合,在前沿前、纵深内、翼侧和接合部组成防步兵、反坦克火力,形成纵深、环形的火力配系,有效地支援防守部队抗击敌人的进攻行动。现代防御战斗的炮兵火力配系,是根据合成军队防御企图、炮兵任务、敌人可动行动、地形特点和武器性能等进行统一组织。使炮兵火力从远接近地开始至防御纵深内,由远而近,越近越密,构成全纵深、全方位、有重点的火力配系。基本要求是:集中主要火力于主要防御方向,保障防御要点;能适时地机动火力;以打敌坦克、步兵战车、炮兵为主,做到远距离火力与近距离火力相结合,平射火力与曲射火力相结合,直接瞄准射击火力与间接瞄准射击火力相结合,火炮火力与导弹、火箭火力相结合,火力与障碍物相结合,并与其他军兵种火力和行动协调一致;对战场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和防御部队战斗行动的要求,能作出快速反应。对地面炮兵火力配系, 通常按下列任务组织:(1)阻敌接近和破坏敌人进攻准备;(2)抗击敌人坦克、步兵的冲击;(3)封闭核突击缺口,消灭突入之敌;(4)支援步兵、坦克兵实施伏击、反冲击、反击;(5)消灭机降之敌;(6)与敌炮兵、火箭兵作斗争。对水面炮兵火力配系,海岸、岛屿防御时,按压制敌人火力支援舰艇,打击换乘之敌;封锁航道,突击向海岸、岛屿接近的敌艇波和歼灭抢滩上陆之敌;封闭核突击缺口,制止敌扩大、巩固登陆场和向纵深扩张, 阻敌后续梯队上陆;支援第二梯队、预备队反冲击、反击,歼灭上陆之敌; 支援邻近岛、岸和要点战斗;支援防守部队围歼空降之敌;江河防御时,炮兵火力要能控制便于敌航渡的水面和航渡、潜渡地段;封锁敌通往徒涉场、渡口的接近地;摧毁或破坏敌直升机着陆场及渡河器材可能集结的地域。

炮兵火力控制区 战斗中炮兵以火力控制的地区。是合同战斗运用炮兵火力的一种方法。通常对敌战术纵深内的重要地段和重要目标附近组织炮兵火力控制。目的是限制敌人行动,支援己方军队战斗行动。组织实施炮兵火力控制区是由炮兵群、营根据合成军队指挥员的决心和意图、敌情、炮兵任务、火炮数量和性能而定。可预先计划,也可临时组织,但需在可靠地掌握敌情的前提下,组织实施。进攻战斗,对敌防御纵深内可能威胁步兵、坦克兵行动的重要目标,由于炮兵数量有限,达不到重点压制的情况下,可以少

量炮兵实施火力控制,为尔后歼敌创造条件。防御战斗,对敌可能机动的叉路口、直升机起降场、渡口、桥梁等目标附近,实施炮兵火力控制,扩大火力控制纵深,以限制敌人行动,为支援防守部队做好抗敌进攻的准备争取时间。

炮兵火力要图 标绘有炮兵射击任务的要图。主要内容包括:简要敌我情况,炮兵射击任务,方位物,各炮基本射击地境、补加射击地境,射击指挥和协同信号等。是合成军队防御战斗火力系统的组成部分,也是炮兵分队遂行火力任务的依据。绘制炮兵火力要图,是由炮兵指挥员根据敌情、地形、射击任务、战斗队形配置、火炮性能等,在战斗部署图上标绘。要区分射击任务,划分射击地境;相邻火炮的射击地境要相互重叠,形成交叉火网;炮兵火力要与障碍相结合,与反坦克小组的战斗行动密切协同;将有关射击指挥、射击方法、协同信号等注记在图上,形成简要的射击方案。

火炮密度 炮兵遂行战斗任务时平均每公里正面上使用的火炮数量。是计算敌对双方炮兵兵力对比的依据之一。目的是为了表明集中炮兵兵力的程度。合成军队指挥员通常在受领战斗任务、明确兵力编成之后,在初步了解敌情的情况下,计算火炮密度,为组织战斗准备提供参数。计算公式:火炮密度=火炮门数÷战斗任务正面公里数。

炮兵火力密度 炮兵射击时,每百米正面或每公顷面积上每分钟炮弹落达的数量。是计划炮兵火力的基本依据。确定炮兵火力密度要根据射击时间、火炮数量、种类、射速和射击地段宽度或射击幅员的大小而定。通常情况在单位时间内,火力密度越大,射击效果越好,毁伤程度越高。

空炮协同 航空兵与炮兵之间按任务、时间、地点在战斗中协调一致的行动。是合成军队组织协同动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由合成军队指挥员区分任务,统一组织。协同方法,通常采取区分目标、区域和区分时间进行协同。当轰炸、强击航空兵与炮兵同时突击时,轰炸、强击航空兵突击炮兵射程以外的目标;当轰炸、强击航空兵与炮兵突击同一目标时,严格区分双方突击的时间。组织空炮协同时,航空兵要明确炮兵突击目标的区域和最大弹道高, 炮兵要明确航空兵进入目标空域的时间、方向和飞行高度,使航空兵与炮兵的火力协同,在共同支援步兵、坦克兵战斗行动上既相互配合,又不相互妨碍。必要时,炮兵可发射烟幕弹为航空兵指示目标。

炮兵侦察 炮兵为遂行战斗任务获取必要的资料而进行的侦察活动。是保障炮兵完成战斗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是获取敌情,地形、测地、气象、照相等资料。分为地面侦察、空中侦察、测地、气象和照相勤务。地面侦察包括观察所、侦察组、声测、雷达、无线电技术和炮兵火力侦察,是炮兵侦察的主要形式。主要利用配置在地面的侦察器材实施战场观察和对地面、道路、炮阵地侦察,可测定对方地面目标位置、校正己方炮兵射击;可诱迫敌人暴露目标,查明其性质。空中侦察是从空中目视、照相、电视、雷达、红外和无线电技术等侦察,是炮兵现代侦察手段。主要利用侦察校射机、观察直升机、无人驾驶飞机等侦察,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宽正面和远纵深的敌情、地形等资料,但易受天候影响和敌火力威胁。组织炮兵侦察,通常由炮兵指挥员根据合成军队作战意图和战斗需要具体组织实施。随着微电子技术在军事上广泛运用,炮兵侦察将向自动化、高精度、快反应方向发展,极大地提高炮兵侦察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炮兵火力侦察 用炮兵火力诱迫敌人暴露目标的侦察。是炮兵侦察手段

之一。通常是在地形、敌情比较复杂,敌人隐蔽严密的情况下进行。目的是判明目标性质和位置,为组织战斗行动和炮兵射击提供可靠的敌情资料。组织炮兵火力侦察必须经合成军队指挥员和上级炮兵指挥员批准方可实施。使用兵力一般为一个炮兵班至一个炮兵连。为隐蔽主要部署,通常占领临时发射阵地组织射击,完成火力侦察任务后,即速归建。

压制火炮 主要用于压制和破坏地面、水面目标的火炮。包括加农炮、榴弹炮、加榴炮、火箭炮、迫击炮等。具有强大的火力,较远的射程,良好的射击精度,较高的机动能力和有广泛的战斗适应性。与炮兵指挥分队相结合,能迅速、突然、猛烈、连续地对地面、水面目标实施火力突击。战斗使用:大口径火炮通常编入炮兵群、炮兵预备队、机动炮队等支援步兵、坦克兵战斗;小口径和轻便的自行火炮可随伴步兵、坦克兵战斗行动。

设伏火炮 执行预伏任务的火炮。通常由轻便的和机动性能好的火炮担任。目的是出敌不意,突然开火,给敌以重大杀伤,破坏敌战斗行动。设伏火炮,通常是在不与敌直接接触情况下运用,指挥员必须准确地掌握敌情及其运动路线,正确选定火炮设伏位置,组织相适应的火炮,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伪装手段,预先进入设伏位置做好射击准备,隐蔽待机歼敌。同时加强对敌情的观察报知,适时地掌握火炮开火的时机,采取集中隐蔽指挥,以突然、猛烈的火力杀伤、歼灭敌于运动中。

值班火炮 担任战斗值班、警戒的火炮。是在交战双方处于对峙情况下,对炮兵采取的一种战备措施。主要用于应付突然情况,不适时机地打击敌人。担任值班的火炮,可以一个炮兵班至一个炮兵连不等。要求值班火炮, 必须保持良好的战斗状态和高度的警惕性,加强对敌侦察,人员定位,明确目的和任务,熟悉射击原则和指挥关系,掌握射击方法,能在规定的时限内实施火力反应,突然、准确地打击敌人。

游动炮 在指定的地域内执行游动射击的火炮。通常在防御战斗和处于对峙情况下采用。是运用炮兵灵活、机动地打击、袭扰和迷惑敌人,隐蔽己方主要部署而采取的一种战术手段。组织游动炮战斗活动,通常根据合成军队指挥员意图,由炮兵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具体筹划。要预先选择好炮阵地和机动路线,明确规定游动的时间、射击的目标、时机和弹药消耗量,必要时还应构筑野战工事和伪装。游动炮分队行动,按预定计划占领阵地,对预定目标实施射击,射击后立即撤出阵地沿预定路线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