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空降兵

空降兵 以伞降、机降方式投入地面作战的兵种。由步兵、炮兵、装甲兵及其他专业兵组成,主要装备有压制武器、反坦克武器、防空武器、机动车辆和冲锋枪等步兵武器。具有空中快速机动能力,能突然出现于敌后配合正面作战,但空降兵力、装备受限,火力和保障能力较弱,持续战斗时间较短。基本任务是夺取、扼守敌纵深内的重要目标或地域,破坏敌指挥机构、导弹核武器设施、机场、交通枢纽和后方供应设施;支援敌后作战部队和游击队;参加反空降作战。空降兵部队开始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苏联在1930 年组建空降支队,1932 年成立空降旅。随后,德、法、意等国也组建了空降部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空降兵得到迅速发展,空降作战运用也很广泛。空降作战时,多以伞降、滑翔机和运输机机降于地面,用于夺取重要目标、抢占登陆场,或在敌后遂行侦察、破坏、袭扰、营救等任务。战后,空降兵已具有大规模超远距离空降能力,可在敌方战略纵深内独立遂行多种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于 1950 年 9 月组建了第一支空降兵部队——空军陆战第

1 旅,下辖阻击营、轻型坦克营、迫击炮营、战防炮营以及侦察连、高射机枪连、工兵连、通信连等,不入,改编为空军陆战第 1 师,1957 年改称空降师。60 年代初,成立空降兵军。空降兵的运用原则是:集中使用在具有决定意义的方向和地区;正确选择空降时机和空降场,密切配合正面部队作战; 实施集中统一指挥,周密组织协同动作和各种保障;保持作战行动的秘密, 突然迅速地实施空降战斗。空降作战要有可靠的空中掩护,并对敌地面火力进行可靠的压制,尽量利用夜暗和不良天气,隐蔽、突然、准确地实施。空降位置须尽量靠近预定夺占目标,以便迅速达成战斗目的。

空降作战 部队通过空中机动降落到作战地区对敌实施攻击的行动。有战役空降、战术空降和特种空降。主要目的是迅速夺取敌纵深内的重要目标和地域,配合正面部队歼灭敌人;袭击和破坏敌指挥机构、导弹核武器设施、交通枢纽和后方供应线。空降作战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主要是以小分队空降敌后进行侦察和袭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空降作战有较大发展, 除广泛实施特种空降作战外,配合正面部队进攻的空降作战也很多,而且规模不断扩大。诺曼底登陆作战中,曾一次出动 1200 架运输机,运送 3 个师的兵力,伞降在敌防线浅近纵深内,配合登陆部队突击上陆。战后,随着空运能力的发展,空降作战的地位和作用也进一步提高。空降作战须集中使用兵力于决定性的方向和地区,尽量增大首次突击的力量;选择恰当的空降时机和空降场,密切配合正面部队的作战:实施集中统一指挥,周密组织协同动作和各种保障;保持空降行动秘密,突然准确地降落在预定地区;迅速集合和恢复指挥,立即对敌实施有重点的攻击。空降作战中要有可靠的空中掩护, 一般都对空降地域实施直接火力准备。大规模的空降作战,常从多个机场起飞,多航向进入,多点多批次空降和进入战斗。小规模的空降多成一个梯队, 力求一个航次空降完毕。地面战斗要抓住战机向敌发起攻击,根据预定计划和当时情况,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坚决完成作战任务。空降作战一般分为战斗准备阶段、空降阶段和地面战斗阶段。准备阶段从受领任务起,至人员、物资、装备在空降出发机场完成乘载准备止,空降部队要完成组织计划战斗, 准备物资、勘察空降出发地域和组织开进等工作。空降阶段从乘载开始,到完成空降着陆止,空降部队要完成乘载、空中输送、伞降或机降着陆。地面

战斗阶段从空降着陆起,到完成战斗任务止,空降部队要进行着陆后的集合、恢复指挥、投入战斗和完成任务。

战术空降 为达成战术目的实施的空降。主要任务是夺取、扼守敌战术纵深内的要点,割袭敌人的战斗部署,袭击指挥所、炮兵阵地等目标,限制敌预备队实施机动,阻止敌人退却与增援。基本要求是:在统一计划和指挥下,加强与航空兵和地面部队的密切协同;选择有利的时机和航线,隐蔽突然地在攻击目标附近空降;增大首次突击力量或前沿防御能力,力求形成有重点的围攻部署或环形防御;组织有效的空中掩护和火力支援,及时进行空投补给和机降补给。战术空降使用兵力一般不超过一个师,师、团规模空降时,可编成两个梯队。营以下分队空降多成一个梯队。力求一个航次空降完毕。战术空降可采用伞降、直升机机降,还可两种方式结合进行。

特种空降 为执行特殊任务组织实施的空降。兵力一般不超过 1 个连。由经过特种空降作战训练的分队担任,主要遂行侦察、袭扰、破坏和营救任务。通常采取伞降,有时也可机降。基本要求是:严格保守空降秘密,充分利用不良天候隐蔽突然地实施:选择良好的空降场,避免在敌防空和地面警戒力量强的地区空降;地面战斗行动坚决勇猛,完成任务后迅速撤离和转移; 积极欺骗迷惑敌人,尽量争取敌后游击武装的配合。

假空降 以模拟的人员、装备和器材实施的空降。佯动方式之一。目的是在于隐蔽真实战斗企图,分散敌人注意力,牵制敌人行动,为达成战术目的创造条件。可作为空降行动的一部分,也可配合地面作战行动 单独实施。视情在一处或多处,一次或反复实施,以达隐真目的。

空降兵作地指挥 空降兵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对作战行动进行的组织领导活动。目的是充分发挥空降兵战斗力,夺取空降作战的胜利。空降兵作战指挥,通常是在远离作战地区的空降出发地域,根据情报资料定下决心和组织计划战斗;可充分利用空降的有利条件,直接形成有利的战斗部署;作战行动地域大、作战协同比较困难;空中斗争与地面斗争交织,情况复杂多变;战斗保障、后勤保障组织复杂,且易遭敌人破坏;四面受敌威胁,作战环境严峻。基本要求是:集中统一,照顾全局,掌握关键,周密组织,反应迅速,沉着坚定,及时正确。空降战斗准备阶段,作战指挥主要是收集空降有关情报;了解任务;判断情况;定下决心;下达作战命令;计划组织火 力; 组织协同动作;组织各种保障。空降阶段,主要是组织指挥按空降协同乘载; 在航行途中不断了解空降兵机群航行情况,迅速向上级报告并正确处置意外情况;飞机进入空降地域后,适时指挥跳伞、空投或下机卸载。地面战斗阶段,主要是迅速查明着陆情况,组织空降地域警戒防卫;指挥部队收集空投的物质和装备,指挥部队脱离空降场并在预定地区集合;组织对空降突击目标敌情的侦察,及时下达空降作战的补充指示;充分利用航空兵、远程炮兵火力突击效果迅速接敌和发起冲击,歼灭守敌和夺取预定目标;组织扼守已夺占地域的防御,随时准备抗击敌人的冲击;空降作战完成后,组织部队撤离或转移。

空降战斗部署 空降兵遂行战斗任务时对兵力兵器所作的区分、编组和配置。主要根据上级企图、任务、编成、敌情、地形和空运能力而定。师、团规模空降,多成两个梯队,由空降兵大部兵力编成突击队,以少数空降兵和保障兵力组成后续梯队,两个航次空降完毕,逐步完成战斗部署。营以下规模空降,一般都成一个梯队,力求一个航次空降完毕,向预定目标开进中

完成战斗部署。空降部队通常将大部分炮兵、反坦克导弹兵、工程兵和防化兵,加强给主要方向上的突击队,不编组诸兵种预备队。突击兵力须形成有重点的围攻部署,尽量增大首次突击力量,从多方向同时向敌人突击。

空降引导分队 负责空降战斗地区引导空降的分队。通常空降前秘密派出,在空降场内或空降场外,进行对空联络、设置信号标志、测报气象等工作。遂行任务时,须加强对敌情的侦察,注意隐蔽和警戒,必要时可变换引导位置,确保自身的安全。

空降梯次 空降编组按梯队排列的次序。根据空降作战任务、兵力编成、空运能力、航线数量和空降条件,确定梯队的数量和排列次序。为达成空降的突然性,须尽量减少空降梯次。通常师、团成两个空降梯次,第一梯次为突击队,第二个梯次为预备队和重装备与物资;营以下分队成一个空降梯次,同时乘载,一次空降完毕。

空降出发地域 空降部队进行战斗准备、乘载起飞的地域。包括集结地域、待运地域、出发机场或直升机起降场。确定空降出发地域的根据是:空降作战任务与空降部队机动能力;敌情、地形和防空条件;空中输送工具活动半径、可用机场数量与分布情况、通往机场的道路状况等。机降出发地域的大小,取决于空域作战规模、战斗编成和出发机场的密度。集结地域至待运地域,一般相距一昼夜行程。待运地域至出发机场不少于 5 公里。出发机场的数量,通常 1 个空降营 1 个,1 个空降团 2~4 个,1 个空降师 5~10 个, 并有预备机场。空降部队遂行任务前的驻地靠近出发机场,就不另选集结地域和待运地域。集结地域距机场较近,或每个营使用 1 个出发机场时,也不另设待运地域。遂行战术空降任务的直升机起降场,多选择在空降部队附近的隐蔽地域。空降部队进入空降出发地域后,继续完成战斗准备和乘载,尽量缩短停留时间,认真执行伪装、保密规定,严密组织对空防御,加强电子干扰,重视对核、化学、生物武器的防护。运输航空兵按空降协同计划,准时飞抵出发机场进行空运。当空运距离超过空运飞机的活动半径时,还需选定中途加油机场,或组织空中加油,以免空降部队实施远距离机动。

空降地域 空降部队实施空降、机降的地域,包括数个空降场及其相互问的距离。通常由上级确定。要求尽量靠近预定夺占目标,地形开阔、易于从空中识别,有可供伞降和机降的足够地幅,便于地面战斗和迅速突然发起攻击,可得到战术航空兵和远程炮兵火力支援,尽可能避开妨碍着陆的障碍物、敌坚固支撑点、装甲部队集结地,以及敌方防空力量强的地区。大规模空降时,空降地域内还要有必要的机场,或适于构筑简易机场的地形,并分为伞降场和机降场。空降地域的大小,由空降的任务性质、战斗编成、地形等条件而定。前苏军要求 1 个空降营的空降地域为 12 平方公里,团约 100

平方公里,师约 1200 平方公里。

空降编成 遂行空降作战任务的部队的组合序列。主要根据作战任务。兵力部署、空运能力和输送顺序确定。专业乓分队大部加强空降步兵,统一纳入突击队的序列。为达成空降作战的突然性,尽量争取一批空降完毕。当成一批空降时,其序列按遂行任务的先后而定。分批空降时,第一批为第一梯队,主要是突击队;第二批为预备队、重装备和物资。

空降纵深 空降至敌纵深的深度。通常指战线前沿至空降地区的距离。空降纵深主要取决于空降兵的编成、任务和空降方式。战术空降纵深为 30~ 50 公里,最大 100 公里。直升机机降纵深一般为 10~15 公里,最大为 50~

80 公里。

空降着陆 空降部队伞降、机降到地面的行动。分机降着陆和伞降着陆。基本要求是根据着陆地区的敌情、地形和气象等条件,周密计划,正确选定空降场。密切与运输机编队协同,尽可能减少留空时间。并注意防护和救生工作。实施空降着陆时,派出先遣队先行着陆,并展开成战斗队形,消灭敌人,占领有利地形,掩护主力着陆,随时准备抗击敌人向空降场的攻击。主力编队按地面指示,在各着陆场着陆。当着陆之际遭敌火突击时,炮兵、航空兵及时进行火力支援,确保空降部队着陆时的安全,并掩护其顺利地进入战斗。空降着陆后,立即集合,展开成战斗队形,迅速投入战斗。

空降集合 空降部队着陆后按战斗部署和队形的集合。部队着陆后指挥员迅速判定方位,及时发出集合信号。通常先着陆的先集合,后着陆的后集合,在前进中集合,在形成战斗队形过程中组织战斗。着陆后若与上级失去联系,或难以按建制进行集合,可先与友邻部队汇合,毫不迟疑地向预定目标攻击。

空降运输协同 空降作战时空降部队与运输航空兵的协同。由合成军队指挥机构或空军的指挥机构组织。协同的主要内容包括:空降编成、出发机场、空降场、空降时间、起飞时间、指挥位置、飞行航线、空中队形、进入方向、伞降时飞行高度和速度、空降最低气象条件、有关信号规定、特殊情况的处置等。组织运输协同须考虑作战任务、运载飞机类型和数量、敌人的威胁程度、天候气象和出发机场等条件,充分征求空降部队与运输航空兵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