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空军

空军 空中作战的军种。包括航空兵、高射炮兵、地空导弹兵、雷达兵、通信兵等兵种。通常装备歼击机、轰炸机、歼击轰炸机、强击机、侦察机、运输机、直升机及其他特种飞机。具有远程作战、高速机动和猛烈突击的能力。基本任务是防空和支援陆军、海军作战。1909~1910 年,出现了第一批军用飞机和飞行员。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一些国家在陆军中组建了飞机连、航空营,主要遂行战术侦察和校正炮兵射击任务;大战中,部分国家编成了侦察、轰炸、歼击、攻击等航空兵,广泛用于空战,掩护己方军队战斗,攻击敌地面部队,轰炸敌后重要目标。航空兵由勤务部队发展为战斗兵种。1918 年 4 月,英国首先建立了独立于陆军的空军。战争初期航空兵采取单架、单批遂行战斗任务,后期出现了歼击机掩护其他飞机的编队协同作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空军迅速发展,交战双方都建立了庞大的歼击、强击、战术轰炸等航空兵。注重在主要方向、重要时节集中使用兵力,在统一计划下协调一致地遂行战斗任务。主要采用大约队空战,大规模集中连续突击。以轰炸机为主实施航空预先火力准备,以强击机为主进行航空火力直接准备,以干扰机群掩护突击兵力作战。战后,随着喷气式飞机的发展,空空导弹和空地导弹的使用,电子技术的迅速提高,空军的合同战斗已成为空军战斗行动的基本样式。空军更加强调集中使用兵力,建立纵深、疏散、立体的战斗部署, 航空兵以小编队实施隐蔽突然的攻击,将电子对抗贯穿于战斗全过程,空中战斗与防空战斗紧密结合,将高射炮兵和地空导弹兵混合配置,构成远中近、高中低的严密火网,确保主要战斗队形和重要战术目标的安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和毛主席于 1949 年 7 月决定成立的,但早在北伐战争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已有一批共产党人学习和从事航空事业,抗日战争时期,又有 40 多名干部组成航空队,解放战争时期组建了第一所航空学校,培养了一批飞行干部和技术干部。1949 年 11 月,空军正式成立,1950 年 6 月组建了第一个由歼击、轰炸、强击航空兵团组成的混成旅。随后陆续组建了各种航空兵师和院校,1958 年组建了地空导弹部队。60 年代中期,主要装备全由本国制造,并发展成为装备比较现代化的多兵种合成军种,肩负着与其他军种保卫国家的领土安全,维护国家主权的光荣使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未来空军将进一步增强空战能力和防空能力,空军突击兵力、掩护兵力、保障兵力的战术协同会更为密切,对付敌空地导弹攻击的任务也将更加繁重。

空中战斗 敌对双方航空兵在空中进行的战斗。简称空战。歼击航空兵的主要战斗样式。按参战兵力可分单机空战和编队空战;按飞行高度可分低空空战、中空空战和高空空战;按昼夜时间可分昼间空战和夜间空战;按气象条件可分简单气象条件下空战和复杂气象条件下空战;按攻击距离可分近距离空战和中、远距离空战;按战斗性质可分进攻性空战和防御性空战。空战对于夺取制空权、掩护其他航空兵力和支援地面、海上战斗都具有重要意义。空中战斗开始由飞行员用手枪、步枪互相射击。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主要是以特技飞行动作进行单机格斗,战争后期才有了编队空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空战规模和空间增大,编队空战成为主要样式。由于机载雷达的使用,歼击机飞行员可在夜间或云中借助地面指挥所的引导,发现和击毁空中目标,产生了夜间无照明条件下的空战和云中空战。战后,喷气式歼击机取

代活塞式歼击机,中、小规模的空战逐步取代了大编队的空战,空战注重大速度、全天候、电子战和多种武器结合使用。空战强调积极进攻、主动灵活、突然、隐蔽,力争有利的起始态势和形成兵力火力优势。空战须有周密的计划和正确的指挥,空地、空空之间要组织密切的协同动作。歼击机空战是进攻性空战,通常包括搜索、接敌、攻击和退出战斗等阶段。空战前在指挥所引导下,用机载设备或目视,发现和识别空中目标,迅速接近目标和占好攻击起始位置,然后跟踪、瞄准和发射。战斗结束,立即退出战区转入返航, 未来的空中战斗,将是多机种的联合作战,空战将在全天候、全方位和全高度进行,近距离空中格斗仍然是主要的样式之一,但超视距的空空导弹攻击将增多,电子对抗对空战影响也会更大。

汕头击落击伤 F—84 飞机战斗 1958 年 7 月 29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在广东省汕头市附近海上击落击伤国民党空军 3 架 F—86 飞机的战斗。1958 年,美国和台湾当局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挑衅,制造紧张局势, 经常派飞机窜扰闽、粤地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奉命于 7 月 27 日在复杂气象条件下,低空隐蔽转场至广东汕头机场。29 日,国民党空军 4 架 F

—84 飞机,低空向汕头进窜。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4 架歼—5 飞机起飞,云下集合后,穿云上升,直飞战区。在地面指挥员正确指挥、引导下,飞行员机智灵活,行动隐蔽,射击准确,击落 F—84 飞机 2 架,击伤 F—84 飞机 1 架,而自己无一损伤。是一次成功的伏击战。

航空兵战斗队形 航空兵遂行战斗任务的空中编队状态。按形态分为梯形队形、楔形队形、纵队队形、蛇形队形、横队队形、箭形队形和菱形队形; 按疏密程度分为密集队形、疏开队形和疏散队形;按兵力分为飞机编队队形和机群队形。正确运用战斗队形,可充分发挥空中兵力的整体威力。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航空兵通常采取小编队的横队、梯队队形,后期发展为多种形态的机群战斗队形。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多使用机群战斗队形,有密集队形,也有疏开队形,形状更加复杂多样。在朝鲜战争中,开始以密集的大编队队形空战,后来又改用疏开的小编队组成的机群队形空战,以解决集合、解散降落费时和留空时间短的问题。航空兵战斗队形须便于指挥、搜索、警戒,便于攻击、掩护、机动,便于空投、伞降、机降,便于同敌防空兵器作斗争。密集队形,间隔通常不大于两个翼展宽,距离一般不大于两个机身长。疏开队形的间隔、距离大于密集队形,保持规定的间距和目视联系。疏散队形的间隔、距离大于疏开队形,可不保持规定间距和目视联系,而只保持战术联系。各单机和编队之间,均有一定数量的正、负高度差。根据任务、敌情选用编队的形态,梯队队形多用于格斗、攻击、截击,楔形队形常用于出航、巡逻、待战、轰炸和返航,纵队队形主要用于轰炸、侦察、空投、空降、空运和不良气候的截击,蛇形队形通常用于大编队出航和左右支援攻击,横队一般用于大正面搜索,箭形队形主要用于携带核武器,菱形队形多用于摧毁点、线状目标。一次战斗飞行,可灵活使用多种队形,或多种队形结合使用,但一个战斗队形须整体机动。突击队可成密集队形或疏开队形,掩护队可成疏开队形或疏散队形,保障队一般都成疏开队形,攻击直升机多成小编队或大编队疏开队形。未来的航空兵战斗队形,将主要采用小编队的疏开队形和疏散队形,形态也将更加灵活多样。

空中编队 两架以上飞机或直升机保持规定间隔、距离和高度差的空中战斗编组。通常由同一机种编队,有时也可混合编队。按任务可编突击队、

掩护队、保障队和预备队;按数量可双机、三机、四机、六机、八机、九机等编队。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开始出现空中编队。初期多为二、三机小编队, 后期出现了按任务的编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多为成百架飞机的大编队。战后,由于飞机性能的改进,防空火力的增强,空中编队逐渐小型化、多样化。空中编队的基础是双机、三机或四机。通常按战斗任务和机种战术技术性能,确定编组的性质与数量。有时,还可由多机或数个小编队编组机群。不同机种编成的机群称混合机群。编队可成梯队、楔队、纵队、蛇形队、横队、箭队和菱队。飞行员要保持其在编队中的位置,严防机动中发生事故。

空地协同动作 遂行战斗任务的飞行员与地面指挥人员之间协调一致的行动。主要内容是分析敌情,研究战法、明确遂行任务的程序和指挥引导口令,规定主要飞行数据和通信联络方法,相互配合的有关事项,确定反干扰措施,特殊情况的处置方案。实施时,地面指挥员按首长决心下达指挥引导口令,通报敌情、交待意图,指示飞行情况,引导飞机飞向敌目标区域, 争取战术优势,及早发现目标;直接引导飞机突击;指挥飞机退出和返航。飞行人员按地面指挥人员口令,保持飞行诸元,利用机载设备或用目力严密搜索,发现目标后隐蔽突然地投入战斗;以灵活的战术动作,占据有利位置, 对空中目标进行截击、攻击,或对地面目标实施突击;听令或主动退出战斗与返航。空地协同主要依靠无线电通信,并以视觉信号进行辅助。协同动作要贯穿于战斗全过程,当协同动作失调或遭破坏,须按协同预案及时调整、恢复或重新组织,确保空中、地面配合默契。

空炮协同动作 歼击航空兵与地空导弹兵和高射炮兵,按统一的作战意图、计划和要求,在防空偷中协调一致的行动。目的在于有效地歼击敌空中目标和保证己方歼击机与重要目标的安全。空炮协同动作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主要是歼击航空兵与高射炮兵,按区分空域的方法进行协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又增加了按区分目标、高度、方向、时间进行协同。战后, 随着地空导弹兵的出现和成为重要的防空力量,歼击航空兵与地空导弹兵的协同,已逐渐发展为空炮协同的主要内容。空炮协同通常按区分空域组织实施,有时,也可按区分目标、高度、方向、时间的方法进行组织。区分空域协同,就是分别给歼击航空兵、地空导弹兵和高射炮兵划定作战空域,各自在规定的空域内消灭空中目标。歼击机一般不进入非划定的作战空域。地空导弹兵和高射炮兵作战区域或附近有机场时,须划定空中走廊供歼击机出航与返航。歼击机与敌机在地空导弹、高射炮火力范围内空战时,只有准确判明敌机才能开火,否则不得进行射击。当敌机轰炸、扫射中,上空又有己方飞机时,地空火力主要攻击未被己方飞机攻击的敌机。区分高度、方向协同时,各自歼灭不同高度、方向的目标。区分时间协同时,各自在规定时间内遂行作战任务。这种协同,主要用于防空火器转移阵地和遭敌攻击不能还击, 或歼击机转场以及因其他原因不能出动时。

航空兵待战方式 航空兵做好战斗准备待命出击的样式。分为空中待战和机场待战。空中待战亦称空中值班,是航空兵为迅速消灭或压制目标,而采用的最高等级战备状态。空中待战时飞机在指定空域内飞行,待命遂行作战任务。通常以小编队实施,待战位置须利于空战和地面指挥,尽量避开敌雷达监视。待战时,要注意节约燃料,待战结束时要有遂行任务和返航着陆的燃料。持续待战时,严密组织空中换班。机场待战亦称机场值班。是航空兵遂行战斗任务经常采用的待战方式,持续时间不受燃料限制,能减轻飞行

人员疲劳,但投入战斗所需时间长。机场待战时飞行人员和飞机在机场,按规定等级做好遂行战斗飞行准备。待战兵力和时间,视作战任务和情况而定。

空中待战 飞行人员和飞机在指定空域内飞行,随时准备根据地面指挥所命令出击的一种状态。亦称空中值班。是航空兵为迅速消灭空中目标和突击地面目标,所采取的最高等级战备状态。通常是在机场待战不能保证及时投入战斗时采用,一般以小编队实施。待战位置要有利于空战和地面指挥, 尽量避开敌雷达的监视。待战时要注意掌握空中值班情况,飞行力求节约燃料。待战持续时间不宜过长,要确保待战结束时,有遂行任务和返航着陆的油料。持续待战还要确定换班部队和程序,严密组织空中换班,采用这种方式待战,可迅速投入战斗,但物质器材消耗大,飞行人员容易疲劳。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指挥系统的不断改善,尽管机场待战运用广泛,但空中待战仍然是一种重要的待战方式。

机场待战 飞行人员和飞机做好等级战斗飞行准备,在机场待命出击的一种状态。亦称机场值班。是航空兵经常采用的待战方式。这种待战方式比空中待战节省兵力和器材,持续时间不受机上燃料限制,可减轻飞行人员疲劳,但投入战斗需时长。值班兵力、战备等级和值班时间,视作战任务和各种相关条件而定。战备等级的区别在于下达出动口令后,起飞所需的时间长短不同。机场待战通常指做好了一等或二等战斗准备。分队、部队、兵团均可采用。由于侦察能力的不断加强,快速反应能力不断提高,未来战争中, 机场待战仍将是航空兵的基本待战方式。

航空兵战斗出动 航空兵送行战斗任务的飞行出动。以其在一定时间、一次作战出动的总次数来表示,无论是否完成预定任务均计算在内。有的国家空军统计战斗出动,还分完成任务、未完成任务的战斗出动。支援地面部队、舰艇部队的战斗出动,分为按计划出动和听召唤出动。按计划出动,是按协同计划的任务和时间进行的战斗出动。一般在出动前战况变化不大、任务具体、突击目标和时间明确的条件下,采取这种出动方式。是轰炸、强击航空兵战斗出动的基本方式。听召唤出动,是按合成军队指挥员召唤进行的战斗出动。被支援部队通常按协同计划规定召唤航空兵出动,有时也可申请航空兵紧急支援出动。航空兵支援作战,通常采取按计划出动。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未来战争中听召唤出动将会增多。为提高战斗出动强度,将进一步提高飞行人员的素质,努力改进各种保障工作。

航空兵突防 航空兵突破敌防空配系的战斗行动。主要是与敌歼击航空兵、地空导弹兵、高射炮兵、雷达兵、电子对抗兵作斗争。航空兵突防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当时,防空火力弱、突击编队很容易突防。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突防的威胁主要是敌歼击机和高射炮。突防的航空兵多采取大编队从高空实施,由歼击机护航构成防御火网进行火力自卫。战后,突防高度转向低空和超低空,密集的大编队己被疏开的小编队所取代。航空兵突防要选择有利的突防航线、高度、速度和战斗队形,尽量避开敌雷达监视,缩短在敌防空区域飞行的时间和航线,减少敌防空兵器攻击的机会,以提高突防效率。低空大速度通常是突破敌防空体系最有效的手段。有利的突防高度,通常海上为 15 米、平原为 60 米、丘陵与山地为 120 米。突防多以小而疏开的队形进行,进入敌歼击机截击线或高射兵器射程前,编队间隔、距离须小于敌雷达的分辨力;进入敌歼击机截击线或高射兵器射程内,编队间隔、距离要大于导弹的杀伤半径;以跟进队形突防时,编队纵深通过敌防区时间要小

于敌高射兵器射击周期。突防要组织可靠的保障,在航空兵突击编队到达前, 由压制编队或地面炮兵对敌地面防空兵器进行压制突击;突防过程中酌情实施电子干扰,以佯动兵力进行目标佯动、航线佯动和高度佯动;用歼击机进行空域护航、随伴护航,封锁敌歼击机机场。突防时还要进行反敌防空兵器的机动飞行,适时实施航向、高度和速度机动。防空体系日渐严密,突防反突防的斗争更加激烈,随着隐身技术、电子技术的发展,航空兵突防高度有可能向中、高空发展。

航空兵战斗活动方法 航空兵遂行战斗任务的基本方法。轰炸、强击、歼击轰炸等航空兵采取集中突击、连续突击和同时突击。歼击航空兵采取空中截击、空中巡逻、空中阻击、空中护航、空中封锁和空中游猎等。正确选用战斗活动方法,可充分发挥航空兵的战斗力。航空兵战斗 活动方法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现代条件下,歼击航空兵有了自动化指挥系统,空中截击的效果显著提高;轰炸机飞行速度、高度、距离增大,具有隐形、电子对抗、远程攻击,歼击航空兵就难以进行空中阻击;对于垂直起降和短距起落飞机, 空中封锁机场的作用明显降低。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才能提高战斗活动的效果。

空中突击 航空兵以猛烈火力打击敌地面、水上目标的战斗行动。有集中突击、连续突击和同时突击。通常根据合成军队的统一计划,由轰炸航空兵、强击航空兵、歼击航空兵和攻击直升机部队,用轰炸、强击等手段实施。空中突击要根据任务、目标特点和敌防空兵力配置情况,确定使用兵力和战术:集中兵力于主要方向和重要时节,突击要害目标和重要部位;巧妙地运用战术和电子干扰,及时发现和识别目标和实施突然准确的突击;正确选择突击手段、战斗队形、航线和高度、进入目标的方向,增大突击效果;突击、掩护、保障兵力之间密切配合,力争首次进入即准确地实施攻击。集中突击通常要集中较多兵力,在短时间内对同一目标或目标群实施突击,力求彻底摧毁目标。连续突击一般以较少的兵力,在较长时间内,以适当的时间间隔, 对一个目标或相邻的数个目标进行突击,长时间压制敌人,同时突击可以若干编队,在同一时间内,分别对若干目标或某一目标系统突击,达成在短时间内瘫痪敌人。未来战争中,多机种合同突击将成为基本样式,除完成突击任务外,还将保障其他兵力遂行侦察、掩护等任务。

空中支援 航空兵为支援地面部队、舰艇编队作战所采取的各种战斗行动的统称。亦称航空兵支援。包括航空兵火力支援、空中掩护、夺取制空权、航空兵侦察、空中运输、电子对抗等。空中支援通常按被支援部队作战意图, 确定航空兵的任务和兵力使用。火力支援包括火力准备、火力反准备和火力支援,主要采取纵深空中突击和近距离航空火力支援。空中掩护,一般采取空中截击、空中巡逻、空中游猎和空中封锁,掩护部队集中、开进、展开和主要部署。夺取制空权,主要由歼击航空兵进行空中巡逻、空中阻击、空中截击和空中游猎,保证被掩护地域的空中安全。

近距离空中支援 通过袭击己方部队附近的敌方目标,支援地面和海上部队进攻、反攻和防御的作战。是美军和其他一些国家军队的军事术语,近距空中支援,要求无论预有计划的还是紧急申请的支援行动,都要同己方地面部队的火力和机动密切配合,有进入战场的空中通道、及时的情报和精确的投放武器。美军认为,近距空中支援是空军主要任务之一,可用突然和集中的攻击,为部队的机动和前进创造机会,保护部队的翼侧和后方,挫败敌

人的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多次局部战争中,都广泛地运用了近距离空中支援。

航空火力准备 航空兵在地面部队冲击前对敌进行的火力突击。是火力准备的组成部分,也是航空火力支援的重要手段。分为预先航空火力准备和直接航空火力准备。目的是削弱敌抵抗力量,为地面部队突破创造条件。航空火力准备通常与炮火准备协同进行,有时也可单独进行。主要由担负战术任务的航空兵实施,远程轰炸航空兵有时也参加。预先航空火力准备在进攻前数小时至数天实施,通常对坚固防御阵地之敌进攻时使用。直接火力准备在冲击前数十分种开始,冲击前结束。火力准备主要突击敌导弹核武器、集群坦克、炮兵阵地、重要支撑点、预备队、指挥机构等。实施时,力求隐蔽突然和火力猛烈。当与炮火准备协同进行时,航空兵主要突击地面炮兵射程外目标,或炮火不易摧毁的目标。

航空火力反准备 航空兵对做好进攻准备的敌军集团进行的空中突击。通常在敌火力准备前实施。是火力反准备的组成部分,也是航空兵火力支援的一种手段。目的是配合地面防御部队破坏敌人的进攻计划,歼灭进攻出发阵地上的敌人。主要突击敌导弹核武器、集群坦克、炮兵阵地、指挥机构、通信枢纽和机场。实施时力求突然、猛烈、准确。通常与地面炮火反准备配合进行,有时也可单独进行。当与炮火反准备协同进行时,航空兵主要突击地面炮兵射程外目标,或炮火不易摧毁的目标。

航空火力支援 航空兵为支援地面部队、舰艇部队作战对敌进行的空中突击。是空中支援的重要内容。通常按预定计划实施,也可在作战过程中临时召唤。进攻战斗一般在航空火力准备结束,地面部队发起冲击后进行。防御战斗则在敌发起进攻开始,航空火力支援须周密组织航空侦察,准确掌握敌情,合理区分任务,并与其他支援火力协调一致。纵深空中突击,是对位于敌纵深内的重要目标实施航空火力突击,以打乱敌作战部署,削弱敌战斗力,迟滞其战斗行动。近距离航空火力支援,是对敌前沿和浅近纵深内重要目标实施的火力突击,直接支援地面部队发展进攻和抗击敌人的冲击。

空中掩护 航空兵为保障陆军、海军和己方空中兵力安全遂行任务而采取的战斗行动。按掩护对象分为对空中目标掩护、对地面目标掩护和对海上目标掩护。空中掩护是在被掩护目标的上空巡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雷达、无线电和指挥引导技术的运用与发展,产生了引导接敌的空中截击方法。组织实施空中掩护,须集中主要兵力于主要方向和重要时节。根据被掩护目标的性质、范围、敌情、己情、战区特点和气象条件等,确定掩护时机、方法、空域和兵力。严密组织航空兵与地面、舰上防空火力的协同,按规定的方法与要求协调一致地行动。空中掩护通常采取空中截击、空中阻击、空中游猎、空中巡逻、空中护航、空中封锁等方法进行。一般选在敌机可能来袭的方向,并与目标保持适当距离,以便对敌实施连续攻击,确保被掩护目标的安全。

空中巡逻 歼击航空兵在指定空域和规定的时间所进行的警戒飞行。主要任务是进行搜索、警戒和监视。空中巡逻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1911 年, 凡尔登战役中,英国、法国空军为掩护地面军队的作战行动,就以数个歼击机编队在同一高度作巡逻飞行。后来,一直被广泛用于保卫要地,掩护陆军、海军和空降兵作战。巡逻空域通常选在易于搜索和发现预定打击对象的位置。根据任务、敌情和引导条件,可在己区上空,也可在敌区上空;可在指

挥引导范围内,也可在指挥引导范围外进行。监视空域的巡逻兵力较小,封锁空域的巡逻兵力较大。巡逻时通常采取疏开队形沿封闭航线飞行,以利于加强重点方向的警戒,及时歼灭可能发现的空中敌人。空中巡逻如需持续较长时间,须周密组织换班。

空中截击 航空兵在指挥所引导下实施拦截与攻击的战斗行动。是歼击航空兵的基本战斗活动方法,其他航空兵担负防空作战任务时也可采用。多用于要地防空和掩护主要战斗部署。遂行截击任务时,一般是在机场待战, 指挥所根据雷达情报判明敌机,在敌机达到预定起飞线时下达起飞命令,并引导升空的飞机实施截击。当已确切掌握空袭情报或敌机活动频繁,可提前升空在指定空域进行空中待战,按指挥所命令适时转入截击。空中截击将随着作战飞机突防能力的提高,更加注重准确掌握远距离的空情,不断改善自动化指挥系统,进一步提高截击效能。

空中护航 歼击航空兵为掩护其他航空兵而进行的飞行。分为全程护航和部分地段护航。空中护航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16 年初,英军、法军采取密集的飞机混合编队,由歼击机为轰炸机提供保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空中护航运用广泛,编队护航成为主要样式,出现过歼击机群为数百架轰炸机护航。战后,随着喷气式轰炸机突防能力的提高,空中护航曾一度被忽视。1980 年以来,歼击机通常都为遂行重要任务的其他飞机护航,且多采取全程护航的方法。空中护航按任务、敌情确定方式和兵力。当任务重要、全部飞行过程敌情威胁大,通常进行全程护航,护航兵力较大;否则,只在部分地段实施护航,护航兵力也较小。歼击机与被护送飞机数量之比,一般为 2:1~ 1:2。实施空中护航时,歼击机与被护送飞机,多从不同机场起飞,空中会合后编成联合机群或联合编队,由被护送航空兵统一集中指挥进行战斗活动。歼击机主要配置在敌机可能来袭的方向的外围,与被护送飞机保持战术联系,部分配置在被护送飞机的附近,与其保持目视联系,力求远距离发现目标,坚决歼灭接近目标的敌机。

空中游猎 航空兵以小分队或单机袭击敌空中、地面和水上目标的战斗活动。亦称空中游击。是航空兵战斗活动方法之一。空中游猎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仅以单机在战场上空进行游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了小分队的游猎活动,用以牵制敌航空兵力,保障地面部队和舰艇部队的安全。现代作战飞机的性能提高,独立作战的能力加强,在近期内的局部战争中,空中游猎运用仍很广泛。空中游猎通常由经过专门训练的游猎分队担任,主要袭击起飞、降落、出航、返航、空中加油、脱离编队和负伤或有故障的敌机。实施时,只给游猎分队或单机交待作战意图,指定活动空域,由飞行员自选航线和飞行剖面。通常在发现目标后,立即进行攻击。当发现核载机、空地导弹载机、导弹发射阵地等重要目标,还要及时报告指挥所,以便组织兵力, 实施重点打击。

空中封锁 航空兵在一定时间内以火力压制或空战隔绝敌内外联系的作战行动。通常用于封锁敌机场、交通运输和被困敌军。目的是孤立、迟滞和钳制敌人。空中封锁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开始只是以歼击机对机场的敌机进行火力压制,后来发展到多机种对各种重要目标的封锁,并成为航空兵战斗活动的方法之一。战后,美军在一些局部战争中,对交通线也实施空中封锁。空中封锁,通常以若干小编队轮流在被封锁目标上空进行监视飞行。封锁机场时,主要是以火力阻止敌机强行起飞,用空战歼灭反封锁的敌机。

封锁交通运输时,主要是以火力压制道路交叉点、火车站、桥梁和渡口,阻止敌前送后运。封锁被围之敌,主要是以空战歼灭敌机,阻止敌空中支援。未来战争中,掩护重要目标的防空火力更加严密,直升机和部分飞机可以垂直起降,组织实施空中封锁将更加困难。

空中阻滞 为了孤立战场,在敌方军事潜力尚未有效地用于作战前对其进行的空中突击。美军和北约军队使用的军语。空中阻滞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空军在许多重大战役中,都曾对德军交通运输系统进行空中阻滞。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美国空军广泛进行空中阻滞作战;但对战争的进程和结束未产生重大影响。空中阻滞突击目标是敌交通线、补给物质、机动或集结中的地面军队。战场空中阻滞主要是突击即将投入交战的集团军或师预备队。组织实施时,须加强对敌情的侦察,明确区分阻滞任务,注意与地面部队的协同。美军在战术航空兵控制中心,建立有一个战场协调组,陆军派出人员参加共同协调战场空中阻滞。

航空兵战斗转场 航空兵为遂行战斗任务而向指定机场实施的机动。目的是集中、分散或转移兵力,以建立有利的战斗部署。战斗转场须迅速、隐蔽和安全。基本要求是根据战斗任务、机动方向和时限,制定周密的行动预案,确定转场的任务、地点、梯队编成、实施程序和保障措施;正确选择转场时机和航线,采取电子干扰、隐蔽指挥和伪装、严格保守转场秘密;加强空中警戒和对空防御,确保机场安全。战斗转场一般按先遣队、飞行梯队、空运梯队或地面梯队的序列进行。先遣队由指挥和保障人员组成,多乘运输机先期到达,以便了解情况,开设指挥机构,做好迎接后续梯队的保障工作。飞行梯队由飞行人员组成,编成战斗队形飞向预定机场,到达后立即熟悉情况,做好随时升空作战准备,或将飞机疏散、隐蔽、伪装,待命行动。空运梯队或地面梯队由运输机、直升机或车船等,将人员、物资、器材和装备, 运送到指定位置。

航空布雷 使用飞机、直升机在指定地域或水域布设水雷的战斗行动。亦称飞机布雷。分为攻势布雷、防御布雷和机动布雷。具有速度快、机动性大、行动突然等优点,但布雷的准确性较差。航空布雷主要由轰炸机、水上飞机和直升机,以单机或小编队实施。布雷的飞机从敌防空力量薄弱的方向, 隐蔽地实施低空进入,到达布雷区后迅速投雷布雷,然后从安全方向撤出。实施飞机布雷须按规定技术要求操作,确保雷区位置准确,并具有一定的密度和纵深。当空中敌情威胁较大时,须对布雷飞机进行空中掩护。

轰炸 飞机投掷航空炸弹突击地面、水上目标的战斗行动。是航空兵消灭地面敌人和敌方舰船的重要手段。按投弹时飞机的飞行状态分为水平轰炸、下滑轰炸、俯冲轰炸和上仰轰炸;按投弹时飞机的飞行高度分为超低空轰炸、低空轰炸、中空轰炸和高空轰炸;按瞄准方法分为直接瞄准轰炸和间接瞄准轰炸。轰炸始于 1911~1912 年的意土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主要以小编队轰炸机进行轰炸。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轰炸机大编队的轰炸增多, 有时数十架、数百架轰炸同一目标。战争末期,出现了飞机投掷原子弹的轰炸。战后,随着飞机性能的改进,可遂行轰炸任务的飞机增多,投弹的准确度大为提高,远程轰炸机可往返 12000 公里以上遂行任务。轰炸须周密计划使用兵力,组织空中掩护上和保障,正确选择截弹方案和轰炸航路,明确轰炸的实施方法。通常轰炸包括进入目标,搜索、识别目标和瞄准投弹三个阶段。遂行轰炸任务的飞机,根据目标形状、使用的瞄准设备、自然条件及目

标区的防空能力等选定进入目标的方向,使飞机对目标构成有利的进入角, 以提高命中概率和减少敌防空火力的威胁。按轰炸兵力和目标区防空部署等条件,可采取一个方向或数个方向进入目标。对防空火力薄弱,或已构成环形防空火力配系的目标轰炸时,一般都从一个方向进入。对目标区没有构成环形防空火力配系,或以较大兵力轰炸同一目标时,通常从几个方向进入。对海上目标轰炸,多从 2~3 个方向同时进入目标。为及时搜索到目标,飞机须准确进入轰炸航路,保持预定轰炸航向,再依据飞机与目标、目标与周围地标的关系位置,以及目标的特征等正确识别目标。瞄准投弹是轰炸的关键, 须准确测定风向量,计算瞄准诸元,选定最有利的瞄准投弹方法,力争首次进入命中目标。现代轰炸机装有光学瞄准具,雷达瞄准具和自动轰炸瞄准系统,能根据不同情况实施准确轰炸。轰炸战场目标时,为防误伤己方部队, 通常还要确定轰炸安全线。

轰炸大陈岛锚地战斗 1955 年 1 月 10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兵部队,在大陈岛锚地轰炸国民党海军军舰的战斗。一江山岛战役发起前,为了切断国民党军海上交通线,压缩其海军活动范围,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兵于 1955 年 1 月 10 日,出动了轰炸机 28 架次,强击机 40 架次,从 6 时 38

分至 16 时 34 分,在空军和海军歼击机的掩护下,以中队品字大队纵队队形跟进方法,4 次集中轰炸停泊在大陈岛锚地的国民党军舰。击沉“中权号” 坦克登陆舰 1 艘,击伤“衡山号”修理舰、“太和号”护航驱逐舰、“中字

号”和“中海号”坦克登陆舰等 4 艘。经此沉重打击后,国民党军舰不敢轻

易在大陈岛海面活动,为 1 月 18 日解放一江山岛创造了有利条件。

航空兵按计划出动 航空兵支援陆军、海军作战,按协同计划规定的任务和时间进行的战斗行动。是航空兵战斗出动的基本方式。通常在出动前战场情况变化不大,空中支援任务具体,突击目标和时间明确的情况下采用。战斗前航空兵按协同计划周密组织准备,战斗中适时自行出动遂行预定任务。进攻作战中,重点掩护主要突击集团的集结、开进和展开,突击敌防御纵深的炮兵阵地、导弹发射阵地等重要目标。防御作战中,主要支援坚守主要防御地区的战斗行动,掩护预备队展开和向敌实施反冲击或反突击。由于现代战争中战况变化快,合成军队须不断向航空兵通报情况,以便航空兵灵活地按计划出动,更好地支援地面部队、舰艇部队作战。

航空兵听召唤出动 航空兵按合成军队指挥所召唤的战斗出动。是航空兵战斗出动的一种方式。战斗前按地面部队、舰艇部队和航空兵共同制订的计划作好准备,战斗中由合成军队指挥所根据战场情况,按协同计划召唤航空兵出动,或要求航空兵紧急支援出动。航空兵在机场或空中待战,做好战斗出动的准备,掌握出动时机,选定有利的突击目标,随时听召唤出动。现代战争中,为适应急剧变化的战况,许多国家已将其作为战斗出动的重要方式。

航空兵突击队 航空兵担负突击任务的飞机编队。通常为同一机种的若干小编队,有时为不同机种的混合机群。轰炸航空兵、歼击轰炸航空兵、强击航空兵和攻击直升机部队等均可编组突击队。突击队的基础是双机、三机或四机编组,相互间保持规定的间隔、距离和高度差。一般是在掩护队、保障队配合下,攻击空中、地面或水上目标,采取的主要手段是轰炸和强击。突击的方式分为集中突击、连续突击和同时突击。突击队须根据任务要求、目标特点和敌防空兵力配置情况,采取恰当的战斗队形、航线、高度和突击

方法。

航空兵掩护队 护卫突击队遂行任务的飞机编队。通常由一个或若干个歼击机小编队组成,位于敌机可能来袭的一侧,负责搜索、警戒、箝制、消灭或驱逐对突击队构成威胁的敌机。掩护主要采用护送飞行、封锁空域或机场的方法,重点对付企图攻击己方被掩护编队的敌歼击机。掩护队须按掩护任务、敌情、气象等,选择恰当的掩护时机、方法和空域,严密组织与被掩护对象之间的协同,确保突击队和保障队安全顺利地完成战斗任务。

航空兵保障队 以战术、技术手段支援与配合突击队遂行任务的飞机编队。由若干单机或小编队组成,分别进行气象侦察、目标侦察、电子对抗、战术佯动、指示目标和压制防空兵器等战斗活动。通常由侦察、电子干扰等飞机编成,以单机、小编队为主遂行任务,须与突击队、掩护队保持战术联系,适时为其实施可靠的保障。保障队的战斗力弱,尽量避免与敌机空战。空军雷达阵地 架设空军雷达的阵地。按阵地性质分为基本阵地、预备

阵地、待用阵地和临时阵地;按雷达种类分为警戒雷达阵地、引导雷达阵地、测高雷达阵地、炮瞄雷达阵地和导弹制导雷达阵地。通常要有合适的高度、良好的反射面和尽量小的遮蔽角。阵地一般都构筑工事,进行必要的伪装。有些阵地还修建有永备工事,并有工作与生活设施。在可能遭受地面部队和空降兵袭击的地区,还要构筑必要的防御工事。

空军雷达保障 空军雷达兵为空军作战行动和执行其他任务提供空中情况的活动。主要是及时发现敌空袭兵器,准确测定和报知空中目标坐标、性质和数量,保障指挥引导已方飞机作战和其他飞机活动。空军军以上指挥所须制定雷达保障实施计划,确定保障任务、雷达部署和使用要求,划分雷达站的责任区,规定情报报知方法,明确保障措施和完成战斗准备时限。雷达兵部队执行作战保障任务,须保持严密不间断的对空警戒侦察。

航空兵气象保障 为航空兵提供所需天气预报、天气实况和其他气象资料的活动。基本要求是准确、及时、连续和全面。由各级气象室和各场站气象台组织实施。主要依靠地面气候观测、高空气象观测、飞机观测、卫星观测、雷达探测、火箭探测,获取气温、气压、湿度、风云、降水、雾、雷、光、电等有关资料,以保障航空兵安全顺利地遂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