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第二炮兵

第二炮兵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地地战略导弹武器系统的部队。直属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是实现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重要核打击力量。编有导弹作战部队、工程部队、战斗保障部队、后勤保障部队、院校和科研试验单位等。地地战略导弹部队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57 年,苏联、美国先后试验成功洲际导弹。1961 年 1 月,苏联组建了战略火箭军。同年 8 月,美国在战略空军内组建战略导弹部队。1966 年,中国组建了第二炮兵部队,装备有中程、中远程和洲际导弹,作战部队和保障部队主要编入各个基地,第二炮兵可独立地实施核反击,也可与其他战略核部队协同作战。主要突击目标是:战略导弹基地,战略轰炸机基地,海军基地,核武器制造厂和储备库, 高级军事指挥机关,政治经济中心,重要工业设施,交通枢纽和重兵集团等。装备的导弹射程远,精度高,威力大,突防能力强,火力机动范围广;导弹阵地坚固隐蔽,自我生存力较强;导弹部队的自动化程度高,指挥系统可靠, 攻击战略目标对战局影响大,决策与指挥权高度集中。第二炮兵遵照决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策,首次使用战略导弹实施核突击,通常由国家或军队的最高层领导人决定。第二炮兵将不断发展,继续完善指挥体系,更新导弹核武器型号,提高导弹的命中精度、突防能力、摧毁能力和生存能力,使地地战略导弹突击能力达到更高水平。

战略火箭军 前苏联武装力量中遂行战略核突击任务的军种。编有地地中程、中远程、洲际弹道导弹作战部队、勤务保障部队、试验部队和院校。与空军远程航空兵、海军弹道导弹潜艇部队构成苏联的战略核力量。现役导弹多数采用液体推进剂,少数采用固体推进剂。SS—20 中远程导弹为地面机动发射,其他导弹为井下发射。战略火箭军可从发射阵地对任何距离的战略目标实施精确的导弹核突击,主要用于摧毁对方导弹核武器、军事基地、重兵集团等重要战略目标,同时也能配合与支援战术部队进行地面战斗。

导弹联队 美国战略导弹部队的一级编制。隶属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联队下属中队,中队以下为小队。美国共编有 9 个战略导弹联队,主要装备

3 种型号的洲际导弹。战略导弹联队实施核突击的指挥权归总统。

导弹阵地 导弹部队作战的位置。是导弹部队作战系统的一个分系统。通常包括指挥所、中心库、发射阵地、技术阵地和其他设施。可用于数枚导弹进行技术准备、发射准备和实施发射。按作战样式分为固定作战阵地和机动作战阵地;按构筑样式分为地面阵地、半地下阵地和地下阵地;按使用情况分为基本阵地和预备阵地。地地战略导弹阵地,通常部署在战略、战役纵深,交通方便,地形隐蔽,地质坚硬,便于后勤和技术保障的地域。导弹阵地的构成,主要取决于导弹类型和发射方式,力求阵地隐蔽、坚固,可实施机动作战。

导弹技术阵地 导弹进行技术准备的场地。分为地下技术阵地和地面技术阵地。地面固定发射的战略导弹,多采用地下技术阵地,由导弹的存放间、装配测试间、设备存放库及工程设施组成,配有全套专用技术设备。战术导弹和机动发射的战略导弹,多为预先构筑或临时构筑的地面技术阵地。有些导弹不设专门的技术阵地,而用自身的贮存库代替。技术阵地主要用于进行导弹分系统检查测试,判明其技术状态的良好程度,保证导弹在发射阵地迅速、可靠地发射。技术阵地与发射阵地要有一定的安全距离。

导弹发射阵地 导弹进行发射准备和发射的场地。有地面发射阵地、地下发射阵地和半地下发射阵地。战术导弹和机动发射的战略导弹,多采用预先构筑或临时构筑的地面发射阵地,通常由发射场坪或发射井和有关设施组成,战时将导弹系统运来实施发射。固定发射的战略导弹,多采用地下的井式发射阵地,由竖井、发射控制室及工程设备、专用技术设备组成,平时将导弹竖在井内,战时由井口或井口内发射。岸舰导弹、反弹道导弹、部分地空导弹和地地导弹,还可用坑道式、掩体式半地下发射阵地。导弹发射阵地根据射程和任务,通常选择在纵深内便于机动的位置,力求疏散隐蔽,注意伪装和保密。

导弹待机地域 导弹部队机动作战中隐蔽待命面临时占领的地域。有时也指从发射阵地撤出后,临时占领的地域。设置待机地域的目的是提高导弹部队生序力,达成战役、战斗的突然性。通常选择在交通方便,便于隐蔽配置的地域,与发射阵地的距离要适当,以便不失时机投入战斗发射。一般预先构筑简易工事,尽量利用夜暗和不良天气占领。占领后迅速做好向发射阵地转移的准备,同时组织警戒和伪装,以防敌人的侦察和突然袭击。

导弹部队作战方式 导弹部队作战时运用兵力兵器的方式。有固定作战和机动作战两种。作战方式的选择,取决于作战指导思想和导弹武器系统的战术技术性能和发射方式。须符合上级作战企图,与导弹的发射方式和测试设备的能力相适应,满足导弹射程、目标距离、阵地设置等要求。固定作战是陆基导弹部队在固定阵地遂行作战任务,分为地面、半地下和地下固定作战。其特点是作战条件较好,便于作战准备、保障和指挥,但易被对方发现和袭击。机动作战是导弹部队在预定地域的机动阵地或预定海域、空域遂行作战任务。分为地面、地下、水面、水下和空中机动作战。其特点是利于隐蔽作战企图,有利于提高生存力,但对导弹武器系统的机动能力和快速定位定向要求高,作战保障较困难。通常陆基导弹部队利用导弹运输工具将导弹运至预设阵地发射,有时可沿铁路、公路实施机动发射。导弹核潜艇在水下和水面机动至预定发射阵位进行发射。机动作战须根据敌情、地形等情况适时变换阵地,隐蔽突然地发射导弹,然后迅速转移或撤离。

导弹基本阵地作战 导弹部队在基本阵地上执行核反击任务的一种作战方式。分为发射场坪作战和发射井作战。通常发射场坪作战是在坑道内进行测试准备,在坑道口附近的场坪上实施发射。发射井作战,一般是在发射井内完成导弹发射准备,在井下、井口发射。导弹部队多使用基本阵地作战, 当基本阵地遭破坏或不便使用时,才转移到预备阵地作战。

导弹预备阵地作战 导弹部队机动到预备阵地上执行核反击任务的一种作战方式。是隐蔽作战企图和提高生存力的措施。导弹的作战准备大部在基本阵地上完成,弹体水平测试在预备阵地坑道内或野战条件下进行,通常利用夜暗在场坪实施发射,然后迅速转移或撤离。预备阵地作战需把握好占领发射阵地的时机,周密组织各专业分队的协同,加强通信联络和警戒,全面而有重点地实施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

占领和撤出导弹发射阵地 导弹发射分队进入发射阵地成战斗队形与撤收发射设备离开阵地的行动。占领阵地前预先察看发射阵地和进出道路, 完成导弹技术准备,使地面发射设备保持良好状态,明确进入阵地的序列及阵地配置方案。导弹发射分队一般由待机地域或机动中,隐蔽迅速地占领发射阵地,进入操作位置,形成战斗队形。完成预定发射任务、变换发射阵地、

发射未成功、不能发射、遭敌袭击时,发射分队迅速撤收发射设备,分批尽快离开发射阵地。撤离时须组织警戒、伪装和对空防御,确保撤出时免遭空中、地面敌人的突然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