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行军、宿营、警戒

行军 军队沿指定路线进行的有组织的移动。是军队机动的基本方法。目的在于集结或转移兵力,争取主动,形成有利态势。按任务分有正常行军和战备行军,按方式分有徒步行军、摩托化行军和两者结合的混合行军,按行军强度分有常行军和强行军。常行军,徒步日行程为 30~40 公里,时速 4~ 5 公里;摩托化日行程为 150~250 公里,时速夜间 15~20 公里,昼间 20~

30 公里。强行军以加快行军速度和延长行军时间的方法实施。古代军队的行军有徒步、骑马、坐车等方式。随着战场向平原、旷野扩展,行程不断增加, 出现了长途行军,有时兼程急进。骑兵发展后,骑兵行军以骑马为主。14 世纪后,行军纵队开始按连、营、团建制编成,组织实施大部队、多兵种的行军,成了指挥员、司令部的一项重要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摩托化行军出现,对行军的道路保障、技术保障以及警戒、伪装等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国家军队以摩托化行军为主,机动能力大力提高。

行军时目标暴露,隐蔽困难,对道路的依赖性较大。通常根据任务、敌情、地形、道路和天候等情况组织实施,其基本原则是:(1)组织侦察。查明敌情、道路和地形情况,选择并确定行军路线,确定行军部署,制定行军计划。(2)正确编组行军队形。按便于战斗和指挥、便于行进和展开的要求, 编成一至数个行军纵队,各纵队确定担任前卫、本队、后卫、侧卫的部队, 必要时还可派出选遣支队。(3)预定处置方案。制定行军时对各种情况的处置预案,建立顺畅的通信联络,保持充分的战斗准备。(4)严密组织各种保障。组织好对空防御、技术保障、后勤保障和警备调整勤务。加强警戒、伪装和对敌核、化学、生物武器的防护。(5)明确规定行军注意事项。规定行军日程、速度、出发线和调整地区,以及行军安全、保密和隐蔽措施。现代条件下的行军,是在敌人袭击威胁、道路桥梁可能遭破坏或受沾染的情况下实施的,还可能发生遭遇战斗。实施时,按照敌情和任务编成行军纵队行进, 保持充分的战斗准备,建立可靠的通信联络,严格遵守规定的序列、速度、距离、安全和隐蔽措施。适时组织大休息和小休息。组织收容队和技术保障队,收容人员,抢修车辆。当行军互相交叉时,要根据情况、任务急缓程度, 及时调整。在未来战争中,由于高技术兵器的大量使用,行军企图、路线不易隐蔽,指挥通信容易中断,道路、桥梁易遭破坏,行军编队将向多路、多方向发展,夜间行军也将增多。

徒步行军 步行实施的行军。是步兵的行军方式之一。其特点:对道路的依赖性小,受天候季节影响不大,能在各种地形和天候条件下行动,便于隐蔽企图。但行进速度较慢,体力消耗较大。组织实施徒步行军,要周密计划,加强对道路和地形的侦察,正确选定行军路线。合理编组行军队形,使其符合战斗行动企图,便于隐蔽迅速行进,便于展开进入战斗,要求编成行军纵队,确定担任前卫、本队、后卫、侧卫,规定通信联络信号和组织各种防护。严密组织保障,特别是对空、对核、化武器的防护,适时派出设营人员,安排好宿营和休息;通常连续行军 3~4 天安排一个休息日,部队进入休息地域后,要疏散配置,加强对空防御和警戒,组织部队休整,补充给养, 并组织好继续行军的准备。行军中每 2~3 小时休息一次,时间由分队指挥员掌握,休息时,人员靠道路两旁,车辆靠道路右侧,并注意检查车辆和装备。日行军过半,安排一次大休息,部队离开道路,进入指定地域,派出警戒,

组织人员用餐和休息,并组织好互助和收容。

摩托化行军 亦称乘车行军。乘坐运输汽车或战斗车辆实施的行军。是摩托化部队主要的行军方式。摩托化行军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起初只有乘坐运输汽车的行军,随着战斗车辆装备到军队,摩托化部队增多,使摩托化行军逐渐成为主要的行军方式。其特点:车辆行进速度快,行程远, 对道路的依赖性较大,常受天候、地形条件制约。车辆多,型号不一,组织指挥复杂,各种保障特别是技术保障任务艰巨。组织摩托化行军,根据上级意图、敌情道路、天候和车辆情况进行。其要求:(1)加强对敌情和道路情况的侦察,精确计算时间,针对道路情况,制定行军计划,下达行军命令。

(2)合理编组行军队形,区分行军路线,每条路线上按前卫、本队、后卫顺序编组,队形编成要符合作战行动企图,要便于车辆行进,便于展开成战斗队形。(3)严密组织调整勤务,建立顺畅的通信联络,规定行进序列、速度、各纵队、各分队、各车间距离,出发和到达地点,行进中安全、隐蔽措施等。

(4)周密组织各项保障,特别要组织好技术保障,加强对空、对地面警戒, 保障顺利行进,行进时,指挥员要严格掌握行进路线和速度,准时通过出发点和调整区,边行进边了解掌握敌情和道路情况,并注意检修车辆和作好收容工作。到休息地要加强警戒和对空防御,并抓紧时间修理或保养车辆,必要时给车辆补充油料。

混合行军 亦称综合行军。徒步与乘车相结合的行军。通常在车辆不足和道路不便于实施摩托化行军时采用。以徒步和乘车两种方式交替进行;或在同一时间内一部分步行,一部分乘车。组织实施混合行军,要周密计划, 合理编组行军队形,区分行军路线,明确转换行军方式的时间、地点和指挥关系,尔后行动的方向和任务。严密组织对空防御、对核、化武器的防护, 加强侦察、警戒伪装等措施,搞好通信联络和工程、技术、后勤保障,适时派出调整勤务和做好收容工作。行进时,指挥员严格掌握行进速度,按时到达指定地点,并注意做好车辆的检修和保养。

正常行军 亦称常行军。按正常的日行程和时速实施的行军。通常在任务不很紧急,敌情顾虑不大时采用。有时指执行战斗任务以外的日常行军。徒步日行程 30~40 公里,时速 4~5 公里,乘车日行程 150~250 公里,时速夜间 15~20 公里,昼间 20~30 公里。组织实施正常行军,要侦察道路和地形,制定行军计划,编组行军队形,严密组织对空防御和警戒等各项保障, 规定行军日程、速度、大休息地点和通信联络,并组织好调整勤务和收容工作。

战备行军 准备进入战斗的行军。按进入战备的等级,分为紧急战备行军和战备行军。通常在任务紧急,敌情顾虑较大时实施。有时在敌空炮火力威胁下进行。组织战备行军,要求迅速、准确、周密,不失时机。要充分利用各种情报,快速制定行军计划;按照临战和战备等级的要求,周密编组行军队形;严密组织对空防御、侦察、警戒和伪装;搞好运动保障、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并做好调整勤务和收容工作。

强行军 加快速度加大日行程的行军。在遂行奔袭、追击、迂回等任务或摆脱敌人时采用。日行军时间在 12 小时以上,必要时可昼夜兼程。徒步日

行程可达 50 公里以上,时速不小于 5 公里;乘车日行程可达 300 公里以上,

时速夜间大于 25 公里,昼间大于 35 公里。组织强行军要争时间抢速度,简化组织指挥程序,可边行进边完成组织工作,不组织大休息,尽量减少休息

次数和时间,严密组织各种保障,果断处置各种情况,随时准备进入战斗。

急行军 以最快速度实施的行军。在遂行紧急任务时采用。可按强行军的方法组织,要少休息或不休息。多以快步行进,也可走跑交替,时速达 8~ 9 公里。必要时可轻装,时速可达 10~12 公里。整个急行军时间不宜过长, 一般不超过一日行程。

夜间行军 亦称夜行军。夜暗条件下实施的行军。夜间便于隐蔽企图, 达成行动的突然性。组织实施时,要充分准备,周密计划,按视度受限制的特点,编组行军队形;派先遣队、设营队,先于部队出发,勘察行进道路和宿营地域;掌握行进方向、速度和队形,根据任务和地形情况,适当减慢速度,缩小前后距离,通常不大休息;周密组织调整勤务,发生拥挤或队形交错时,按任务缓急、距离远近及时调整;加强对空防御、侦察、警戒等保障, 严格管制灯火,保持行进肃静。

向敌行军 面向敌方的行军。通常在进入战斗时采用。敌情威胁较大, 可能与地面或空降之敌遭遇。组织实施时按临战要求编组行军队形,各级的指挥位置适当靠前,加强对前卫的指挥;预先制定各种情况的处置方案,做好战斗准备,随时准备展开进入战斗,及时、果断地处置各种情况;严密组织侦察、警戒、对空防御、伪装以及工程、技术等保障,加强调整勤务和收容工作。

背敌行军 背向敌方的行军。通常在撤出战斗、撤离战场或摆脱敌人时采用。敌情威胁不大,但也可能遭敌追击或空炮火力袭击。要科学编组行军队形,加强后卫力量,阻敌尾追或防敌跟踪,并要有抗击追击的方案,预计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严密组织侦察、警戒和对空防御等保障,并组织调整勤务和收容工作。当遇敌追击或跟踪时,要指挥后卫,及时破坏道路桥梁, 设置地雷障碍阻滞敌人行动。若地形有利,也可进行伏击,尔后乘敌混乱之际,迅速摆脱敌人。

侧敌行军 在敌人侧方实施的行军。通常在向敌侧后运动或迂回时采用。侧方的敌情顾虑较大,有可能遭敌袭击或侧击。编组行军队形时,要加强侧卫力量和指挥,必要时可指定战斗力较强的部队担任侧卫;要有预定的处置各种情况的方案,对敌可能袭击的主要地段,增强侧卫的兵力;周密组织侦察、警戒和对空防御等保障,加强调整勤务和收容工作。

山地行军 在山地实施的行军。山地道路较少,路面狭窄,弯急坡徒, 通过山涧、河川多,有的还有茂密森林。组织实施时,根据山地道路和地形情况,充分准备,周密计划,正确确定行军部署;组织先遣队、设营队和收容队,勘察道路,改造急转弯和陡坡路段,排除障碍,设置防险标志,安排组织好休息、设营和收容;加强各种保障和指挥调整勤务,在山垭口、交叉口、峡谷口设置指挥调整哨。如在高山密林地区行军时,还要特别注意掌握行军方向和防火。

森林地行军 在森林地实施的行军。森林地一般位于山地,山高林密, 道路稀少。热带森林地,气温高而多雨,荆棘丛生,藤蔓交织;寒带森林地, 气候寒冷,冬季较长,积雪较厚。组织实施时,根据森林地特点,周密组织计划,采取多梯次、小编队方法,编组行军纵队,安排部署行军;派出先遣队,勘察地形,查明行进路上森林茂密情况,有无林中道路和林中空地,便于隐蔽行进和暴露的地点,森林地所处地貌的起伏陡缓状况;加强各种保障和指挥调整勤务,做好判定方位、防迷路、防虫和肪火等工作。通常森林地

行军时速较正常行军时速低。

行军地带 实施行军的区域。指行军出发地区和预定到达地区外沿相连之线的范围。是师以上部队区分行军范围的单位,通常师只有一个行军地带, 包括两条以上行军路线。行军地带由上级规定,单独组织行军时由师选定, 或不规定行军地带只指出主要行军路线。其宽度和距离按任务、敌情、道路和军队的数量确定。

行军路线 行军的方向和路程。多指行军纵队由出发地区至预定到达地区的路径。具有一定的宽度和距离,战术兵团用其区分行军范围。通常只给分队规定一条、给战术兵团规定两条以上行军路线。一般由上级指定,单独组织行军时可由本级选定。选择行军路线,要符合上级意图,尽可能具有道路,与行军方式相适应,易于隐蔽行动,便于组织侦察和警戒。

行军部署 行军时对兵力所确定的任务区分、编成和序列。通常根据敌情、任务、地形和行军方式确定。基本要求是:符合行动企图,便于迅速隐蔽行进,便于展开成战斗队形,便于对抗敌人地面和空中的袭击,便于组织指挥和实施各种保障。师可以编成两个以上行军纵队,有时也可只编一个。各行军纵队按前卫、本队、后卫编成。师炮兵部队编入主力纵队。坦克部队可编组独立的行军纵队。防空兵部队按对空掩护部署编入各行军纵队,实施要点掩护或跟进掩护。工程兵分队配属必要的步兵、防化兵、在侦察、誓戒分队之后进行,负责排除前进路上的障碍物。后勤、技术机关在本队后跟进。

行军队形 按行军部署编成的队形。是行军纵队、行军梯队的统称。根据部署要求、本部队建制和加强的兵力、道路状况确定。要求一个行军队形具有独立战斗能力,便于展开进入战斗。部队沿一条道路行军,只编成一个行军队形;部队沿一条以上道路行军,编成一个以上行军队形。

行军纵队 行军时形成的纵队队形。是行军队形在实地的体现,按编组行军队形的要求编成。一个行军纵队按前卫、本队、后卫的顺序组成。行军中各行军纵队处于不同位置,还可简称为左纵队、右纵队,或前纵队、后纵队。

行军梯队 组成行军纵队的各个编队。分队行军时,由连组成梯队;部队行军时,由营或团组成梯队。本队各梯队通常按任务和行动顺序编成,指挥机关及直属队位于本队先头,步兵部队编为第一梯队;炮兵部队可单独编成梯队,位于第一梯队之后,配属给步兵的坦克部队可单独编成梯队,位于本队先头或后尾;防空部队也可编成梯队,位于本队之中;其余步兵部队编成第二或第 三梯队;后方机关及直属队位于本队之后。梯队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摩托化行军为 5~10 公里,徒步行军为 3~5 公里。有时把前卫、后卫也作为一个梯队。当前卫、后卫由几个编队组成时,各编队也称行军梯队。

行军序列 行军时的先后顺序。即行军部队在行军纵队中排列的位置。根据敌情、任务和行军方式,在部署行军和编组行军队形时确定,以行军命令的形式公布。行军部队担负不同的任务,就确定了在行军中的先后顺序。担任前卫,首先行动;担任后卫,最后行进。担任本队的各部队,编成各个梯队,确定其在行军纵队中的位置,也就明确了行动顺序。

本队 行军队形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行军纵队的主力,由若干个梯队、指挥机关、后勤机关及直属单位组成。并根据敌情、任务和行军方式,确定各梯队的组成、序列和任务。行军中,随时准备派出部队,驱逐或歼灭突然从不同方向袭击之敌,或接替前卫的任务,并作好与敌遭遇的准备。

行军长径 一个行军队形的长度。从行军队形先头第一人或车起至最后一人或车止。是计算行军队形到达时间的要素。行军队形的长度,由组成队形的单位和单位之间的距离确定。通常按人(车)本身所占位置的长度加人与人、车与车、梯队与梯队之间长度,以公里为单位计算。当人与人、车与车、梯队与梯队之间距离固定不变时,一个行军队形的长径也是不变的。只要明确了时速和行程,按长径可分别计算一个行军队形先头或后尾通过或到达的时间。

行军速度 行军队形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距离。是计算行军快慢的依据,按公里/小时计算。行军速度快慢由任务、敌情、道路、天候条件和部队行军能力确定,行军速度也可依此规定。通常徒步行军时速 4~5 公里,乘车行军昼间时速 20~30 公里,夜间 15~20 公里。当行军速度和行军时间确定后,可计算出行程或到达所需时间。

行程 行进的路程。指军队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路程,以公里为单位计算。是规定行军任务和检验行军能力的内容之一。分日行程和总行程,日行程通常徒步行军 30~40 公里;乘车行军 150~250 公里;总行程根据总任务确定。有时将某段时间内所行进的距离也称行程。当行程和时速确定后,可计算出到达的时间。

行军命令 下达行军任务的命令。是组织与实施行军的依据。部队受领行军任务后,指挥员根据任务、敌情、地形、道路和天气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及时定下决心,由司令部根据决心拟制行军命令,书面或口头下达。其主要内容:(1)敌情 判断的结论。(2)行军目的、任务、行军地带或路线。(3)友邻部队的行军目的、序列、出发和到达时间。(4)各部队的任务,行军纵队的编成,行军路线、序列,出发地区、调整地区和通过时间,大休息、宿营或集结地域及到达时间。(5)炮兵、坦克、防空部队的编成和任务,在行军序列中的位置,出发和到达时间。(6)对空防御、调整勤务、行军警戒的组织和任务,道路保障、后勤保障和技术保障的措施。(7) 指挥所的位置,通信联络的方法。(8)完成行军准备的时限。可能与地面、空降之敌遭遇时,要给有关部队明确任务和行动的方法。远程行军,要规定休息日或车辆检查维修日。当乘坐加强的车辆行军时,还要明确车辆的分配和指挥关系。

行军计划 组织实施行军的计划。是计划组织行军的主要文书。部队受领行军任务和分析判断情况后,根据上级行军计划和指挥员的意图拟制。主要内容:(1)行军队形的编成,加强部队或车辆分配,行军序列。(2)行军地带或路线区分,行程、速度和队间距离规定。(3)出发地区、调整地区的位置,各梯队先头、后尾通过的时间;休息、宿营或集结地域的位置,各梯队先头、后尾到达的时间。(4)对空防御、侦察、警戒和调整勤务的组织。道路保障、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措施。(5)组织指挥、通信联络的组织和方法。(6)与敌地面或空降之敌遭遇时,各梯队行动方案。行军计划通常拟成表格式,也可拟制成文字或地图注记式。其主要内容以行军命令形式,下达各部队。

行军报告 向上级报告行军情况的文书。通常在行军告一段落或行军结束后上报。主要内容:出发时间,行军路线、行程,目的地和到达的时间; 组织实施行军的做法,人员、减员和装备损耗情况,发生的问题,处置的结果;现在各部队部署的位置,下一步安排,请示事项。行军结束后的报告,

还要包括经验和教训,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等。

行军路线图 标绘有行军路线的要图。根据行军命令和指挥员指示拟制,通常下发给行军部队。内容包括:(1)各部队所在位置,行军路线,行军队形的编成和序列。(2)出发地区、调整地区和目的地的位置,各部队到达位置的区分。(3)行程、行军速度,各部队先头、后尾通过出发、调整地区时间,到达目的地时间。(4)侦察、警戒和调整勤务的活动地区,可能与地面或空降之敌遭遇的地区。拟制行军路线图,通常采用要图注记式,先调制成要图,再加以注记。但只标注与执行者有关情况,不得暴露整个行军企图。在生疏地形或道路状况较差的地区行军时,尽量详细绘制沿途有方位意义和明显标志的地物,在山地、森林地等通视条件差的地区行军时,对主要叉路口、道路拐弯处注明方位角和距离。

行军路线勘察组 实地察看行军路线的临时组织。任务是为确定行军路线、定下行军决心提供准确的资料。根据上级指示和指挥员意图,在行军前由司令部派出。通常由参谋人员率领侦察、工兵、防化专业分队人员组成, 配备必要的器材和车辆,沿预定行军路线实施全程有重点的勘察。主要察明道路状况,数量和质量;桥梁、渡口、隘路、徒涉场的位置,及其通行的能力:隘路、山谷、山垭口的道路状况,及其两旁地形情况。勘察结束后,迅速将结果向派出机关报告。行军中也可派出勘察组,负责选择迂回道路或对险要地区道路的勘察。

行军路线侦察图 标注有行军路线情况的要图。由司令部侦察部门根据侦察分队侦察的情况、上级通报和掌握的资料调制。是侦察部门的内部文书, 供指挥员了解行军路线情况时使用。可在侦察结束后一次完成,调制成要图; 也可根据资料逐次完成,标注在地形图上。标注的主要内容:(1)行军路线的道路宽度、质量,各段的距离,难以通行的地段。(2)行军道路上桥梁、渡口、隘路、徒涉场的位置,人员和车辆的通行能力。(3)险要地段道路地形情况,染毒和沾染地段,有无迂回道路等。

行军计算 行军能力及行动数据的分析运算。是战术计算的内容之一。目的是为定下决心、组织部队行军提供科学依据。经常计算的主要内容有: 行军长径、行军距离、行军速度和行军时间。其方法是按匀速直线运动公式, 距离(S)=速度(v)×时间(t)运算而得。按上述公式运算,可计算出行军纵队各梯队先头、后尾通过或到达某一地点的时间,算出行程,选择、确定行军速度。但行军速度往往受道路状况、天候季节和行军能力的影响,经过计算后,还要增加或减少各种修正数字。

前半段行军 远程连续行军中前一半行程的行军。即出发至超过一半行程的这一段行军,这一阶段,要组织部队按计划行军,掌握行军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阶段结束要组织部队休整,纠正存在的问题, 安排下一阶段的行军。有时根据当时情况,可转换行军方式继续行军。

后半段行军 远程连续行军中后一半行程的行军。即前半段行军结束至到达目的地这一段行军,这一阶段,在吸收前半段行军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继续行军。到达目的地后,组织部队休整,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做好接受新任务的准备。有时情况紧急,到达目的地,不作休整即执行新任务。

休息地域 休息日和大休息时部队停顿休整的位置。是行军计划的内容之一,通常由上级安排确定。选择在行进路线的两侧,避开明显目标,便于休整和继续行军的地区。尽量利用自然地形,最好选在有居民、有水源、有

进出方便道路的地方。有可能时,先派设营人员勘察,并区分各部队的休息地域。部队进入休息地域后,指挥员要及时派出值班分队和火器,加强对空防御和警戒。组织人员休整,检修和保养车辆,补充给养和油料,作好继续行军的准备。

行军出发点 部队从不同的宿营(集结)地域按规定的顺序和时间通过的地点。各部队通过此点编成行军队形,通过此点的时间为该部队行军出发时间。部队沿一条道路行军,在一日行程内只有一个行军出发点。部队沿一条以上道路行军,设有一个以上的出发点时,各出发点所处位置统称行军出发地区。行军出发点通常选择在宿营地域或集结地域的外缘,行军方向前方, 使部队从不同的宿营地域或集结地域向出发点行进时,不走回头路。

调整勤务 调整部队行进方向、顺序和速度的勤务。组织实施调整勤务的目的,是保证部队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行动。由调整指挥所根据行军命令或指挥员指示组织,调整指挥组和调整哨具体执行。主要任务是:(1)监督各行军部队按规定的路线、顺序、时间通过出发点、调整地区,以及重要的桥梁、渡口、隘路、交叉路口。(2)调整部队按顺序通过敌炮火封锁区、障碍地段和受染地段。(3)监督部队执行隐蔽和伪装的有关规定。(4)维护行进秩序,适时发放警报信号。

调整地区 调整部队行进方向、顺序和速度的地区。即行军部队按规定序列和时间通过的地区。根据道路地形情况,一日行程可确定一至数个调整地区。通常选在部队行军中任务、方向转换或地形险要的地方。如重要桥梁、渡口、道路交叉口,大休息后继续行军的始点,宿营地域前分进点等。有时把出发点,也作为一个调整地区。

调整哨 执行调整勤务的人员。由调整指挥所派出,通常设在调整地区内。先于部队执行,在部队到达调整地区前就位。主要任务:调整部队按规定的顺序、时间通过;维护行军秩序,防止拥挤和堵塞;监视部队执行伪装和防空纪律,有时还负责观察敌情,发放警报信号。

调整指挥所 组织实施调整勤务的指挥所。师以上部队行军时,根据上级意图和指挥员决心组成。行军前在主力行军纵队的调整地区内、或在便于指挥各调整哨的适当地点开设,并与基本指挥所保持密切联系。主要任务是区分各调整哨的任务,明确执行任务的地区、时间和方法;指挥各调整哨调整各部队行进;通报各部队行军情况,组织各调整哨向另一调整地区转移, 执行新的任务。团以下部队行军时,通常组成调整指挥组,执行调整指挥所的职责。

通过时限 行军部队通过某地的时间限制。是行军计划的内容之一,以命令的形式公布,必须坚决执行。包括各行军纵队及其各梯队的先头、后尾通过出发点、调整地区和指定的重要地点的时限。有时还包括到达目的地时间。

向导 行军时给部队带路的人员。在行军前由侦察部门在群众中选定。徒步行军中在地形复杂难以确定行军路线时,也可临时选择。通常选熟悉地形和道路,体质较好的人员充当。

路标 使用简便方法标示部队行进方向的记号。行军时由上级统一组织,规定统一的符号,在没有设调整哨的复杂地形上标示。先头分队设置, 后尾分队撤除。设置时要清楚、明显,消除时要不留痕迹。

设营队 勘察宿营地域的临时组织。根据行军时敌人情况和需要抽调各

单位人员组成。先干部队出发,到达预定宿营地域,了解情况,勘察和划分住地,准备给养,迎接并引导本单位进入宿营地域。如发现预定地域不便于部队宿营时,要及时向派出的指挥员报告。

收容队 行军时收容伤病员掉调队人员的临时组织。通常团以上部队行军时组织。分队单独行军营或连也可组织收容组。由政工干部 2~3 人,军医和卫生员 2~3 人,士兵 5~6 人组成,配备必要的器材和车辆,随本级行军纵队后尾行进,必要时要派分队掩护。负责收容伤病员,对轻伤员及时治疗, 对重伤员及时转运,并组织掉队人员跟进。

输送 使用运输工具运送部队的行动。是军队机动的方法之一。按方式分为铁路输送、水路输送、空中输送和综合输送,按规模分为战略输送、战役输送和战术输送。周密地组织实施输送,是军队适时转移,争取主动,取得作战胜利的重要条件。古代输送主要依靠水路和畜力,方式单一,运力有限,输送与运输没有明显区别。水路输送曾一度成为主要方式。19 世纪,蒸汽舰船、火车、汽车等输送工具相继采用,火车迅速发展,使铁路输送成为主要方式,输送的指挥、侦察、警戒、通信和保障逐渐趋于完善。20 世纪初, 空中输送被采用,主要以大型运输机实施远距离运送。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各种输送方式得到广泛运用,出现了多种方式并用的联合输送。战后,随着军队实现摩托化、机械化、汽车对人员的输送被摩托化行军所取代。

现代条件下的输送,是在对方空中、地面、海上侦察监视及袭击威胁下实施的。其特点是:运输量大,时间紧迫,多数部队输送方向相同,目标和输送工具紧张;目标大,难以隐蔽企图,与对方封锁、破坏斗争激烈;组织指挥复杂,通信联络容易中断,各项保障工作任务艰巨。组织实施输送的要求是:(1)周密计划,充分准备。根据敌情、任务、上级意图和部队实际情况,周密制定输送、装载、卸载和换乘计划,并作好充分的战斗准备。(2) 编组输送梯队,确定输送方式。梯队的编成根据任务、敌情和输送工具的情况而定,尽量保持完整建制,具有独立作战能力,通常以营为单位编组输送梯队。输送方式,针对输送场站条件,输送线路和输送工具情况,采用一种方式或两种、三种方式同时输送。(3)加强各种防护措施,组织好各种保障。加强伪装、电子对抗和对核化武器防护措施。特别要搞好防空和防敌人突然袭击的战斗保障。(4)组成联合指挥机构,实施及时不间断的指挥。保障部队迅速、隐蔽、安全、按时到达指定地区。实施输送时,及时开设联合指挥所,负责组织指挥装载、卸载和换乘。装载时,各部队先进入装载地点,迅速、隐蔽、有秩序地装载。运行中,掌握运行速度,了解各梯队运行情况。各梯队加强运行中的管理,如遭敌袭击,按预定方案同敌人作斗争,并对被破坏的车辆、船只、道路、桥梁,及时组织抢修。卸载时,按人员、车辆、物资的顺序,迅速而有秩序地卸载,并尽快撤离现场,进入指定位置。随着输送工具的不断发展和军队机动能力提高,输送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将日益提高,空中输送的比重将加大。

输送命令 组织部队输送的命令。是实施输送的主要依据。司令部根据敌情、任务和上级指示拟制。主要内容:(1)敌情。(2)输送任务,指挥员的决心。(3)输送梯队编成、序列和运行路线,部队出发、到达的地域和时间。(4)各部队的梯队编成、行动顺序和路线,待运、集结地域,装载、卸载地域,出发和到达时间。(5)警戒分队、调整勤务分队、装载、卸载分队的编成和任务。(6)战斗保障、后勤保障和技术保障的组织及其实施方法。

(7)完成输送准备的时限。(8)基本指挥所和装载、卸载指挥所的位置, 开设和撤收时间,通信联络的组织和方法。输送命令可拟制成书面式、表格式或要图注记式,并下达部队执行。

输送计划 组织部队输送的计划。是部队与军事运输部门实施输送的依据。有铁路输送计划、水路输送计划和空中输送计划。司令部根据敌情、任务和上级指示,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拟制。主要内容:(1)输送目的、任务和方法,输送梯队编成,运行序列和路线,出发和到达地点。(2)各梯队输送工具的数量和编组,各列车或各航次运行序列和路线,装载、卸载地域,装载和起运时间,卸载和到达时间。(3)警戒、调整勤务和装载、卸载勤务的组织,战斗保障、后勤保障和技术保障的组织实施方法。(4)指挥所的位置、开设和撤收时间,通信联络的方法。实施接力输送时,计划的内容要有换乘时间和地点,换乘后的梯队编成、运行路线、序列和到达时间。

装载计划 部队输送时装载人员、装备和物资的计划。是输送计划的组成部分。由司令部协同有关部门拟制,在装载指挥所统一组织下,输送梯队或各列车、各航次具体执行。主要内容:(1)装载总任务,整个输送梯队装载开始和结束时间。(2)装载场站名称、人员、装备、物资装载点的位置。

(3)由待机地域进入装载点的道路、顺序和到达时间。(4)各列车、各航次装载开始和结束时间。(5)装载中警戒派遣和各种保障组织,敌机空袭和意外情况的处置方案。

卸载计划 部队输送时卸载人员、装备和物资的计划。是输送计划的组成部分。由司令部根据卸载地域情况协同有关部门拟制,卸载指挥所组织实施。主要内容:(1)卸载总任务,整个输送梯队卸载开始和结束时间。(2) 卸载场站名称、人员、装备、物资卸载点的位置,(3)各列车、各航次卸载开始和结束时间。(4)卸载后各列车、各航次进入待机地域的道路、顺序和到达时间。(5)警戒和各种保障的组织,敌机袭击和意外情况的处置方案。有时情况紧急,卸载计划是在部队到达卸载地域时才明确。

铁路输送 使用列车运送部队的行动。是输送的样式之一。其特点是运量大、速度快,能实施远距离运送,受天候气象影响小,但铁路易遭敌破坏, 修复比较困难。组织实施时,要正确编组列车梯队,科学分配客车、棚车、平板车和敞车,确定各列车运行时间、路线和装载、卸载车站。一个师可在数地域进行装载、卸载。各装载地域由待运地域、装载站和互相连接的道路组成。待运地域离装载站通常为 5~10 公里。组织铁路输送,要与军交部门组成联合指挥所,按装载、卸载和换乘周密组织各种保障,特别是对空防御和对核、化学武器及燃烧武器袭击的防护。并与当地的防空兵和担负空中掩护的航空兵密切协同。输送中,要加强运行中的管理,做好对空观察和警报报知勤务,指定对空火器,采取防敌袭击的措施,保障部队迅速、隐蔽、安全、按时到达指定地区。

水路输送 使用舰船运送部队的行动。是输送的样式之一,分内河输送和海上输送。其特点是:装载量大、通行能力受限制较小,航道不易被敌破坏。但速度较慢,受水文气象条件影响较大,装载、卸载地点易遭敌破坏和封锁。组织实施时,与军交部门或舰艇部队组成联合指挥所,明确输送航向、航道、开始和到达时间;确定装载、卸载和换乘地域;编组输送梯队,加强护航措施。师通常在一个港口实施装载,装载时要充分利用船舶的载重量、客船和甲板的有效面积。防空兵放置在便于射击的位置,并做好射击准备。

技术兵器的放置要考虑甲板和船底的牢固程度,并尽可能沿舰船首尾线放列。弹药、燃料及危险品,要放置在专门指定的位置。航行中,利用港船部门的通信设施和在沿途港口开设的观察哨,掌握和通报情况,实施不间断的指挥。由海军舰艇输送时,航行中在联合指挥所统一指挥下,由舰艇指挥员具体组织实施。

空中输送 使用运输机、直升机运送部队的行动。是输送的样式之一。分运输机输送和直升机输送。其特点是:速度快,航程远,一般不受地形限制,能越过广阔的沾染区,破坏区和灾害区,实施广泛机动。但运输量小, 组织指挥复杂,受气象条件影响大,使用运输机输送时受机场的限制较大。要科学地使用飞机,提高飞机的利用率和周转率,合理编组空运梯队,并尽量保持建制,通常以营为单位编组空中输送队。组织实施时,要明确规定输送航向、航线,开始和到达时间;明确装载、卸载机场,待机地域和集结地域;编组空运梯队、分配运送的飞机、直升机;搞好战斗保障,加强护航措施。装载地域的指挥,以被输送部队的指挥员为主。飞行中,由运输航空兵或直升机部队指挥员具体组织实施。在敌人空中截击威胁大的情况下,需根据任务和敌情、气象等条件,派出歼击航空兵进行全程护航或区分地段护航。

综合输送 铁路输送、水路输送、空中输送的综合运用。即经过转换输送样式到达目的地的输送。其特点是:能充分发挥各种输送工具的效能,多方向、多渠道广泛机动。但输送中要组织换乘,指挥复杂。组织实施时,要根据敌情、行动企图、部队实力、输送方式和输送工具的运输能力制定输送计划,明确规定各部队任务,输送工具的种类数量,换乘的时间、地点和方法;换乘后的梯队编组和运行序列,以及通信联络的组织,战斗保障和后勤、技术保障等。

平行输送 同时使用两条以上路线向同一方向、同一目的地运送部队的行动。可采用一种或多种输送方式实施。指挥员受领任务后,首先下达预先号令,与军事交通运输部门共同建立实施平行输送的统一联合指挥机构,制定输送计划,下达输送命令,明确各部队输送方式、路线和到达指定地域的时间,以及输送中的各项保障工作。

输送梯队 部队输送时的编队,根据敌情、任务和输送情况,司令部同有关部门编成,在输送命令中明确。铁路输送按列车编组梯队,通常一个列车为一个梯队,有时也可以几个列车编为一个梯队。团单独行动时,营只需一个列车,可编成一个梯队。师以上部队行动时,团编成一梯队,但由几个列车组成。水路输送,按船队或大型运输舰船容量,结合部队任务、行动序列编组梯队。空中输送按机群或大型运输机容量,结合部队任务、行动序列编组梯队。编组梯队要尽量保持部队建制单位,以便于执行各种战斗任务。运行序列 铁路输送时列车运行的先后顺序。通常由组织输送的指挥员

根据任务确定,以列车为单位区分。一个营编成一个列车,尔后确定各列车的先后顺序。铁路部门对每一列车都赋予一个代号,便于掌握各列车运行的次序,了解运行情况,及时指挥和调度。运行中,由每一列车组织战斗保障和警报报知勤务,指定对空火器,采取防敌核、化学武器及燃烧武器的袭击措施等。

装载标准 各种输送工具的装载限量。根据各种输送工具的技术性能, 对人员、装备、物资的装载数量的统一规定,由军交部门以条例或教范形式公布,是部队进行装载计算、申报所需列车数量的依据。包括火车各种车辆

装载标准、舰船装载标准,运输机、直升机装载标准等。

装载 按规定的时间、地点人员登上和装备、物资装上输送工具的行动。通常在装载地域开设装载指挥所,检查车辆、站台、装载用具和部队的装载准备情况,组织指挥装载。各部队进入装载地域后,迅速做好装载准备, 按计划规定的时间、顺序,迅速、隐蔽而有秩序的装载,并尽量缩短装载的时间,以减少敌人袭击时的损害。装载中,如遭敌空袭,应立即发出警报, 指挥防空兵实施掩护,各部队按命令停止装载,人员和技术兵器疏开隐蔽, 已装载完毕的列车,驶出车站或人员下车进行隐蔽,留下警卫哨负责警戒。遭敌核、化学武器及燃烧武器袭击时,各部队按命令撤出受染区和火灾区, 并迅速消除袭击后果,尔后根据上级指示,在原装载站继续装载或转移到新的装载站装载。部队临时执行紧急任务,有组织地登上车、船和装上车、船的行动,也称装载。

卸载 按规定的时间、地点人员下离和装备、物资卸离输送工具的行动。通常在卸载地域按计划开设卸载指挥所,在输送前或随先头梯队到达卸载地域,负责卸载指挥。被输送部队到达卸载地域后,按计划进行卸载,迅速迁入集合地域。并集中各种输送工具,将卸下的物资远离卸载站。当遭敌空袭时,要以防空火力打击来袭敌机,尚未开始卸载的列车,驶出卸载站, 或者人员迅速撤离现地,进行疏散隐蔽,警卫哨负责对技术兵器、物资警戒。如敌实施核、化学武器及燃烧武器袭击,迅速采取防护措施,消除袭击后果, 并加速卸载,迅速前往集合地域。输送过程,部队在临时指定的地点,有组织的下车、船的行动,也称卸载。

装载地域 部队输送对装载的区域。由装载点、预备装载点、待机或待运地域、对空警戒阵地、调整哨位置及连接的道路组成。司令部根据敌情、任务和上级指示,会同有关部门共同选定。通常选在车站、码头或机场附近。具有一定的地幅,交通较便利,有迂回道路,隐蔽条件较好。有时对空警戒阵地和调整哨位置要构筑工事。

卸载地域 部队输送时卸载的区域。由卸载点、预备卸载点、集结地域、对空警戒阵地、调整哨位置及连接的道路组成。司令部根据敌情、任务和上级指示,会同有关部门共同选定。通常选在便于搭设临时站台、码头的地方, 具有一定的地幅,有离开的道路,隐蔽条件较好,并尽量避开明显物体或重要目标。

宿营 部队行军或战斗后的临时住宿。分露营、舍营或两者结合的宿营。目的是停顿休整,为继续行军做好准备。宿营是随着行军、作战的出现而产生。古代,多以帐幕露营为主,重视利用地形,强调右傍山陵,左临水泽,要求配置与阵法一致。有时宿营地周围要围以木栅,掘沟筑垒,设置障碍。近代,随着行军和作战范围扩展,在城镇或居民地舍营,得到广泛采用。要求预先选定和区分宿营地,及时派出侦察、警戒,加强各种保障,作好随时行动的准备。随着武器装备和侦察技术的发展,部队宿营更加重隐蔽、伪装,适当分散配置,加强工事构筑,对空警戒和各种防护措施,根据情况灵活采取各种宿营方式。

组织实施宿营,时间短暂,工作很多,基本要求:(1)预先计划,正确选择宿营地域。宿营地要有适当地幅,充足水源,良好的进出道路,便于继续行军和进入战斗。(2)充分利用地形,隐蔽疏散配置。配置位置力求与行军或战斗部署一致,避开明显目标和疫情区,并根据地形适当疏开。(3)加

强侦察、警戒、防空、工程作业和伪装,周密组织对核、化学、生物武器的防护。(4)严密组织警报报知和通信联络,保持经常戒备,作好抗击敌人空降和地面袭击的准备。实施时,根据任务、敌情、地形等条件,下达宿营命令,明确宿营地域的划分,指挥所的位置,进入宿营地域的顺序和时间,警戒和各种保障措施。有条件时,派出设营队先干部队出发,勘察和选定宿营地域,并引导部队进入。进入前,先进行周密的侦察,排除各种可能影响宿营的障碍物,消除隐患。工程、通信、防化等保障分队先行进入,主力按顺序逐次进入,或多路同时进入。进入后,派出警戒,建立对空掩护部署,指定值班分队,加强对核、化学、生物武器防护措施,构筑必要的工事、并进行伪装。按上级统一规定建立警报系统,作好防敌突然袭击的准备,规定紧急集合场,夜间加强灯火管制,及时报告和通报情况。宿营中,遇敌空袭, 正确采取对抗措施,防止暴露宿营地域。遇敌空降或地面袭扰时,及时判明敌人企图,根据情况以值班分队或指定部队抗击、歼灭。未来作战,连续性增强,战隙短暂,宿营与战斗的联系更加紧密,要求组织实施宿营,要简化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以赢得更多的宿营时间。

露营 部队在房舍外宿营。是宿营的一种样式。在无房舍或不便于舍营时采用。要充分利用自然地形,使用帐蓬或搭设简易棚住宿。露营地既要分散隐蔽,又要便于迅速机动,展开能及时应付意外情况;要有充足的水源, 较好的卫生条件,交通较便利;避开低洼地,高原地避开风口,山地避开能发生山洪和坍塌地区;山岳丛林地,还要加强防火和防虫害措施。进入露营地后,要迅速派出警戒,建立对空掩护部署和环形的宿营警戒,给各部规定防空,防袭和反机降任务措施,保障露营部队的安全。并注意预防森林火灾, 指定分队并配备必要的器材和工具,担负救护和灭火任务。

宿营地域 宿营时配置的区域。根据敌情、地形和上级指示选定。有条件时可派设营队预先勘察。宿营地域要有适当的地幅,充足的水源,良好的进出道路,便于继续行军和进入战斗。避开明显目标和有疫情的地区,山林地避开可能发生山洪和坍塌地区,高原地避开风口。

宿营部署 宿营时兵力的区分和配置。根据敌情、任务和上级指示确定,在行军命令或宿营命令中明确。其主要内容:(1)宿营地域的位置,兵力配置,进入和到达的时间。(2)警戒兵力的编成、位置和任务。(3)指挥所的位置,通信联络的方法。进入宿营地域完成宿营部署时,要求行动迅速,疏散隐蔽。如情况发生变化,不能按部署区分和配置兵力时,要及时报告。

宿营部署图 标绘宿营部署的要图。部队到达宿营地域后,根据指挥员指示和实际部署情况,由司令部绘制,附在宿营报告后上报。主要内容:各部队宿营地域的范围;指挥所的位置等。有时宿营部署图可标绘在地图上。宿营报告 行军和宿营情况的报告。部队到达宿营地域后,司令部根据

指挥员指示和宿营情况制定。主要内容:行军出发时间、地点、路线、行程和途中情况;各部队到达宿营地域的时间、位置和配置、警戒和值班部队的派遣,各种保障措施,敌情动态及驻地情况;指挥所位置和通信联络方法, 下一步行动计划和请示事项。宿营报告可拟制成书面式或表格式,有时还可附宿营部署要图。

紧急集合场 应付紧急情况的集合场地。部队平时有固定的集合场,宿营时由于条件受限,需要临时确定紧急集合场。通常由连为单位选择一个集

合场,有时地形受限,可由几个连或一个营共用一个。指挥员在选定紧急集合场时,要因地制宜,位置要靠近宿营部队,有良好的进出口和通道,便于部队迅速进入和疏散隐蔽,必要时还可规定预备集合场。部队进入紧急集合场,动作要迅速,并保持肃静。警戒 防敌袭击和侦察的警卫措施。是战斗保障的内容之一。警戒通常分为对地面警戒、对空警戒和对海上警戒。对地面警戒,又有战斗警戒、行军警戒、宿营警戒和直接警戒。目的是及时发现敌侦察、破坏、突然袭击,掩护部队机动、展开、战斗和休整。警戒一词, 始见于《六韬·虎韬》:“⋯⋯视我军之警戒,至而必还”。春秋战国时期, 军队行军、作战、宿营时,就有派斥候、游兵或散骑,作为警戒。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警戒的范围扩大,种类手段增多,并成为对地面、海上和空中的全方位、立体的警戒。警戒根据敌情、任务和地形确定警戒部队的编成、任务、派出时间、位置和指挥方法等。其基本要求:(1)统一使用各种兵力兵器,综合运用各种器材、手段,建立全方位、立体的警戒配系。(2)严密组织对重要方向、地区、目标和接合部的警戒。(3)合理确定警戒兵力的编成、任务和派出的时间、距离。(4)周密组织警戒分队与被警戒部队、友邻部队、地方武装和民兵的协同动作。(5)建立顺畅的通信联络,规定通信联络的方法和识别信号。警戒,通常在部队行动的全纵深组织,一般由多兵种编成,具有较强的机动能力和独立作战能力。有条件时,以直升机进行空中警戒,配合地面曹戒,保障主要方向、翼侧、接合部以及指挥所、后勤机关等重要目标的安全。担任警戒任务的分队,要保持高度警惕,时刻作好战斗准备,运用阻击、伏击等手段迟滞敌人进攻,制止敌人侦察,并及时报告情况。

对空警戒 防敌从空中侦察和袭击的警戒。任务是远距离上发现和监视空中目标,及时发出空袭警报,积极配合反空袭作战。基本要求是严密组织, 合理确定警戒兵力的任务、时间和距离,建立顺畅的通信联络,规定联络的方法和信号。担任警戒的人员要适时进入阵地。

战斗警戒 保障军队战斗行动的警戒。根据战斗基本类型,可分为进攻战斗警戒和防御战斗警戒。目的是防止敌人侦察、渗透和突然袭击。通常根据任务、敌情、地形组织,兵力为一个排至一个加强连,并可得到炮兵、直升机的支援。进攻战斗警戒,通常在前方无掩护部队的情况下,由团派出警戒分队,按上级规定的时间、路线,迅速、隐蔽占领阵地,掩护主力开进、展开和占领进攻出发阵地,击退敌人之侦察,消灭敌之警戒部队和侦察敌之防御地带等。防御战斗警戒,通常在不与敌直接接触的情况下由第一梯队团或营派出。阵地选在防御前沿或暴露的翼侧,能控制敌人接近,展开的有利地形上。任务是及早查明敌人的行动企图,制止敌人侦察和防止敌人突然袭击,迟滞、消耗敌先头部队,迫使敌主力过早展开,以及保障接合部和翼侧的安全。担任战斗警戒,必须树立全局观念,发扬独立战斗精神,依托有利地形,组成有重点的、宽正面的警戒阵地;加强与上级、友邻的联络,切实搞好协同;保持经常的战斗准备。当敌小群人员进行侦察时,应迅速查明情况报告上级,并视情况派出班、组或以火力将其捕捉或歼灭。当敌对警戒阵地袭击时,除及时报告上级外,迅速进入战斗。当敌航空兵、炮兵以火力袭击时,除留观察员继续观察和组织对空火器打击低飞的敌机外,其余人员迅速进人工事隐蔽,并做好战斗准备。当敌人进攻时,及时向上级报告,并以顽强的抗击,迫使其过早展开。

直接警戒 分队指挥员组织派出的警戒。通常在行军、宿营和战斗中, 在指挥所、观察所、重要目标等地区派出。根据所担负的不同任务,分别称为步哨、潜伏哨、游动哨和警卫哨等。任务是防止敌人袭击,制止敌人的侦察和破坏活动。警戒阵地要构筑工事,设置障碍,进行伪装。昼间配置的直接警戒,进入黄昏后还要根据地形情况,作适当的调整和收拢。

行军警戒 保障部队行军安全的警戒。任务是防止敌人地面侦察和突然袭击,掩护主力展开,进入战斗或安全转移。向敌行军时,派出前方警戒, 背敌行军时,派出后方警戒,翼侧有敌情威胁时,派出侧方警戒。兵力根据敌情、任务、地形和行军队形的编成确定,通常以一个班至一个营。有时也可由团担任,并给予炮兵、防空兵、工程兵、防化兵等加强。行军警戒的种类有前卫、侧卫、后卫团或营,前方、后方、侧方尖兵连或排、班。派出的距离要能保障本队顺利展开和及时支援警戒分队战斗。组织行军警戒要周密计划,明确敌情、任务和兵力,规定行进路线或警戒地带,发现敌人或与敌人遭遇时的行动,支援警戒分队的措施,通信联络的方法,以及完成任务后的行动。担任行军警戒的分队,要保持高度警惕,及时报告和果断处置各种情况。当遭敌人袭击时,要迅速占领有利地形,迟滞敌人行动,为本队展开和投入战斗创造条件。到达宿营地域派出宿营警戒后,依照上级命令撤回归建或担任其他任务。

前方警戒 保障行军纵队前方安全的警戒。由前卫或前方尖兵担任。任务是提前发现敌人,阻止地面敌人侦察、袭扰,保障主力顺利展开和进入战斗。担任前方警戒的分队,要保持高度警惕,及时报告和正确处置途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当遭敌航空兵、炮兵封锁时,要迅速查明封锁的范围,报告上级,并设法寻找迂回路绕过,或利用敌人火力间隙迅速通过。通过后,迅速查明损失,整顿组织继续前进。当与敌遭遇时,要根据情况果断定下决心, 立即指挥分队,先敌展开,先敌抢占有利地形,先敌开火,先机制敌。并将查明的情况迅速报告,尔后根据上级指示行动。当误入敌人伏击圈时,要迅速展开还击,同时以一部乓力抢占有利地形,抗击敌人冲击,主力伺机选择有利方向坚决突击,打开缺口,突出伏击圈。

后方警戒 保障行军纵队后方安全的警戒。由后卫或后方尖兵担任。任务是负责后方警戒,阻止敌尾追,防敌跟踪,保障主力安全行军,以及消除路标和部队行军痕迹,协助收容人员等。当遇敌跟踪追击时,应按上级命令, 破坏道路桥梁,设置地雷等障碍,阻滞敌人行动,并占领有利地形,边打边撤,掩护主力安全转移。若地形有利,也可对追击之敌实施伏击,待主力安全转移后,迅速摆脱敌人,随主力后跟进,或根据上级指示,将敌诱离主力前进方向,尔后巧妙地摆脱敌人。

侧方警戒 保障行军纵队侧方安全的警戒。由侧卫或侧方尖兵担任。任务是阻止敌人从翼侧对行军纵队的突然袭击。分侧方移动警戒和侧方停留警戒。担任侧方移动警戒时,在规定的侧方距离上,与所警戒的行军纵队先头并行,实施搜索、警戒,保障主力侧方免遭敌人袭击。担任侧方停留警戒时, 要迅速隐蔽地到达指定地区,占领有利地形,构筑工事,部署兵力,组织火力,进行伪装。当遭敌袭击时,应坚决消灭敌人,守住阵地,保障主力安全通过,尔后按上级命令或预定计划撤离。

宿营警戒 保障军队宿营安全的警戒。任务是防止敌人侦察、袭击、封锁消息,保障主力休息、适时展开或顺利转移。警戒兵力,根据敌情、地形、

任务和宿营部署确定,可派出营哨、连哨、排哨、班哨、步哨、潜伏哨、游动哨等。派出的距离,以保障主力不受敌突然袭击和能有组织的进入战斗为宜。警戒阵地可选在便于扼守,便于隐蔽和撤回,能控制通往被警戒地域主要道路的地形上,构筑必要的工事和设置障碍,并注意伪装。当遭敌小股敌人袭扰或侦察时,则坚决将其歼灭。当遭敌大部队袭击时,则依托阵地进行顽强抗击,保障主力展开、进入战斗或转移。

尖兵 担负行军警戒任务的连以下分队。按派出的方向分为前方尖兵、后方尖兵、侧方尖兵。基本任务:提早发现敌人,防止敌人侦察,保障被警戒部队免遭地面敌人的突然袭击或跟踪追击;与敌遭遇时,保障主力顺利展开和进入战斗。前方尖兵,通常由前卫派出,沿单独路线行进的团本队或侧卫队也可派出,任务是查明敌情、地形和道路状况,正确掌握运动方向和标示行军路线,修复被破坏的道路、桥梁,阻止地面敌人侦察、袭扰,保障被警戒部队免遭敌袭击。派出距离,距前卫乘车行军昼间 8~12 公里,夜间 4~ 8 公里;徒步行军昼间 2~3 公里,夜间 1~2 公里。侧方尖兵,通常在侧方受敌威胁时派出,兵力不超过一个连。任务是保障主力侧方安全。距离,距本队昼间 3~4 公里,夜间适当缩小,乘车行军适当加大。后方尖兵,通常由担任后卫的营派出,兵力不超过一个连。任务是防止敌人从后方实施袭击, 按指示破坏道路、桥梁,设置障碍,消除路标和掩护被警戒部队安全转移。有敌人追击时,要逐次占领和扼守有利地形,交替掩护,边打边撤,主力转移后,再随主力跟进。派出距离,距后卫昼间 3~5 公里,夜间 2~3 公里, 乘车行军适当增大。

尖兵连 由步兵连担任的行军警戒。通常由团、营向受敌威胁的方向派出。与本队距离,根据上级意图、敌情、地形及天候等情况确定。通常徒步行军时,昼间为 2~3 公里,夜间 1~2 公里;乘车行军时,昼间为 8~10 公里,夜间为 4~8 公里。尖兵连在行军中可能担任前方、侧方、后方尖兵或侧方停留警戒。行进队形,要便于指挥,便于迅速前进、展开和投入战斗。行进时,向前派出尖兵班,连沿道路一侧或两侧成纵队前进。指挥员边走边调查,了解沿途的敌情、地形、道路、桥梁、村庄等情况,不断与上级及尖兵班保持联络,并指挥尖兵班行动。通过有敌情顾虑的居民地、丛林、隘路、渡口、桥梁时,要指挥尖兵班或增派搜索班进行搜索,并组织搜索的火力掩护,发现的情况及时报告上级。遇有破坏的道路、桥梁及布雷区、沾染区时, 要派出警戒和火力掩护,查明情况报告上级,同时,迅速组织力量修复、排除,利用防护器材通过。遇敌机空袭时,迅速疏开前进或疏散隐蔽,也可组织火力打击低飞的敌机。遇敌侦察袭扰时,指挥尖兵班或增派班、组,以突然的火力和行动将其歼灭或捕捉。与敌遭遇时,要迅速查明情况,报告上级, 并立即指挥分队先敌开火,先敌展开,先敌抢占有利地形,先敌发起冲击, 掩护主力顺利展开和进入战斗。

尖兵班 担任行军警戒的步兵班。通常由担任行军警戒的步兵连派出。派出的距离,根据敌情、任务、地形和天候条件而定,通常徒步行军时,昼间为 500~700 米,夜间为 200~300 米;乘车时昼间为 2~4 公里,夜间为 1~ 2 公里。尖兵班在行军中可能担任前方、侧方、后方尖兵和侧方停留警戒。受领任务后迅速完成行军准备,研究敌情、行军路线和行动方案。行进时, 向前 200~300 米,派出搜索组,班在后跟进。当通过十字路口、岔路口和迂回路时,要标示行进方向;在进入市镇、村庄路口或在起伏地通过棱线时,

应留联络员,保持与本队的联络。当通过有敌情顾虑的复杂地形时,要组织火力掩护前方搜索组搜索前进。当遇到河流、桥梁和隘路时,要查明有无敌人防守和设置障碍;如河流无桥时,应寻找徒涉场或泅渡点通过,并将情况报告上级,在现地进行标示或留联络员。与敌遭遇时,立即报告上级,迅速抢占有利地形,掩护本队进入战斗或转移。

前卫 行军时担负前方警戒任务的部队。兵力通常为一个营或团,从师行军纵队或由单独行进的团派出。任务是保障主力顺利行进,防敌地面侦察、潜入,制止敌人对主力的袭击,为主力展开和进入战斗创造条件。派出的距离,摩托化行军时,一般前出 20~30 公里,徒步行军时,前出 5~10 公里。进攻战斗和追击战斗时,也可从一梯队团或先头团派出前卫,任务是消灭、驱逐规定方向上的敌警戒分队或掩护分队。

侧卫 行军时担任侧方警戒的营。通常由团以上部队派出。在规定的侧方距离上与所警戒的纵队先头并行,实施翼侧警戒。任务是保障主力兔遭敌人袭击,并根据情况向前方、侧方派出警戒。

后卫 行军时担负后方掩护或警戒任务的分队或部队。兵力通常为一个营,当师成一个纵队背敌行军时,也可由一个团担任。主要任务是制止敌人来自后方的追击或袭击,保障主力后方的安全。并可根据情况向后方、侧方派出警戒。

搜索 对复杂和可疑地域、海域、空域进行的搜查活动。是侦察的一种手段。有对地面搜索、海上搜索和空中搜索。地面搜索的任务是捕捉俘虏, 搜获文件、武器装备样品和查明情况等。派出搜索的兵力,可根据任务、敌情和搜索地域的范围而定。通常为一个班至一个排。组织搜索时,要组织火力掩护,准确选择搜索目标,确定运动路线,充分发挥技术侦察的作用。担任搜索的分队,要作好随时投入战斗的准备,搜索中行动要迅速隐蔽,力求避开敌人雷达和观察器材的监视,对有敌情顾虑而复杂的地形,要进行严密搜索,并及时报告所获得的情况。经过有敌情顾虑的居民地、丛林、隘路、渡口、桥梁时,要派出搜索组,兵力不超过一个班。实施时要提高警惕,注意伪装,组织火力掩护,充分利用地形,保持隐蔽突然。搜索,在不同的军种和技术兵种有不同的含义。在空军,搜索是指单机或机群独立地搜寻或消灭空中敌机或重要地面目标。海军是指飞机、水面舰艇、潜艇为发现目标而对海洋某一水区进行的侦察。无线电技术部队是指使用专门的接收机和其他仪器监测敌人无线电设备的方法。

前哨 部队驻止时向敌方派出的警戒分队。兵力通常为一个连或一个营。由连担任前哨的称连哨,由营担任前哨的称营哨。任务是及早发现敌人, 防止敌人突然袭击,保障被警戒部队的安全;制止敌对己方宿营地区的侦察、渗透;以及敌人进攻时,坚决守住警戒阵地,掩护被警戒部队适时展开,进入战斗或顺利转移。担任前哨的分队,要根据上级意图,本级任务和地形条件,正确选择警戒阵地,周密组织兵力部署,构筑工事,设置障碍,进行伪装。为能及早发现敌人,在部署兵力时还要严密组织直接警戒。在前方和侧方道路附近敌可能接近的地段,派出班哨或排哨,以监视敌人行动。在主要路口,交通要道便于观察、射击、隐蔽和行人进出的地点,派出步哨,担任封锁消息、盘查来往行人。在敌人可能隐蔽的复杂地形上,派出潜伏哨,以隐蔽观察敌情或相机捕捉俘虏。此外,还可在警戒的间隙派出游动哨、观察哨,以保障翼侧和间隙地的安全和加强对地面、空中情况观察。

营哨 营担任的宿营警戒。通常由宿营的集团军、师派出。任务是及时发现敌人,防止敌人的侦察、袭击、保障宿营部队的安全和顺利投入战斗或转移。需要时,在受敌威胁的主要方向上派出排哨或连哨,在次要方向上派出班哨。部队驻止时间受敌威胁的主要方向派出的担任警戒的营或连,称前哨支队。任务是制止敌人侦察、渗入和袭击,及时间被警戒部队预报敌情, 并保障主力有组织有步骤地进入战斗。前哨支队还可根据情况,派出由连或排担任的小哨。

连哨 连担任的宿营警戒,通常由营哨或宿营的团派出,主要任务是及早发现敌人。保障被警戒部队不遭受敌人的突然袭击;制止敌人对宿营地域的侦察、渗透活动;以及敌人进攻时,坚决扼守阵地,保障被警戒部队展开、进入战斗或安全转移。派出的距离,根据敌情、任务、地形确定。通常距被警戒部队 4~6 公里,宽度达 3 公里。如地形或能见度受限制时,也可以适当缩小。需要时可派出排哨。警戒阵地,由上级指定,选在便于扼守,便于隐蔽,便于撤回的有利地形上。按照集中兵力,扼守要点的原则部署兵力,成后三角或前三角配置,有时也可成一线配置。并构筑单人掩体,火器发射阵地,设置障碍物。连长受领任务后,迅速做好执勤准备,按上级规定的时间, 在尖兵班或搜索组的掩护下进入警戒地区。到达后,派出观察员和值班火器和警戒。率领排长进行现地勘察,介绍地形、敌情,明确警戒地区、友邻位置及任务和确定各排警戒阵地和火器发射阵地。组织直接警戒,向敌人可能接近的重要地形和道路附近,派出班哨或步哨,在便于敌人接近的隐蔽地形而警戒不易观察的地点,派出潜伏哨、游动哨。最后,调制警戒配置要图, 呈报上级。连做好战斗的准备后,阵地上除留观察员、值班火器和值班分队外,其余人员进行休息。当遭敌空袭时,应迅速发出警报,除观察员和值班火器外,其余人员迅速隐蔽,做好战斗准备。当敌在警戒阵地附近空降时, 应迅速查明情况,报告上级,并根据上级命令,乘其立足未稳,协同友邻将其歼灭。当敌袭击班哨时, 应及时判明敌人行动企图,报告上级,同时指挥分队以火力支援班哨,或掩护其撤回。当敌向警戒阵地进攻时,应迅速判明敌人兵力和主攻方向,及时报告上级,迅速机动兵力,依托阵地进行抗击, 掩护主力投入战斗或安全转移。在接到上级命令或按规定时间撤出时,按时撤出战斗组织。

排哨 排担任的宿营警戒。通常由宿营的团或营哨、连哨派出。任务是及时发现敌人,制止敌人侦察、袭击,保障宿营部队的安全和顺利投入战斗或转移。派出的距离约 1 公里,警戒地区的宽度为 1~1.5 公里。需要时,可根据情况派出班哨、潜伏哨和游动哨。具体组织方法,见连哨。

班哨 班担任的直接警戒。由宿营的营、连或营哨、连哨、排哨或防御分队派出。主要任务是占领有利地形,监视敌人行动,随时准备应付突然情况,保障被警戒分队的安全、顺利投入战斗或适时转移。派出的距离,由连哨派出的为 600~800 米,由营哨或宿营部队派出的为 1~2 公里。夜间或能见度受限时,距离可适当缩短。警戒地域宽达 600~800 米。哨位通常由上级指定,选在敌人可能接近的方向、道路附近,便于观察、射击、联络、隐蔽、机动和组织防御的地点。换班时间由指挥员视情况而定。通常一昼夜换班一次。班长受领任务后,应向全班介绍敌情,传达任务,进行动员,迅速做好准备,按规定的时间、路线,迅速、隐蔽地进入哨位。向哨位接近时,要派出搜索组进行侦察地形,判明敌人可能出现的方向和接近的地段,确定各组、

火器的阵地和步哨的位置。尔后判定方位,指定方位物,给全班规定任务。内容包括:敌人的位置和可能出现的方向,被警戒部队的位置和本班的任务; 友邻的位置和任务,己方侦察分队和民兵活动的地区、返回的路线、时间及联络方法;各组和火器的位置、任务,步哨的换班顺序和时间;发现敌人的行动;构筑工事和伪装的方法及完成的时间;信号、记号和口令等。并向敌情顾虑大的方向,派出步哨。班哨做好执勤准备后,除留观察员和值班火器外,其余人员进行休息。但应提高警惕,武器弹药不离身,随时准备应付突然情况。当得到上级撤回命令或信号后迅速撤回。

步哨 1~2 名战士担任的直接警戒。一人的称单哨。两人的称复哨。复哨应指定一人为哨长。由宿营警戒或防御分队派出。任务是监视敌人的行动, 封锁消息,盘查来往行人、车辆,防止敌人的侦察、渗透活动。派出距离, 根据敌情、地形、任务而定,一般昼间 200~400 米,夜间 100~200 米。哨位由派出的指挥员指定,尽量选在敌人可能接近的地形和道路附近,便于观察、射击、联络和隐蔽的地点。夜间,哨位力求选在低处,便于透空观察和潜听的地方。如无隐蔽的地形可利用,应挖掘掩体,进行伪装。执勤的方法主要是观察,夜间结合潜听。步哨的守则:(1)提高警惕,坚守岗位、注意隐蔽,严密监视,武器弹药不离身。(2)不高声说话,不吸烟、不打瞌睡。

(3)保持与上级经常的联络。(4)对可疑人员问口令不答或令其停止而不停者可以鸣枪警告。对去敌方向的居民,无上级允许,一律禁止:对来自敌方向的人员,应做好战斗准备,当其进到适当距离,进行盘查清楚后可放行, 或报上级处理。步哨通常两个小时换班一次,酷署、严寒条件可适当缩短时间,具体由班长掌握。交班时,应将观察地境、特别注意的方向和地段,发现的可疑征候,己方侦察人员返回的时间、路线与联络信号、口令以及发现情况时的报告方法等交待给接班的步哨。

潜伏哨 潜伏在警戒线秘密监视敌人的哨兵。通常由连哨、排哨或宿营、防御分队派出,2~3 人组成,指定一人为哨长。任务是及时发现、隐蔽监视敌人的行动,防止敌人袭击。必要时捕捉俘虏。执行任务时必须提高警惕,坚守哨位,吃苦耐劳,严守纪律,不断观察和潜听,及时发现和报告情况。派出的距离根据敌情、地形而定,哨位由派出的指挥员指定,位置选在敌易向我接近,其他警戒不易观察到的地形、道路附近。便于观察、潜听、伪装和能隐蔽地发出信号的地点,避开明显、独立的物体及声音噪杂区。潜伏哨一般不换班,受领任务后,应确实了解敌人的位置和可能出现的方向; 本哨的任务、位置、往返路线及执勤时间;友邻的位置,己方侦察分队、民兵、巡逻哨的活动范围;联络记号及口令等。出发前,认真检查武器、弹药和携带的干粮、饮水以及必要的器材、药品。而后按指定的路线秘密进入哨位。接近哨位时,先观察、潜听周围的情况,再明确方位和方位物及观察地境、观察方向、构筑工事。完成任务后,规定路线撤回,并将执勤情况上报。执勤中通常不询问来往人员,以免暴露。但对发现的可疑人员,应派战士送交上级处理。当发现敌人袭击时,应立即鸣枪报告,并按规定路线迅速撤回。当捕捉单个运动之敌时,应尽量让其靠近,突然跃起,勇猛捕捉。如是小群敌人则待其靠近后,突然开火,予以杀伤,乘其混乱之际,捕捉俘虏,迅速返回。

游动哨 在指定地区内进行巡逻的哨兵。亦称巡逻哨。由连哨、排哨或宿营、防御分队派出。2~3 人组成。指定一人为哨长。任务是防止敌人渗入、

袭击或破坏,检查警戒地域内的伪装、灯火管制情况,游动的范围,由派出的指挥员指定,一般在班哨、步哨、潜伏哨等的警戒间隙和便于敌人接近、偷渡、登陆的地段,或宿营、防御地域内,按上级规定的路线进行巡查。卫戍、警备部队组织的市区游动哨,主要任务是维护军容风纪,协助地方维持社会治安。游动哨执行任务时,要提高警惕,随时做好战斗准备,运动路线和活动时间不要形成规律。通常在规定的地点两小时换班一次,换班时,将游动的范围、路线、任务和发现的情况,详细告知接班的游动哨。

观察哨 亦称盼望哨。观察地面、空中、海上敌人行动的哨位。每个观察哨由经过观察训练的 2~3 名战士组成,指定一人为哨长,并配各种观察仪器、地图和通信器材。主要是为了弥补观察所人员的不足,或根据部队战斗任务的需要由指挥员派出。主要任务是及时发现和上报敌情,并按规定发出警报。在给观察哨布置任务时,要明确敌情、任务,观察的地点,重点观察的方向、地带和报告观察结果的方法。担任观察哨的人员,要提高警惕,进行不间断的观察,严密监视地面、空中、海上的敌情,发现情况,立即按规定的方法报告上级,发出警报,并将观察的情况记载日志上。

巡逻 担负警戒分队或人员在规定地区的巡查活动。目的是及时发现敌人袭击或破坏,保障主力及时展开和投入战斗。组织巡逻,要明确任务、敌情、巡逻的地区、时间和路线,与友邻的协同动作,各种情况下的行动方案, 以及换班的组织和通信联络等。执行巡逻任务的兵力要保持高度警惕,进行不间断的巡查观察,发现情况,立即报告,并以积极的战斗行动阻滞或消灭敌人。

对空观察哨 监视并报告空中敌情的哨位。每哨位设一至数名观察员, 通常由对空观察分队派出,或由指定的战士或经过训练的民兵担任,加强必要的观察、通信、警报器材。主要任务是从远距离上发现和监视空中目标, 及时发现敌情和发出警报,防止敌人的空中侦察和袭击。观察哨的位置,应根据上级指示,选择在视界开阔、隐蔽良好,便于发现目标和报告情况的地点。进入观察位置后,迅速判定方位,明确观察方向,熟悉观察空域,构筑工事,严密伪装。对空观察哨要听看结合,在指定的空域内,采取由近到远, 由高到低的左右循环搜索和不间断地观察。特别要注意对山脊、鞍部、低云和阳光方向的观察,发现和判明敌机后,立即报告或发出信号。

观察员 担负观察任务的人员。是指挥员的耳目。由战士担任,必要时也可由军官担任。任务是观察敌人的配置和活动情况,地形、天候情况,上级发出的信号,本分队和友邻的行动等。观察员要熟记观察地境内的各种景观、特征,特别要注意的方向,各种信号,指挥员的位置及报告方法。并提高警惕,严守职责,仔细观察,及时报告。观察位置通常由上级指定,也可在指定范围内自己选择在视界开阔,隐蔽良好,便于进出和报告情况的地方。观察时,可将观察地境分为若干段,由右至左,由近到远反复观察。对敌人可能出现的方向和复杂地形,应仔细观察。对观察区内景观变化,应认真判明。当敌人施放烟幕时,应利用烟幕的稀薄处或就近变换位置进行观察。当遭敌轰炸或炮击时,要勇敢、沉着、灵活利用烟尘空隙,不间断地进行观察。报告方法,通常用口头或按规定的信号及时、准确、简明地报告。

警报配系 由各警报站、台组成的配置体系。通常包括军队的、地方人防的、军队和地方协调的警报系统。通过有线电、无线电构成的网路,按规定的各种信号,及时、准确地传递各种警报。

预先警报 当敌可能袭击或灾害即将发生时预先发出的警报。通常是通过各种侦察和对各种征候的判断,得出结论后,按事先规定的警报信号,向部队和地方有关部门发出。

紧急警报 紧急情况下发出的警报。通常在发现敌有明显的袭击征候或突然发生严重灾情时,用事先规定的信号发出。目的是使军队和人民群众立即采取相应的行动,以保障国家、军队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解除警报 报告敌人袭击的危险或灾情的危害已经消除的警报。在确认敌情和灾情威胁已经消除时,用事先规定的信号发出。目的是使部队和人民群众能及时恢复正常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