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在西方

《赵氏孤儿》是元杂剧家纪君详根据《左传·宣公十二年》和《史记》等文献而编写的一出悲剧。记述的是春秋晋灵公时,赵盾与屠岸贾两族之间因政治斗争而发生矛盾冲突,权臣屠岸贾因而杀戮赵家满门 300 余口,赵家门客程婴、公孙杵臼等,以忠勇气概,舍身救护赵氏孤儿的经过。这是一出表现忠臣义士与权奸弄臣斗争的历史剧,揭露了统治阶级内部残酷的政治斗争,歌颂了忧国忧民、忠直清正的英雄人物,鞭挞了狠毒凶残的奸臣。全剧矛盾尖锐,冲突激烈、角色性格鲜明,英雄人物的自我牺牲精神,感人至深, 充满浓烈的悲剧气氛,几百年来在中国经久不衰,成为我国古代文艺史上灿烂的瑰宝,影响深远。

出人意料的是,这一出典型的中国悲剧,在西方文化界引起巨大震动。在《赵氏孤儿》产生 500 年后,一个在中国传教并精研中国文化的法国人马若瑟看到了它,不禁被深深感动。他认为这是一出很具中国味的悲剧,真正体现了中国文明的程度和中国人的道德观念。

于是在 1731 年,他将《赵氏孤儿》译成法文,并托人带回法国,登载于

1735 年出版的《中华帝国全志》中,立时读者如潮,好评叠起,迅速传开,

《赵氏孤儿》也就成了第一个传入欧洲的中国戏剧,马若瑟由此而成为第一个将中国古典戏剧介绍到欧洲去的人。可喜的是,《赵氏孤儿》法译本一经发表就赢得了一片叫好之声,人们纷纷趋之而读,英译本、德译本、俄译本相继出现,剧情迅速传遍欧洲。

《赵氏孤儿》不仅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曲折情节折服众人,且对欧洲戏剧文学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引起戏剧评论家、剧作家的浓厚兴趣。此后80 年中,欧洲相继出现了四五种改编本,英国剧作家把它改编成《中国孤儿》,意大利人把它创作为《中国英雄》的歌剧,都获巨大成功。而当时欧洲文学巨匠、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读到马若瑟译本后,即刻也对之产生热爱之情,他说:戏剧之发达,最早仍莫过于伟大的中国和雅典!并认为此作品比欧洲同时代戏剧要高明很多倍,简直是一部伟大的杰作!评价非常之高! 而且他还着手改编马若瑟译本,于 1755 年写成了名为《中国孤儿》的大型五幕历史剧。不同的是,伏尔泰的剧本把故事从春秋时代移到了元朝,讲成吉思汗占领北京后,搜捕前朝孤儿王子及托孤寄命的忠良大臣冒死救孤的感人故事。当然,伏尔泰《中国孤儿》的写作另有动机。1775 年此剧在巴黎首次公演就引起轰动,各种报刊纷纷点评,给予高度赞扬。有的报刊甚至由此评论:伏尔泰是 18 世纪最伟大的作家!英国作家也加以修改,在伦敦上演获极大成功,剧本很快风靡欧美舞台。就在《赵氏孤儿》红得发紫之际,另一个偏爱中国文学和哲学、当时德国的大文豪歌德,也对之发生了浓厚兴趣,受此剧的启迪,他着手创作歌剧《爱尔潘诺》,这出德国式的悲剧虽未最终完成,但从其创作意图,也可见《赵氏孤儿》对这位大作家的影响。

18 世纪《赵氏孤儿》,风靡欧洲,使许多西方人了解了中国古老灿烂的文化和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并且对欧洲戏剧文学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在中国与欧洲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不能不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