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都小店的中国心

离“雾都”伦敦唐人街不远处的派克街 32 号是一座门面不大的两层小楼。这就是旅英华人邓家祥、林玮夫妇开办的光华书店。书店的店堂虽不宽敞,却在书架上摆满了中、英文和其他语种的图书与报刊。这些书刊多数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如今,这家书店拥有近万种图书和 1500 多种期刊,是欧

洲最大最全、以销售中国书为主的书店。它还开展征订业务,已拥有 1500 多家长期订户。此外,它还经营中国的文房四宝,国画原作、木版水印画、剪纸、明信片、录音带、录像带、中文打字机和小工艺品。这些书刊与文化用品,既抚慰了华人的思乡之情,也帮助外国人了解中国。同时,它还将英国与欧洲出版的有价值的书刊介绍给中国的书店、图书馆和科研单位,以帮助他们了解外国的有益经验。

邓、林夫妇近期又筹资在离光华书店不远处建立了华夏文化艺术中心。这是一座三层楼,面积五六百平方米,已举办过中华文化展览、中国儿童图书展览、中国书画展览、中国新年民间风俗展览,还举行过文化艺术讲座、报告会等活动。

回顾往事,30 年岁月如烟⋯⋯

1964 年,邓家祥这个香港新界的农民之子刚满 18 岁,由于家境穷苦, 无法上大学,为了谋生,只身漂洋到英国。他先在利物浦,后到伦敦,在中国饭馆打工。不久,一个念头在他心中滋长出来:中国是文化古国,很多外国人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而且在英国的华人也不少,为什么不开一个中国书店呢?然而,开书店谈何容易,资金、货源,人力、经验,他都缺乏。但他不是知难而退的人,他四处奔走,在朋友的介绍下,终于和中国国际书店取得联系,得到了他们的支持;不久,又与香港三联书店等单位建立了关系。这样,他与一位印度友人合作,于 1971 年 5 月 1 日办起了小书店。

书店办起来了,困难依然不少。当时,中国的出版物极其单调,生意自然很难做。他除了付房租外,每周只剩下 5 英镑的生活费。有人劝他关门开餐馆赚钱,他谢绝了,说:海外华人不仅要满足“中国胃”,也要满足“中国心”。他咬紧牙关,坚持把书店办了下去。

就在邓家祥先生苦心经营时,从马来西亚到英国求学的华人小姐林玮像春天的蝴蝶飞进了他的窗口。她十分向往祖辈故土,崇敬悠久的中华文化, 更崇敬邓先生的人品。她时常义务帮他整理图书。渐渐地,这两个血管里同样流着炎黄热血的有志青年相爱了,于 1973 年喜结连理。从此,他们志同道合,携手而行。书店整修一新,改进服务,扩大业务,热情待客。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好书源源不断地充实他们的书店,对中国感兴趣的华人、外国人也日益增多。于是,光华书店形成了今天的规模,生意日渐兴旺。

对此,邓先生激动地说:“书店能有今天,是因为有祖国做我们的靠山, 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结果。”林女士也说:“如果没有华侨、朋友的支持和理解,哪有我们的今天呀!我们还要加倍努力,决不辜负朋友们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