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交流之道

——与人交谈的礼节

谈话是人类用来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一条最方便快捷的途径。既然是途径,自然人人得而行之,可不同的却是,有的人用得好,有的人用得不好。同样是一张嘴,有人一句话可以赢得满堂喝彩,有人一句话却可以失尽人心, 真可谓是“一语褒贬,天上人间”,其实还有这样的说法“一句话说得人笑, 一句话说得人跳”,可见在交谈中语言的威力。因此学一些交谈中的礼节, 无疑是有利于提高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地位的。

谈话的得体,具体而言包括下面几个细节:

  1. 说话时应该缓急有度说重点。说话时如果速度过快,像连珠炮似地谈下去,对方可能还没反应过来,而你却已经说到别处了,这自然会使人不快。相反,说话太慢了也不好,听者听了半天,还是听不到你想要表达的主题那自然会产生腻烦的心理。因而,谈话的速度要缓急有致,使对方有回味和思考的余地,在谈到重点问题的时候最好是缓慢而有力的,以引起对方的重视。如果你发现对方对你的意思不甚了了的时候,就应该及时向对方表示,“或许我讲得太快了,有些地方没有讲清楚,”然后及时补救。

  2. 谈话的时候可千万不要个人中心主义。动不动就滔滔不绝地谈自己, 光想自己的事,不给对方以应答的机会,这样的谈话,对方出于礼貌或许会听下去,但是内心的不快却是不言而喻的。

有些人在谈话中好炫耀自己,这是最忌讳的,因为这么一来,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你压根儿不是在与他谈话,而是在向他卖弄或是向他说教。要知道, 人们的自尊心都是十分敏感的,没有什么人会喜欢别人在自己面前自吹自擂,谁都会对那些像教导下属一般的指手划脚的人产生反感。即使是一个很谦卑的人,也会为别人的目中无人而感到厌恶。一旦产生诸如厌恶、反感这样情绪的时候,两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要再想拉近就难了。

因此,谈话时应该尽量寻找能够引起对方兴趣的话题以便拉近与对方的距离,使两人有共同的谈话思路。一个人有自信是好事,但表现自信决不能够喋喋不休地自我吹嘘和贬抑他人。

  1. 随时应该注意对方的反应。交谈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因此在谈话时要注意对方的反应,观察一下对方是否在热心地倾听。说话的时候,两眼要看着对方,并且要时时征询对方的意见,使对方有表示自已看法的机会。如果对方连这样的机会都被你剥夺了的话,那自然就不会再有什么兴趣去继续这场谈话了。如果你一旦发现对方对自己的话题不感兴趣,那就应该立即知趣地打住或者是转移一下话题,及时地调整一下谈话的内容和谈话的方式,使对方积极加入进来。

  2. 交谈必须是平等的交谈。在交谈中要平等相待,不打官腔。这样做说明谈话时你是把对方作为一个平等的交流对象的,是尊重其人格的。这是对人以礼相待的一个前提。在和人交谈时拖腔捏调,哼哼哈哈,或是以势压人都是不礼貌的,更忌讳的是那种压对方的言辞,诸如,“这一领域的权威就和我持同一观点。”“我说的绝对错不了。”言外之意是别人只能以你说的话为标准。有的人喜欢以自己的职务、年龄、资历作为轻视对方的理由,这也是很不可取的,因为一旦别人感觉到了你这种倚老卖老,那么他原本对你

怀有的那种尊重之情就会变成反感了。

因此,我们应该牢记,交流时应该把自己和对方摆在平等的地位上,用商讨的口吻和语气,用温和的语调,用易于为对方接受的言辞与之交谈。

  1. 谈话时要兼顾全局,不要冷落每一个人。谈话现场超过三个人的时候, 就应该不时地与在场的其他人攀谈,或是以目光进行交流,不能只是一味地和其中一两个人说话而不理会其他的在场者。由这个原则出发,就不能只谈个别几个人之间知道的事情而冷落旁人。如果所谈论的问题不便让别人知道,就应该另找场合。有时在谈话中途有第三者加入,这时应该以握手、点头、微笑等来表示欢迎的姿态,或者就直接用一句“欢迎”“您有何高见” 等来迎接其到来。

一旦发现谈话的场合中有某个人长时间地沉默不语,就应该注意及时使其融入谈话的气氛中去,或者适当地提示他发表看法。

谈话时总是有一方在说另一方在听,互相交替进行,因此除了有说话者应守的礼仪,还有聆听者的礼貌。

听人说话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聆听,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褒奖对方的谈话的一种方式,听也是说的前提,如果能够耐心而又专注地倾听对方的谈话, 那也等于是用行动在告诉对方你对他的重视,这样,在无形之中就提高了一个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讲话者也会由此对你产生亲近感。而只有听者能作出积极的反应,正常的交谈才可能进行下去。所以说,聆听既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也是对说话者最好的鼓励,能够提高交流的兴奋度和亲切感。可以说,有耐心的倾听是作为一个文明人所应具有的一种基本礼貌。

那么,如何才能做好一个聆听者呢?

首先要做到专注有礼。每当别人与你谈话时,应该目视对方,以示专心, 还要静听。可以双眼直视说话者,用带有一定赞许意味的点头或手势来表示你正认真倾听,从而使说话者有兴趣讲下去。

在交谈的时候,不能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或者看着别处,显出不耐烦的样子;也不要在手中把玩什么物品或是翻着一本书;更加不能打哈欠、伸懒腰、抓耳挠腮、搔首摆尾。有些人在听音乐的时候习惯于轻轻地叩动手指, 或是用脚打着拍子,在听人讲话的时候可就不能这样。因为这些动作所表现出来的心不在焉是很伤人自尊心的。

对了,还有一点千万记住,听人谈话的时候,可千万不要抬腕看表。这个动作无疑是在暗示:你有事要去办,不能听他谈下去了,或者是他的话让你极不耐烦。

其次要学会耐心听完。许多人喜欢听和自己意见一致的话,或是听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一旦别人的话题不中意的时候,就不耐烦地打断对方,或者用某种动作来流露自己对他的话不感兴趣,这些表现都是对人不礼貌的。有时候,谈话者为了理清思路,会作短暂的停顿,这时也不应打断他,而应等其理清思路后继续下去。

有时,出于某种原因,我们会想插话,在一般情况下,别人正谈到兴头上时是不宜打断其讲话的,但如果非打断不可的话,也应该有礼貌地说一句: “对不起,我打断一下。”或是“对不起,我想插一句。”在表达完自己的想法以后,再加一句:“请您继续说下去。”

一般而言,我们要牢记不打断别人的原则,但是事实总有两方面。对于那些表现欲极强,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人。我们自然也没必要把许多时光

浪费在他身上,因为其谈话已成为自己和周围众人的负担了,这时将其打断是完全有必要的。不过也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学会巧妙地把话题引到别的方面去,而不伤其自尊心。

我们强调听人说话时要专注地静听,但这并不意味着是被动地、默默地听,而是要对说话者有所应和地听,比如时而微笑,时而点头,让对方觉得你确实听进去了。有的善于听人谈话的人还懂得适当地引导,在点头之际适时地插入一两句引领下文话“那后来呢?”“哦,原来是这么回事。”,“是吗?”,“真的吗?”等等。这样会使对方不至于因为说话之后全无反应而兴趣索然,中断谈话。与全然没有反应的人谈话,说话者会因为觉得被轻视而欲言又止。

对于需要我们作出评价的问题,一定要慎重对待。当对方议论某件事或是某个人的时候,自己不要轻易作出评价,尤其是不应该轻易地去评价不在场的人的过失。若是对方要求你作出评价,谈谈自己的看法,也应该客观、公正地表达意见。

上面讲的这些也不过是交谈的一些通则。此外,还必须考虑不同的交谈对象,只有这样,你的礼貌风度才能得到全面的显现。不妨想像一下,面对一个高级的官员,如果你的礼数周到得近于谦卑,周围的人看了会怎么样? 他们肯定会觉得你是个卑躬屈膝、媚颜谄上之辈,感到不舒服。相反,面对一个有德的长者,你的礼数再周到,也不会使人有肉麻之感,因为礼数越周到,就越说明你的修养之高。可见,个人的礼貌表现必须和特定的谈话对象联系起来看。

与不同地位的人谈话,就要相应地采取不同的姿态。对于名誉、学问、地位比自己高的人,许多人往往不能恰如其分地与之交谈。不是过于谦卑, 有奴性的气味,就是过于阿谀奉承,让对方听了那些言不由衷的吹捧而产生反感。与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往,最主要的礼节是:礼数周全,却又不卑不亢。而相应地,我们有时也会与一些学历、地位不如自己的人交谈。这种情况下最忌讳的就是盛气凌人、傲慢轻视。应该尽量不要提那些使他们产生自卑感的话题。对于成绩差的人不要大讲学习,对于家里不富裕的人不要大谈金钱,对于父母离异者,不要大谈自己的家庭幸福。应该发自内心地谈一些对方能够接受的话题,并且要十分恭谦温和地谈自己的看法。

谈话时还要注意礼貌辞令。下面有一些用语的对比,前者是不好的例子, 而后者是理想的说法。

谁——哪位?

你,你们——您,您们,各位。不干——抱歉,我不能做。

不知道——还没有听说。行——可以,好的。

帮我做一下⋯⋯好吗?——能否请您帮我想办法做一下⋯⋯ 我问你——我想请问你。

什么事——请问您有什么事? 我去找你——我去拜访你。

怎么样——不知尊意如何?您看怎么样?

你明白我的意思吗?——我不知道我说得是不是够清楚。不行就算了——如果你觉得为难的话,就不麻烦了。

通过比较,孰好孰坏自然可以一目了然了。另外,还有大量约定俗成的客套词汇,这里编成一套口诀:初次见面说“久仰”

好久不见说“久违” 请人帮忙说“劳驾” 求个方便说“借光” 麻烦别人说“打扰” 向人祝贺说“恭喜” 请人批评说“指教” 用物致谢说“谢谢” 求人原谅说“包涵” 请人解答说“请问” 让人指点说“赐教” 托人办事用“拜托” 看望别人用“拜访” 宾客到来用“光临” 陪伴友人用“奉陪” 中途先走用“失陪” 等候客人用“恭候” 请人勿送用“留步” 欢迎购买用“光顾” 归还物品用“奉还” 对方来信叫“惠书” 老人年龄用“高寿” 同龄问岁用“贵庚” 别人作品为“大作” 请人点评用“斧正”

此外,还有一些辞令是非规范性的,但使用的频率也很高,在日常生活中常有人用到:

检点自己的行为用“有不对的地方请多多关照。”表示感谢用“深表谢意”、“不胜感谢”。

告别时说“能见到你很高兴”、“希望以后经常见面”、“欢迎下次再来”。

感谢别人赏脸说“十分荣幸”等等。

在谈话中,除了对辞令有一定要求外,也应适当注意体势和手势。

一个人的体势会自然地表达出他的态度倾向。以下几种是通常的体势含义:

略微倾向对方——表示热情和兴趣。微微欠身——表示谦恭有礼。

身体后仰——表示轻慢和若无其事。 侧转身子——表示轻蔑或是嫌恶对方。背朝别人——表示不屑理睬。

拂袖而去——表示拒绝交往。

在与人谈话时,既不能过于拘谨,正襟危坐,也不能像在家时或和朋友在一起时那样坐无定势。一般采取的体姿是;身体向后倾斜十度以上是极其

放松的姿势,前倾二十度左右。侧倾不到十度是较为自然的交往姿势。

与体势一样,手势也是体现礼节和礼貌的重要方面。例如,在双方交谈的过程中,向对方伸出大拇指,表示夸奖,而若是伸出小拇指,那就表示贬低。当对方伸出手来欲与你握手,而你却懒洋洋地握一下对方的手,这就说明你压根儿不情愿与之握手。在日常的生活中,有许多人正是因为不注意手势而影响了人际关系,与他人难以沟通。在谈话中。如果谈话时间较长,可以两手交叉地放在胸前倾听对方说话,也可以用一只手支着腮帮子略为倾斜地听对方说。但记住决不能两手抱着头部低头听别人说话,也不要双手合拢在脑后地听人谈话,不要用手指着对方的脸,也不要手叩桌面,或是抓耳挠腮,向后梳发。

交谈时,嘴里不能咀嚼食物,即使在边吃喝边交谈的宴席上,在互相交谈时,嘴里也应该是没有食物的,说话时不能唾沫四溅,以免引起别人的不快。此外,和人交谈时不要打哈欠,以免对方以为你是在下逐客令,当然, 如果确实忍不住而打了,也无妨,只要向对方解释一下即可。

在交谈时还应注意控制交谈的距离,一些心理学家认为;人们的交谈空间范围是不同的,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区,公众区、交流区和亲密区。在不同的场合交谈时,应注意保持相应距离。

公众区的交谈往往是一人与多人的交谈,谈话的对象并不固定,说话者的距离要根据实际的场合来定;交流区的交谈则多半是两人之间的直接交流,这时,谈话的对象多半是稳定的,交谈的距离以能够较容易听清双对的谈话内容为宜,两人之间保持一到两个人的距离较为合适;而亲密区的交谈则多为至亲好友之间进行的,谈话的内容有时属于纯粹的隐私,甚至得“交头接耳”地谈话,这样的谈话以双方都感到自然的距离为准。

交谈距离反映出了人们谈话内容的向外界开放程度、是检测人们感情交流程度的一种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