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党员干部要进一步锤炼政治忠诚品质

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政治灵魂,需要用思想为其做注脚,用行动为其做诠释。政治忠诚更不是一句空话,不能讲任何条件,必须自始至终、坚定不移地在自身的具体工作中践行。党员干部应该是党的事业的先锋队,是人民群众的一面旗帜。如果没有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党的事业发展就没有根基与保障。如果没有政治忠诚,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体现在哪里呢?中国共产党的事业靠谁去推动呢?广大人民群众靠谁来引领呢?忠诚不能空喊口号,要不断地修炼与提升。为此,党员干部要锤炼忠诚品格,涵养忠诚之心,从思想上筑牢忠诚之基;树立忠诚形象,学做忠诚之人,从认识上明辨忠诚之要;砥砺忠诚之行,践行忠诚之举,从行动上落实忠诚之义。

一、锤炼忠诚品格,涵养忠诚之心,从思想上筑牢忠诚之基

忠诚,就是思想上高度一致、情感上高度认同、心理上高度信赖、行动上高度自觉。对党绝对忠诚是中国共产党思想作风建设的核心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素养。对党绝对党诚,是党员干部最起码的履职资格和条件。对党绝对忠诚从哪里来?来自理想信念。坚定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思想的“总开关”,是党性修养的第一课。只有加强理论武装,提高理论素养,坚持精神“补钙”、传统“补血”、文化“补养”,对党忠诚才能有牢靠的思想基础。

(一)认清忠诚本质,永葆赤子之心,切实筑牢理想信念

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在缺乏必要警惕心理面前很难不被“糖衣炮弹”似的诱惑和考验所击中。那么,深刻理解忠诚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实质含义就显得格外重要。

第一,要深入领会“讲政治、有信念”的精神实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中国共产党能够赢得政权的根本在于讲政治、有信念,长期稳定执政也不能缺少讲政治、有信念,应对现实社会中的各种挑战与考验也更加需要具备讲政治、有信念。1986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天津时就表达了任何时候都需要讲政治。习近平总书记也反复多次强调,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共产党员和各级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所有认为共产主义虚无缥缈的观念都应该遭到批评。并指出:“共产主义决不是‘土豆烧牛肉’那么简单,不可能唾手可得、一蹴而就,但我们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认为那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就不去做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革命理想高于天,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而这个最高理想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持续奋斗的”。

当前,在市场经济高度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党员干部的道德情操和意志在利益诱惑面前遭遇前所未有的考验。现阶段,“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时时刻刻都在试图攻破党员干部的心理防线,如果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信念上放弃应有原则,那么就会因作风上行动上操守上的问题而步入堕落腐败的地步。为此,党员干部要具备基本的四种意识:一要具备坚定的政治意识,政治定力必须牢固,对党忠诚之心不变,还原应有的政治本色,政治品格时刻围绕党性原则不动摇,内心定力稳如泰山、坚若磐石;二要具备宏观大局意识,牢记党员干部肩负的政治责任,贯彻并执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规划,贯彻“四个全面”战略调整布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要以党和国家的大局做前提;三要具备核心意识,坚决响应党中央提出的任何号召,坚决执行党中央的任何决定,坚决杜绝党中央的明令禁止,强化核心意识离不开爱党护党与从严治党;四要具备看齐意识,要在内心认识并重视大局的重要性,一切行动和决策工作要考虑党中央的全局立场,当个人立场与党中央立场相悖时优先考虑党中央的大局立场,牺牲个人立场,维护并服从大局,做到始终心有大局。

第二,准确把握“讲政治、有信念”的现实途径,自觉补足精神之“钙”。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党员干部讲政治、有信念尤为重要,要在根本上找准问题本质。

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曾经身居要职,意气风发,但是由于缺少精神之“钙”,不仅把自己送进铁窗,而且让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受到极大影响。经过深刻的反思,他觉得自己不缺少才能,更不缺少敬业奉献的精神,他“玩命干工作”“每天除了睡觉就在办公室待着”,但是他缺少精神上的“钙质”,由于精神上缺“钙”,没有了信仰的支撑,没有了对党的忠诚,让他的私心杂念总是占据上风,经常在各种利诱之下低头。刘铁男不是个例,纵观这些落马官员,他们当中有的的确是才华横溢,但是缺钙让他们没能在利益面前挺直脊梁,患上了软骨病,结果害人害己害国家。

为此,党员干部要想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要必须选择恰当的“补钙剂”。自称是“气功大师”的王林的发迹史,说明一些党政干部缺“钙”严重,共产主义信仰不知道什么时候早已经从他们的精神中缺失。

一些政府办公大楼“奇石”成林、“怪球”成堆、“镇邪”石狮成群,有些部门公然在大厅镶上八卦图;一些公职人员为求升迁烧香拜佛,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听从“王大师”的教诲,不仅长期烧香拜佛,还在自己的办公室布置“靠山石”,妄图让自己永升不倒;巨贪韩桂芝苦苦跪求佛祖庇护其贪腐不被揭发;从河北高邑的战斗机堵路,到古城宿迁的“马上湖”闹剧以及环保局局长火烧办公室等等,均上演了官员们迷恋“风水”“大师”的一幕幕闹剧。

许多党员干部纷纷在反腐风暴中落马,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吃错了“药”,共产党人是理想信念坚定的无神论者,应信奉马克思列宁主义,但是他们却吃成“有神”药,才做出了“不信苍生信鬼神”的与党的性质背道而驰的行为。如果党员干部们思想坚定,一身正气,无愧于天地间,就不会“问计于神”。所以,“产品”很重要。选好补“钙”

产品,坚定党的信仰,是每一位党员干部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要充分发挥理想信念的引领作用,将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一次在延安召开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休会期间,毛泽东同志回到窑洞,挥笔给获奖干部题词,周恩来、任弼时站在一旁观看。毛泽东首先提笔写下“有创造精神”五个字,打算送给王震。接着,又给华池县县长李培福写了“面向群众”四个字……突然毛泽东把笔停住问:“给习仲勋写个什么好呢?”一时间没有人回答,毛泽东沉思片刻,面带微笑地挥笔写下“党的利益在第一位”八个大字。

1943年1月14日,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闭幕。闭幕会上,习仲勋同志在热烈的掌声中登上主席台,从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政府主席林伯渠手中接过了毛泽东同志亲笔书写的题词。

1943年2月3日的《解放日报》头版全版刊登了西北局奖励22位劳模英雄的相关报道。头条题为《西北局奖励二十二位生产英雄》,其他4篇分别是:《毛泽东同志为受奖同志题词》《受奖单位主要成绩介绍》《受奖诸同志职务及主要成绩介绍》和社论《向领导经济建设受奖同志学习》。《向领导经济建设受奖同志学习》的社论中说:王震、习仲勋、马文瑞等所有受奖同志,在执行政策上,在个人生活的切实朴素上,尽是模范,他们不夸不骄,在群众中威信很高。《受奖诸同志职务及主要成绩介绍》一文将习仲勋的介绍和事迹简要概括为:“统一领导关中党政军民,巩固边区,使人民安居乐业发展生产。

关心群众,在群众中有威信。在他七年如一日的艰苦领导之下,关中人民生活显著提高,现民众平均每人收麦四石,他在提高劳动力推广种小麦种荞麦方面均有成绩。”朴实无华的语言反映出习仲勋同志所领导的关中区党、政、军、民工作。

在后来的革命生涯中,习仲勋时常动情地回忆说:“一九四三年一月,毛主席亲笔在一幅约一尺长、五寸宽的漂白布上写了‘党的利益在第一位’八个大字,上款写‘赠给习仲勋同志’,下署‘毛泽东’。这个题词,我长期带在身边,成了鼓励我努力改造世界观的一面镜子。”

“党的利益在第一位”深入骨髓地揭示了党的高级干部必须具备的根本信条,对于我们今天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仍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以其厚重的家学渊源,进一步为我们阐释了“党的利益在第一位”的要义:“中国共产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才能从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出发,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检视自己;才能不掩饰缺点、不回避问题、不文过饰非,有缺点克服缺点,有问题解决问题,有错误承认并纠正错误。要兴党强党,就必须以勇于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

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就是党的利益,党不会存在任何自己不当的特殊利益。一党之私、一党之利绝不是党的利益,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根本就是“党的利益的根本”,必须站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场,将其立根固本。“党的利益的根本”永远不是“谋私利”。党会始终坚持原则、坚定方向、坚固根本,不会走向与国家、民族、人民利益相违背的反面。避免让“谋私利”成为损害国家、民族、人民大利的根源。总之,“党的利益的根本”是基石、是精髓、是心法,内心时刻铭记、行动以此依据,才能继承并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传承优秀红色基因。

二要不断强化理论武装,永葆初学心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在任何时候对于党员干部来说都不能松懈,要深刻体会领悟其中对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要用理论指导实践,要让其为工作服务。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问题需要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中寻找答案。

1974年1月23日,地理学和气象学领域的泰斗,84岁高龄的竺可桢生病住院。在病房中,竺可桢不能再读书,于是他就让研究高能物理的外孙女婿讲“基本粒子”。看到病榻上的竺可桢,爱人心疼地说:“你连坐都支持不住,还问这些干什么?”他遗憾地说:“我知道得太少了!”两个星期后,竺可桢与世长辞。竺可桢之所以在自己所研究的领域有着至尊地位,来源于他的贡献,更来源于他“知道得太少了”的求知心态。

作为党员干部不要存在“成功”的思想,要敞开胸怀拥抱变化和新鲜事物;要放下固有的“成见”,对于新的可能性要欣然理解并接受;要放下“身段”,以人民的身份去倾听。面对未来的挑战与变化,合理解决好现实中遇到的各种未知问题,这需要一定的智慧。

三要不断强化党性锤炼。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是党员正心修身的必修课”。党性教育作为共产党人的“心学”是党做到讲政治、有信念的一个关键所在。十八大以来,从八项规定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再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可以看到党中央对于党性教育的重视程度尤为重要。无论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还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都要求党员干部要树立坚强的政治意识,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做到以党为中心、心系为民、勇于担责、严格自律,真正做到保持初心不动摇。

第三,正确认识“讲政治、有信念”的现实要求,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关键作用。党员干部不要滥用组织和人民赋予的神圣权力,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发挥关键的带头作用,在政治上明确地位,在作风上清正廉明,在工作上积极肯干,在群众心中踏实靠谱。

一是带头履职尽责,勤政作为。“讲政治、有信念”一定不是一句口号,党员干部要将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坚持以身作则这个基本工作方法,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理解并认识新发展理念,以从严治党为责任,深刻体会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的“夙夜在公”精神,大力倡导和践行“不拖延、不应付”的优良作风,以积极的心态、踏实的作风推动进行各项工作。

《孟子·梁惠王上》中讲道:“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引申为小事情),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不为”是责任意识不强的表现,而“不能”则是能力不行,如果一个有能力的人没有一点责任心,那么他的工作必将一塌糊涂,能力也等于零。所以责任胜于能力,能力的强弱对结果没有多大关系,责任心的强弱才是办好事情的前提条件,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任的人。

一把手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做到知道责任、明确责任、履行责任,自觉把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的要求上来,要主动与上级党组织保持一致性,党员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明确立场,不畏惧任何困难险阻,做人民心中放心的干部。

二是带头攻坚克难,实干兴邦。所谓实干,就是埋头苦干,实实在在的干。在我国历史上,自古就不乏“实干兴邦”的志士,且代代相传。

如今面临着复兴梦想的实现,党员干部一定要勇敢地接好这一棒。

2014年10月,国防大学战役兵棋系统专家、原国防大学信息作战与指挥训练教研部战役兵棋系统教研室副主任张国春,为成功研制我国首个实战化大型兵棋系统、为提高指挥员战略战役训练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

张国春一生老实做人、踏实做事、竭诚报国,完成了实干兴邦的壮举。他用自己45岁的生命诠释了“战士的最高荣耀是倒在报效国家的战场上”这句铮铮誓言,铸就了我国兵棋系统史上的丰碑。

“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23年的军旅生涯,张国春用8000多个日日夜夜的坚守,完成了第一代空军联合作战体系模型,完成了世界级难题“全军战略战役兵棋系统”。为此,他曾经使用过成千上万条字符代码,做过贴近实战的无数次实验,实现了“命位志行”的人生目标与价值。

战时为国捐躯、马革裹尸是军人的终极荣誉;平时陇军备战、尽瘁事国就是军人的核心价值!视军人职业为生命,对待工作满腔热忱、殚精竭虑,张国春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部“实干兴邦”的历史。

(二)涵养忠诚底蕴,对党绝对忠诚,切实提升自身修养

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提升对于忠诚底蕴的理解是每位党员干部的必修课。自北宋岳飞就有“当以忠义报国,立功名,书朱帛,死且不朽”,到明代于谦宣称“丹心报国是男儿”,再到晚清林则徐提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可见自古以来仁人志士们就称颂忠诚、弘扬忠诚,这是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苦难折磨而屹立不倒,并一直自强不息于民族之林的信念基因。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无数革命先辈不惜付出任何代价来诠释赤子之心的深刻内涵,印证了赤子之心的伟大情怀。在面对新的历史机遇条件下,党员干部要持续提升自身素质,始终不忘初心,并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对党绝对保持忠诚。

生活于社会中的人的思想认识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受到影响进而产生变化。因此,要确保赤子之心不失,一定需要主动改造主观世界,保持赤子之心的干净纯洁。

第一,提升理论修养是严以修身的根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党员干部要始终对理论学习有好感,主动提升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学习,静下心来研究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的经典著作,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就有以学修身,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坚持的优良习惯。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把学习作为党员干部增强政治素养,提升工作能力,克服本领恐慌的重要举措,在全党发起学习运动,大兴学习之风。当年陈云同志领导的学习小组就坚持了五年之久。曾在陕北公学总校高级部二队学习的陈辛火回忆:没有课堂,就在窑洞前的坪地上、在树荫下的空地上上课。在1938年11月20日日本飞机轰炸延安的第二天,也照常到一个山坡上坚持上课。没有桌子、凳子,就席地而坐,膝盖就是活动的“桌子”。纸张困难,就用淡蓝色的马兰草造的纸写字,有时还用桦树皮写诗。每月发的一点有限的津贴差不多全用来买了书。只要新华书店到了新书,很快就被抢购一空。那时夜间照明条件很差,但是大家为革命如饥似渴地学习,常常围着豆粒大的灯光读到深夜。抗大学员的学习风气也非常浓厚,救国救民的执着追求,使学员们迸发出高涨的学习热情,就连参加劳动或行军打仗都坚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学习。“认字就在背包上、写字写在大路上”,就是抗大学习风气的生动写照。正是重视学习使共产党人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能力与本领不断增强,开创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和中国革命由胜利走向胜利的新局面。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原副市长薄连根落网后,在检讨材料中写道:“自从提任副市长后,就没有认真参加过政治理论学习,把中央的政策和自治区党委的要求当成耳旁风,一吹而过……自己没能顶住诱惑、守住底线,变为人民的罪人。现在冷静分析,原因是自己的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为此,党员干部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做到思想上坚信不疑、意志上坚韧不拔、行动上坚定不移,永葆对信仰、对党、对组织、对事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始终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价值追求、一种生活方式,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切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二,克服艰难困苦是严以修身的最好课堂。看待一个党员干部的修身成果可以从其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应对态度中寻找依据,这也是检验党员干部是否真正修身的试验石。在延安时期,共产党人不惧怕任何艰难险阻,永远怀着高昂的革命斗志,精神上时刻保持奋发向上、勇于拼搏,书写出伟大光辉灿烂的历史崭新篇章。早在1936年,去陕北做采访的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就看到共产党领导人的状况:毛泽东住着破烂不堪的窑洞,周恩来睡着坚硬的土炕,彭德怀穿着用降落伞改造后编制的背心,当时任苏维埃政府财政部部长的林伯渠耳朵上带着的眼睛都是用麻绳修补改造过的,他发现了共产党人身上具有的强大力量,将其称之为“东方魔力”“兴国之光”。据当时在延安革命基地的老同志回忆,毛泽东一件棉衣居然从1936年穿到1942年。朱德功高不自居,望高不自显,位高不自私,深入战士们中去一起干活,没有什么等级分别。周恩来在抗战期间因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政部副部长,每月只从几百元的薪金中留5元作为津贴,把剩下的都交了党费。刘少奇撰写《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得到稿费两千元,对于胃不好的他工作人员一再建议买些大米吃补补,但是他坚决不搞特殊化,一同和同志们吃小米,并将这两千元稿费交了党费。任弼时由于两次铁窗经历身体遭到严重损害,但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一怕麻烦人,二怕工作少,三怕花钱多”,努力为党和人民工作。359旅作为大生产运动中涌现出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典范,以“在深山密林安家,向荒山野岭要粮”的英雄气概,短短的三年时间就把南泥湾变成陕北的独特好江南。由于战士们辛勤地劳动,使得359旅不得不制定“不得早到、不得晚退”的劳动纪律。共产党人正是以独立自主、顽强不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意志品格,经受住任何困难险阻的考验,在人们心中形成伟大的人物形象。

据《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介绍,习近平15岁到黄土高原下乡改造,22岁离开,整整七年的时间。15岁,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还是爸爸妈妈怀抱里的宝贝,是一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公子小姐,但是习近平同志却离开了爸爸妈妈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里。

但是面对生活的变故,习近平同志很乐观地面对一切,“真诚地去和乡亲们打成一片,自觉地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炼。”几年中,习近平同志经过了农村生活的四大关,他是这样描写四大关的:“一是跳蚤关。在城里,从未见过跳蚤,而梁家河的夏天,几乎是躺在跳蚤堆里睡觉,一咬一挠,浑身发肿。但两年后就习惯了,无论如何叮咬,照样睡得香甜。二是饮食关。过去吃的都是精米细面,现在是粗粝的杂粮,可不久我便咽得下,吃得香了,直到今日,我对陕北乡村的饭菜还很有感情,就拿酸菜来说,多时不吃还真想它。三是劳动关。刚开始干活时,我挣6个工分,没有妇女高。两年后,我就拿到壮劳力的10个工分,成了种地的好把式。四是思想关。这是最重要的,我学到了农民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乡亲们也逐渐把我看作他们中的一分子。”

虽然生活艰难,但是他依旧渴求上进,为了加入梦想中的共青团,他曾经写了八次入团申请书。入团难,入党更难,为了入党,习近平同志曾经先后写了10次入党申请书,都因家庭问题遭到党组织的拒绝,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工作热情,他曾经做过赤脚医生,做记工员、农技员,同社员一道打井、打坝、修公路,发展生产,改变家乡的面貌。艰苦的生存环境不仅没有消磨掉他的意志,反而坚定了他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第三,秉承廉洁自律是严以修身的法宝。一个有觉悟的党员干部“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党性修养的最直接最通俗的概括。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想当清官的县令,无奈管不住自己,一见“黄白物”眼就红了,手就痒了,想方设法揣进自己的兜里,因而痛苦极了。阎王爷想了想告诉他,如果你真想当个清官,也不是没办法,简单的很,就是洗净你的贪心,换掉你的馋眼。于是令技艺超群的“神医”给他“洗心换眼”,后来他果真做了清官。当然故事是人想象出来的,世上哪有什么“神医”,克制贪婪的最好的医生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是自己廉洁自律,是自己对人民对法律的敬畏。

自律就是通过坚定理想信念,通过党纪国法,自觉约束过度的贪欲,规范地行使职权,增加贪腐后果的畏惧,自觉规避贪腐的陷阱;自律,就是使自己能忍能让,就是要给自己“洗心换眼”。

党员干部要提高自律能力,始终坚持清廉干事。宋朝释道元的《景德传灯录》中所说的“宁可清贫自乐,不作浊富多忧”正是这样一种境界。古有至理名言:“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寐八尺。”

钱财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何必贪求?古往今来,凡受人称道的仁人志士,没有不坚守清贫的。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屠陋巷”,孔子用“贤哉回也”高度赞颂他;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布衣素食,死无余帛;于成龙“日惟以粗粝疏食自给”,康熙赞他“天下廉吏第一”名副其实;将军孙毅功绩显赫,薪金丰厚,却总是军衣军帽军挎包,把扶贫帮困、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教育当作自己的义务。清廉是官德人品的底线,也是老百姓对干部的基本要求。干事是心系人民、奋发有为的具体体现,是赢得民心的根本途径。党员忠诚于党,必须在作风上清正廉洁、在工作上敢于担当,二者缺一不可。一方面要加强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维护和严格执行党的纪律,正确对待名利地位,不为金钱、名利所累,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另一方面要奋发进取、主动作为,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执著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努力干出一番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

(三)感悟忠诚可贵,彰显公仆本色,切实涵养忠诚之心

入党誓词中“永不叛党”的神圣宣言无论在何种急剧变化的历史条件下,都不会被外部险峻的形势所影响而改变,并会被共产党人一代代延续下去,这同时也是每位党员干部的终身义务。党员干部必须要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到底灵不灵”“共产主义到底要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底行不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切问题,为正确思想指明方向,更加坚定“三个自信”,始终与党的发展方向保持高度一致性。

第一,始终坚持服从,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党员干部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站稳政治立场,增强政治意识,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常补精神之“钙”,“做到热爱党、拥护党、坚定跟党走,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使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在思想上行动上坚如磐石、不可动摇”。

“四个服从”“四个始终”。党员干部要做到为官清廉干净,首先要始终坚持“四个服从”,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如果党员干部做事情具有对自身利益趋利避害的选择性,那么党员干部就很难在群众面前树立起威信,更不可能做事纯洁干净。忠诚和干净是密不可分的,忠诚是干净的前提,而如果想要忠诚就必须先做到干净。必须坚持“四个始终”,始终对党忠诚,始终对组织坦诚,始终对权力敬畏,始终担负政治责任。

第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和修身之要必须做到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就已经开始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并且把自己的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与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斗争相绑定,以中华民族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自身利益,从而赢得人心。“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从这段文字可见理想信念具有强大的向心力作用。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因为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所以能成为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的一面鲜明旗帜,并严格要求每位学员具有三个牺牲精神,即牺牲升官、牺牲发财、牺牲生命。延安对于革命队伍来说是一个天然的培养人、改造人、锻炼人、提高人的大熔炉,为中国共产党造就了许多政治信念坚定、内心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优良干部队伍,为中国革命胜利提供了巨大的人才基础。

第三,增强大局观念,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中时常出现大局意识。大局意识在中国共产党创立之初就被高度关注重视,明确定位了党的“先锋队”“指导者”地位:“实行无产阶级革命与专政……都非有一个强大的共产党做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与指导者不可。”党的二大通过的第一部党章对全党提出了较为细致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如“区或地方执行委员会及各组均须执行及宣传中央执行委员会所定政策,不得自定政策”“中央执行委员会未发表意见时,区或地方执行委员会,均不得单独发表意见”等。这里的“不得自定政策”“不得单独发表意见”等内容,就是大局意识的生动体现。

1923年8月,刘少奇在《对俱乐部过去的批评和将来的计划》一文中写道:“对俱乐部的议决案,总是顾及大局,顾全万余工友的,或者有少数工友有不得利益的地方,也应为大局的关系而服从。”这是党的文件中首次出现“大局意识”。

大革命失败后,由于党的“左”倾错误,造成党内一度组织涣散,有的党员干部大局意识不强,个别甚至走上了公开分裂党的道路。1931年,时任中共中央委员、全国总工会宣传部长的罗章龙,公然违抗中央,非法成立“中央非常委会”“第二省委”等组织,被开除出党。历史的教训表明,党员干部特别是中央主要党员干部如果缺乏大局意识,就会给党的事业带来严重困难,甚至危及党的生命。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当时党中央的负责人没有从全局出发,固守错误路线方针政策,最终导致反“围剿”斗争失败,党及其领导的红军被迫实行艰苦卓绝的战略转移。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及时纠正了“左”倾错误路线,同时“号召全党同志像一个人一样团结在中央的周围”。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对大局意识作出深刻阐述。遵义会议后,大局意识在党和红军内逐渐树立起来,大家拧成一股绳,不断取得斗争的胜利。1936年7月,红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在贺龙、任弼时等详细地了解到张国焘南下另立中央的情况后,当即表现出了很强的大局意识,坚定地拥护毛泽东同志领导的党中央,并与朱德共同努力促成了红四方面军最终北上。

与张国焘分裂主义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刘志丹、习仲勋等陕北根据地党和红军广大党员干部所表现出的高度自觉地服从中央、维护团结的大局意识。在党中央到达陕北后,习仲勋从革命大局出发,坚定地服从党中央安排,在不同的岗位上努力为党工作,从不计较曾经受过的不公正对待。1943年,毛泽东亲笔写下“党的利益在第一位”赠给习仲勋,这是对习仲勋崇高大局观的充分肯定。

抗日战争时期,“顾全大局”“识大体,顾全局”“舍小我,顾大局”等表述频繁地出现在党的文件中。党中央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大局意识,就在于当时“左”倾错误思想在党内仍有存在,再加上王明在对待统一战线问题上的右倾错误,造成部分党内同志思想的混乱,对革命的大局造成不小的危害。对此,毛泽东提出“必须从思想上组织上认真地整顿一番”。1942年至1945年开展的延安整风运动,形成了学习马列主义的热潮,使全体党员干部“收获了从来没有的思想上改造的成绩”,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大局意识得以巩固和加强。

党的七大将大会方针定为“团结一致,争取胜利”,体现了党对大局意识的重视。之后,为克服分散主义,党中央提出建立报告制度,要求各中央局和分局定期向中央作报告,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从制度层面巩固大局意识。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再次强调大局意识,并将其形象生动地比喻为“弹钢琴”:“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并以此告诫全党同志:“各地、各军、各部门的工作,都要照顾到,不能只注意一部分问题而把别的丢掉。”学会“弹钢琴”在这次会议上被列为党委会工作的十二个方法之一。

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先后提出了“考虑任何问题都要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大局”“议大事、抓大事,胸中要有全局”“始终坚持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等新的大局观。1995年,《中央宣传部、国家经贸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配合重大改革政策和措施的出台,及时进行国内外形势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职工的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刻论及大局意识,并将其提升到新的高度,与政治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一起纳入到“四个意识”之中,使之成为增强团结统一、凝聚发展动力的思想保证。

党员干部只有顾全大局,才能正确定位,确保团结一致、步调统一。党员干部必须胸怀大局意识,准确定位工作在大局中的位置,做到明确把握大局、主动服务大局、坚决固守大局;党员干部观察和思考问题要站在大局当中,深刻认识中央对复杂形势的准确判断和总体部署并与自身的思想和行动相统一,真正做到在工作中围绕大局解决问题、准确决策、及时落实,一切以大局为出发原点;加强组织意识,时刻铭记自己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是需要为组织做贡献的一员,并勇于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第四,强化责任意识,真正做到敢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党员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敢于担当,就是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深刻认识到“无功就是过、庸碌就是错”,勇于打破不合理的规则束缚,敢于破除各类“藩篱”,以结果为导向的踏实做事,抓紧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部署,对于有利于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要及时推进落实,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贡献。那么,党员干部如何真正做到敢于担当呢?

一是担起主体责任。主体责任落空,是党员干部的严重失职。要担起主体责任,就要加强落实教育监督和违规问责。每位党员干部都应担负起主体责任,思想上加强党的领导,努力为党的建设做贡献。

工作上拒绝任人唯亲,对待工作要尽职尽责,不暗箱操作,时刻准备接受公众的公平审判。自身上要具有一颗纯洁之心,公众的利益就是自身的利益,做到在规则下公平办事处事。要始终围绕全面从严治党的共同目标,准确把握并处理好“两个责任”的关系,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要实现“两个责任”相统一。

二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能在战争年代克服重重困难的法宝。对于一个人来说,最难的莫过于看到自己的弱点并战胜自己。对于一个政党来说,最难的莫过于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的成绩和错误,并及时纠正错误和总结经验。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而光荣的政党。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走过很多弯路,甚至因为右倾和“左倾”的错误,导致红军数量折损多达90%。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被确立。

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同志着手开展整风运动,旨在实事求是地回顾和总结中国共产党走过的20年历史。在这轮整风运动中,中国共产党人对自己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广泛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从而最终确立了以调查研究为基础,鲜明地反对主观主义的实事求是学风和作风。这次整风运动保证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的顺利召开,使得中国共产党实现了空前的团结,从而保证了革命的顺利。批评与自我批评,在今天我们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同样是中国共产党实现高度团结和战斗有力的法宝。

第五,弘扬奉献精神,努力做到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是共产党人的崇高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讲奉献,就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中国共产党植根于人民,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力量的源泉。只有对人民群众饱含着深切感情,才能不负党的嘱托。人民性和党性从来都是统一的,中国共产党没有高于人民利益的特殊利益。作为党员干部,应该履行人民赤子的责任,甘于奉献,心中装着人民群众,以人民群众的疾苦为疾苦,以人民群众的幸福为幸福。

作为党员干部,应把忠诚化为奉献。忠诚是一种操守、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奉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是如此。“要立足本职岗位,在艰苦环境中奉献青春,磨砺自己,把‘吃亏’和‘吃苦’当成一种幸福、看成一种财富,在‘吃亏’中积累经验,从身边事做起,在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奉献中汲取营养,苦练心智,用爱岗敬业和牺牲精神谱写无悔的人生,书写忠诚的篇章”。

习近平同志在陕北延川县粱家河村担任村支书时,与群众一起摸爬滚打,七年多的时间里,让百姓吃上了饱饭。后来他要去清华大学读书时,临行的早晨,自发赶来的乡亲们早就悄悄地等在他的门前,为他送行。

在河北正定任县委书记的日子里,习近平同志骑着一辆破自行车走遍每个村子,经常靠啃冷馒头充饥。他一心为民,提出一整套兴县战略,办了很多实事好事。

云南鲁甸发生了地震,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地震灾区,走进帐篷,亲切地慰问群众,问受灾群众冬天盖这样的被子暖不暖和。温暖细节的背后,牵挂的是灾区父老冷暖。“大寒节令送大爱,龙头喜降丰年雪。千家万户彤彤日,十万乌蒙尽开颜”,大伙写的诗,写出了党心,写出了民意。也正是共产党领导人这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大爱,感动了老百姓,感动了全中国,使鲁甸的冬天也充满了一丝暖暖的温情。如何在自己岗位上践行忠诚,习近平同志用行动作出了生动诠释。

二、树立忠诚形象,学做忠诚之人,从认识上明辨忠诚之要

习总书记强调:“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

(一)有信念,涵养“诚”的价值追求,做道德上“老实人”

党员干部要做理想信念的捍卫者,以铁一般的信仰信念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心中有党、对党忠诚”,时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树之茂盛靠根深,人之忠诚靠铸魂。”党员干部要从精神上补“钙”,“以党的理论武装头脑,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练就共产党人的钢筋铁骨,铸牢坚守信仰的铜墙铁壁,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党员必须增强党性,对党忠诚,应坚持做到“两个第一”。“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一切迷惘迟疑的观点,一切及时行乐的思想,一切贪图私利的行为,一切无所作为的作风,都是与此格格不入的”。第一,赤诚信党,心中有党不忘恩。“天下至德,莫大于忠”。

忠诚才可靠,可靠才可用。党员干部首先要在政治上过得硬,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的权威,始终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时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其次要在思想上有定力,把知党史、学党章、明党情、颂党恩时刻铭记在心,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坚持。尤其在当今社会思想多样、社会价值多元、社会思潮多变的新形势下,更要始终保持政治清醒、立场坚定。三是要在行动上见真章,我们只有坚持对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才能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问题上,不被各种杂音所扰,不被各种诱惑所困,不被各种艰险所阻;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复杂矛盾面前敢于较真。

第二,虔诚为民,心中有民不忘本。古人说,民为贵、君为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必须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善于从人民群众反映的“小问题”上悟出“大道理”。要把“为民”作为一份责任,始终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要把“为民”作为一生追求,“为官避事平生耻”,以敷衍塞责、怕事躲事为耻,以心忧万民、心系百姓为荣,自觉从群众的切身感受出发,多一些雪中送炭,少一些锦上添花,像焦裕禄同志那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为人民服务,为世界工作”是林伯渠张贴在床头的座右铭。“人人争识林老头,亲切有如家人父。灯前细谈几件事,米面油盐棉花布。”就是对林伯渠为民情怀的生动写照。1944 年 9 月 5 日因炭窑崩塌而光荣牺牲的中央警卫团战士张思德,党叫干啥就干啥,干一行爱一行,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他心里时刻装着群众,一次当组织让他去买猪,得知错赶了老百姓的猪后,他可以不顾劳累走几十里路把猪送还老乡;1943 年春在修建八路军大礼堂时,当一根大梁要掉下来会砸着下面干活的同志时,他可以奋不顾身冲上去,用肩膀扛住大梁,避免一场事故发生;1944 年他在烧木炭时,当炭窑要倒塌的危急时刻,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友,塑造了一个共产党人完全彻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形象。

党员干部要把“为民”作为一种本领,“没有金刚钻,难揽瓷器活”,为民决不是一夫之勇,也不是一事之快,更不是一日之功,善于从实践中练就一身为人民群众解难事、办实事、成大事的真功夫。为民服务无止境,改革创新无止境,我们既要勤于学、敏于学,丰富知识储备,打牢履职尽责的知识基础,又要实于行、巧于干,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砥砺品质,提高本领。

第三,竭诚敬业,心中有责不懈怠。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党员干部无论担任何种职务、无论职务大小,都必须对自己担任的职务负责,对自己所做的工作负责,对人民群众的利益负责。党员干部应立足本职、守土有责、担当负责,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要敢于做小事、成大事、闯新路、创实绩,始终把精力和心思全部用在抓基础、利长远、解难题、办实事上。发展检验党性,民意评判作风。党员干部应积极顺从民意,从根本上解决有责不尽、重权轻责等问题。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状态和锐意进取的激情,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电视剧《正午阳光》曾经在电视上热播,引起大家的极大关注,因为剧中发生的事情在很多地方还依然存在着。剧中介绍的是前任县委书记为了迅速脱贫致富,大力发展焦化产业。在焦化产业的带动下,安和县的经济的确有了很大的提升,县委书记也因此被提拔到市里任职。但是安和的发展依靠的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暂时的经济发展。由于焦化产业是严重污染产业。在帮助群众致富的同时,孩子们却没有了呼吸的空气,抬头再也看不到蓝天,小河里的水也不能再为鱼儿提供安全的生存空间,土质恶化,这系列的事件让现任县委书记康民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为了使安和县走上一条健康的致富道路,康民生与短期发展之路产生了剧烈的冲突,不仅得罪了安和县县委,甚至受到了整个安和县的群众反对。但是康民生义无反顾,终于赢得了人民的支持,“断臂治污”成功,经过三年时间,他将安和经济成功转型绿色经济,成为百姓爱戴的“民生书记”。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正午阳光》所反映的事情在许多地方都发生过。

作为党员干部,不能只追求一时的经济发展,更不能因噎废食。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每位党员干部都应该有这种忠诚于当下、负责于后代的勇气和智慧!

第四,宠辱不惊,心中有恒不妄为。古人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坦诚是一种品行,更应成为一种追求。党员干部应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官”。

唐朝有个叫卢承庆的人,一生为官清廉,做事认真,讲求实际。

他时任考工员外郎,主要负责考察官员。按照官员为官情况,分为上中下三等,然后每一等再分上中下三等。有一次,卢承庆考核一个监督运粮的官员,由于这个人在运粮的过程中船翻了,使不少粮食受到损失,于是卢承庆就给他定了一个中下。

运粮官在得到“中下”的评语后,并没有生气,依然谈笑自若。卢承庆觉得,这个人得到这样的差评却没有生气,说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有责任心,因此,卢承庆把评价改成“中中”。

看到这个评价之后,运粮官并没有因此而特别高兴,依然认真做着自己的事情。卢承庆心想:这个人无论面对怎样的结果都能坦然面对,宠辱不惊,这样的人一定不贪图名利。于是,他调查翻船事故,才发现船翻不是因为运粮官管理不善造成的,而是因为突然遇到了刮大风,把船吹翻了。卢承庆一想,看来给他中中也不合适。于是,又给改成了中上。这个运粮官并没有为此而感到特别高兴,得意忘形。

卢承庆对他印象很好,后来在吏部考核时,提拔了他。果然,运粮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一番成绩。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一副对联,寥寥数语,却深刻地道出了人生对事物、对名利应有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荣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才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这既是为官应有的态度,也是做人的准则。

党员干部“干事”而不“干净”,好大喜功,追名逐利,假公济私,是一种腐败;“干净”而不“干事”,为官不为,同样也是腐败。

党员干部要自觉讲规矩、守纪律,不任性、不妄为,始终保持一颗坦诚之心、一颗健康之心,始终以谨慎之心对待权力,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以警惕之心对待诱惑,从而在各种诱惑面前心不动、眼不红、嘴不馋、手不沾,正确对待得与失,正确理解苦与乐。只有这样才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当好人民的公仆,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做一名人民群众拥戴的实干型党员干部。

(二)讲政治,锤炼“忠”的政治品格,做政治上“明白人”

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就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进而明辨是非,能够在各种复杂的情势下保持政治定力,始终忠诚地跟党走,向党中央看齐。那么,在实际生活中,党员干部如何锤炼忠诚品格呢?

第一,做有政治修养的诚实人。习总书记指出:“坚持对党绝对忠诚,必须对党高度信赖,做到热爱党、拥护党、永远跟党走”。党性修养最重要的就是忠诚地坚守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想信念是旗帜,是方向,是道路问题。因此,在这一点上,党员干部一定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对党高度信赖,真诚地将自己的行动融入到中国共产党事业的伟大征程之中。

“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腐败是侵蚀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毒瘤。党员干部必须加强自身的政治道德修养,内诚于心,外诚于行,不欺骗党和人民,不做表里不一的两面人,对党忠诚,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强调,“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党员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时时处处见贤思齐,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

第二,做对党忠诚的老实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实事求是的伟大政党。实事求是是我们的党的灵魂所在。尊重事实和规律,尊重历史和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哲学观。为此,每一位共产党员也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对党和人民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虚情假意的“两面人”行为,是每一个共产党人所应该反对的。对党和人民忠诚,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政治底色。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庄严宣告:“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列宁要求布尔什维克人“绝不说谎,我们的力量在于说真话”。敢说真话,关乎忠诚,关乎担当。毛泽东同志曾说:“老实人,敢讲真话的人,归根到底,于人民事业有利,于自己也不吃亏”。襟怀坦白、公道正派体现出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境界,表现了党员干部团结同志共创伟业的能力和水平。从焦裕禄、孔繁森到杨善洲、罗阳,都是老老实实的党员,对党、对人民一心一意、真心诚意、全心全意,都是依靠“吃亏”的老实人精神,甘当螺丝钉、甘做铺路石、甘为孺子牛,赢得了党和人民的尊重与赞许。

“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不是大而化之的总体印象,而是明确具体的时时事事。面对党旗宣过誓,就成了有组织的人,就要在政治上讲忠诚、组织上讲服从、行动上讲纪律,才能始终站在党的立场说话,始终与党同心同德,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将绝对忠诚铸入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对党绝对忠诚,是我们事业始终处于正确航向的保证。只有每一位共产党员做到对党忠诚,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紧密团结。中国共产党近100年的奋斗历程表明,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是中国共产党兴旺发达的根本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讲,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做人坦坦荡荡、实实在在,保持共产党人纯而又纯的“忠诚度”,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就会越强越有力量。

(三)守规矩,践行“廉”的为官准则,做工作上“干净人”

在守规矩上既严又实。任何人都要有规矩、知规矩、守规矩。如果把规矩当成“橡皮泥”“稻草人”,那就肯定要摔跟头、尝苦头。对党员干部来讲,一定要弄明白国家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必须坚持“手握硬戒尺、守住铁规矩”,十分清楚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要弄明白党的纪律和规矩的严肃性,始终心怀敬畏之心,牢记党的纪律红线不可逾越、党的各项规矩底线不能触碰。那么,党员干部如何用守规矩践行政治忠诚呢?

第一,思想上姓党,用规矩铸忠魂。中国共产党一直将思想建设摆在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的首位。思想的纯洁性,体现在党员干部个人的行动中,就是对党绝对忠诚,模范地遵守党的制度和规矩。做人干净是党员干部最起码的准则,为民干事是党员干部最基本的义务。做人不干净就肯定要出事,慵懒不干事就肯定要误事。习总书记指出:“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

作为党员干部要时时刻刻从思想上高标准要求自己,在行动上遵守党的制度和国家的法律,从而实现思想和行动上的统一。作为党员干部,对于自己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要摆正自己的观念,端正自己的位置。

个人所取得一切的成就,都离不开党的培养和人民的支持。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我们共产党人是人民追求福祉的工具。因此,作为党员干部,时时刻刻铭记忠诚、干净和担当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关乎个人的职业生命,也关系到党的人心向背。

第二,行动上跟党,守纪律严用权。中国共产党有着鲜明的政治纪律,权力必须在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的范围内运行。我们手中的权力来自于人民,是人民让渡给我们,旨在为人民谋福。因此,党员干部要在行动上与党的宗旨保持一致,拥有正确的权力观,慎重对待人民所赋予的权力。敬畏权力,方能守住为民的操守。权力是一把双刃剑。为国为民,事业兴旺、造福一方;为己为私,民怨沸腾、贻害无穷。天上掉下馅饼,脚下必有陷阱;诱惑无处不在,必须时刻警觉。心有敬畏,行有所止;手握戒尺,动有所虑。执政党手中的权力是属于人民的公器,只能用于为人民服务,而不是相反。在公与私之间,必须界限分明。权力和责任相对应,有多大权力就相应承担多大的责任。

这种责任就需要党员干部积极作为,实现权力为民造福的宗旨;也需要党员干部不做损害人民利益的事情,守住权力的底线;也需要在没有尽到应尽责任时,受到问责和追责。

第三,胆魂上姓党,用法律扬底气。宋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大文豪王安石曾说:“守天下之法者,莫如吏。”敬畏法律,方能守住公仆的情怀。法律之律,对党员干部更要严律。敬畏法律,就是要学法懂法知法守法,在政治上把握住方向,在用权上把握住原则,在生活上把握住小节,踏实做人,干净做事,勤俭为官,清白处世,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李克强总理说过,“有权不可任性”。这是告诫我们,成事需要胆略,用权则需要谨慎。权力,关键在用正、用好。“权力任性”是党性弱化、法治观念淡薄的表现。党性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按原则办事,按规矩办事,按法律办事。而任性的权力,就是甩开党性原则,甩开规章制度,甩开法制约束,率性而为,肆意妄为。

南京市原市长季建业2015年第10期在悔过书中写道:“廉洁是1,事业、功名、地位、财富、尊严都是0。廉洁出了问题,一切都等于0。”这是用血的教训得出的“政治生命公式”,值得每一名党员干部深思。凡清官皆有一个共性,那就是遵规矩、守纪律。落马官员也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心中无戒、心中无法。党员干部要自觉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不以“小节无碍”宽容自己,不以“下不为例”开脱自己,自觉给欲望安上“闸门”,不迈违规违纪的“第一步”,不犯廉洁从政的“第一错”,保持和增添做人的底气、做事的硬气、做官的正气。

(四)真服务,恪守“实”的行为操守,做干事上“勤快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做好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本务。君子务本,作为共产党人来说,为人民办事就是务本,正如习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干部好不好不是我们说了算,而是老百姓说了算”。好干部就是做好本职做好服务的干部,就是群众公认、真才实干的干部。随着领导岗位的改变,党员干部要提防自己脱离了本色。不管身居何职,中国共产党的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和“孺子牛”。不管身处何处,中国共产党人都要将老百姓时刻怀揣在心里,绝不能走上背离党和人民之路。

第一,做为民服务的勤务员。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来到地处武陵山区中心地带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考察。山道狭窄,看到背着满篓柚子的村民,习近平问“重不重?”听说有五六十斤,他赶紧侧身说“你快走吧,背着很重”。随后,习近平又来到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苗族贫困村民施齐文家中看望。施齐文64岁的老伴石爬专不认识他,便问:“我怎么称呼您?”习近平听了后,笑着向大妈介绍自己说:“我是人民的勤务员”。

为人民做好服务,要体现在党员干部每天的工作行动中,体现在艰苦奋斗中,体现在为公为民办事中,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敢于担当,在为党分忧和为民请命的伟大实践中去锻造自己。习总书记在一次座谈会中指出越是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越要放到艰苦环境中去,越要派到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线去,让他们在实践锻炼中增强党性、改进作风、磨炼意志、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增长才干。实践是一切理论和行动的试金石,能否成长为一名好干部也需要在实践中去磨砺和检验。

安徽省财政厅干部沈浩被选派到小岗村担任党组织书记后,在农村一干就是六年。六年间,他带领小岗群众转变观念,推动土地流转,调整产业结构;让112户群众住进规划齐整的楼房新居,帮助村民修路通水,修建学校、医院和敬老院……被小岗群众视作顶梁柱,“难得的好干部”。沈浩在小岗村挂职这六年,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除了外出开会、招商,基本都在村里,每一年春节都是忙到大年三十中午才回家,年初二又回到村里。追忆起沈浩,村民们无不动容。69岁的五保户韩庆江患有肺结核,没钱医治,是沈浩把他送到镇医院住院治愈,没让韩庆江花一分钱。

韩庆江说:“要不是沈书记,我这条命早就没了。”困难户韩德国的孙子出世后,母乳不够,家里又买不起奶粉,找到沈浩,他二话没说就从自己口袋里掏出1000元……在沈浩去世的三天前,一位名叫严金昌的村民对沈浩说:“沈书记,现在三年又到期了,我们还想再扣你三年。”沈浩笑着说:“我不走了,永远在小岗干了。”严金昌老泪纵横:“没想到他真的永远留在了小岗。”

第二,做干事创业的勤快人。干事创业要“实”,在“实”上下功夫。“实”和“虚”相对,虚心假意是工作的大敌。要做到“实”,就要先做到脑勤、心勤、手勤、脚勤。子张向孔子问政,孔子回答说:“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说的是为政主要在不懈怠,执行要忠实。

要做到勤快,就要警惕以下几种倾向:其一,懈怠无为倾向。随着岗位的升迁,个别党员干部出现精神懈怠,不思进取,甚至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人生格言来对待所有的工作。这种倾向是典型的为官不为的倾向。违纪违法犯罪的事,当然一件都不能做。但是为民造福的事,则一件都不能少做。党员干部不能将这两种性质的事情混为一谈,进而不敢为和不想为。其二,畏惧困难的倾向。个别党员干部看到难啃的骨头,就避之千里,看到香饽饽,就相互争抢。随着“四个全面”的持续推进,改革进入深水区,我们会碰到很多难事和挑战要处理,但是这正是考验干部能力的时机。畏惧困难,不是共产党人的风格。其三,胡乱作为的倾向。积极作为和胡乱作为是有本质区别的,其区别在于是否为人民造福。危害环境破坏生态的事不能干、有损人民长远利益的事情不能干、阻碍民生改善的事情不能干。也就是,“干”事不等于“坏”事。

第三,做决策落实的实干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没有实干,一切想法都无法落地。只有实干才能成就梦想和伟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和伟业,需要党员干部带头实干,抓铁留痕,一步一个脚印,将我们的事业建筑在坚实的现实基础之上。要有几年干成一件大事的谋划,也要有一年干好几件事的行动,着力于谋划全局,并完成阶段目标。在实干中,要警惕等、靠、要的惰性想法,同时要防止拍脑袋决策的胡乱行为,实干要尊重人民的意愿和办事规律。要在行动前,积极做好调查研究,提前规划、集思广益、慎重考虑。改革开放中的难题不可避免,发展的问题必须在发展中解决,及时纠正行动中的错误方向。

三、砥砺忠诚之行,践行忠诚之举,从行动上落实忠诚之义

忠诚作为一种信仰和品格,不是与生俱来、也无法一蹴而就,必须在长期艰苦的学习实践中培育和锻造。只有不断强化党员干部践行忠诚品质的意识,把握绝对忠诚的践行方法,将忠诚之心落到实际行动中,才能始终定住心神,站稳脚跟,挺起脊梁,永葆忠诚。

(一)忠诚始于行动,实干成就伟业

一个人的所有的表现最终都要体现到行动中来说明,才能有力量。

行动是最鲜活的语言,一步一个脚印的行动,胜过千言万语。对党的绝对忠诚,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必须落实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落实中央指令的实际行动上来。

第一,带头严纪律。纪律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没有集中统一的纪律,中国共产党就不可能发展壮大。在革命时期,面对敌人炮火的危险,严守纪律是中国共产党能生存下来的“护身符”。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面对各种诱惑,严守纪律同样是中国共产党能继续伟大的“奠基石”。作为党员干部,必须要从全局的角度,来看待新时期严守纪律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意义,并带头按政策、法规和程序办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的各项制度必须在实践中得到落实执行,中国共产党才能拥有旺盛的生命力。

唐太宗曾经对梁公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照镜子,正衣冠,其实质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抗日战争时期,百团大战之后,一天晚上,在毛泽东同志居住的窑洞,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三个人坐在一起,讨论关于大家对待彭德怀领导的百团大战问题的看法。

谈话前,毛泽东同志开门见山,约法三章:“咱们定下个君子协定:第一,把话讲透;第二,可以骂娘;第三,各自检讨,不准记仇,不得影响工作。”

毛泽东同志首先展开自我批评,他平静地对彭德怀同志说:“我先给你作检讨。造成这样子的后果,责任全在我,事先没得向你通气,事后又没得向你作解释,这也是老同乡我的不对……‘百团大战’是无可非议的。从组织手续上讲,你战前对军委有报告,当时军委和我个人也是同意了的。如果讲缺点的话,那就是军委回电未到,你就提前动作了,但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嘛,若说有错。首先错误在我,我不但同意了,给你发了电报,还向你提出这样的大战役是否可以多搞几次。”

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但是却遭到了党内许多同志的非议,对此彭德怀心里非常不满。但是听了毛泽东同志的这番话,他积在心里的不解及埋怨顿时消失了,感激地说:“同志间的了解、信任胜过最高奖赏,有主席今晚这席话,就是现在叫我去死,也是死而无憾了。你还是了解我的,倒是我对你有误会,甚至有埋怨情绪,还要请你原谅,我是个粗人呀!”

彭德怀同志还意味深长地说:“你毛泽东,我彭德怀,他周恩来,我们在党内都要自觉地接受党的监督和约束,办任何事都要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我们谁也不能头脑发热、独断专行、随心所欲。否则的话,势必给党和人民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如果发生了这种反常的事,那么对我们来说,就是欠了党和人民的债,是有罪的啊!”

三个人看似简单的一次聊天,却充分说明了三位领导人相互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勇气!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便是伟人,在工作或者生活中犯错误都是正常的。关键是对待错误的态度,如果一个人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及时改正,这将会促进一个人的进步,否则任其错误发展下去,一旦病入膏肓,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第二,带头正作风。实事求是、艰苦奋斗、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党风。一个党的党风,是由一个个党员的具体作风所集成,党员的行动表现和精神气质与作为一个政党整体的作风紧密相联系。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形成上述优良传统和党风,所依靠的是在近100年里,无数中国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甘心奉献和勤劳服务的扎实作风。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的每个党员干部依然要以身作则,维护好我们的优良传统,用好我们的“法宝”。作为党员干部,正人先正己,自己首先要作风过硬,才能更好地带领身边人。

第三,带头修德行。修身是做人的根本,修身需要落脚于德行,体现在道德提升和行动改善之上。子路曾和孔子探讨过修身的三个层面,孔子分别答复了:修己以敬、修己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都会事关身边的群众。为此,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修己以安百姓”,是我们的应尽之责任。党员干部只有在修身上注重“忠诚”于党和人民,并体现在为人民群众谋福祉的行动中,才是合格的修行。

一个人的精神,点亮一座城。吴天祥曾任武汉市武昌区信访办副主任。作为武汉市特等劳动模范,数十年来,他先后自掏腰包照顾30多名孤寡老人、17名孤儿,结识了4000多个“穷亲戚”。为了救人,他曾4次跳入长江。

在平凡的岗位上,吴天祥无私奉献,帮助那些贫病幼弱者,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在他的影响下,武汉三镇掀起了一股“学习吴天祥、争做吴天祥”热潮,让爱与付出成为社会和谐的主旋律。

1996年6月,吴天祥所在的武昌区信访办成立武汉市第一个“吴天祥小组”,提出了“学习吴天祥,奉献在岗位”的口号。如今,“吴天祥小组”已遍布武汉的部门、街道、社区、学校以及企事业单位。

据不完全统计,这样的小组已超过1万个,小组成员数十万人,仅武昌区就有志愿者11.7万人。

2011年,武昌区成立了“吴天祥小组志愿者联合会”,全区1860个吴天祥小组志愿服务队常年开展便民利民等17项志愿服务。

各分会紧密配合、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形成了“红背心”“博士义工”等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队33个。

“我生活工作的社区是一个充满真情、充满关爱的家园,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感受到的是和谐、快乐和幸福,因为吴天祥精神在这里闪光。”武汉市江岸区四唯街袁家社区居民曾这样称赞“吴天祥小组”。

一个吴天祥,影响一座城。2009年9月14日,吴天祥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一群“吴天祥”,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吴天祥,已成为武汉市精神文明建设的象征。1996年,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在全省开展向吴天祥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志愿者积极响应,同时激励着一城人积极行动,投身志愿事业,而一项项志愿服务也释放着一个城市对市民和客人的善意,让人感受到一个大爱之城的温暖。

武汉被誉为“大学之城”,100多万在校大学生是武汉志愿服务的主力军和生力军。长江职业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创办12年来,积极开展“义务支教“关爱残障儿童”和“服务进城务工子弟学校”爱心活动。1万多名志愿者走遍200多所敬老院,服务1000多位孤寡老人,组织、参加义演、社会公益服务活动200余场。

一种品格,折射一座城的良心。在吴天祥精神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吴天祥”活跃在武汉三镇。他们一诺千金,用宽广的心胸,标定了人间的公平;他们大爱无声,用人间真爱,诠释生活的真谛;他们善行无疆,用平凡的举动,帮助老弱病残。

“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向善的本性是最重要的。”一个人有了向善之心,便有了丰盈的人生;一朵花的开放,预示着春天的来临。一个人影响一座城,一座城可以改变一个社会,继吴天祥之后,湖北武汉接连走出8位全国道德模范,浙江杭州的最美风景不再是西子湖畔,而是“最美人物”,模范人物集群出现更是湖南湘潭的特点,道德星空中群星闪亮,不仅为天空增加了亮度,更增加了这个社会的温度。

(二)秉承忠诚态度,提升落实本领

春笋不断涌现。吴天祥,已成为武汉市精神文明建设的象征。1996年,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在全省开展向吴天祥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志愿者积极响应,同时激励着一城人积极行动,投身志愿事业,而一项项志愿服务也释放着一个城市对市民和客人的善意,让人感受到一个大爱之城的温暖。

武汉被誉为“大学之城”,100多万在校大学生是武汉志愿服务的主力军和生力军。长江职业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创办12年来,积极开展“义务支教“关爱残障儿童”和“服务进城务工子弟学校”爱心活动。1万多名志愿者走遍200多所敬老院,服务1000多位孤寡老人,组织、参加义演、社会公益服务活动200余场。

一种品格,折射一座城的良心。在吴天祥精神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吴天祥”活跃在武汉三镇。他们一诺千金,用宽广的心胸,标定了人间的公平;他们大爱无声,用人间真爱,诠释生活的真谛;他们善行无疆,用平凡的举动,帮助老弱病残。

“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向善的本性是最重要的。”一个人有了向善之心,便有了丰盈的人生;一朵花的开放,预示着春天的来临。

一个人影响一座城,一座城可以改变一个社会,继吴天祥之后,湖北武汉接连走出8位全国道德模范,浙江杭州的最美风景不再是西子湖畔,而是“最美人物”,模范人物集群出现更是湖南湘潭的特点,道德星空中群星闪亮,不仅为天空增加了亮度,更增加了这个社会的温度。

(二)秉承忠诚态度,提升落实本领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党员干部要通过提升落实能力和强化执行力来践行忠诚之心。提升落实能力,不仅要有“想抓”的意识,还必须有“能抓”的措施、“善抓”的本领、“真抓”的作风。强化执行力,需要有深入实际的务实行动和高质量高效率的运行效果,避免机械执行、被动执行、表面执行。那么,党员干部究竟如何通过执行来诠释政治忠诚呢?

第一,积极破解难题,勇于直面矛盾来解决问题。有在破解难题中推进科学发展的自觉,彰显的是党员干部的责任和担当;能在破解难题中推进科学发展,体现的是党员干部素质和能力。能够发现问题是水平,善于解决问题是能力。知易行难,更要知行合一。在具体工作中,党员干部努力做到发现问题要早、直面问题要真、研究问题要深、解决问题要实,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

党员干部要搞好统筹兼顾。有时破解难题顾此失彼,按下葫芦浮起瓢,说到底就是缺乏统揽全局的远见卓识和科学筹划、兼顾各方的工作能力。工作中,我们既不能“不顾”,又不能“只顾”,而必须是“兼顾”,做到长短兼顾、标本兼治,整合和调动各方面资源,审时度势,因势利导,相互配合,破立并举,用重点突破推动难题得到全面彻底地解决。党员干部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敢字为先,大胆尝试,多谋创意之策、多出创新之举、多做创造之事。要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提出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方案,努力解决问题,有效推动工作。

党员干部要借鉴成功经验。有的难题这里有,别的地方也可能会出现。在本地本部门是难题,在彼地、别的部门或许已经得到了很好春笋不断涌现。吴天祥,已成为武汉市精神文明建设的象征。1996年,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在全省开展向吴天祥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志愿者积极响应,同时激励着一城人积极行动,投身志愿事业,而一项项志愿服务也释放着一个城市对市民和客人的善意,让人感受到一个大爱之城的温暖。

武汉被誉为“大学之城”,100多万在校大学生是武汉志愿服务的主力军和生力军。长江职业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创办12年来,积极开展“义务支教“关爱残障儿童”和“服务进城务工子弟学校”爱心活动。1万多名志愿者走遍200多所敬老院,服务1000多位孤寡老人,组织、参加义演、社会公益服务活动200余场。

一种品格,折射一座城的良心。在吴天祥精神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吴天祥”活跃在武汉三镇。他们一诺千金,用宽广的心胸,标定了人间的公平;他们大爱无声,用人间真爱,诠释生活的真谛;他们善行无疆,用平凡的举动,帮助老弱病残。

“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向善的本性是最重要的。”一个人有了向善之心,便有了丰盈的人生;一朵花的开放,预示着春天的来临。

一个人影响一座城,一座城可以改变一个社会,继吴天祥之后,湖北武汉接连走出8位全国道德模范,浙江杭州的最美风景不再是西子湖畔,而是“最美人物”,模范人物集群出现更是湖南湘潭的特点,道德星空中群星闪亮,不仅为天空增加了亮度,更增加了这个社会的温度。

(二)秉承忠诚态度,提升落实本领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党员干部要通过提升落实能力和强化执行力来践行忠诚之心。提升落实能力,不仅要有“想抓”的意识,还必须有“能抓”的措施、“善抓”的本领、“真抓”的作风。强化执行力,需要有深入实际的务实行动和高质量高效率的运行效果,避免机械执行、被动执行、表面执行。那么,党员干部究竟如何通过执行来诠释政治忠诚呢?

第一,积极破解难题,勇于直面矛盾来解决问题。有在破解难题中推进科学发展的自觉,彰显的是党员干部的责任和担当;能在破解难题中推进科学发展,体现的是党员干部素质和能力。能够发现问题是水平,善于解决问题是能力。知易行难,更要知行合一。在具体工作中,党员干部努力做到发现问题要早、直面问题要真、研究问题要深、解决问题要实,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

党员干部要搞好统筹兼顾。有时破解难题顾此失彼,按下葫芦浮起瓢,说到底就是缺乏统揽全局的远见卓识和科学筹划、兼顾各方的工作能力。工作中,我们既的解决。要虚心学习借鉴外地或他人的宝贵经验和成功做法,可以博采众长,少走弯路,借梯登高,借势发展。用好改革创新的“开山斧”,善于消化吸收再创新,在学习借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开拓创新,进而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破解难题的效率和工作水平。

第二,理论联系实践,调查摸情况,研究找对策。在实际工作中,有一些党员干部搞调研“到市里按天算,到县里按点算,到村里按分算。”调研走马观花,道听途说,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浮光掠影,只看“门面”和“窗口”,不看“后院”和“角落”。这样的调研是不可能真正把握到客观情况的。又谈何对事业忠诚呢?因此,党员干部要高效执行落实,提高执行力,落实讲效率。强化执行力,要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胸有成竹,心中有底。

有这样一个故事:西班牙历史上曾有一个正义化身的国王叫彼得罗一世。有一次,他宣布公开选拔大法官,有三个人前来自荐,他们分别是宫廷很有名望的贵族、曾经南征北战的英勇武士、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国王率众人来到一个池塘边,只见池塘上漂浮着几个木凳子。国王先问贵族:池塘里共有几只凳子?贵族到池塘边数了数,说:“一共6个,陛下”。国王接着问武士同样的问题,武士直接回答:“陛下,我也看到了,一共6个”。群众窃窃私语,议论为什么这么简单?

最后,国王问教师:池塘里共有几只凳子?教师什么也没说,脱掉鞋子,跳下去把凳子拿了上来,说:“陛下,一共3个,它们被从中间切开了”。结果,国王当即对着教师宣布“你知道如何执法,法官是你的了”。这则故事启示我们,只有深入实际去调查,才能了解真实的情况,有效地避免决策失误、执行失真、行为失范,这是执行、落不能“不顾”,又不能“只顾”,而必须是“兼顾”,做到长短兼顾、标本兼治,整合和调动各方面资源,审时度势,因势利导,相互配合,破立并举,用重点突破推动难题得到全面彻底地解决。党员干部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敢字为先,大胆尝试,多谋创意之策、多出创新之举、多做创造之事。要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提出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方案,努力解决问题,有效推动工作。党员干部要借鉴成功经验。有的难题这里有,别的地方也可能会出现。在本地本部门是难题,在彼地、别的部门或许已经得到了很好实的前提和基础。

“落实”彰显的是工作水平和能力。习近平同志曾引用过一副对联来形容不落实的危害,上联是“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下联是“你发文我发文大家都发文”。横批是“谁来落实”。于工作,我们不仅仅靠决策了事,还必须有很强的落实本领,就是要有能力、有本领去执行、去落实。往往不是看“唱功”,而是看“做功”。党员干部不能光“吹哨”,不“下场”,只当“裁判员”或“拉拉队”,不当“运动员”。

第三,善用善管媒体,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党员干部应善待媒体,应对不应付。切忌用诸如“无可奉告”“正逐步解决”“按上级指示正查办”等含糊不清的话语,或是“看你敢报一个?”“替谁说话”等情绪过激的言语。如果对媒体记者问及的情况不甚了解,或者没有十分把握,不能说绝对的话,不能轻易下结论。而是应准确把握好时、度、效,着力解决好“啥时说”“说什么”“怎么说”的具体问题,注重提高沟通能力和表达技巧,切忌说出“雷人”之语,妥善、慎重、有针对性地确定好说的内容,说到什么程度,防止媒体报道可能产生的负面效果。主动热情、尽一切可能地为媒体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采访条件,积极向其提供有关新闻信息,争取媒体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党员干部要善用媒体,主动不被动。运用好媒体,提升引导力;借助媒体强势,营造发展氛围;善用新媒体,打造新平台。通过新媒体与群众零距离对话沟通。要充分利用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积极适应“微时代”即时性、互动性、全民化的特点,以便捷及时的方实的前提和基础。

“落实”彰显的是工作水平和能力。习近平同志曾引用过一副对联来形容不落实的危害,上联是“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下联是“你发文我发文大家都发文”。横批是“谁来落实”。于工作,我们不仅仅靠决策了事,还必须有很强的落实本领,就是要有能力、有本领去执行、去落实。往往不是看“唱功”,而是看“做功”。党员干部不能光“吹哨”,不“下场”,只当“裁判员”或“拉拉队”,不当“运动员”。

第三,善用善管媒体,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党员干部应善待媒体,应对不应付。切忌用诸如“无可奉告”“正逐步解决”“按上级指示正查办”等含糊不清的话语,或是“看你敢报一个?”“替谁说话”等情绪过激的言语。如果对媒体记者问及的情况不甚了解,或者没有十分把握,不能说绝对的话,不能轻易下结论。而是应准确把握好时、度、效,着力解决好“啥时说”“说什么”“怎么说”的具体问题,注重提高沟通能力和表达技巧,切忌说出“雷人”之语,妥善、慎重、有针对性地确定好说的内容,说到什么程度,防止媒体报道可能产生的负面效果。主动热情、尽一切可能地为媒体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采访条件,积极向其提供有关新闻信息,争取媒体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党员干部要善用媒体,主动不被动。运用好媒体,提升引导力;借助媒体强势,营造发展氛围;善用新媒体,打造新平台。通过新媒体与群众零距离对话沟通。要充分利用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积极适应“微时代”即时性、互动性、全民化的特点,以便捷及时的方式与人民群众进行互动交流,直接、主动与基层群众交流思想,深入了解复杂的群体心理和纷繁的利益需求,提高自身工作影响力、政府公信力和社会凝聚力。

党员干部还要学会善管媒体,宜疏不宜堵。“主动发声作为,抢占舆论先机。”前几年的四川广元“柑橘蝇蛆事件”发生后,《人民日报》曾发表了《政府信息为何跑不过手机传信》的报道,指出政府部门需要在发生谣言时,第一时间对外发布信息,用尽可能翔实清晰的事实证据,阐释事件的来龙去脉,澄清困惑误解,争取群众的信任。

一次突发危机事件很可能本来没什么事,但处理不当,会“发酵”成很大的事。

在以数字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时代,如何利用和应对?这是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必须回答的现实问题。面对“人人都是通讯社,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全媒体挑战,党员干部要敢发声、会发声、多发声,进一步增强信息发布的权威性、时效性,更好地回应公众关切,壮大网上主流声音,掌握话语权,构建自己的媒体舆论场,利用新媒体了解社情民意,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增强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工作部署、相关政策的知晓程度和贯彻力度。

(三)锻造忠诚之魂,率先引领忠诚

政治忠诚是党员干部的职责所在,不仅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也是其时代责任。新时代,党员干部面对“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更应以政治责任锻造忠诚之魂,以敢于担当引领忠诚之行。

第一,政治成熟,制度自信,铸牢忠诚。理论上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前提和基础,理论上的认同感直接影响党员干部的忠诚度。如果对忠诚学习不够、理解不深,甚至产生怀疑和动摇,确保忠诚就失去了源头和依据。要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切实把对党忠诚转化为坚定自觉的行动,转化为毕生的政治追求。要切实增强政治定力和政治敏锐性,在事关全局、事关政治方向、事关根本原则等重大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第二,服务大局,坚定不移,砥砺忠诚。党员干部应正确面对和经受发展面临的各种考验,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始终在为党和人民谋利益上坚信不疑、坚定不移。认清形势,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对当前局势的科学判断上来,把日常工作统一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上来,用战略眼光科学研判形势,用大局观念分析思考问题,用前瞻意识把握发展趋势,坚定不移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者、保障者、服务者和促进者。

整个80年代,作为中国农村干部杰出代表、原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创造了波澜壮阔的“造厂时代”,华西由此成为产值超亿的富裕村。华西经济常年以20%的速度稳步递增。

2003年,吴仁宝再次“小宇宙”爆发,提前告诉村党委:宏观调控快来了。他的依据是:中国已加入WTO,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经济出现过热苗头,原材料价格高到离谱。吴仁宝列出“三车妙计”:现有企业开稳车,新投项目开快车,未上项目急刹车。

数月后,国家宏观调控果真启动,人们对吴仁宝在大趋势上的预见力佩服得五体投地。大批企业前期盲目扩张,结果遭遇全面衰退。

华西企业却未雨绸缪,该撤的项目撤掉,该加足马力的火力全开,结果华西村逆流而上,当年全村总产值突破百亿。

90年代,吴仁宝瞅准机会,把建杨浦大桥拆迁后的上钢五厂线材车间拉进了华西,揭开了华西钢铁时代的序幕。2002年,他又将华西钢铁、华西北钢(与唐钢合资)、华西高速线材厂建成投产,赶上了钢铁行业的“黄金年代”。

到华西村,人们看的自然是令人惊叹的“天下第一村”:家家住别墅(最小450平,最大600平),户户有汽车,人均存款上百万,根本就是“中国首富村”。另外,村民吃饭不花钱,服装有自产名牌,教育全免费,老人“被包养”。吴仁宝还规定,老人过100岁,子孙统统奖1万,弄得村中敬老成风……这样富足的好日子,惹得有人不惜10万买户口,只为成为华西村民。所有人羡慕嫉妒恨:华西村农民才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第三,深入调研,强化执行,体现忠诚。确保绝对忠诚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扎实做好本职工作,深入实地调研,因地制宜,强化执行落实能力,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就是要下基层,深入到群众中间去。在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跑遍了正定的每一个村;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去过最偏僻的下党乡。1989年6月,时任下党乡党委书记的杨奕周在参加宁德地委工作会议时在会上发言:对贫困地区,上级要关心,要扶贫。

原来,下党乡1988年才成立,是寿宁最边远的山乡,素有寿宁的“西伯利亚”之称。这里曾经是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电灯照明、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的“五无乡镇”。习近平当场跟杨奕周约定,一定要去下党一趟。

一个月后,习近平披荆斩棘步行两个多小时,深入寿宁县下党乡。

一到那里,顾不得休息,就召开会议。午饭后,稍作休息,又进村入户、访贫问苦。第二天,习近平在寿宁县政府主持召开现场办公会,当场拍板决定支持下党乡建设资金72万元,其中40多万元用于建设水电站,尽快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问题。

党员干部,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一定要带着具体问题到应该去的地方去,到需要去的地方去,这样工作就有针对性,不仅能达到目的,还能节约时间。要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就是带着问题下去,能当时解决的就解决,必须拍板的就拍板,不要拖,不能等。

第四,提升能力,锤炼忠诚。《说苑》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严冬时节,郑国丞相景差看到一人蹚水过河,冻得瑟瑟发抖,连忙用自己的衣衫裹上他的腿,这件事一时被人称颂,成为美谈。但是晋国大夫叔向却认为,景差做丞相并不称职,因为一个好官吏上任3个月就能修缮沟渠,上任10个月就能建好桥梁,牲畜都不至于浸湿蹄脚,更何况人?

古人云: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谋其责。不得不说,景差是一个好人,他爱护人民,对人民的苦痛感同身受。但同时,他却忽略了更重要的工作,那就是担当和作为。解一时之急是应尽之责,解一世之患更见大作为。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党员干部既要有激情、有韧劲,更要办事管用。如何才能办事管用?那就是需要党员干部有能力、有水平、有办法。因此,要敢于担当,主动作为,一定要善于从群众中汲取经验和智慧,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忠诚不过硬,一打就垮;过硬不忠诚,不打自垮。如果没有过硬的能力素质,思想上再忠诚也靠不住。党员干部要紧紧把握时代使命、职责任务和工作要求,树立“经济发展我发展”的观念,坚持把党的事业置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全局来定位和谋划,内强素质,外树形象,造就一支政治可靠、纪律严明、素质过硬的干部队伍。

第五,率先示范,引导忠诚。旗帜指引方向,榜样凝聚力量。确保绝对忠诚,重点在领导,党员干部强化“龙头”效应,以身作则讲忠诚,时时处处做表率,是影响和培养广大干部确保绝对忠诚的关键所在。只有强化示范引领,发挥表率作用,做到困难面前敢于面对,责任面前敢于担当,任务面前敢打必胜,才能以点带面、辐射一片、带动一方,形成“比有标准、学有方向、赶有目标”的氛围。

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副县长兰辉就是这样一位用生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干部,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兰辉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心系群众、忘我工作。“忙”是兰辉参加工作30年来的常态。从教师到团县委书记,从通口镇党委书记到县史志办主任、县政府办主任,再到副县长,工作节奏像陀螺一样越转越快,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陪家人的时间越来越少。兰辉生前办公柜里摞着的8本厚厚的工作日记,记录了他近5年来每天的日程安排。本子上每天列出的“应做”工作清单,最多时一天有近十项,即使周末也常被“会议”“下乡调研”塞满。特别是2009年担任副县长后的三年,兰辉工作日程中三分之二的时间在下工地、跑项目、排隐患,驱车24万多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转了6圈。

“四有”干部谷文昌留下的工作笔记上写有这样两句:“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这是他一生的信仰!体现了他的忠诚意识。

入闽前,谷文昌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第五大队第三中队党小组长。部队原来的任务是接管苏沪杭,情势突转,上级要求他们随军南下,接管福建东山。听说语言不通,气候湿热,“三个蚊子能炒一盘菜”,很多北方人犯怵了。谷文昌第一个举手:“共产党员,党说要去哪里,就去哪里。”

“他对‘共产党人’这几个字有深刻的理解。”福建解放军长江支队历史研究会副秘书长李晋榕十分感慨。谷文昌每月准时交纳3元党费,他从没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是他的新战场:到生产队当农民,夫妻俩一年拾粪积肥上万斤;守在田里检查虫害,领着技术员日夜试验。终于让所在村子,在全社第一个实现了亩产过《纲要》,全村人也终于吃粮从年头吃到年尾不断顿。“谷文昌,谷满仓”,名字就这么传响。

被“点将”到隆陂水库任总指挥,本来被安排住旧祠堂,但谷文昌坚决不肯,要和80位民工一起睡工棚,竹片当床板,稻草当褥子。每天清晨5点起床,打石、挖土、挑土、推土,什么都干。

真正的忠诚,那是从党员干部心里长出来,并在行动中体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