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新时期党员干部政治忠诚的具体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必须体现到对党的信仰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组织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上。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是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利益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讲话,对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政治忠诚,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一、对党的信仰忠诚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的历史方位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在新时代,党员干部对党忠诚首先要体现在对党的信仰的忠诚上。党员干部一定要保持理想信念坚定,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不论条件如何变化,都风雨如磐不动摇,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永远为了真理而斗争,永远为了理想而斗争。

(一)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

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但是,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由于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面对苦难,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奋起抗争,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进行了一场场气壮山河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史诗。

1921年五四运动之后,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在9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

第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伟大历史贡献的意义在于,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第二,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这一伟大历史贡献的意义在于,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第三,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一伟大历史贡献的意义在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没有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的领导,没有先进政党顺应历史潮流、勇担历史重任、敢于做出巨大牺牲,中国人民就无法打败压在自己头上的各种反动派,中华民族就无法改变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我们的国家就无法团结统一、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向繁荣富强。

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使中国共产党得以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以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无私无畏的博大胸怀领导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失去政治定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那么,党员干部应如何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呢?

第一,打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党员干部要清醒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的核心和灵魂,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党员干部的基本功。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主张一切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

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党员干部只有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从根本上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才能全面、正确地理解和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各项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也才能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克服和避免摇摆性、片面性、盲目性,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因此,中国共产党郑重提出的党员干部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要求,既要求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这一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又要求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第二,涵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1945年,在党的七大会议上毛泽东代表党中央作了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其中首次将理论联系实际概括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中形成的特有的作风,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正式文献中首次正式提出理论联系实际这一重大命题。

首先,党员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奠定理论联系实际的坚实基础。

理论联系实际,前提是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深厚的理论素养。对于一个政党来说,只有以科学的理论为武装,才能正确判断形势,把握规律、明晰任务,才能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才能使党的行动转化为自觉的社会实践。

其次,注重调查研究、熟悉理论联系实际的客观对象。注重调研,是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先决条件,也是把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桥梁和纽带。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将调查研究活动贯穿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整个过程,形成了一整套理论和方法。毛泽东思想是在反对以教条主义为主要危险的主观主义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方法就是对中国社会搞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而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又给党员干部了解掌握新情况、新问题增加难度。因而,深入实际加强调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紧迫和重要。为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中国共产党不仅揭示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而且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了一整套科学的调查研究的方法。

一是要有虚心向群众学习的态度。毛泽东同志认为我们调查的对象是中国的国情,调查的内容是人民群众的实践。因此,他一再告诫全党,一定要注意“眼睛向下”。要“放下臭架子”“甘为小学生”。只有和群众做朋友,群众才不会讨厌你,才会“把你当作朋友看,后才能调查出真情况来。”二是要有吃透实际的精神。调查研究中同样存在着实事求是和主观主义的对立。科学实事求是态度是:“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

反科学的主观主态度是:带着结论、框框到下面去搜集证据。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得到正确的结论。对在调查中得到的大量材料,如何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就要有辩证思维的方法。也就既要详细地占有资料,又要抓住重点,既能把握事物的全貌,又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就要下功夫。三是要把调查与研究结合起来。调查研究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不仅要迈开双脚到群众中去,而且要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善于研究。

最后,坚持学以致用,确保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效果。理论的作用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衡量理论学习的成效,最终要看是否能学以致用,用有所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根本在于这一理论体系来自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能够对中国管用,能够解决中国问题。而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实在在向前推进,最关键的还是要把我们在实践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在实践中得到贯彻落实。否则,再好的理论也只是空中楼阁;再好的思路也是纸上谈兵;再好的认识也没有实际意义。

第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首先,保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的清醒头脑,坚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就是要求我们的思想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改变因循守旧、不接受新事物的精神状态,与时俱进地把我们的事业和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解放思想。

其次,自觉做坚持实事求是的表率。党员干部对党和人民事业肩负着光荣而重大的领导责任,始终贯彻执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至关重要。党员干部要把实事求是贯彻到领导工作全过程,自觉做坚持实事求是的表率。

最后,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引导党员干部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始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始终坚持想问题、办事情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牢牢把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断增强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二)忠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基础之上,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崇高价值的基础之上。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确立。中国共产党97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定不移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改革道路,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第一,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

第二,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正如习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党员干部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指引中国人民创造自己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这一点,不仅已经在理论上被证明是正确的,而且在实践上也被证明是正确的。

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是说就固步自封、不思进取了,我们必须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远充满蓬勃生机活力。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我们要永远记住,我们所进行的一切完善和改进,都是在既定方向上的继续前进,而不是改变方向,更不是要丢掉我们党、国家、人民安身立命的根本。”

实现伟大的理想,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进展,夺取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成效,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一切贪图安逸、不愿继续艰苦奋斗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一切骄傲自满、不愿继续开拓前进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

党员干部要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使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人民立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观点。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是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利益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

第一,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正所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正是因为依靠了人民。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支持,也正是因为造福了人民。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中国未来数十年的宏观方略的落脚点和出发点落在“人民”二字上。习近平深知人民群众是力量源泉,很早便旗帜鲜明地指出“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是干部的基本功”。在宁德,他倡导开展“四下基层”;在福州,他大力推动“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凝聚了发展合力。担任福建省省长时,习近平强调,我们要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两个字,代表人民的利益,为人民谋利益。正是心中永远有一份为人民服务的忠诚之心,才促使习近平总书记在改革发展、改善民生、改进作风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实践,在造福福建人民的同时,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思想、理论和精神财富。

第二,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任何时候都不能忘却。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党员干部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群众批评和监督,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使中国共产党永远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使党的事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血脉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党的成败也在人民。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久经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如果党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群众的支持,从根本上失去先进性,以至最终失去执政资格。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动员全党同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始终不渝地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党员干部应“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只要党员干部始终不渝地坚持这个根本政治立场,把这个政治立场一以贯之地落实和体现到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中去,中国共产党就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就无往而不胜。

第三,团结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力量,是凝聚人心、成就伟业的重要保证。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征程中,党员干部一定要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增强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以及各方面的团结,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和谐稳定,坚决反对任何破坏统一和团结的分裂活动。党员干部要凝聚起全体人民智慧和力量,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和发展动力,让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团结奋斗迸发出来的磅礴力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使中国共产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党员干部要始终直通人民群众,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脑中,“必须做到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怀着强烈的忧民、爱民、为民、惠民之心,察民情、接地气,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诉求”。党员干部要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和不懈努力,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

二、对党组织忠诚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为此,党员干部一定要坚决保证党中央集中统一的领导,切实维护党中央的权威;不忘初心,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落实民主集中制、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保持求真务实与崇尚实干、廉洁和接受监督的政治作风。

(一)坚决地维护党中央权威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有8800多万名党员、440多万个党组织的党,作为一个在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党,党的建设关系重大、牵动全局。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这是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握的基本规律。

第一,党的领导是党和人民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毛泽东同志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最根本的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

第二,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目的。要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党、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国,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至关重要,维护党中央权威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确立习近平同志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关系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大事,是关系党中央权威、关系全党团结和集中统一的大事,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大事。党的各级组织、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党员干部要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当政治上的明白人。“四个意识”不是空洞的口号,不能只停留在口头表态上,要切实落实到行动上。党员干部“都要自觉坚持和维护党的领导,自觉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竭尽全力完成党交给的职责和任务,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中国共产党永远同人民在一起、永远走在时代前列”。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017年10月27日,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审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会议强调,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从根本上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根本利益。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全党共同的政治责任,首先是中央领导层的政治责任。中央政治局要带头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严格遵守党章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要求,自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履行职责、开展工作,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的地位,凝聚全党意志,激发全国各族人民充满信心朝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会议一致同意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中央政治局全体同志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主动将重大问题报请党中央研究,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并及时报告落实的重要进展;要带头执行党的干部政策,结合分管工作负责任地向党中央推荐干部;要对党忠诚老实,自觉同违反党章、破坏党的纪律、危害党中央集中领导和团结统一的言行作斗争,认真履行所分管部门、领域或所在地区的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要坚持每年向党中央和总书记书面述职;要严格遵守有关宣传报道的规定。中央书记处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国务院党组、全国政协党组、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每年向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报告工作。

第三,要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而矢志奋斗。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只有全党身板直、腰杆硬,才能赢得人民信任,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才能保证革命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打下的红色江山代代相传。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中国共产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管党治党,必须严字当头,把严的要求贯彻全过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党员干部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加强和规范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价值追求,彰显着共产党人的品格风范。党员干部应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考验,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党员干部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不渝地保持政治本色,才能在时代大潮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第一,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源于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古语云:水有源,故其流之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之不穷。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从根本上规定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内涵。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铸就了坚定理想、服务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等马克思主义政党鲜明的政治本色。这些政治本色,是共产党人政治生命的基因,是党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本源,是党的事业枝繁叶茂的根系。

第二,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这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秉持政治本色、不懈奋斗所铸就的科学结论。本色凝聚意志,本色催生行动。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深深地镌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凝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这是历史与现实的昭示。

第三,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集中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9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地秉持自己的政治本色,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无论面对何种困境、面临何种挑战,中国共产党都一往无前、巍然屹立,成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的报告,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提出总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全面增强执政本领”。为此,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把中国共产党建设好,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党员干部要牢记入党时的铮铮誓言,谨记党的宗旨,弄清楚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深扎信念之根,常补精神之钙,善养浩然之气,常修为政之德,敬畏权力、敬畏群众、敬畏法纪,不忘初心、牢记初心、忠于初心、守住初心,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自觉奉行党的优良作风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

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对党组织忠诚,就要以自身的行动和作风,向党组织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一,落实民主集中制,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作为党员干部,“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无论担任什么职务、拥有多大权力都要执行集体作出的决策,无论作什么决定、办什么事情都必须符合大局需要”。纪律严明是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的重要保证。每一个党员对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都要心存敬畏、严格遵守,在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关系全局的重大原则问题上,脑子要特别清醒、立场要特别坚定。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坚强有力,党管干部原则是很重要的原因,党员干部要自觉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第二,崇尚实干、狠抓落实,深入调研、精准发力,让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落下去,让惠及百姓的各项工作实起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离不开全党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抓工作,是停留在一般性号召还是身体力行,成效大不一样。讲实话、干实事最能检验和锤炼党性。

党员干部抓好落实,必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对真实情况了然于胸。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要发扬斗争精神,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在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坚定不移,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敢于碰硬,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敢于动硬,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上敢于针锋相对,不在困难面前低头,不在挑战面前退缩,不拿原则做交易,不在任何压力下吞下损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苦果。

第三、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方面为全党作表率,做勇于自我革命的战士。党员干部要坚持实事求是,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听取不同意见,及时改正错误。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不仅对下级要敢用,对同级特别是对上级也要敢用。不能职务越高就越说不得、碰不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要多用、常用、用够、用好,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责任”。

第四、必须廉洁,接受监督。党要赢得民心,党中央要有权威,必须廉洁。党员干部要强化宗旨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端正思想品行,提升道德境界,带头推动党风建设。党员干部“要提高廉洁自律意识,在依法用权、正确用权、干净用权中保持廉洁,在守纪律、讲规矩、重名节中做到自律。抵制特权思想,不搞特殊化,加强对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管理。职位越高、岗位越重要,就越要坦诚接受监督。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党员干部要习惯于在监督下开展工作,自觉诚恳接受全党监督,并做好自我监督,同时还要自觉接受党外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

三、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

只有掌握科学理论才能把握正确前进方向;只有立足实际、独立自主开辟前进道路,才能不断走向胜利。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从而为国家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基础。党员干部应学习、发展和珍重党的理论,坚定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始终保持讲政治的思想意识,这是对党忠诚的核心要义。

(一)学习、发展和珍重党的理论

认识真理,掌握真理,信仰真理,捍卫真理,发展真理,珍重真理,是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前提。

第一,要深入学习和维护党的理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党员干部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提升党性修养、思想境界、道德水平的精神营养,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做到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牢牢占据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实现人类美好理想的道义制高点。

第二,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党的理论。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也面临着进一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恩格斯早就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

新时期,时代变化和我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同时,我国社会主义只有几十年实践,还处在初级阶段,事业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越多,也就越需要党员干部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围绕这个时代主题,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党员干部应“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并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第三,珍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党员干部要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全党同志必须牢记,“我们要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被终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二)坚定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

邓小平同志曾经语重心长地说:“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党的基本路线是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党员干部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兴国之要、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国之路,不能有丝毫动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

“大家要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根本遵循,认真领会和正确把握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多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来认识和把握党的基本路线,深刻领会为什么基本路线要长期坚持”。

第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就是到2020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进而到本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13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为实现这一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形成并积极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形成并积极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对党员干部来说,“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相互促进、统筹联动,要协调贯彻好,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生态文明、和谐社会,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提出:“全党同志一定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第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面对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世界科技发展酝酿新突破的发展格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厚植发展优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发展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发展,加快形成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机制和环境,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第三,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党员干部必须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勇于全面深化改革,坚决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坚决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坚决清除妨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党员干部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让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让人民更有获得感。党员干部要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改革往往都是从易到难。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敢于涉深水区、啃硬骨头。党员干部要以勇于自我革命的气魄、坚韧不拔的毅力推进改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坚决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坚决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坚决清除妨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三)始终保持讲政治的思想意识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讲政治,而且必须带头讲政治。党的十九大《报告》突出讲政治的重要性,并首次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可以说,“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全党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要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既充分发扬民主,又善于集中统一。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第一,党员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带头讲政治的重大意义。讲政治,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和组织建设最核心的问题。尤其是在当前全党上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努力实现党和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党员干部要带头讲政治,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党员干部带头讲政治是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于一个政党来说,政治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对于每个党员干部而言,政治问题关系执政的成败与否。古人讲,“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党员看支部。”如果党员干部不带头讲政治,核心意识不强,各吹各号、各唱各调,各说各话、各干各事,你不听我、我不管你,就会“上不正,下参差。”一级学着一级样,一级跟着一级干,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就会效仿。久而久之,全党就会一盘散沙,势必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危及党的执政地位。

第三,党员干部带头讲政治是积极应对党的风险考验的现实需要。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尤其是目前中国共产党正面临着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大考验”,以及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种危险”,正处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紧要关头。面对这种错综复杂的严峻形势,如果党员干部不带头讲政治,在“四大考验”面前,不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政治定力,在“四种危险”面前,不引起足够的思想重视、思想自觉,就会在“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打败仗,在“和平演变”中亡党灭国。

第四,党员干部带头讲政治是稳步推进党的宏伟事业的重要举措。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只有讲政治、讲大局,才能凝聚民心、汇集民力,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古语说得好,人心齐,泰山移。习近平强调,“什么时候全党讲政治,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反之,就弊病丛生、人心涣散、丧失斗志,各种错误思想得不到及时纠正,给党的事业造成严重损失”。也就是说,如果党员干部不带头讲政治,不从长远出发,不从大局考虑,就会目光短浅,就会涸泽而渔,给人民群众带来灾难,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