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政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基本政治伦理

政治伦理,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调节、调整人们的政治行为及政治关系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标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政治组织,其基本的政治伦理,就是要求其组织成员保持政治忠诚。

一、政治忠诚是检验共产党人是否履行义务的重要标准

《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了党员必须履行八项义务,其中之一项义务,就是要“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

(一)对党忠诚老实是党对党员的始终如一要求

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俄文译稿)中规定:“凡承认本党党纲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的党员者,经党员一人介绍,不分性别,不分国籍,都可以接收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但是在加入我们的队伍以前,必须与那些与我们的纲领背道而驰的党派和集团断绝一切联系。”

这就明确提出,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必须是“忠实的党员者”;“在加入我们的队伍以前,必须与那些与我们的纲领背道而驰的党派和集团断绝一切联系”一语,则是要求党员必须对本组织忠诚。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正式党章,共六章二十九条。

其第一章第一条规定:“本党党员无国籍性别之分,凡承认本党宣言及章程并愿忠实为本党服务者,均得为本党党员。”

“愿忠实为本党服务者”是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标准。

其第一章第二十二条规定:“凡党员若不经中央执行委员会之特许,不得加入一切政治的党派。其前已隶属一切政治的党派者,加入本党时,若不经特许,应正式宣告脱离。”这也是强调,党员必须对本组织忠诚。

1956年9月26日党的“八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第一章第二条党员的义务中,首次明确了“对党忠诚老实,不隐瞒和歪曲事实真相”是党员十项义务中之一项义务。

“八大”通过的《党章》还进一步规定:“党员如果不遵守这些义务,应当给予批评和教育,如果严重地违背这些义务,破坏党的统一,违犯国家法律,违背党的决议,危害党的利益和欺骗党,就是违反党的纪律,应当给予纪律处分。”

党的“九大”“十大”因为“文化大革命”的特殊原因,在《党章》中,虽然对党员提出了遵守纪律的要求,但没有“对党忠诚老实”的具体表述。

而自1977年8月18日党的“十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开始,到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则一直都把“对党忠诚老实”规定为党员的八项义务之一。党的“十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首次提出,“发展党员,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这便是规定党员干部对党忠诚的更严格要求。

中国共产党要求的政治忠诚,是建立在对党的性质、宗旨、纲领和路线的坚定信念,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对人类社会美好未来的追求上,既体现了党员干部对党的理论的理性认识,又反映了党员干部对党的感性的认同感、归属感。

(二)对党忠诚老实是党员对政治责任的庄重承诺

当一个人成为预备党员之后,他要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

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创立之初,一直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都没有规定入党誓词,也没有把入党宣誓作为党员发展的必经程序。

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入党誓词,是1927年10月毛泽东亲自撰写的。

据2016年7月7日《人民政协报》刊载的李红喜撰写的《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演变的几个细节》介绍,1927年10月,毛泽东在酃县水口街叶家祠亲自主持了6名党员的入党宣誓。

据6名新党员之一、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的陈士榘后来回忆:

1927年10月的一个晚上,陈士榘随党代表何廷颖走进灵水县水口街一个祠堂阁楼上。何廷颖是陈士榘的入党介绍人。房间里摆着8条板凳,靠北墙的一张方桌上,垂挂起两张长方型的红纸,上面写着入党誓词和3个外文字母CCP。

人来齐了,毛泽东起身站在桌旁庄严宣布:“现在入党仪式开始!”

入党介绍人,也就是各连党代表,首先介绍新党员的简历和政治表现以后,毛泽东走到6个即将入党的党员面前,像是询问、又像是谈话:“你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要翻身,坚决革命。”6个即将入党的同志差不多都是这样回答,声音低沉而坚定。话语不多,没有深奥的道理,但态度十分鲜明。

毛泽东满意地点了点头,向陈士榘及6个入党人解释了CCP三个英文字母的含义,说那是代表中国共产党,同时也解释了入党誓词。

毛泽东说完后,要6个入党的同志,郑重地举起右手,紧握拳头,带领宣誓。毛泽东读一句,陈士榘6人也跟着读一句。

“严守秘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永不叛党。”入党誓词是终生征战的誓词,而这入党誓词又是毛泽东委员亲自领读的。在其后的岁月里,陈士榘每想到此情此景,都会激动难抑,平添一股力量。

随着党的任务的不同和党的建设的需要,中国共产党的入党誓词经历了数次变化。

据中央党校延川实习团杨英杰等人在《共产党人》1940年第4期上发表的通讯《延川县禹居区三乡支部的特点、党员和干部》中记载,抗日战争时期的入党誓词是由当时的中央组织部规定的,誓词如下:

“我宣誓:一、终身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二、党的利益高于一切;三、遵守党的纪律;四、不怕困难,永远为党工作;五、要作群众的模范;六、保守党的秘密;七、对党有信心;八、百折不挠,永不叛党。”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续使用抗日战争时期中央组织部所定标准誓词的同时,有的地方也出现了其他版本的入党誓词。

1948年,东北局宣传部编印的《共产党员课本》中,收录的入党誓词如下:

“我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诚心诚意为工农劳苦群众服务,为新民主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干到底,自入党以后,努力工作,实事求是,服从组织,牺牲个人,执行命令,遵守纪律,保守秘密,永不叛党,如有违背,愿受党纪严厉制裁,谨此宣誓。”

1982年9月6日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章第六条规定:“预备党员必须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誓词如下: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把入党誓词写入《党章》,也是一直沿用至今的入党誓词。

中国共产党的入党誓词,虽然随着党的任务的不同和党的建设的需要而经历了数次变化,但“永不叛党”是永恒的内容。“永不叛党”就是要对党忠诚。

入党誓词明确了党员必须承担的政治责任,党员在党旗下宣誓,是党员对自身政治责任的庄重承诺。

二、政治忠诚是检验共产党人党性原则强弱的重要尺度

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质特性,是党的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是党的性质、目标、宗旨、作风、纪律等各方面要素的综合反映,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而政治忠诚则是检验共产党人党性原则强弱的重要尺度。

(一)政治忠诚是共产党人重要的党性原则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党的这一性质以及她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所形成的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特点,就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党性。

党性通过党的目标、党的核心价值、宗旨、党组织和党员的行为体现出来。

共产党人坚持党性,必须坚持以下的原则:(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2)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而奋斗终身。(3)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4)自觉遵守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和组织纪律。(5)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6)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这些原则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党性原则,它构成了全体党员的基本行为规范。

这些原则,抽象概括而言,就是政治忠诚。政治忠诚是共产党人重要的党性原则。

(二)保持政治忠诚是坚持党性原则的表现

既然政治忠诚是共产党人重要的党性原则,作为党员干部要坚持党性原则,就必须保持政治忠诚,这是坚持党性原则的重要表现。

党的领导人关于党员对党要忠诚有一系列重要论述。毛泽东同志说:“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是襟怀坦白,忠实,积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无论何时何地,坚持正确的原则,同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作不疲倦的斗争,用以巩固党的集体生活,巩固党和群众的联系;关心党和群众比关心个人为重,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这样才算得一个共产党员。”

毛泽东所倡导的对党忠诚之人,也就是克服了主观主义、具有马克思主义态度的人。这种人能够应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实事求是的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用一副对联形象描绘了缺乏政治忠诚之人:“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他向全党提出忠告:“凡真理都不装样子吓人,它只是老老实实地说下去和做下去。”

邓小平同志说:“—个自觉的革命者无论何时何地,在何种情况下,都要做到忠诚老实,对党要忠诚,要老老实实地说话,老老实实地办事,老老实实地做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一大地测量队6位老队员、老党员回信中强调:“忠于党、忠于人民、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是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奉献而不断铸就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全国广大共产党员要始终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心系人民、情系人民,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

三、政治忠诚是检验共产党人核心价值信仰的重要准绳

2008年,胡锦涛同志在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了党的核心价值。他说:“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建设的核心价值。”

习近平同志在出席中央党校2008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对党的核心价值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他说:“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一)政治忠诚的落脚点是践行党的核心价值

2016年12月26日至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必须体现到对党的信仰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组织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上。”

对党忠诚“体现到对党的信仰的忠诚上,体现到对党组织的忠诚上,体现到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上”的“三个体现”,实际上就是明确地告诉我们,政治忠诚的落脚点就是要践行党的核心价值: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是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之后,能否长期执政,也取决于人民的选择,即人民的信任、拥护和支持与否。而人民对党的信任、拥护和支持与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以党的执政绩效为重要依据的。

执政绩效,是执政的业绩与效能,也就是说,是执政党在治理国家、管理社会和服务人民的过程中所取得的业绩和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讲:“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

什么决定人心向背?简单说来,一句话,利益、需求的得失,决定着人心的向背。

李自成一喊出“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口号,天下的穷苦百姓就揭竿而起,支持他建立了大顺王朝;洪秀全一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农民起义便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拥戴他建立了太平天国。

中国共产党发动农民群众起来闹革命的政治宣传口号,也是“打土豪,分田地”。正是这“六个大字”,唤起了中国广大的劳苦大众,他们在这种能得到实际利益的过程中,义无反顾地跟着中国共产党去浴血奋战,直到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

对此,马克思曾经深刻地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革命年代如此,执政时期亦然。执政党能否巩固执政地位,长期执政,取决于她能否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

是否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是否秉承为民情怀的忠诚之心,一贯是检验党员干部是否践行党的核心价值的标准。

新时期,不断涌现出一大批为民务实清廉的党员、干部先进典型,王胜、于海河、毕世祥、文朝荣等同志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他们用生命践行政治忠诚,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

王胜、于海河、毕世祥、文朝荣等同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倾注一腔热血赤诚,用生命谱写新时期共产党人的光辉礼赞。2014年,中央组织部追授他们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为什么他们,能够受到群众普遍赞誉,得到组织充分肯定?追寻他们的足迹,我们并没有听见多少豪言壮语,也没有看到什么惊天伟业,让人们深深感动的,恰恰是他们那一颗永远和群众同频跳动的素朴心灵,那一份时时刻刻关心群众冷暖的为民情怀。面对穷村百废待兴,王胜毅然任事;面对群众利益受损,于海河凛然奋起;面对灾民孱弱待援,毕世祥决然涉险;面对百姓食不果腹,文朝荣慨然相助。

为民不烦三几事,出力常须十分功。在优秀共产党员的队列里,还站着我们熟悉的身影,雷锋、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正是这样一代一代共产党人,用生命诠释了党的根本宗旨的要义。

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纯粹的口号,而是一个个实在的行动。早在1934年,毛泽东就说:“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就是要和群众一块干,多为群众做实在事,永远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党员干部来自于群众,生活在群众当中,就要心里装着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每位党员干部只有秉承忠诚之心,才能踏踏实实做小事,小事做多了,就会成就大业。群众就会拥护中国共产党,群众基础就会坚如磐石。

(二)践行党的核心价值是政治忠诚的具体体现

《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中明确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对党忠诚,对党的事业忠诚,就是对党所代表的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诚。

由此而言,政治忠诚的具体体现就是践行党的核心价值。

杨善洲为什么能成为党的优秀干部,因为他政治忠诚,而他的政治忠诚就具体体现在他践行党的核心价值上。

杨善洲是云南省保山原地委书记,被人民群众称之为“草鞋书记”。

1988年3月,61岁的杨善洲从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了。出于对他几十年无私奉献、服务人民、并取得卓著成绩的褒奖和关心,时任省委书记的普朝柱代表省委找他谈话,让他搬到昆明居住,并说还可以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一段时间。

杨善洲同志婉言谢绝了组织上的关心。他对普朝柱同志说:“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

为什么要回施甸种树?杨善洲这样解释:“担任地委领导期间,有乡亲不止一次找上门,让我为家乡办点事情。我是保山地区的书记,哪能光想着自己的家乡,但毕竟心里过意不去呀,是家乡养育了我。于是我就向他们承诺,等退休后,一定帮家乡办点实事。”

于是,61岁的杨善洲,走进了施甸县的大亮山,开始了他的种树生涯。

大亮山上,杨善洲的全部家当是一张简易床、一张学生用的书桌、两个小坐凳、一个火盆、一把熏满火烟的烧水壶,旁边是用来煮药的两个小罗锅、四个小碗……

大亮山位于施甸县城东南约50公里,海拔在1900米—2982米之间,平均海拔达2600多米。由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变得山光水枯,荒凉空旷,生态遭到极大的破坏,山石开始裸露。杨善洲决定将这里的荒山绿化,造福于人民群众。

1988年3月4日,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正式挂牌成立了。杨善洲带着县里抽调的几个同志开始了艰苦创业。

在绿化大亮山的创业中,杨善洲遇到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没有肥料,他们就提着粪箕到村寨道路上捡牛马猪粪作底肥;为了节省资金,杨善洲经常在水果上市之后,到大街上捡果核。

当时,就地取材搭起来的40多间油毛毡棚是杨善洲和其他创业者的栖身地方。1992年,大亮山林场盖起了第一间砖瓦房,大伙请杨善洲搬进新房住,他不肯,硬是让给了新来的技术员。在四面通风透雨的油毛毡棚,老人一住就是9年。

22个寒暑过去,大亮山林场人工林面积已达5.6万亩。有人算过一笔账:5.6万亩就是1120万棵树,一棵树按最低价30元算,价值3亿多元!

放着优越的、舒适的城市日子不过,偏偏要到海拔几千米高的荒凉的大山上生活。住四面通风透雨的油毛毡棚,到大街上捡拾果核。只有真正的共产党员才能做到。

杨善洲不是为了艰苦而艰苦,不是为了逃避城市而入深山,他是为了兑现对人民的承诺,他是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而甘愿吃苦受累。

由此可见,政治忠诚是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的必备条件。人民群众对一个党员满意不满意,主要是看他对党是否忠诚老实,能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之所以在全党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和共鸣,就是因为他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从内心深处钦佩他、敬仰他。为此,党员干部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就是要像他那样忠诚党的事业,践行党的宗旨,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