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时期——王朝兴衰
秦汉至隋唐是我国历史上的中古时期。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实施了持续性的变革,但因秦末暴政,强大的汉军将秦政权驱除历史舞台。汉朝前几任皇帝励精图治,使国力强盛,但汉朝则因后期腐败而衰亡。在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轮番割据后,隋文帝饮马长江,南北归于一家,并由此开启了隋唐盛世。
可惜的是,像大唐帝国这样的政权,也在两次内乱后落下帷幕。接着是五代十国这些转瞬即逝的势力。此后,华夏大地再次响起“统一”的脚步声。
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秦朝
秦朝的建立者是嬴政,也就是“秦始皇”。其政权存在时间是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由战国时期后的诸侯国发展起来的大国,它结束了自春秋起500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但秦朝的暴政导致后来的大规模农民起义,秦朝由此走向灭亡。
在战国末年,实力强大的秦国占据着富饶而又易守难攻的关中地区,具有良好的地理环境。更重要的是,秦国的变法比其他六国更为成功,对旧势力、旧制度的铲除较彻底。因此,不管是在经济还是在政治上,秦国比其他各国更为先进,这就为秦国的建立和巩固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公元前221年,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成立。秦朝的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到南海,大大超过了前代。
秦始皇为了加强统治,实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转变。他所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及所采取的旨在巩固统一的某些措施,为后世帝王所取法。
秦始皇以战国时期秦国官制为基础,把官制加以调整和扩充,建成一套适应统一国家需要的新的政府机构。
在这个机构中,中央设丞相、大尉、御史大夫。丞相有左右两员,掌管政事。太尉掌管军事,不常置。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贰,掌管图籍秘书,监察百官。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与诸卿议论政务,皇帝作裁决。
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郡和县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郡设守、尉、监。郡守掌治其郡。郡尉辅佐郡守,并典兵事。
在县一级,万户以上者设令,万户以下者设长。县令和县长领有丞和尉及其他属员。县以下有乡,乡设三老掌管教化,啬夫掌管诉讼和赋税,游徼掌管治安。乡下有里,是最基层的行政单位。
此外,还有专门负责治安和禁止盗贼的专门机构,叫做亭,亭有长。两亭之间,相距大约5000米。
统治一个大国,需要全国一致而又比较完备的法律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订了全境通行的法律。秦律经过汉朝的损益,成为唐以前历代法律的蓝本。
秦的社会组织相当严密,商鞅变法时建立了“什伍连坐制”,统一后秦国将这一制度推广至全国。
维持一个大国的统一,还需要强大的军队。秦朝军队以消灭六国的余威,驻守全国,南北边塞,是屯兵的重点地区。屯兵是集中驻扎的机动作战部队,由朝廷派遣的将军统率,如蒙恬曾长期领兵屯于上郡。
秦朝以铜虎符为凭据来调兵遣将。虎符剖半,右半由皇帝掌握,左半在领兵的人手里,左右合符,才能调动军队。这是保证兵权在皇帝手中的重要制度。
秦始皇曾经派蒙恬率军30万抗击匈奴。匈奴人分布在蒙古高原上,战国末年以来,常向南方侵犯。秦统一全国以后,发兵抗击,最终收复河套以南地区,即当时所谓“河南地”。
为了防止匈奴入侵,秦还把战国时燕、赵、秦三国长城修复并连接起来,筑成西起临洮、东迄辽东的古代世界伟大工程之一的万里长城,用来保护北方农业区域。接着,秦又徙民几万家于河套。这对于边地的开垦和边防的加强,起了积极作用。
针对当时一些儒生希望复辟贵族割据的思想和政治倾向,秦始皇也进行了斗争。他在丞相李斯的建议下,焚毁书籍,消灭私学,处理犯禁的儒生,通过“焚书坑儒”来打击贵族政治的思想。
秦始皇还下令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并建立土地制度,鼓励农耕,发展生产。在经济和文化方面,为加强中央集权创造了有利条件。
秦始皇还确定了一套与皇帝地位相适应的复杂的祭典以及封禅大典,择时进行活动。
秦始皇统一天下,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巩固发展国家的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
晚年的秦始皇迷信仙术,想长生不老。公元前210年,秦始皇进行最后一次巡游。他游云梦,观钱塘,登会稽山,然后渡江,沿海边来到琅琊。
他总想能在海边有所收获,遇见仙人或得到仙药,所以一直靠着海岸走,然而仍一无所获。在返回咸阳的途中,他病倒了。不料未及赶回咸阳,秦始皇就病逝,终年50岁。同年,其子胡亥继位。
在当时,秦二世对秦始皇的死讯秘不发丧,旨在伺机登上王位。他在赵高等人的蛊惑下,杀死兄弟姐妹20余人,改了秦始皇立长子扶苏继承帝位的遗诏,并逼死了扶苏,最后自己当上了秦朝的二世皇帝。
秦二世即位后,赵高掌实权,实行残暴的统治。他不仅残害手足,还妄杀忠臣,右丞相冯去疾和将军冯劫为免遭羞辱,选择了自尽。他尤其加重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秦二世的暴政,埋下了秦朝灭亡的祸根。
公元前209年7月,一队开赴渔阳戍边的900人,因雨不能如期赶到目的地。按照秦二世时的法律规定,这些人都将被斩首,大家面临着死刑的威胁。于是,在陈胜和吴广两位戍卒屯长的领导下,在大泽乡举起了反秦旗帜。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就此爆发了。
陈胜和吴广率领起义军连克大泽乡和蕲县,并在陈县,即今河南省淮阳建立张楚政权,各地纷纷响应。
后来,因为陈胜得势后骄傲,加上秦将章邯率秦军镇压,大泽乡起义失利。
陈胜起义后,旧楚名将项燕之子项梁和侄儿项羽杀掉秦会稽郡守,起兵响应。不久项梁率领8000名子弟兵渡江北上,队伍扩大到六七万人,连战获胜,成为反秦起义军中的一支劲旅。
随着全国反秦浪潮的高涨,做秦朝沛县泗水亭长的刘邦,也在沛县百姓的推举下众举起了反秦大旗。他以沛公的身份,设祭坛,立赤旗,自称赤帝的儿子。
公元前207年12月,刘邦率军到达了咸阳东边不远处的灞上。这时的秦王子婴见大势已去,只得将传国玉玺亲手交给了刘邦。秦国至此灭亡。
针对已有些作为的刘邦势力,项羽不甘落后,他自立为西楚霸王。随着形势的发展,这两股势力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大幕。
公元前202年12月,刘邦、项羽两军在垓下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结果项羽兵败,退至乌江,最后自刎。同年6月,刘邦即皇帝位,这就是汉高祖。
秦末农民战争推翻了贪婪残暴的秦统治集团,使社会得以前进。这次起义,是我国古代农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发动,对后代农民起义起着激励斗志的作用。
[旁注]
什伍连坐制 什伍是古代军队的一种基层编制,5人为一伍,设伍长;两伍为一什,设什长,就是把老百姓按照军队的编制组织起来,实行军事化管理。所谓连坐法,就是在什伍内部如果有一人犯法,则其他人都要治罪。实行这种方法是让大家互相监督,互相举报。
封禅大典 是地处山东省的泰山独有的古老礼仪,也构成了泰山崇拜与信仰的重要内容。封禅表示帝王受命有天下的典礼。封是祭天,禅是祭地。泰山封禅,便赋予了帝王取得上天承认、证明自己是“天子”的神圣意义。
大泽乡 历史地名,其位置在今安徽省宿州市南蕲县镇的小刘村,隶属宿州市埇桥区西寺坡镇。秦朝末年,陈胜、吴广于此地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传国玉玺 也叫传国玺,为我国古代皇帝信物。相传秦始皇灭六国统一我国后获得和氏璧,将其琢为传国玉玺,命丞相李斯在和氏璧上写“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虫鸟篆字,由玉工孙寿刻于其上。后为历代王朝正统的象征。
扶苏(公元前241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长子,是秦朝统治者中具有政治远见的人物。因反对实行“焚书坑儒”等政策,被秦始皇贬到上郡监蒙恬军。秦始皇死后,赵高等人害怕扶苏即位执政,便伪造诏书,指责扶苏在边疆和蒙恬屯兵期间,为人不孝,又无尺寸之功,逼其自杀。
陈胜(?~公元前208年),字涉,楚国阳城县,秦朝末年反秦义军的首领之一,与吴广一同在大泽乡率众起兵,成为反秦义军的先驱。不久,在陈郡称王,建立张楚政权。后被秦将章邯所败,遭车夫刺杀而死。
[阅读链接]
秦始皇在建立秦国前,在准备灭楚的过程中,老蒋王翦说要60万人,年轻将军李信说20万就足够了。
秦始皇轻信了李信,结果李信被楚国打得大败。李信低估楚国实力,吃了败仗。
秦始皇是个很有胸襟的人,他不但没有处罚李信,还亲自去找王翦,向老将军道歉。王翦坚持必须60万人攻楚的意见,秦始皇当场答应。
王翦率60万人秦军灭楚后,秦始皇面对已经是盘中餐的齐国,再次派出了之前打了败仗的李信。结果李信重新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