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

在北京昌平县,从永乐七年(公元 1409 年)开始修建,历经 230 多年,

先后建立了 13 座皇帝陵墓,所以统称明十三陵。陵园建筑规模宏伟,共占地

40 平方公里,陵区周围建有陵墙,设 10 个关口。有一条南北向的总神路通向各陵。沿神路建有石牌坊、下马碑、大红门、神功圣德碑、神道柱、石像生、棂星门等。各陵布局大致相同,前有石碑、陵墙、稜恩门和稜恩殿、棂

星门、石五供、明楼等。明楼上立石碑,刻皇帝的庙号和谥号。十三陵各陵大小规模不一,一般来说,皇帝在位时间长,世道也较太平的年头,修陵用的时间长,规模就大,地面建筑也较豪华。明成祖的长陵、世宗的永陵、神宗的定陵是比较讲究的大陵。其中定陵已经发掘,于公元 1959 年建成博物

馆。这座地下宫殿的发现在 20 世纪 50 年代曾轰动全国,宫内共有七座整块汉白玉雕的大门,每扇重达四吨。五个殿堂全部用石质拱券结构,没有梁柱, 中殿陈设祭器。两皇后的棺椁与神宗的棺椁都放在后殿的棺床上。地宫中还出土了许多殉葬物品,有皇帝的谥宝、谥册、金冠玉带等各种金银玉器和丝织品,工艺水平极高,这些珍贵文物目前都在定陵博物馆的陈列室内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