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古典戏剧的延续
经过了迦梨陀娑的《沙恭达罗》这座印度古典戏剧的顶峰之后,印度戏剧进入了继续繁荣的时期,出现了一些比较重要的戏剧作者,如戒日王、毗舍佉达多、薄婆菩提、婆吒·那罗等就是这时期的戏剧家。
戒日王(590——647)本名喜增,是印度古代著名帝王,606 年起开始登上王位,自号“戒日王”,在位期间曾结识过去印度取经的唐高僧玄奘, 这对他晚年向佛起了很大促进作用。戒日王在位期间大力提倡和奖励文化学术活动,当时著名的古典梵语小说家波那、诗人摩由罗和地婆迦罗都受到他的恩宠。他本人也是一位诗人和戏剧家,现存他的戏剧有《妙容传》、《璎珞传》和《龙喜记》
《妙容传》(四幕剧)和《璎珞传》(四幕剧)都取材于优填王传说, 被后世学者称作是“姐妹剧”。
《妙容传》的剧情讲:羯陵伽王多次求娶盎伽国公主妙容,但盎伽王将妙容许给了犊子国优填王。于是,羯陵伽王举兵进犯盎伽国,妙容在战乱中被掠到犊子国,被当成了文底耶王的女儿林女。优填王在御花园中看见了妙容,被她的美貌所迷,当妙容得知优填王的身份时,心中暗喜,二人从此互相思慕。优填王的王后仙赐得知真情后,将妙容囚禁起来,妙容绝望企图自杀。这时优填王已派兵将羯陵伽王杀死,盎伽于复位,盎伽的侍臣前来犊子国宫中,认出服毒后又被救活的妙容。仙赐得知林女就是自己的表妹妙容,
也同意她与优填王成婚。
《璎珞传》的剧情是:犊子国宰相负轭氏为了扩大优填王的势力,决定让优填王与锡兰国联姻。他放出仙赐王后死于火灾的谣言,诱使锡兰王同意将女儿璎珞嫁给优填王。璎珞在前往犊子国途中,因沉船而与大臣婆苏菩提失散,并被当成海女救出,送到仙赐那里。海女与优填王见面后,两情相悦。弄臣出谋划策,让二人暗中相会。不料被仙赐撞见,她一怒之下将海女囚禁在后宫。一天,一个魔术师前来献艺,同时,婆苏菩提赶到。魔术师施展魔术,后宫起火,仙赐惊呼,海女还在里面。优填王冲进后宫,救出海女。婆苏菩提认出海女。负扼氏承认这一切都是他的计策。仙赐欣然同意璎珞与优填王成婚。
显然,《妙容传》和《璎珞传》在主题,人物和情节上大同小异,没有什么创新。但戒日王很善于运用语言,安排情节,多少弥补了两出戏的不足。比较独特的是戒日天的《龙喜记》。
这部戏前半部写持明国太子云乘与悉陀国公主摩罗耶婆提曲折的爱情故事,以喜结良缘结束。后半部分写云乘同情龙王怜子之情,自愿代替龙太子献身凶残的金翅鸟。云乘在临死前教诲金翅鸟今后应该行善积德,不杀生众。金翅鸟受到感化,痛悔前非。在即将举行火葬仪式时,摩罗耶婆提向高利女神发出呼吁。高利女神用仙水救活云乘。同时,帝释天应金翅鸟的恳求,降下甘露,救活了被金翅鸟吃掉的群龙。这部剧反映了戒日王佛教和婆罗门教兼容的宗教思想。剧情曲折复杂,但前后情节发展缺少有机联系,似有脱节之感。
毗舍佉达多的生平事迹不详,通过推测可以断定他出身封建贵族家庭。他的代表作是七幕剧《指环印》。
剧本取材于公元前四世纪孔雀王朝兴起时期的历史。摩揭陀国难陀王在智勇双全的婆罗门宰相罗刹的辅佐下,国势强盛。难陀王有八个儿子,另外, 他又与一个首陀罗妇女生了一个儿子,名叫月护。难陀王傲慢粗暴,一次当众羞辱精通政治的婆罗门贾那吉耶,剥夺他的首席荣誉地位。为此,贾那吉耶发誓要摧毁难陀王朝。终于,他买通了山区国王波婆多迦,围攻摩揭陀国首都,杀死难陀及其八个儿子,拥月护为王,建立了孔雀王朝。罗刹忠于旧朝,力图复辟。他先与波婆多迦交朋友,为复辟作准备。但贾那吉耶施计毒死波婆多迦,扑灭了罗刹的希望。于是,罗刹逃往国外,与波婆多迦的儿子摩勒耶盖杜结盟,图谋推翻新王朝。《指环印》的剧情就从这里开始:贾那吉耶决心彻底粉碎罗刹的复辟阴谋,并争取罗刹归顺新王朝。他在全国各地布下密探,得知罗刹的妻子和儿子藏在珠宝商家里,并拾到了罗刹的指环印。贾那吉耶派人逮捕了珠宝商,制造了盖有罗刹指环印的假信。他一面制造和月护王不和的假象,一面设计离间罗刹与摩勒耶盖杜的关系,终于瓦解了罗刹与摩勒耶盖杜的盟军,并使摩勒耶盖杜因对罗刹的诚意产生怀疑而将他驱逐出境。贾那吉耶全歼了盟军,并下令处死珠宝商。罗刹为救珠宝商来到法场,贾那吉耶向罗刹挑明他所施展的一系列计谋的目的,是为了争取罗刹担任新王朝的宰相。罗刹为了救朋友珠宝商,只得同意归顺新王朝,接受宰相的职位。
这是一部纯粹的政治剧。剧情杂而不乱,曲折动人,显示了毗舍佉达多非凡的编剧才能。剧中两位主角贾那吉耶和罗刹形象鲜明、性格丰满,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除了《指环印》,毗舍佉达多还写有《罗摩的欢乐》、《情网》和《王后和月护》,这三部剧本均已失传。
在古典梵语戏剧史上,薄婆菩提的声誉仅次于迦梨陀娑。他著有三部戏剧:《茉莉和青春》、《大雄传》和《后罗摩传》。薄婆菩提出生于一个婆罗门世家,学问渊博,精通印度各种精典著作,又谙熟戏剧、政治和情爱理论。
《茉莉和青春》是十幕剧,描写两对青年争取自由婚姻的故事。茉莉是波德摩婆提国宰相菩利婆苏的女儿,青春是维达巴国大臣提婆罗多的儿子。早在菩利婆苏和提婆罗多的求学时代,他俩巳发誓结下儿女亲家。如今儿女长大成人,提婆罗多打发儿子青春到波德摩婆提求学,实际上是想提醒菩利婆苏兑现过去的誓约。然而,国王已要求菩利婆苏将茉莉许给国王的信臣南达纳,茉莉的教母——尼姑迦曼德吉决心从中撮合这对有情人的婚事。在举行婚礼之前,茉莉先到庙中拜神,在迦曼德吉的帮助下,茉莉和青春自由结婚。并让青春的朋友摩格伦德男扮女装,冒充茉莉去嫁给南达纳。在洞房里遇到前来申斥“茉莉”的无礼行为的南达纳的妹妹摩德衍蒂迦,两人互吐衷情,自由结婚。国王得知摩格伦德和青春英勇非凡、出身高贵,便说服菩利婆苏和南达纳承认既成事实。这时茉莉被小妖巫掠去,几经周折,茉莉得救, 茉莉和青春、摩德衍蒂迦和摩格伦德两对婚姻得到国王应允。
《茉莉和青春》一剧充分表明薄婆菩提才华横溢。他巧妙地将两对青年的爱情交织在一起,互相映衬,互相促进。他想像力丰富,善于添加插曲, 制造巧合。男女主人公心理刻画细腻,感情色彩浓烈。
《大雄传》和《后罗摩传》都取材于史诗《罗摩衍那》,但作者依据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戏剧艺术需要,对史诗故事作了一些创造性的改动。《大雄传》是七幕剧,描写罗摩和悉多结婚、罗摩制服持斧罗摩,罗摩和悉多流亡森林,十首王劫走悉多,罗摩战胜十首王,罗摩登基。通过作者的改造加工, 突出了提倡自由恋爱,反对婚姻包办,说明正义必胜,邪恶必败的思想。
《后罗摩传》也是七幕剧,描写罗摩休妻的故事,但有很大改动,表现了作者对罗摩休妻的重新评价。他着力描绘罗摩和悉多在患难生活中建立的夫妻之情,以衬托罗摩休妻的残酷无情。在这部剧中,罗摩休妻的唯一理由是“顺从民意”。但作者认为那是一种轻率的盲从行为。他提倡夫妻互相忠诚,反对片面要求妇女贞洁。为此,他在剧终让罗摩自认是“大罪人”,让城乡居民向悉多致敬,并让悉多和罗摩破镜重圆。
按照印度传统看法,薄婆菩提之所以能与迦梨陀娑并肩媲美,主要是依靠《后罗摩传》这个剧本。可以说,以《沙恭达罗》为代表的迦梨陀娑戏剧是梵语文学繁荣时期的戏剧高峰,而以《后罗摩传》为代表的薄婆菩提戏剧是梵语文学趋向衰微时期的戏剧高峰。自薄婆菩提之后,梵语戏剧日渐丧失生命力,直至彻底衰亡。
婆吒·那罗延的《结髻记》是六幕剧,取材于史诗《摩诃婆罗多》。难敌的弟弟难降曾经扯住黑公主的头发,将她拖到赌博大厅,横加羞辱。为此, 怖军发誓要为黑公主复仇雪耻:杀死难敌兄弟,痛饮难降胸膛里的鲜血,并用沾满难敌鲜血的双手,替黑公主重新挽上发髻。全剧围绕这一主题展开, 最后以怖军实现誓言为结局。此剧着重揭露暴君难敌的荒淫无道和专横跋扈,颂扬怖军和黑公主不甘屈辱的复仇精神,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由于剧本语言受后期梵语文学中的形式主义风尚影响,句子冗长,削弱了剧本的
戏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