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经》等文献看商周医药水平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内容反映了西周时期的生产、生活和政治经济等情况。《书经》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时期的一些重要史料。《易经》是《周易》中的经文部分,萌芽产生于殷周之际,反映了当时某些朴素的辩证法观点。总之,这三部仍保存于今的古典著作,其中有不少有关医药内容的论述,反映了商周时期我国医学发展水平的一个侧面。下面举例分别予以介绍:

《诗经》中记载或描述的类似药物甚多,其中仅植物类就有50余种,有些现在仍是常用药物。如芣苢(车前草)、蝱(草贝母)、杞(枸杞子)、蓷(益母草)、女萝(菟丝子)、蒿(青蒿)、苓(甘草)、蘋(浮萍)、芍药、白茅根、杻(女贞子)、椒、木瓜、藻、艾、荷、果臝(栝楼)、堇(乌头)、桃、桑、枣、柏等等,可见其药物知识已达到一定水平。在商墓出土的药物中也有反映。《诗经》中还对一些植物的采集季节、产地有所记载,有些还明确指出其药物功效,如芣苢“食其子,宜子孙”,是说车前子这味药对妇女生育有利。尽管《诗经》中所记载的药物知识还是零碎的、十分简单的、不确切的,但却真实反映了我国早期药物知识的纯朴,其中许多药物被后世本草著作采用,为后世临床家所习用。

《诗经》一书反映出的对疾病的认识也是惊人的,它较甲骨文所反映的对疾病的认识明显前进了一步,有些还可多少看出些脉络关系。病名方面已不是仅用简单地用“疾”加部位的命名方法,而且有许多专用病名,如首疾(头痛病)、狂(精神分裂症),如疾首(头痛脑热)、中心如噎、劳、瘵、痒、朦骭等等数十种疾症。同时,从其所论,我们还可以看到对若干病症的对比形容。如《诗·小雅》记载有“既微且尰”。《尔雅·释训》、注为“骭疡为微,肿足为尰”。用现代汉语来讲就是下腿溃疡预后轻微,而脚部浮肿预后重尰。如果不是积累一定医疗经验是很难做出这样判断的。《诗·大雅·生民》有这样一段记载“不拆不副,无菑无害”,意思是说婴儿未经剖腹便顺利地生下来了,可见当时难产是用过剖腹产手术的。

《书经》即《尚书》。其中也有关于疾病的一些记载。《康浩》之“瘝厥君”,瘝即鳏,《尔雅·释沽下》“鳏,病也”。《康浩》“恫事身”,《尔雅·释言上》“恫,痛也”。又如《金滕》之“王有病弗豫”,“遭厉虐疾”,意思是说:王有病,感到不愉快;下句是说王患了险恶的疾病。关于预后,也有“王翼日乃瘳”(《金縢》),意思是王病再过一天就会痊愈了。《尚书》中还有运用有毒药物治疗疾病的指导思想原则,《说命》“若药弗暝眩,厥疾弗瘳”。我国医史学家陈邦贤先生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指出:“商代的医师,治疗疾病都是利用重剂一起积疴。到了周代的时候,医学更有显著的进步了。《曲礼》曰‘医不三代,不服其药’。”按一般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药物服用后没有螟眩等毒性反应,治疗疾病往往是难以取效的。至于医不三代。有人认为是指作为一个医生,必须精通黄帝针经、神农本草、素女脉诀这三代医学,否则难以令人相信其技术而服用他的处方用药;有人则认为医师必须有三代传授,方可为病家所信任。总之,其共同之处是强调医生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尚书》也记载了若干巫医的活动,譬如“周公祷武王之疾而瘳”,“若有疾,唯民其毕其咎”,“毕”在此指祈祷。这也反映了当时的实际情况。

《易经》中也有不少医药记载,如有伤、残之记载,如“妇孕不育”的流产,“妇三岁不孕”的不孕症,“往得疑疾”的精神病等,反映了当时对疾病的认识和分辨能力的提高。特别是“无妄之疾,勿药有喜”的论述,反映了当时医学家对一些疾病预后转归已有了相当高的判断能力。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虽然有病,但不吃药也可以好。也有人解释为“无妄”是吉祥的意思,“勿药有喜”是妇女身怀有喜(孕),用不着服药,亦有一定道理,这两种解释虽不相同,但都反映出当时鉴别诊断是比较高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