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1 教育技术发展的“2×3”框架模型

教育传统技术

教育视听媒体技术 教育信息技术

技术特征

手工技术时代

机器技术时代 信息技术时代
物质形态的技术

竹简、粉笔、黑板、印刷材料、实物、模型

幻灯、投影、广播、电影、电视、卫星电视 计算机、多媒体、网络、ISDN 等以数字化为标志的技术

非物质形

讲演术、口耳相

经验之塔理论、教育目标 教育系统设计、宏观教

态的技术

传、诡辩术、苏

分类学、标准参照评价、 学设计、 ID2 、 AID 基

格拉底的产婆术

程序教学、基于行为主义 于认知理论和建构主
的教学系统设计 义的教学设计、以“学”
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教
学整体改革、绩效技术

教育传统技术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包括从教育技术的开始产生到 19 世纪末期。这一时期的教育技术就是指教育者所运用的技巧、技能和操作方法(教育者在实践中获得的主观能力),还包括口语(演讲技能)、文字、黑板、粉笔、图片、模型、实物等等。

教育媒体技术时代直到 19 世纪末才姗姗来迟(因为工业上的机器时代是

从 17 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开始的),这一时期的教育技术以各种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为标志,主要包括:摄影、幻灯、投影、无线电广播、电影、电视、语言实验室等等。在视听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观念形态的技术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有关教育评价的研究和教育目标的研究蓬勃发展,成为比较成熟的教育技术;尤其是 40 年代末产生的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作为一种

方法论思想影响深远,直接导致“教学系统设计”在 60 年代后期产生,使得观念形态的教育技术产生了一个飞跃。人们开始把教学媒体当作教学系统的一个要素,并综合地研究“教学系统”。这样教育技术中“过程论”的观点逐渐形成,即把对教与学的全过程进行设计、实施和评价的系统方法也称为教育技术。这样教育技术的领域就不仅包括教育媒体,也包括系统方法。

教育信息技术首先是以计算机和通信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在教育中的大量应用为特征,而且由于信息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和信息技术的交互性,教育技术将直接用于促进学习(而不仅仅是教学),只有基于信息技术、建构主义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系统设计、开发等才能满足这种教育需求。

不过值得指出的是,教育技术不同发展阶段的演变是非替代性的,即不是后一阶段的技术体系简单地替代前一阶段的技术体系,与之相反,教育技术的发展表现出一定的累积性,使得教育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来愈丰富,可选择的空间愈来愈广,教育教学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具体如图1 所示(每一个教育技术新时代的来临都有从某一特定技术的产生到它成为主导技术之前的一段萌芽期,在图中用虚线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