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晚年

自己就是主宰一切的上帝,倘若想征服全世界,就得先征服自己。——海明威

不想做广告的名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海明威这个游击队司令也结束了自己的任务。他卸下了肩头的担子,带着伤痕累累的身体,居住在巴黎的里兹旅馆里。

海明威确实疲惫了,他的身心疲惫不堪。三个妻子先后来到他的身边,又先后离他而去。这三个都是他所爱的女人,失去她们,让海明威心中非常难过。

“你失掉她们,就像损失了一个营的兵力一样痛心。那都是由于判断错误,由于命令无法执行,由于条件不许可,可能也由于残酷无情。”

海明威对往事剖解得十分透彻,但是却于事无补。他已经彻底失去,往事不堪回首,他已经不太可能挽回失去的婚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海明威表面上仍像个拳击手一样壮实,但是内心里,他已经疲惫无力,由于战争的折磨而疲惫无力;同时,还由于想起这40多年来的风风雨雨给自己身上留下的创伤和疤痛而痛苦不堪。

海明威老了,虽然他的精气神还是像年轻的时候一样,但是他的身体由于战争的创伤,衰老得十分厉害。

睡眠对于海明威来说是一种难以买到的奢侈品。他彻夜为噩梦所纠缠,睡不安稳,太阳一出就再也睡不着了。

焦躁不安在蚀耗他那感觉迟钝的躯体,而且变成一种精神上的病毒,引起了许多健康上的问题。他像自己塑造的几个人物一样,感觉到了高血压导致的死亡,心力衰竭也在悄悄地逼近。

“每一个人在活到半辈子的时候总要生一场病,而且也知道,这比体内的疾病更为不可思议。”

海明威清楚地知道这一点,但是他却无可奈何,他挣扎,他反抗,但是病魔还是始终如一地纠缠着他,吞噬着他的身体。

海明威一生有两大支柱,一个是妻子,一个是写作。而现在,就连写作,他都变得十分困难。

写作对于海明威来说本来是拿手好戏,但是现在,他却对此感到一阵恐慌。优秀的作品在战争刚刚过后本来就极难产生,海明威自己也常常拿这件事情开玩笑。但是令海明威恐惧的是,他的创作力在这个时期竟然真的近乎衰竭,或者说停滞了。

“要写出具有价值的作品是需要全力以赴的事。”

海明威本来住在巴黎的里兹旅馆,可是为了写出新作,他特意迁到威尼斯的格里蒂旅馆住下来。

海明威在这里写出了《过河入林》的初稿。这是一部描写他不久以前的战争中的冒险经历的长篇小说。

这次写作十分艰难。战争刚刚结束,海明威还没来得及好好消化,形成成熟的观点和看法。

更加令海明威揪心的是,在一次打野鸭时,一颗枪弹反弹过来把他的一只眼睛打伤了。他本来就有一只眼睛不好,这一下更是雪上加霜。当时医生们都担心他会因此送命,即使不死,也得成个瞎子。

为了战胜死亡,海明威加快了写作的速度。他想再为后人留下一本传世之作。

但是,事与愿违。书是写出来了,却被评论为他的败笔之作,他的声誉也因此而一落千丈。许多人还认为他不配再写书。

“这个迷人的城市及其运河形成的背景,博吉亚斯的浪漫史,以及背信弃义和很不光彩的行径,书中固然都写到了,但是情节牵强,枯燥乏味,浮浅而又生硬。海明威已经老了,他不配再写书了。”

尽管新书的销量和反应并是不很好,海明威本身的身体健康也在逐步恶化,他的视力越来越模糊,身体疲惫不堪,但是他的幽默还是使他度过了艰难的阶段。

海明威喜欢静静地坐在海边,看着无边无际的大海,他笑着说:“我曾经受到控告,被人斥责为剽窃。原告声称,我的《丧钟为谁而鸣》是抄袭他写的一个未曾发表的电影剧本的。

“原告说他曾在好莱坞的一次宴会上宣读过那个电影剧本,而我当时恰好在场,或者至少有个名叫欧内的人当时听到了他的朗读。就因为这个子虚乌有的事情,他提出要求赔偿100万美元。

“先且不说当时我在不在现场,我毅然出庭了。毫无疑问,这场官司我打赢了。那个原告原来是个无力偿还债务的人。”

关于海明威的逸事很多,在骑士中间同样流传着一个关于海明威的趣事,那就是海明威这个很讲究的名人竟然拒绝做“名人”。

有一次,巴黎一家酿酒厂的经理找到了海明威,说是可以支付给海明威4000美元的现金和终生免费喝酒的特权,只是需要用海明威的面孔、胡子和声望大做广告。

但是海明威却想都不想就回绝了。他笑着说:“我不能为拿4000美元而喝酒,我有自己爱喝的名牌酒。”

走进幸福的港湾

海明威的一生有过两段最快乐的时光,一段是他童年的时候,那个时候他居住在密执安州的夏季别墅中,陪父亲打猎、捕鱼。这段时间他年纪还小,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

而海明威一生中另一段最幸福的日子,就是他生命的最后15年。这并不是因为他得到了承认,得到了诺贝尔奖金和普利策奖金,也不是因为他在文学界树立了声望,而是因为有了爱妻玛丽·韦尔斯。

玛丽是一个具有美德的艺术家。她能使海明威这头公牛站着不动而又不让他显出胆怯的样子,不伤他的尊严;如果他愿意,也允许他进攻。

玛丽天生就有鸡心形面庞和一头卷曲的短发。海明威爱她甚于他从前喜欢过的任何女人。他第一次感觉到爱情超过了他自己的那种强烈的自我主义。玛丽既是女神,又是妻子,对他百般体贴,但又从不试图占有他的灵魂。

和玛丽的认识纯属偶然,当时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在被炸弹炸得坑坑洼洼的伦敦街头。

他们两个人的身份都是记者,海明威是《柯里尔》杂志的记者,而玛丽则是《时代》周刊记者。

用一见钟情这个词语来形容海明威和玛丽的感情一点都不过分。海明威一看见这个女人,就喜欢上了她。

后来海明威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到了法国。人虽然离开了伦敦,他把智慧和力量都用在了解放巴黎的斗争中,他的心却飞到了远在伦敦的这个身材像个男孩、脸上总挂着诚实的微笑的女子身上。他常常托飞行员或逃难的人偷偷地给玛丽捎信。“这是一场了不起的战争。还是我来看你的好。”

海明威心中明白,自己爱玛丽,他想要娶她为妻。

玛丽在战争的飓风中卷到海明威的生活之中,从此她便待下来,成了后来海明威的暴风雨般生活中的平静的风眼。

当然,和海明威前面三个妻子一样,玛丽也是一个有着良好家世的女孩,她出身明尼苏达州的一个家境小康的书香人家。

玛丽很聪明,很有教养,又是打字能手。她担负起艰巨而庞杂的任务,每一种任务都完成得十全十美。

她既是妻子又是同事,既是热心的崇拜者又是严格的批评家,既是秘书又是编辑,既是女主人又是渔妇,同时还是谋士、护士、厨师和田庄的产业管理人。

海明威视力不济,写作十分吃力,于是玛丽主动为他当助手:“海明威,你去休息一会,我帮你打字。我想你会满意的。”

果然,潦草而又字迹不清的稿纸变成了整洁的打字稿,而且很少出错,就连海明威也夸她是个打字能手。

玛丽简直就是海明威的热心崇拜者和严格批评家,她常常会读海明威的文章,时而会高兴地对他说:“好极了!海明威,这段写得妙极了!”

时而她又会毫不留情地指出:“亲爱的,你这段应该修改一下,它夸张得有些过分了,让人感到不真实。”

海明威最大的嗜好是捕鱼,而玛丽却从来没有出海捕过鱼,但是既然丈夫喜欢,她就会去学习。

聪慧的玛丽便按照海明威和他的大副格里高里奥·弗恩特斯的指导,有说有笑地学会了捕捉马林鱼,本事和船上的伙计不相上下。

她跟大家一起去秘鲁,手拿照相机专为他们捉到的鱼拍照。

结果那天晚上突然刮风,海岸成了荒漠,沙子一直刮到房间里,房门也给刮得“砰砰”关上。

他们乘坐着快艇,一连捕鱼一个月,从清晨就开始,直到风浪大作不能拍照时为止。浪头排山倒海,浪顶上飞溅出雪白的水花。他们同马林鱼周旋,捕到的一般都将近一吨重。晚上,他们同秘鲁人共享鱼宴。

“拜勒号”游艇是行驶在海面上的一座爱的堡垒。玛丽喜欢这艘船,也喜欢捕鱼和这种户外生活。对这种生活的认识,让她对海明威的理解又深了一层。

海明威这人颇难理解,也颇难伺候。但是玛丽却理解了他。她听见过他在痛苦的睡眠中的呻吟声,也知道他的病史和遭遇的变故。

玛丽认定他是个天才,一个不可多得的天才。她体会得到并且十分尊重他的志向与抱负。尽管他说话有些粗鲁,但实际上他是个文雅的人。

海明威粗鲁的外表包藏着一颗温柔的心,玛丽全身心地爱她的丈夫。玛丽心里明白,她丈夫得到的爱正是他所希望得到的那种方式的爱。

海明威一生有过多次恋爱经历,但是没有一次能够像玛丽这样给他深刻的印象。他对玛丽的称赞超越了世间的一切。

世界上的作家们在讲述自己的爱情故事时,很少有人能够超越海明威对玛丽的赞美的。

海明威以阿培拉德和爱洛伊丝的方式引吭高歌他的颂歌,逢人就唱,只要对方愿意听。他不仅在新婚燕尔之时如此,而且后来越见热情,直到他开枪自尽为止。

海明威几乎用上了全世界所有的赞美之词来赞美他的这位爱妻:“玛丽小姐,是始终不渝的。她也勇敢、媚人、机灵,看看她就叫人感奋,伴着她就觉得其乐无穷,实在是个一好妻子。”

“她不在家时,整幢房子就像她曾拿开的倒得空空如也的空酒瓶一样空,我也就生活在真空里了。那种孤寂的情形活像电池用完后又没有电流可接的一个无线电真空管。”

海明威还经常夸赞玛丽是一个很出色的捕鱼能手,是个唱歌能手,嗓音准确真实。

玛丽也是一个枪法相当准确的猎人、游泳健将,第一流的厨师、品酒的内行,优秀的园丁,业余天文学家,懂艺术,懂经济,又懂斯瓦希里语、法语和意大利语,能用西班牙语管理船只和料理家务。

“玛丽的社交圈子很广泛,她所认识的陆军将领、空军将官、政治家和要人,数目之多,超过我所认识的阵亡的连长、从前的营长、酒友、恶棍、歹徒、胆小鬼、夜总会常客的领袖、酒店主人、飞机驾驶员、赛马赌徒、形形色色的作家和色鬼。”

玛丽小姐可以说是一个全能的人,最为关键的是,她对丈夫潜移默化的影响还体现在了他的私生活上。

众所周知海明威放荡不羁,他的前三任妻子在海明威私生活的管理上都失败了,唯有玛丽,让海明威一直老老实实,一直把心思放在了玛丽的身上。

在爱达荷州山区的一家小饭店里,有个美丽的金发女郎,她没有读过海明威的著作,但也知道他很有名,而且对于女人有点放纵,于是她便使出一股骚劲,卖弄风情地扭屁股晃肩膀。

海明威把目光转向一旁,脸上露出一阵厌恶的表情。

那个风骚的女郎不肯就此罢休。她凑近他,摸弄起他的胡子,说:“好伯伯,您挺漂亮呐!”

海明威透过眼镜疾颜厉色地瞪了她一眼,仍不理她。

女郎仍不死心,索性伸出手来钩住了他的胳膊弯儿,撒着娇说:“你怎么不说话呀,好伯伯?”

海明威顿时火起,咆哮起来:“放开我,夫人!”

金发女郎眨了眨水汪汪的蓝眼睛,不明白这个有名的风流男儿为什么会对她不动心。

“依我看哪,您犯不着动那么大的气。您现在是有妻室了呢,还是光棍一条?”

“我结婚了。”

“哦,既然这样,您可不可以告诉我,您太太是怎么把你调教得这样一本正经的?”

“这个嘛,我可以告诉你。我妻子使我感到幸福,也使我对其他女人全都失去兴趣。”

海明威说完,只管自己离开,不再理会那个风骚的女郎。

其实,玛丽小姐之所以管得住海明威,是因为她根本不管他,让他觉得跟什么样的女人睡觉都可以。这样一来,其他女人对海明威反倒没有什么吸引力了。

而且,放荡不羁的海明威一度怀疑自己是否能够拥有爱情,是否能够忠实于一个女人。

海明威一向不肯安定,玛丽给海明威带来了安宁。她不肯眼看蠢人做傻事而心安理得,她一点儿也不肯。她有充沛的精力,而且做事有始有终。不过,她也会变得像猫那样懒。

海明威是像疾风骤雨一般过生活的,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愿去做事,去达到目的,但是玛丽却是安稳沉着地信步而来,延长了他的寿命,并使他的生活充满了他从未享受过的天伦之乐和人间温暖。

不光是海明威,他的家族成员中凡是见到过玛丽的,无不立刻折服于她的魅力。没有见过她的那些人除了收到她的礼物和友爱赠品之外,还经常接到她的来信,因此,即使在远方,心目中也都形成了海明威夫人的亲切形象。

海明威十分开心,漂泊了大半辈子,他终于在晚年找到了能让自己睡得安心的天使了!生活有了玛丽,因而变得更加精彩。

与海军学员的聚会

海明威还是一如既往地喜欢聚会、豪饮,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炫耀一番自己取得的伟大成就。

一年一度出来巡航的美国海军军官学校的学员们循例来到爱达荷州的时候,海明威打算尽一下地主之谊,好好招待他们一下。

考虑到玛丽不喜欢家宴之后的那些空酒瓶和家具上被香烟烧成的印子以及一整天的洗刷打扫,海明威便把这群客人请到弗洛里迪塔餐馆去吃饭。

这事惊动了宪兵队,他们打算派出专人来保护海明威的安全。因为那帮毛头小伙子们会没完没了地向他提问题。

他们不管什么事都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他们会问他是怎么打狮子的、怎么捕捉大马林鱼的,弄不好还要看看他浑身的伤疤,再要他讲讲每次遇险的经历。这会累坏这位名作家的。

有一位穿白色制服的大副自告奋勇做了海明威的保镖。“放心吧,先生。有我在呢,海明威先生会安然无恙的。”

“大副”,海明威对他的保护人说:“你是我的好朋友,现在你又站在我这一边了。你就把我在公众场合的事情都管起来吧!”

“先生”,那人敬了个礼回答说:“有时紧张起来,我也许会用平等态度对您讲话,但是请您别念私交。多年以来我一直在为今天这个机会做准备,先生。”

他迈开大步在前面开道,直向餐馆走去,还不停地挥手叫学员们闪开。

“闪开,闪开!别挡道!我们是海明威司令请到弗洛里达塔餐馆去吃饭的客人!”

有几个学员围在一起,忙乎着把海明威新买的克莱勒斯牌小汽车漆成救火车的鲜红色。大副见了,说道:“现在你的车比以前的大了,也更漂亮了,海明威船主、司令。”

海明威笑而不语。这种恶作剧都是天真无邪的儿戏。

他年轻的时候曾经爬上墙头用油漆写商店招牌,把各家房门拆下来对调,把一些烟囱推倒。

如今既然海军学员认为他的汽车应该是红色的,那大概也不无道理吧!

弗洛里迪塔餐馆座无虚席,人们开始你推我挤,都想挤到海明威面前来请他签名留念,同他握手寒暄。

那位“对外关系的主管”负起责任。他言行并用,赶走了坐在海明威预约坐席上的人,又对每一个想接近海明威的人进行严格把关。

“你认识我们司令?”

“不,不过……”

“走开,走开。你没见他正忙着吗?”

“你认识我们司令?”

“认识。”

“好吧!那就算了。”

大副终于认为他把好奇的人都挡开了,这才坐下喝酒。另一位高大健壮的大副也在这张餐桌旁就了坐。

大家正在认真地讨论文学,而且谈得很深刻,这个时候邻桌有一位高大健壮的大副也参与了进来,他插嘴道:“我最喜欢的书有两本,不,应该是三本。一本叫《雨来时》,一本叫《月亮的六便士》,还有一本叫《通天塔》。”

海明威一听就笑得喷嘴了,他无奈地笑道:“老兄,这三本书都不是我写的。”

“他或许说的是《春潮》吧?”负责保护海明威的那名大副为他同伴辩解道:“我超级喜欢那个非武装人员的印第安人,他的枪法好极了。”

“《月亮的六便士》是本好书。”那位大副还在努力地为自己辩护。

“保镖”,大副安慰他说:“你的眼光真的很不错。其实那些书都是海明威写的,不过他太谦虚了,他的那些作品都是用其他笔名发表的,但是同样感人。就是这么回事。你说对不对,海明威,啊,司令阁下?”

海明威还没顾上答话,就发现美国驻古巴使馆的海军武官在向他使眼色。他和海军上将,还有另外两三个人,坐在稍远些的一张桌子边,他们都穿着便衣。

海明威本来没有理会他的脸色,但是发现他又一次向他使眼色,就抱歉地对同桌人说道:“请原谅我的失陪,先生们。我过去和那边的几位朋友说两句话,否则他们会认为我失礼的。”

“小心为妙,司令,需要我陪你过去吗?说不定他们是假朋友呢!”保镖大副不放心地问道。

“没事。”海明威制止说:“你照顾一下这里,我过去说几句话就回来。”

海明威来到他的老朋友海军武官的餐桌旁,发现出来巡航的海军上将颇有亲和力,和蔼可亲,也很明智,总而言之,一桌客人都是令人高兴的好朋友。海明威和他们举杯共饮。

过了几分钟,那位“主管对外关系”的大副东倒西歪地走到这张餐桌旁。

“海明威”,他说,“你待在这儿干吗呀?别把您的时间浪费在市民身上吧!”

海军上将顿时气极,一下子站起身来,朗朗说道:“混账!你当我是何人?我是你们的上将!”

“保镖”大副连忙敬了个礼。他的说话声音变低了,两只眼睛直视前方。

“上将先生,我敬请您让海明威回到我们那边去。”

“这得由海明威先生自己决定,大副。”

过了一阵,海明威才又回到他的“保镖”身边,这里有一群读者和文学批评者,还有光临弗洛里迪塔餐馆的大副们。海明威继续和他们痛饮,海阔天空胡诌乱吹。

晚宴完毕时,那位大副让他的部下排好队,又叫人把那辆红色的克莱斯勒牌轿车开过来。汽车已经停在餐馆门前,那一次急刹车几乎把轮胎弄得冒烟起火。

“大伙上来跟海明威握手”,大副命令道:“动作要快。司令要回去休息了,这样他明天才能好好开动脑筋,进行写作。抓紧时间,一、二,开始!”

海明威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和他本人有些不同。的确,他又粗鲁又随便,因为他生于特迪·罗斯福时代,当时参军打仗、狩猎虎豹,体魄健壮是男子汉的一种标志。

海明威一生都在冒险,他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身体上留下了无数的创伤。海明威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到了晚年,他还要再经历一次这样的生死挑战,而这一次的失事也正验证了一句老话“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飞机失事大难不死

1954年1月,海明威和妻子玛丽作为《展望》杂志记者,飞往非洲报道肯尼亚吉库尤部落反抗白人的所谓“恐怖活动”。他们租了一架小型单引擎塞斯纳飞机。

飞机在飞往非洲的时候,海明威一时心血来潮,想要观赏尼罗河源头气势最雄伟的默奇森瀑布,驾驶员只好奉命低飞。

他们逐渐接近震耳欲聋的大瀑布,突然之间一大群朱鹭迎面飞了过来,驾驶员只能被迫俯冲,飞机一个跟头栽了下去,坠毁了。

海明威头部受伤,玛丽小姐翻出座舱,只受到一些她认为是微不足道的擦伤和痛楚。

长夜浸漫,实在难熬,真叫人不知如何是好。虽然不缺应急的干粮,但是没有水。海明威受了伤,理应在原地多停留一些时候,但他不肯。

大象似乎不欢迎这几个陌生人的到来,河岸上有几条鳄鱼显然怒气冲冲。夜间有一头大象在海明威他们的扎营地周围徘徊了大约两小时,有好几回离他们只有几米。

在月光下,这头大象看上去活像一座移动的大山。它仿佛极其专注地侧耳细听玛丽的鼾睡声。

当海明威叫醒玛丽时,她死都不承认,说:“我从不打鼾。那只不过是你们的胡思乱想罢了。”

“看来大象和我们有着一样的看法。”海明威笑笑说。

“你们听到过猫打鼾吗?”玛丽坚决地反驳道。

失事的当天晚上,野兽在营帐外吼叫,海明威学着这些野兽叫来作为回报。

黎明的曙光刚一露脸,海明威、玛丽和飞机驾驶员这三位遇险的幸存者便开始上路,四处寻找通往尼罗河的途径。

与此同时,英国海外航空公司的一个驾驶员在默奇森瀑布附近一片丛林里发现了失事的飞机。

没有迹象表明有幸存者。没有空地可供飞机降落让他去调查。驾驶员用无线电向最近的联络点报告了遇难飞机的牌照号码。不一会儿,他得到回音,说他发现了海明威那架失踪了的飞机。

所有的晨报都发表消息说,在非洲的一个丛林里发现了海明威乘坐的那架飞机的残骸。海明威怕是凶多吉少。

其实他们不知道,这时,海明威一行三人已经找到尼罗河,搭上了满载旅客的汽船,免费到了阿伯特湖畔的布提亚巴。

海明威又租了一架轻型比赛用飞机,前往乌干达首都恩德培。

飞机凌空升起,碧空万里无云,是一个适合飞行的好天气。哪里想到飞机仅仅飞了片刻就一头栽到一个西沙尔麻种植园的地面上,几秒钟后就轰然爆炸了。

干燥的麻株燃成一片火海,熊熊烈火顿时将海明威夫妇彻底吞没。大火和盘旋上升的黑烟象征海明威死于非命。

世界各报几乎都以头版头条位置报道了海明威遇难的消息。

“海明威专机在非洲上空失事!”

“海明威失踪!”

“海明威机毁人亡!”

“海明威及其夫人遇难!”

“丧钟为作家而鸣!”

正当电传打字机和无线电讯不停地发出海明威遇难的噩耗,各报都在匆忙草拟头版讣告时,海明威夫妇以及驾驶员从飞机残骸和火焰中爬了出来。

“玛丽小姐”,海明威事后说,“从未目睹过飞机起火,见到这种场面实在是令人难忘,尤其是当你还身处在飞机中的时候。”

玛丽受了很严重的伤,几乎不能动弹。她的肋骨断了,刺进腰部。海明威显然感觉良好,还帮助一群当地人和农民扑灭烈火。他在起火的田块之间冲来冲去。玛丽则躺在地上,用力把肋骨按在原来的部位上。

“跑慢点,海明威,你昨天在飞机失事时受了伤,你忘记了吗?”

“可是这火势太猛了。我们得先灭火,干完了我立刻就回来,别担心,亲爱的。”

这个敢作敢为的巨人果然控制住了火势。

海明威开始了艰苦的跋涉。现在没有了飞机,也没有汽车。最近的医院在200多英里以外的恩德培。他们只好步行去那里。与他同行的当然还有玛丽和飞机驾驶员。

主治医生检查了全身。

病历卡:

欧内斯特·海明威,美国公民

职业:新闻记者

出生:1899年,依利诺伊州,橡树园。

病情:

关节粘连

右肾挫伤

肝损伤

肠道机能紊乱

脑震荡

可能并发眼疾

二度和三度烧伤

海明威沉睡了几小时,醒来就问:“玛丽呢?”

“我在这儿。”

“可是你有伤啊,你受了伤。”

“根本没受伤。你现在倒是应该躺下去。我没什么,你伤得很重,全身都有伤呢!你需要睡觉。”

“不过,玛丽你没受伤?我根本不在乎,你真的没受什么伤?”

“是的,的确没事。我虽然断了两根肋骨,但是现在外面已经裹上了松紧适中的纱布,一点也不痛了。叫人担忧的是你的伤。来吧,把这个大冰袋放到额头上,你会感到凉飓飓挺舒服。这冰袋搁在你的头上还特别好看。”

“光镇冰袋管屁用,得来点朗姆酒才行。”

他伸开手脚躺在病床上,不计其数的记者和摄影记者把他团团围住。就在这时,他看了用25种语言文字发表的他的讣告。

自己读到自己的讣告,这场面委实有些滑稽。

“发讣告有一点不可取,就是你读到自己的讣告时,简直太难受了。”

海明威在非洲上空两次飞机失事之后,负责为他治疗的医生对他说:“你第一次坠机时本该立即丧命的,可是你没有死,所以又发生了第二次坠机。加上火烧,你又一次本该丧命,但是你大难不死,活下来了。可见以后只要你安分守己,你就再也死不了啦!”

海明威听后不以为然。他说:“其实,有朝一日我会变成一具够你瞧的尸体。我不会再活5年以上,我得抓紧时间。”

这或许只是海明威一句自我幽默的解嘲语,但不幸的是,他的这话真的应验了。

《老人与海》和诺贝尔奖

圣地亚哥是一个独自在湾流里的一只小船上打鱼的老头儿。生活和岁月给老人的折磨,令他后颈上凝聚了深刻的皱纹,显得又瘦又憔悴,身上的每一部分都显得老迈了。

可是他的那双眼睛跟海一样蓝,是愉快的,毫不沮丧的。一开始时,老头儿正赶上“霉运”,84天,整整84天,他连一条鱼都没有捉到。这对一个以打鱼为生的渔夫来说,那真是再倒霉不过了。

就连跟老人在一起很长时间的一个孩子,也不得不在第84天离开了他。

圣地亚哥为了证明自己是个“古怪老头儿”,或者说是为了证明自己是有坚强勇气与毅力,为完成只属于自己的那项别人无法替代完成的任务,为了鳏夫的光荣与尊严,圣地亚哥一定要捕到一条大鱼。

老渔人圣地亚哥也意识到了“85”是个吉利的日子,“可以捉到1000磅的大鱼”。

圣地亚哥老人捕到他一生捕到过的甚至见到过的最大的鱼,可是却引来了一群鲨鱼。老人耗尽了全身了精力,不仅两手空空,而且伤痕累累。

老人看着财富的落空,伤心地落下了眼泪,只能把着那条大马林鱼的骨架拖了回来。

这本书就是海明威生命的后期最后的一部作品《老人与海》。而海明威在写完这部最优秀的作品后,直到最后的自杀都未曾发表过任何作品。

1954年,瑞典文学院作出决定,将当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海明威。消息不胫而走,到处都有人在谈论“老海明威”,而事实上当时海明威才55岁。

纽约《世界电讯报》用老海明威捕捉到海里最高贵的鱼作为头版通栏大标题,欣喜地报道了这则喜讯。

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奖金委员会多年来一直在考虑授予欧内斯特·海明威诺贝尔文学奖。上一年评选海明威的呼声仅次于温斯顿·丘吉尔。

而现在,当欧内斯特·海明威两次死里逃生以后,瑞典诺贝尔奖金委员会认为,他应该立即荣获诺贝尔奖金,以防“他会自己送命”。

瑞典人承认文学天才时总想抢在他们最喜爱的获奖者健在时向他表示敬意,免得这位似乎在寻求死亡的作家先一步把自己送进死神的魔爪。

当然,海明威两次死里逃生促使瑞典文学院尽可能快地把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他,但是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的杰作《老人与海》。

斯德哥尔摩的瑞典科学院常务秘书安德斯·奥斯特林博士宣布说:“勇气是海明威的中心主题,是使人敢于经受考验的支柱。勇气能使我们坚强起来,迎战缺乏勇气时看来是严酷的现实,敢于喝退大难临头时的死神。”

《纽约时报》文学评论家撰文说,毫无疑问,瑞典文学院将这一年的奖金颁发给了最佳人选。

有人评论说,海明威参加过5次战争和6次革命,每次都亲临火线,出生入死;最近又连续两次发生坠机事件,差点死于非命。

瑞典文学院之所以这么快就颁奖给他,实在是怕他随时都会被淹死或坠机死亡,没有了机会。

但是不管怎么说,他是继刘易斯、奥尼尔、赛珍珠、福克纳之后美国第五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海明威在瞭望山庄收到了电报,他激动得热泪盈眶。多少年的辛苦写作,多少个夜晚的孤苦难眠,今天终于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欣喜之情溢于言表。玛丽和他的家人也多为他感到高兴。

遗憾的是海明威当时两次飞机失事,没能亲自去斯德哥尔摩领取奖金,只能委托驻斯德哥尔摩的美国大使代表作家本人和他的国家出席庆典,并代表海明威在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内举行的传统宴会上朗读了他从古巴寄去的答谢辞。

“勇气有两种,一种是体力上的勇气,即临危不惧的勇气。另一种是精神上的勇气,即不论受到外界当局的追究还是受到内在的力量即良心的谴责时敢于负责的勇气。这里,我们只讨论第一种勇气。

“临危不惧的勇气又分为两种。一种可能是漠视危险,其根源也许出于个人躯体或者蔑视死亡,或者习惯如此。出于这几种根源的任何一种勇气,都应视为永久不变的勇气。

“另一种可能来自积极的动机,例如自尊心、爱国心、形形色色的激情。这种勇气不是经常的状况而只是感情冲动。不难明白,这两种勇气表现的方式不同。

“前者可靠,因为这成了人的第二天性,决不会舍他而去;后者则往往使人走得更远。前者更坚定,后者更胆壮。前者使人判断明确,后者有时提高其威力。两者相结合就组成最为完美无缺的一种勇气。”

海明威成功了,紧随着诺贝尔奖而来的是普利策奖,《老人与海》风靡全世界。他的事业获得了极大地成功。

同病痛作斗争

海明威老了,年轻的时候上过战场,给他的身体留下了无数的创伤,这些伤痛到了老年就变得更加严重。

更为重要的是,海明威两度死里逃生,又坚持着创作不肯放手,给他的身体健康蒙上了一层阴影。

海明威遇到过那么多的变故,遭受过那么多的创伤和不幸,所以他说:“我简直弄得遍体鳞伤,所以人们都把我叫做吃子弹的狂人。”

海明威老了,战伤加上飞机失事带来的创伤以及其他伤害,最终演变成了各种疾病,高血压也是缠绕海明威晚年身体的一种顽疾。

一位著名的精神病学家曾经建议说,高血压患者的家里都该养一只猫。鸟类是机警而过敏的生物,爱跳,易惊,难以驯服。

但猫是温和的,在明亮的阳光下睡觉时还要用爪子捂住眼睛,醒来时伸个懒腰,张开嘴打个哈欠,看猫能使人得到休息。

于是,海明威听从了医生的话,瞭望田庄里养了很多懒猫懒狗。他那仿佛与世隔绝的庭园里绿树成荫,盆花争艳,凉风习习。这种幽静的环境是专为满足海明威的需要创造的。

这是哈瓦那郊外群山之中的幸福生活,但是海明威每况愈下的健康状况却打破这一切,迁离这里成为势在必行的事情。

热带气候会使皮肤没有晒成棕色的人出汗致死,对于一位患有高血压症、日益恶化的皮肤癌以及早期糖尿病的孜孜不倦的作家来说更是吸血鬼。

海明威选中了爱达荷州。那里的气候凉爽宜人,野花缤纷,湖泊澄碧,溪流蜿蜒,无人捕鱼,只见麋鹿出没,而且又是野鸭大雁等候鸟迁徙的必经之地。

海明威和他的夫人带着他们的猫猫狗狗和一大堆书籍迁到了新居。在那里,他又开始了他艰苦卓绝的写作。

“当我写书或一个短篇时,每天早上天一亮我就开始工作。这种时候绝对没有人打扰我,天也凉快。有时很冷,但一开始工作,写着写着就暖和起来。我先把前面写好的东西看一遍,然后再接着往下写,一直写到我仍然有东西要写的地方停下来。”

有人问他,他认为训练一个新作家最好的办法是什么。他回答说:“比方说,如果年轻作家发现写出好作品是几乎不可能的大难事,那他就去上吊吧!然后别人不管这些,把他解救下来。这样,至少他一开始就会有上吊的事情可写了。也许从此他将自强不息,力尽所能,努力写作。”

但是,他已经意识到他不再像他所想象的那样健康了。他的病情越来越重。为了同病痛作斗争,同时也为了掩盖他对自己那不中用的病体的憎恨,他大量饮酒,时常吵闹。

最后几个月里他有时东拉西扯,又似乎语无伦次。他的一位亲密朋友和热情的崇拜者谈到他的健康衰退时说:“看到这位巨人受苦,实在叫人难过。现在他认为他占有了潘普洛纳。如果他不请你而你去‘过节’,他就大发雷霆。”

海明威喝酒很多,而且在大多数人会喝得烂醉如泥、流出口水、倒在屋角里睡着的时候,他依然清醒如常。

在摄影记者拍的一些照片上,海明威常常把酒瓶举到嘴边,或者旁边的地板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醉汉。

而海明威唯一一张不在喝酒的照片,简直就像玛丽莲·梦露会穿一件宽大的长套衫拍照一样不可想象。

海明威已经成为一个传奇人物,关于他的传说还有很多。

有传闻说海明威曾经用酒瓶没头没脑地狠揍一位拳击冠军,理由仅仅是因为他打拳击在海明威看来不规矩、不公平。

又有传闻说,海明威曾经冲进斗牛场,像搭救一个遭人毒手的美女一样把约翰·多斯·帕索斯从尖利的牛角下救了出来。

还有传说,说海明威曾经向一个法国人挑战,要同他决斗,因为他侮辱了爱芙·嘉娜。

对于海明威的慷慨解囊,在业界更是广为流传。传说在经济不景气的日子,海明威曾把自己的积蓄20000美元捐献给在纽约的作家同仁,以至于他在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欠债8000美元。

海明威的那副金属边平光眼镜也变成了一项传说,据说他戴那副眼镜是要证明他同陆军和海军的联系。而且那副眼镜戴起来并不舒服,相反还火辣辣地痛,但是海明威就是不肯换一副新眼镜。

当海明威心情好时,你问他,他的精神病医生叫什么名字,他会笑着告诉你:“克朗娜……史密斯·克朗娜。”

海明威有一只猫叫博伊西。那是他根据爱达荷州首府为这猫取的名字。他十分宠爱这只猫。

“凡是人吃的东西它都要吃”,他说,“它会嚼复合维C片,那东西比芦丁剂还要苦。我不肯给它吃降压片,它就认为我吃药瞒着它,不给它吃就让它去睡觉了。”

说来也是好笑,海明威生了病,还是他的猫陪着他吃药。

遇到好天气,海明威就沿大路散步,挥动手杖向车上乘客打招呼。这种情景比远处的锯齿山脉更使人心向往之。

当海明威觉得真正很有精神的时候,也许会对准罐子踢一脚以显示他的活力,显示他这个老人家的生命力还很强呐!

海明威真是一个懂得苦中作乐的大文学家呀!或许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乐观精神,才能写得出这么伟大的著作吧!

丧钟为作家长鸣

迁居爱达荷州以后,海明威的病情日益加重,有如乌云压顶。海明威知道,也许自己的幸运日到头了。

“我已经不再福星高照了。”海明威开始仔细考虑了将来的事,他一边搅拌着一种掺热水的烈酒一边深思熟虑。

“我年纪大了,想做一个聪明人,不讨人厌,我想看看所有新的拳击手、赛马、芭蕾舞、自行车赛车手、餐馆、佳酿、新闻纪录片,但关于其中的任何一项,我是连一行也不再写了。”

到了晚年,海明威已经不再从事写作,他的名气和著作已经足够支付起他的生活费用。

海明威的收入一直不少,而且是由他的朋友、代理人、律师兼亲信埃尔·赖斯细心经营的。在海明威成为获奖作家之后,签订出版合同时通常先支付25000美元,版税则按书价的15%结算。

此外还有一些附带权利如交由杂志发表、拍电视片、译成外文以及在报上连载等。这样林林总总算下来,每年至少都能获得10多万美元的收入。

不再忙于创作的海明威开始把心思放在了教育孩子身上。他的童年受到了父母严重的约束,所以海明威吸取了这种教训,他授权自己的孩子们,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志趣发展。

外界有评论不明就里地批判他是一个不孝子,理由是他离开了老家。又说海明威是一个难处的丈夫,因为先后三任妻子都离开了他。更说他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父亲,因为他总忙于自己的事情。

其实这是一种谬论,是媒体不负责任的臆测。海明威其实是一个热爱的家庭的人。约翰、帕特里克和格雷戈里都是他十分喜欢的儿子,海明威每个月都定期给孩子们送去一笔丰厚的生活费,定期都要检查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海明威认为,孩子长大了,就应该有自己的生活,不应该再受到压制。所以在外人眼中,他成了一个只知道在酒吧中喝酒的酒鬼,而不是一个关爱孩子的父亲。

海明威的家庭关系很和谐,他的几个儿子、儿媳妇和孙子常常来看望他和玛丽。

约翰又名邦比,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战略情报局军官身份荣获高级奖章。帕特里克又名莫斯,是哈佛大学毕业生。格雷戈里外号吉吉,曾在安纳波利斯的圣约翰学院受过教育。

3个孩子都跟父亲一样喜欢体育运动、捕鱼、打猎和情报工作。

3个儿子为自己赢得了声誉,他这个做父亲的又是夸耀又是称赞,还把照片拿给别人看。哪怕一点点孩子们的消息也是好的,所以他总是徘徊在信箱旁等待他们的来信。

到爱达荷州凯奇姆海明威的家里来看望他的人,都意外地发现海明威是那么疲惫无力、行动不稳、言语不清,有时病得几乎朝不保夕。

海明威不情不愿地第二次到梅奥诊所就诊。梅奥诊所在明尼苏达州的罗契斯特市。

6月的炎夏酷热难当。这趟旅程不算很近,但海明威又不得不做此行。失眠之夜变得十分可怕,不正常的高血压会引起胸部病变,而这种病变又会导致精神抑郁。

此外,医生还诊断出海明威患有早期糖尿病。他本人也担心他的皮肤癌会扩散。

6月底,海明威和妻子从梅奥诊所回到家里。不祥的预测以及长时间的一连串检查和治疗,使海明威又疲倦又气馁。

玛丽早就知道海明威很疲惫,也预料到坐轿车长途旅行的劳累,以及在从明尼苏达返回爱达荷州一路上的酷热,所以她把归程化整为零,5天走完。

一回到凯奇姆的家里便觉得一切都好,于是卸下行装,开始休息。

吃晚饭时大家心平气和,融洽如常。

海明威也显得十分平静。

那天晚上,解衣就寝的时候,玛丽忽然想起了一首古老的意大利歌曲《人人夸我是金发女郎》。

玛丽穿过厅堂,来到丈夫的卧室,欣喜地说道:“亲爱的,我要送你一样礼物。”

说着,玛丽就唱起了这首歌。当时海明威正在刷牙,他听了几句,漱了漱口,还同她唱了最后一句。

玛丽怎么也想不到,这就是他们共度的最后一个夜晚。

玛丽吻别了丈夫。由于旅途长时间的劳累,再加上她对她所疼爱的丈夫一路上的殷勤照应,那天晚上就像一只筋疲力尽的猫儿一样睡得很熟。

海明威却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眠。往事如电影一般闪过脑海,稍一迷糊,可怕的梦魇又来折磨他。

海明威想到了他的病,想到了可怕的结局。他可不愿意躺在病床上任凭癌细胞吞噬,最后成为一具骨瘦如柴的尸体。

他想起了父亲,想起了那把枪。

清晨7时,海明威穿着睡衣走下楼来。他打定主意不去唤醒玛丽。他拿出他最喜爱的那支猎枪——他所珍视的一件郑重赠予的礼品,把枪口插在嘴里,同时扳动了两个枪机。

枪声震撼了整个屋子。玛丽本能地跳下床飞奔下楼。但是她很快就停住了脚步,愣在那里,她惊呆了。

海明威躺在血泊之中。海明威的死成了一桩说不清楚的谜案。他生前精通武器,明明是用那支双筒猎枪开枪杀死了自己,但是发现尸体的第一证人玛丽却坚持声称海明威是在玩弄枪械的时候意外走火。

仔细想想,他们夫妻感情深厚,如果海明威是蓄意自杀,为什么没有留下一封遗书呢?他死后那么大的财产又该怎么处理呢?

巨星陨落,世界各大报纸都在头版用最大最醒目的标题报道了这一噩耗。文学大师海明威的逝世震惊了全世界。

美国人民在1961年7月2日这一天为失去这位文坛上的勇士而感到震惊,报纸上以巨大的标题写出:

海明威自杀,丧钟为海明威长鸣。

海明威的朋友们和同行的作家对突然失去海明威和被他响彻全世界的枪声所震惊;所有人都体会到海明威的死贬抑了自己的生命,体会到某些重要的东西在世界上绝迹了,就如同一棵高大雄伟的橡树突然被连根拔掉而倾倒了下来。

吊唁如雪花般飘来,堆满了海明威生前的那张书桌。所有人怀着无限悲痛、惋惜的心情纷纷向这位文坛巨人表示敬意。

全球数十位专栏作家,包括厄尔·威尔逊、约瑟夫·阿尔索普、约翰·克罗斯贝和伦纳德·莱昂斯等,都对这位已故知名作家表达了敬意。

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悼词上说:

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

年逾八旬的老作家厄普顿·辛克莱说:

我曾力图改变这个世界,他则是如实地描写自己看到的世界。

海明威生前的好友们也纷纷来电悼唁:

他是个够格的完人。始终如一。他那些卓越的成就将永垂不朽。

他的风格深深地影响了我们所讲的故事。他是我永远怀念的一个朋友。整个国家都在哀悼他。

至于美国公众的心情,大诗人弗罗斯特在海明威自杀的次日作了恰如其分的描述:

他坚韧,不吝惜人生;他坚韧,不吝惜自己。值得我们庆幸的是,他给了自己足够的时间显示了他的伟大。他的风格主宰了我们讲述长长短短的故事的方法。

我依然记得我想对碰上的每一个人大声朗诵《杀人者》的那股痴迷劲。他是我将永远怀念的朋友。举国上下沉浸在哀痛之中。

海明威被安葬在他生前喜爱的一个打猎场上。他的墓地坐落在两棵松树之间,四周有青山环绕。海明威的名字刻在长方形的灰色花岗石墓碑上,也刻在了喜欢他及他的作品的人们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