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磨炼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海明威
丧钟为谁而鸣
西班牙战争已经结束,但是海明威却欲罢不能,往事的幽灵时时缭绕在心头,让他夜夜失眠。
海明威带着伤痕累累的旧疤痕和满是枪眼的新疤痕回到了基韦斯特。但是这一次回来,有些东西已经变了。
海明威又一次做了失败的丈夫,当他的两个孩子正在成长的时候,当他的妻子正需要他关怀的时候,他抛下了他们,独自一个人上了战场。
等海明威从战场回来,两个儿子长大了,而妻子也成了路人。1940年,他们的婚姻正式结束。法院以遗弃妻子的理由给以终判。
早在基韦斯特定居的时候,波林就已经明白,她不可能做到海明威心中理想的伴侣。
波林也是人,还是海明威的妻子,她不可能同时身分三处,既要在他的前边,又要在他旁边,还要在他的后边。
早在巴黎流亡期间,荷兰著名电影导演约里斯·伊文斯找到海明威,根据他提供的材料和意见,拍摄了关于西班牙内战的纪录片。
影片首先为美国总统罗斯福专场放映,然后再送到各个电影院公开放映,呼吁大家为民主西班牙挨饿的男女老幼募捐食物。
观众们看到无辜民众惨遭屠杀的场面,看到许多老百姓挨饿的惨状,也看到了政府军奋力抵抗的场面。他们的确受到感动。他们捐赠了许多钱和食物,但是他们没有捐赠武器。
“因缺少一颗钉子,整只皮鞋就毁了……”单靠食物和衷心祝愿是打不赢仗的,于是取胜成为空谈,于是一切化为乌有。
在马德里,海明威住的旅馆被30枚炸弹炸毁期间,他写了一个剧本《第五纵队》。这出戏在纽约上演时,只赢得了一般的喝彩。
因为剧本的写成距离事件发生的时间太近,台词听起来像廉价的宣传,像是肤浅的博取同情的呼声,既天真又太富于感情。
海明威并不因此而气馁。他承认,写这个作品的时候他没有给自己充分的时间来体会情感以及为剧本润色加工。
海明威的另一篇作品就大不一样了。那本叫《丧钟为谁而鸣》的小说一出版就犹如晴天霹雳,佛朗哥的追随者们对这本小说恨得咬牙切齿,愤怒之情溢于言表。
他们说,佛朗哥是个了不起的伟人,所以他领导的战争才取得了胜利,海明威把他歪曲了。
有的共和党人也对他表示不满,因为海明威在小说中也描写了共和党人内部的混乱状况。
就因为这本小说,多年来,佛朗哥都不许海明威再次踏入西班牙。
海明威用18个月写成《丧钟为谁而鸣》。有很多事情要写,并且要写得准确,就像对人谈话时要让他们听懂。
海明威是在哈瓦那一个叫两大陆旅馆的五楼的一个房间里完成这篇书稿的。书稿完成后,他松了口气,倒了一大杯水,抓起一块面包,边吃边说:“我写进书中的不是西班牙内战,而是我18年来所了解的有关西班牙的一切。”
第二天他就把这部新作装进公文包,起程前往纽约。车过迈阿密以后,空气调节设备出了故障,他只得在高温中校订《丧钟为谁而鸣》。
到达纽约时他的书已经校订完毕,可以付印了,他住下来,连续96小时不停地看校样,然后才用他那有力而审慎的手笔签名付印。
海明威从来就不能理解政治权力形成的错综复杂的大混乱,他看到的和描写的只是人间悲剧。
海明威让他的书中人物熬过革命的徒劳无益的时期……熬过勇敢和自豪的西班牙人民在苦难中遭到的绝望和叛卖。他的朋友是一次大规模战争赌博中的牺牲品。
海明威把西班牙描写成了一名贵妇,她失去了伪装,赤裸裸地遭到了集权大国的出卖和蹂躏。
海明威苦思冥想,终于让他想明白了,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错了,伟大的领袖斯大林也错了,麻痹人民的毒品并不单是宗教,还有许多药剂、鸦片剂之类的毒品能够麻痹人民的心灵。
“是的,音乐就是众人的鸦片,酒当然是众人的最有效的鸦片。啊!极好的鸦片。除了这些,如果说有什么鸦片的话,赌博也是众人的鸦片,并且是最古老的一种。野心,还有对任何类型的新政府的信仰,这其实也是一种鸦片。”
海明威想明白了这个道理,可惜已经太晚了,西班牙已经被法西斯组织统治,甚至不只是西班牙,整个世界都已经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下。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雷电交加。
在中国度过蜜月
海明威从小就出生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这让他在选择配偶的时候只能挑选身世良好的女孩。
当他和波林离婚之后,不甘寂寞的海明威又闪电般和一个女孩结了婚。
这一次的新娘叫玛莎·盖尔荷恩,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作家。在此之前,他们曾经在基韦斯特和纽约见过面。
当时,盖尔荷恩曾作为《柯里尔》杂志的代表拜访过海明威,后来他们又在西班牙相遇。或许就是这种对西班牙的热爱促成了他俩的结合。
这一次,海明威与新婚妻子来到了中国,度过了他们的蜜月。
这时,世界大战已经酝酿成熟,欧洲战场上浓云密布,就像一个火药桶一般,随时都可能点燃战争的炮火。
而一直以来都是半殖民地的中国这个时候正遭受着东边恶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抗日战争处于最困难的阶段。
海明威的这次中国之行还秘密会见了中国共产党驻重庆代表周恩来。此外,他还深入各地进行采访,赞扬了中国民众的抗日热情,海明威在《午报》上先后发表了多篇报道,如实地反映了中国的抗战形势,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海明威看到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危险苗头,他向美国政府写信说,要求美国明确地向蒋介石表明,不支持中国打内战,而要一致对外,将日本帝国主义打垮。
海明威夫妇俩离开重庆去仰光时,中国有9个抗日团体联合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会为他们送行。
出席欢送会的嘉宾有300多位。盛大而隆重的欢送会令海明威激动万分,不知说什么好,口里直说:“太奇妙了!太奇妙了!”
海明威同新娘从中国归来,他需要有时间休息一下,以便把经历中的精华从糟粕中分离出来。因为古巴在精神上最接近西班牙,所以他和玛莎就在这里定居下来。
玛莎和海明威搬进圣弗朗西斯科德波拉的一座称为“瞭望山庄”的百年老屋。
这是一座细而高的白色多层建筑,面对海上吹来的风,像一座矩形高塔耸立在山林之中,离斯洛破·乔埃大旅馆和民族宫有半小时的汽车路程,若从海湾和飘荡在海浪上的船舶上来只需15分钟。海明威就定居在这片田庄上。
瞭望山庄是座大房子,拔地而起,却占地不多。花砖地板经常由女仆擦洗得清洁光亮。
大花园里群芳斗妍,树木繁茂,有棕榈、番石榴、木瓜,一两棵大撞树和紫茉莉,极乐鸟在园里歌唱,一批园丁在这里悉心护养。大胆的小麻雀竟敢向这里的18只猫无端挑衅。猫吃得肥头大耳,也就无意追逐麻雀了,却常常和狗一起睡觉。
起居室宽敞舒适,陈设不拘一格。地板上铺了一条草席,上面再铺地毡。椅子一反热带风格,全都装得鼓膨膨的,垫得很厚,还配上印花布套。
在爱达荷州猎到的野鹿的头颅制成标本挂在室内,那呆板的眼睛盯住毕加索的一幅画。一只羚羊的头部从敞开的餐室门口露出笑脸。大扇的法国式的房门经常敞开迎接宾客,门里帘幕低垂,挡住热带夜间昆虫。
田庄上还建起了一个网球场、一个游泳池和一个拳击场。他心爱的“拜勒号”快艇就停泊在摩洛堡炮台附近,随时供他使用。
家中有个汽车司机、一名厨师,还有一群女佣、男仆以及他们的帮手。
建筑物的楼下还有一个很大的藏书室,共有4643册藏书。这些书除了《名人录》以外,海明威全读过。他空闲时每天要看3本书。每当读到一本他喜欢的,他就会去再买上几本赠给朋友。
“这本书你真得好好读一读,这是一本极好的书,我甚至希望它是我写的。”
海明威的写作习惯是独一无二的。他手拿铅笔,站在建筑师的绘图板前写东西。这是和其他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家不同的,不是他不喜欢使用正常的书桌或者写字台写作,而是因为他身体的原因,他不能那样做。
1930年,海明威遇到车祸伤了右手和右臂之后,医师就建议他在倾斜的板面上工作。因为稍微倾斜的平面可以让他受伤的手臂在写字的时候不受那么大的压力,也因此不会受到更进一步的伤害。
“这是一个第一流的好主意。”海明威经过一些实习之后说,“老式铅笔使你必须放慢速度,你觉得似乎是在用文字绘画。铅笔的另一端也很有用,可以擦去后以修饰,选择恰当的词语。”
不过他写对话的时候都是用打字机打的,因为这样能使他的思路更加敏捷,加快步伐跟上他头脑里的思维速度。
田庄的周围环用篱笆,把那些好奇的或不受欢迎的人挡在外面。但是大门随时为朋友敞开,来访的朋友也的确不少。
3杯马丁尼酒或者甜烧酒下肚以后他就会伸开双腿,搁到脚凳上,自顾自唠叨起来。
“见鬼,真的,我一定要好好写,要写出最好的作品来。我本来能够像我父亲一样,当一个好医生,一个极好的医生,要不然也会当个出色的工程师或能干的海军军官。要是我选择这些职业,我也准能干好。
“荣誉和金钱当然令人喜欢,但是,就是没有这两样东西,我照样要写书。这是我命中注定的。”
海明威还是一如以往地奋斗在他的思想战线上,脑海中形成了什么样的构思,就大胆地用笔将它们写下来。这个习惯一直到老都没有改变过。
在古巴的悠闲生活
海明威是一个天生的美食家,既贪吃又讲究。以前他小时候母亲就很好地照顾到他这方面的要求。
而现在,海明威功成名就,他有的是金钱和时间来挥霍。他最爱吃的是西班牙和古巴的饭菜,比如用刚捕捞上来的鲜鱼制作的鱼片嫩鸡薄片、肉菜饭、乡下浓汤和外加一碟薄荷香料的猪肉团。
海明威每次提起来就赞不绝口,还随时准备把自己最喜欢的烹调方法介绍给其他人。
在瞭望别墅,海明威就是至高无上的君王,这里的女佣和妻子都要听从他的指令。对于吃饭,海明威自然也定下来自己的一套规矩。
吃饭的时候,妻子玛莎届时拿起手铃一摇,古巴女仆便闻声而至,每人端来一道菜。
“这样才过瘾,哈哈。”海明威提起他的这套规矩的时候如是说道。
海明威是一个谨慎的家伙,因为第一部书稿的丢失,所以以后他对于自己的稿件特别谨慎。他将自己没有发表的作品以原稿的形式存放在一个国家,又以缩微胶卷的形式存放在另一个国家。
“这样,我的小说稿就不会像第一部那样失落了。”想到这一招的得意之处,海明威不禁发出一阵阵笑声。
但是海明威又无事自忧,对税制大发牢骚。他认为捐税不但麻烦,而且侵害了他的既得利益。
海明威甚至还给他的子女准备好了遗产,他说:“我遗留给妻子儿女的证券,是我那几部未出版的作品。”
虽然海明威和玛莎都明白,他们的婚姻行将破裂,但是,他们共同生活的几年间,家庭内外依然充满了欢乐的气氛。瞭望田庄总是宾客满座,谈笑风生,兴奋而又愉快。
海明威还常常带着玛莎乘快艇做海上航行,听海风呼啸,看狂涛翻滚,别是一番乐趣。要么他就带着她去深海捕鱼,捕马林鱼、金枪鱼,弄得本来十分整洁的“拜勒号”到处都是鱼腥味。再不就是带她去看斗牛或者打回力球。
看斗鸡是一桩重要的事,海明威全家,包括他的爱尔兰秘书,都要列队进入小小的斗鸡场。斗鸡场里面成群的古巴人在打赌、喧哗,十分激动,偶尔还会有一些前来观看,大多是看得目瞪口呆的游客。
海明威来看斗鸡,总免不了带上用稻草系好的一罐酒。
看斗鸡,则肯定会下注赌钱,古巴人会下赌注,海明威也一样。他看准了那只黑色的公鸡,将手中的钱全部押了上去。
斗鸡比赛又开始了。场内一片沸腾,一片喧嚷。
“啄呀!啄呀!”
“啄颈部!啄颈部!”
“啄头!”
“啄死它!啄死它!”
不懂人语的两只斗鸡拍打着翅膀迅猛地向对手冲去,啄、咬、撕、打,一旦咬住,就死死不放。
那是个极度刺激的时刻。
那只黑羽毛的威武的公鸡迅速而又猛烈地斗败了对手。海明威十分高兴。他热烈鼓掌,收齐赢得的赌注,捧起酒瓶痛饮一阵。
一个穿得很臃肿的美国女游客厌恶地瞧瞧他,然后她生气地挺起胸膛说:“海明威先生,你竟然也干出这种事来!你一直在喝酒。”
海明威抹去胡子上的红酒渍。
“太太”,他说,“你真难看。”
她的胸膛又挺高了些。
“海明威先生,你真喝醉了!”
海明威放下酒罐,用一只眼睛打量她。“太太,那是可能的。不过明天我就会清醒的。”
海明威来看斗鸡实际上等于是给来看斗鸡的古巴人增添了一个节目。他们倒不是因为他是名作家而另眼相看,也不是对他爱好运动而感兴趣,而是因为他们欣赏他看斗鸡时的神情。
海明威看到斗鸡拍动翅膀,用富有战斗力的锋利而带血的鸡喙迅猛撕斗时那种入迷的模样,使他们见了高兴。而且,他和他们朋友相称,丝毫没有名人架子。
海明威和男人拍肩交谈。他和年轻姑娘开无伤大雅的玩笑。他爱说粗话。他喜欢喧闹,他和当地的古巴人融为一体。
古巴各地都有人赶来观看公鸡的生死搏斗。市长本人担任斗鸡比赛的赌注登记人和赌注比例的宣布者,他还充当哈瓦那名人的私人护卫。
瞭望山庄的生活轻松而又愉快。记者来采访时,海明威总是十分谦和。他爱虚荣,摆好姿势让记者拍照,只许他们拍好,刊出时要很像样子。
海明威在瞭望山庄过着舒适安逸的生活,但是这个时候的世界局势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枪声已经打响。海明威闻到了战争的火药味。
妻子知道,她的柔情万种拴不住海明威那颗活跃的心,当海明威抛下妻子独自去参加海军的时候,他们的婚姻也就结束了。
海明威的第三次婚姻以破裂告终。
海明威的游击队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了,全世界都卷入到了这场战争之中,谁也不能例外,就连一向坚持中立的美国也不能例外。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欧胡岛上的飞机场。
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罗斯福总统对日宣战。海明威当天就加入了海军。
向来整洁的“拜勒号”上的栏杆漆得发亮,甲板刮得干干净净,并有贮备丰富的酒吧间和好几柜渔具钓竿。
海明威对它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装,船里装进了机枪、来复枪、反坦克炮和成百磅炸药。
“拜勒号”由一艘渔船摇身一变,变成了一艘战船。它和它的船长海明威都已经武装起来,枕戈待旦。
“拜勒号”装上了海上的各种伪装,在英属洪都拉斯、巴拿运河区、墨西哥、古巴和佛罗里达的加勒比海沿岸搜索希特勒派来的潜艇。
纳粹分子得到第五纵队分子的帮助,在加勒比海给他们的潜艇加油,这些间谍和卖国贼为船只提供燃料用油,为水兵提供食品。
“拜勒号”装了电台,配备了高效武器和满舱弹药,用来执行多种海军计划。当然它有可能在几分钟内被击沉,但是海明威显然不顾及这点,他早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
海明威还有一个更大胆的计划。他设法要与浮出水面的潜艇或者偷运汽油的走私船相遇,一经发现,就用装满炸药的“拜勒号”船头撞击敌船或潜艇。他打定主意要与它们同归于尽。
他把计划汇报给美国驻古巴大使斯普鲁尔·布拉顿,还和布拉顿一起商讨了对策。
“行!”布拉顿毫不犹豫地批准了海明威的作战方案。布拉顿本人就以胆大包天出名,也是个满腔热忱的爱国主义者。
海明威指挥船员演习。“拜勒号”要对准敌船,全速向前,准备与敌船同归于尽。船员和船长将于“神风”在来犯之敌的船舱中爆炸之前最后一刻跳入海中,然后再各尽所能设法逃生。
这是一种大胆疯狂的作战计划,但是美国情报参谋部充分相信海明威能够解决这一难题。海明威的方案得到了他们的赞同。
作战计划付诸实施了。
“拜勒号”并没有被击沉。尽管海明威眼力不济,却也发现了藏在水下的纳粹潜艇的蛛丝马迹。他发现了敌潜艇露在水面的潜望镜,并用无线电波将其位置报告给美国情报参谋部。
于是,飞机出动了,炸沉了敌潜艇。
就这样,一艘、两艘、三艘……
“拜勒号”已习惯于执行所承担的任务,是正规海军舰队的巡逻艇。海明威率领他的几名船员共发现11艘敌潜艇,他的努力受到了嘉奖。
1944年春,美国海军消灭了加勒比海地区的全部纳粹潜艇。海明威成功地率领着他的“拜勒号”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任务完成之后,海明威感到不耐烦,他要寻找更出色更有刺激性的新任务。海明威准备去接受新的任务。
海明威通过自己的人际关系,应邀签约当上了英国皇家空军的战地记者,负责报道他们对德国的夜间空袭。
于是,他卸下海军装,换上了英国皇家空军的制服,而且又蓄起了胡子。他执行了20多次飞行任务以后才回到地面上。
时间是1944年,海明威到来的时候正好赶上了诺曼底登陆战。
海明威以《柯里尔》双周刊记者的身份派到巴顿将军率领的陆军第三军。这家刊物的纽约办公处在一年时间内只收到他写的6个短篇小说。这位著名的作家太忙了,写不出更多的作品。
巴顿将军的部队不让他参加战斗,气得他长吁短叹,抱怨不休。
“见鬼!我可不是普通记者呀!说起枪炮、打仗和战争,我比那帮毛孩子懂得多。这群黄口小儿被派来派去的,却把我晾到了一边,现在他们正需要我们这样有经验的老家伙和他们一道,帮助他们,指导他们。”
海明威最终还是参加了诺曼底的登陆,坐的是第一批登陆艇。他是喜欢打冲锋的猛将。他不能容忍自己像妇孺一样在战争的时候躲在后面,等待战友们取得胜利之后再去收集战利品。
圣洛防线突破之后,海明威不待命令下来就参加了他喜欢的第一军第四步兵师。
海明威随同这支队伍与其他士兵一起爬进滩头堡,避开炮火,后来又从沙滩爬到安全地带,这时飞机一直在他们后边沿锯齿形路线扫射。
海明威趁着滩头登陆和闪电攻击造成的混乱,轻而易举当上了第二十二步兵团的一个成员。
这个团以连续作战著称。他们一仗连着一仗,一直打到霍根森林。战斗进入最高潮,弹如急雨,尸骸遍野,鏖战20天后,4000多人的部队壮烈牺牲了2500多人。
海明威自始至终处在这场浴血奋战之中,他为受伤垂危的战士写家信,安慰他们的母亲。他在英雄墓前默祷,继而仰天诅咒。
海明威认为这场正面攻击伤亡太大,既愚蠢又行不通。但是军人的天职就是两个字——“服从”。所谓“军令如山倒”,又不得不执行。这很像当年英国兵列队进军去对付波士顿革命的农民和商人的情形。
海明威一边大发雷霆,一边随第四师向希奈埃菲尔和卢森堡挺进。
同行的记者说:“海明威不带枪,只带一支铅笔和几张皱巴巴的纸。另外还有两只铁罐,一只装满伦敦的杜松子酒,另一只装满法国的淡味苦艾酒。这两样东西一混合就成了他的即兴马丁尼酒。”
海明威听到这话,气得吹胡子。他说:“他妈的,那帮狗娘养的全是胡说八道。谁说我没有扛枪?我从小就抱着枪睡觉。我到死也要抱着枪。哼,竟然说我没扛枪!我能证明他们是在胡说。法国是有名的白兰地产地,我他妈的怎么会去喝马丁尼?”
战后,一位第四师的两星将军曾说,在一次战斗中,海明威到了离最近的增援站100英里的前沿阵地。他侦察两翼的德军情况,发回有关他们兵力和装备的准确报告,建议用坦克增援盟军。
在巴黎西南的朗布伊埃进行的另一场战争中,海明威接过了指挥一支法国马基游击队的任务,还当了他们这支地下军的司令官。
海明威的指挥相当出色。
他在一家小旅馆里设立了司令部,仿照他在西班牙所见到的方式指挥作战,不过也带点法国本色。他派出队员去保护道路,又向农村派出侦察队对纳粹做火力侦察,引发纳粹射击,取得德军部队的工事和火力的情报。
海明威还让他的非战斗人员的朋友假扮成农民、马戏团小丑、农家姑娘或神父,骑着自行车四处侦察,把敌人的情报收集到手。
勒克莱克将军率部队来到马基,准备向巴黎发起进攻的时候,海明威“将军”为他和他的参谋部提供了地图、速写笔记本以及有关敌人的各种详细资料。
海明威和他所率领的游击队为巴黎战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美国战略情报局曾经宣称,由于海明威提供的事实和假设资料,勒克莱克将军才能迅速地胜利进入巴黎。
海明威确实是一个天才的军事指挥官,在战争的水与火中,他能够更加明确地辨明出局势,作出有利于己方的判断。
海明威的下一个目标是巴黎,那个他所生活过和热爱的巴黎。
海明威的战争功绩
第二次世界大战卷动了整个世界,伴随着世界各大战场的爆发,战争的天平开始转向同盟国,解放法国、解放巴黎的战争也迫在眉睫。
盟军部队在诺曼底滩头留下了阵亡战士,继续向法国内地挺进。性急的海明威总觉得进军速度不够快,他守在吉普车里,随时准备冲锋。
第四师在巴黎北面的塞纳河上暂时停止前进时,海明威再次决定自己当情报首脑,趁士兵们休息时,组织游击队秘密出击。
海明威和侦察队跟踪溃逃的德国部队。他没有反坦克武器,也没有抗击装甲部队的装备。
海明威的部下头戴贝雷帽,脚穿木头鞋,身穿便服,却带回来一批纳粹战俘,他们中间有成年人,也有未成年的孩子。
海明威想起了学过的德语和纳粹政权对士兵的严格训练。他知道他们内心的奴性对纪律的恐惧,于是他采取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
海明威坐在桌子后边审问俘虏,态度显得十分威严。那群俘虏“啪”的一声立正站好,才回答问题,眼睛直视,用语简洁。
海明威收集到了不少情报,对勒克莱克将军的装甲师解放巴黎起了很大的作用。海明威年轻时曾在巴黎生活过,对这座城市有很深的感情。
勒克莱克将军稳步向巴黎挺进。勒克莱克将军十分感激海明威为他提供的情报。情报的准确性使他缩短了攻占巴黎需要的时间。
事后,勒克莱克将军曾对戴高乐将军说过,是海明威的情报拯救了千百个法国人的生命,也使他的作战时间大大提前了。
勒克莱克猛攻巴黎的时候,海明威的游击队不断壮大,就像涂了蜜糖的粘蝇纸吸引了大批苍蝇,队伍从10多个人迅猛地扩展到了200多人。
海明威用正当和不正当的各种手段为他的部下都弄到了一辆摩托车,使他的部队摩托化。他学会了领取成车的汽油和酒的高超本领。
比克正南方的一个村子里有一小股做垂死挣扎的纳粹士兵,他们有可能阻碍法军部队的前进。得到消息后,勒克莱克将军命令海明威率领他的游击队去攻占这个村子。
海明威在一间棚屋里部署他的军队,其中有保卫祖国的法国人,有从纳粹本国、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逃亡出来的难民。这些年轻人都很勇敢,不怕牺牲。他下令突破左岸,他们全部英勇向前。这一仗旗开得胜。
海明威的游击队不是正规军,他的战斗行动也不属于正规战争的组成部分,但是这位传奇人物已经成为枫丹白露的保卫者而名垂青史。
当勒克莱克将军的部队还在塞纳河南岸激战时,海明威已经率领着他的游击队悄悄溜进城里,在凯旋门附近奋勇打击敌人。
海明威的部队作战英勇,他们稳扎稳打,逐步挺进到他熟悉的一家叫做里兹的老饭店。他带领非正规军的游击队员,占领了这家久已因为窖存美酒而出名的旅馆。
海明威还叫人在门口贴上一大张告示,通告全体解放巴黎的战友。告示上写道:“海明威占领了这家旅馆,地窖里的好酒喝不完。”
巴黎解放了,到处是一片欢歌笑语。
在巴黎的祝捷之夜,一个20岁左右的游击队员紧紧握住海明威的手说:“老伯,将军,你的仗打得真漂亮,真叫我们大开了眼界!”
美国陆军也同意这种看法,他们无法否认海明威对战争的贡献。他的效命意义崇高而又很得当。但是,他们却附带上了某种明确规定的惩戒性意见。他们认为,战争是职业军人的事;战地记者的任务只是观察和报道,他们不该参加战斗。
按照日内瓦公约规定,战地记者一律不得携带武器。海明威不但带了武器,还未经许可、无人授权就私自参加战斗,并且率领了一支未曾正式入伍、没有军人纪律、未曾受过训练的游击队。
为此,从理论上说,海明威触犯了日内瓦公约的规定,应当受到军事法庭的审判。
第三军军法部门和总检察署联合审理了“海明威案件”。审问进行了两个多月,但是毫无进展。
“你见过欧内斯特·海明威手里拿枪吗?”
“没有,但是他拿过铅笔。”
“你曾见过欧内斯特·海明威射击吗?”
“看见过。”
“在哪里?”
“他给我弟弟射(摄)了一张照片,我打算寄给母亲的。”
“欧内斯特·海明威是否想把你编入他的部队?”
“什么部队?因为他是我的朋友,我才跟他走的。”
“你看见海明威打死过人吗?”
“看见过。”
“请把细节讲述一遍。”
“这事发生在巴黎近郊的树林里。一个男人,是个德国人,带着枪躲在一棵树后面。海明威和他格斗,把枪夺了过来,扔在一旁。他把那人紧按在树桩上,那个纳粹分子给按死了。”
军事法庭的审问人员对海明威的游击部队进行了单独的审问,但是海明威的形象早已经深入人心,坚决支持海明威的人不想让他受到军事法庭的惩罚,所以对提出的问题尽作些无关紧要的回答。
就在军法部门和总检察署对海明威进行调查的时候,他早已离开巴黎,前往德国。海明威打算迎面碰上希特勒,亲自捉住这个战争的罪魁祸首呢!可惜,他最终没能到达柏林。
查不到海明威的犯罪证据,军法部门只好把“海明威案件”暂时搁置一旁。他们所得到的问讯结果如出一辙,这些男男女女的口供好像是串通过一般,除非严刑拷打,否则无法改变。
“对于像海明威这个看起来是凭自己的想象力来求得战争胜利的人,应该不予追究。”
艾森豪威尔将军设法维护了海明威,说军务部长最好去清算罪有应得的纳粹分子的罪行。
军事法庭对海明威的审讯就此作罢。而这个时候,战争也进入尾声。
表彰大会上,美国陆军部授予海明威一枚青铜星奖章,以用来表彰他的作战英勇,并表彰他在朗布依埃战役中提供情报的功绩。
海明威的一生都与战争分割不开,他亲自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写下了《太阳照样升起》,称自己那一代人为迷惘的一代。
30年后,当他身上的旧伤疤都已经结疤脱落的时候,海明威又主动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而这个时候,他身上又填满了许多新的疤痕。
海明威的身上伤痕累累,肌肉处处发酸,动一动浑身就疼痛。但是这些对他来说,都不算是什么。
真正让海明威心痛的是战争,是在战争中失去家庭的无数孩子,他们还那么小,却为战争所卷入,成为无家可归的孤儿。
海明威的心在滴血,却又无可奈何。他只能拿起手中的笔,将战争的罪恶揭露,书写下一段段脍炙人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