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呼伦湖

呼伦湖又名达赉湖,位于中国的东北边陲,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的新巴尔虎左旗、新巨尔虎右旗和满洲里市之间的大草原上。湖面为略呈东北

—西南向的平行四边形,长 80 公里,宽约 35 公里,周长 375 公里,湖水面

积为 2 000 平方公里,蓄水量为 111 亿立方米,最大水深为 8 米,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微咸水湖,它与草原南部、中蒙国境线上的贝尔湖,被人们称为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一对姐妹湖。

呼伦湖位于温带半干旱地区,东部有大兴安岭阻挡了从海洋吹来的潮湿气流,西部又邻近蒙古高原,大陆性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仅 0℃左右,气温年较差高达 58~68℃。湖泊于 10 月中、下旬即可出现岸冰,到 11 月初全

湖开始封冻,次年 4 月中旬到 5 月上旬方解冻,封冻期最大冰厚为 1.3 米。月平均水温以 7 月份最高,为 20~23℃。年降水量 230~350 毫米,多集中在 7~9 月;蒸发量为 1400~1800 毫米。

图 17 呼伦湖位置示意图

注入湖泊的河流主要有两条,即自西南流入的克鲁伦河和从东面注入的乌尔逊河,这两条河流水量变化较大,汛期洪水滔滔,而 10 月至次年的 4 月水枯冰冻,入湖水量不多。位于北部的穆得那亚河是湖的唯一出口,湖水

经此河汇入海拉尔河后再入额尔古纳河,是黑龙江源流之一。后因建设扎赉诺尔煤矿,1958 年始将穆得那亚河堵截,切断了湖水的外流通道。1971 年又重新开挖了一条与海拉尔河相通的新开河,湖泊方有出口。在出口处建有闸门,这样呼伦湖就成了一个人工控制的湖泊。

据史料记载,呼伦湖的面积唐代最大,唐书称为俱伦泊,元《秘史》称它为阔连海子,清《一统志》则改称库楞湖。由于受气候变迁的影响,湖面有过多次升降,总的变化乃是水位上涨的年份多于下降的年份,水面有扩大的趋势。如 1906 年呼伦湖长约 30 公里,1926 年增至 75 公里,1929 年开始收缩变小,1939 年又扩大。据调查,从 1906~1972 年的 65 年中,有 37 年水位上涨,13 年水位平稳,15 年水位下降。具体地说 1939~1956 年的 18 年中,水位共上涨 3.05 米,平均每年上涨 0.169 米;1956~1962 年的 7 年

中,水位共上涨 3.45 米,平均每年上涨 0.51 米,湖泊的面积与蓄水量也有了相应的变化(表 6)。

自 1966~1972 年的 7 年中,水位仅下降 0.15 米,平均每年下降 0.021 米。湖泊水位增减的主要原因是降水量的变化,引起了入湖地表及地下径流量的增减。如 1962 年以前年降水量较多,每年都在 300~400 毫米以上,1972 年降水量却只有 224.6 毫米,而蒸发量为 1756 毫米,为降水量的 7.8 倍。

呼伦湖水域辽阔,鱼类资源丰富,鱼的年产量达 1800 万斤左右。乌尔逊河中游的乌兰泡,水生植物极为丰富,成为鲤、鲫鱼的主要产卵场所。湖水营养盐类含量较高,水质肥沃,适宜浮游生物的繁殖。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