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者”导弹与“飞毛腿”导弹

  1. 爱国者导弹

“爱国者”地空导弹属美国第四代导弹, 1980 年服役,海湾战争中首

次实战应用。该导弹弹长 5.3 米,弹径 0.41 米,翼展 0.87 米,弹重约 1000 公斤,最大飞行马赫数 3~3.5,战斗部重 68 公斤,作战半径 3~100 公里, 作战高度 0.3~24 公里。发射方式为四联装箱式倾斜发射,每个火力系统单元以连为单位,每连有 5~8 辆发射车和 4 部雷达车、指控车、电源车及天线车,以及 20~32 枚待发导弹。“爱国者”设计单发命中率为 80%,实际使用时很多情况下都高达 90%以上,大大高出设计和试验要求,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问题还要从两方面来分析:首先,“飞毛腿”B 是前苏联 60 年代研制的第二代出口型地地战术导弹,它技术水平比“爱国者”差了两代。该型弹没有抗于扰能力,弹道一经确定和发射,就无法改变,加之弹体过大,速度又低,飞完全程需 5~9 分钟,这对拥有先进预警能力的美国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所以“飞毛腿”在“爱国者”面前权当靶标了。

其次,“爱国者”之所以成为“飞毛腿”的克星,本身也非平庸之辈, 和其他地空导弹相比,它有三大优势:一是有一个先进的预警和引导系统。除 DSP 预警卫星外,它还首次采用了一部 AW/MPQ-53 型多功能相控阵雷达, 其探测距离达 150~160 公里,可完成搜索、识别、跟踪、照射目标、制导导弹和电子对抗等多种任务,一部雷达相当于 9 部雷达的功能,它可在 120°

扇面内监视 100 个目标,同时跟踪 8 个目标和向 3 枚导弹传送中段制导指令,

并对 3 枚导弹进行末制导,拦截 3 个来袭目标;二是制导体制先进。它采用了指令与半主动寻的复合制导的方式,提高了制导和抗干扰能力;三是组配紧凑,机动性好。“奈某”Ⅱ和“霍克”导弹的零部件达 30000 个之多,而

“爱国者”还不到 3000 个,组成单元也很少,自动化程度相当高,作战时一

个火力单位只需 3 人。2.“爱国者”导弹怎样拦截“飞毛腿”

1991 年 1 月 21 日 10 点,一枚改进型“飞毛腿”B 式地地战术弹道导弹拖着长长的尾焰,从伊拉克中部地区发射长空,很快就穿过大气层,进入攻击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的飞行弹道。16 秒钟以后,一颗运行于 300 多公里高空地球静止轨道的美国 DSP 导弹预警卫星紧急报警,带有高灵敏度红外扫描器的红外望远镜开始跟踪“飞毛腿”导弹的喷焰,同时用带望远镜的高分辨率可见光电视摄像机进行跟踪拍摄,并实时将导弹的飞行轨迹和飞行速 度、方向、弹道倾角及位置等向地面站传送。设在澳大利亚的美国空间指挥基地和设在本土的美国航空航天司令部同时接收到 DSP 导弹预警卫星发送的“飞毛腿”导弹弹道参数,经地面站计算之后,迅速将“飞毛腿”导弹的飞行弹道和弹着点发往沙特的“爱国者”导弹发射阵地。阵地指挥控制中心立即命令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开机,搜索、捕获、跟踪、识别来袭导禅,结果,

在 100 多公里处发现目标。根据相控阵雷达所测得的数据,经与卫星提供的数据进行相关比较和精确计算后,将拦截“飞毛腿”的最佳飞行弹道预置为操纵程序,输入“爱国者”导弹的制导装置(此时,“飞毛腿”导弹无法感知已被美军跟踪,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弹道,只能按既定轨迹飞行)。

所有地面准备工作完成之后,指挥中心命令发射,“爱国者”导弹以 38

°倾角升空,并按预置程序改变飞行弹道。同时,地面相控阵雷达继续追踪飞行中的“爱国者”,并据实飞状况适时发出指令,修正飞行轨迹。当“爱国者”进入末段飞行时,其弹上半主动“自动寻的头”开始工作,并实时将它所捕捉到的“飞毛腿”弹道参数反馈给地面指控中心。指控中心根据接收到的相对角偏差数据,经精确计算后,速将修正指令反馈给“爱国者”。“爱国者”按照精确计算的拦截弹道接近“飞毛腿”,当“飞毛腿”闯入“爱国者”20 米杀伤半径之内时,弹上的无线电近炸引信即引爆破片杀伤式战斗部,最后来个空中开花,双双同归于尽。上述过程自始至终在 1 分钟之内完

成,这一天,伊拉克发射了 10 枚“飞毛腿”,有 9 枚遭拦截,成功率达 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