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地战略核导弹的发展

潜地战略核导弹和地地战略核导弹一样,也是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潜地战略核导弹的主要特点是机动性好,生存力高,突袭性强。战后 50 多年来,世界上只有美、英、法及苏联研制了潜地核导弹, 其中,英国基本沿用美国的产品,自己不专门研制。

法国 1964 年开始研制,1971 年研制成功射程为 2500 公里的 M-1 潜地导弹,1974 年研制成功射程 3000 公里的 M-2 潜地导掸,1976 年研制成功弹头威力达 100 万吨梯恩梯当量的 M-20,1985 年又研制成功性能最好的 M-4 潜地导弹。目前正在研究 M-5 导弹。

美国从 50 年代中期开始发展潜地弹道导弹,到目前为止,已研制成功“北极星”A1、A2、A3,“海神” C-3,“三叉戟”ⅠC4、ⅡD5 共三个系列六种型号的潜地弹道导弹。60 年代中期以前装备的“北极星”导弹现已退役,该型导弹最大射程 4600 公里,导弹威力 3×20 万吨梯恩梯当量,圆概率误差

1500 米。1971 年开始装备的“海神”导弹主要装备“拉裴特”级核潜艇,它

总长 10.36 米,总重 29.5 吨,射程 4600 公里,圆概率误差 560 米,分导弹

头数量为 10 个,导弹威力为 50 万吨梯恩梯当量。“三叉戟”ⅠC 型导弹主要装备“俄亥俄”级核潜艇,每艇装 24 枚(在这之前,所有弹道导弹核潜艇均装 16 枚导弹)。1988 年 12 月 17 日,“三叉戟”ⅡD5 型导弹服役,首次

装备“田纳西”号(SSBN-734)核潜艇,每艇装 24 枚。“三叉戟”Ⅱ型导弹是目前世界上射程最远(11000 公里),命中最高,圆概率误差仅 90~120 米,分导弹头最多(14 个)的一型性能十分先进的潜射弹道导弹。

苏联和美国一样,也是 50 年代中期开始研制潜地弹道导弹的。60 年代初期,苏联仅有 SS-N-4 和 SS-N-5 型导弹,当时还没解决水下发射导弹的问题,所以要浮出水面发射。SS-N-5 导弹长 13 米,起飞重量 18 吨,最大射程仅 1400 公里,圆概率误差高达 2800 米。60 年代末期发展的 SS-N-6 导弹, 性能有很大提高,射程几乎增大一倍,为 2400 公里,圆概率误差减小到 900 米。70 年代开始注意提高导弹的射程,当时服役的 SS-N-8 系列导弹最大射程已达 9100 公里,圆概率误差只有 450 米(SS-N-8Ⅲ)。到 70 年代末期, 开始注意分导式多弹头的 SS-N-18 型导弹。同时,也在 Y-Ⅱ级潜艇上装备了第一枚固体燃料 SS-N-17 型导弹。SS-N-18Ⅲ最大射程 6500 公里,已能够携载 7 个分导式弹头。80 年代中后期分别装备使用的 SS-N-20 和 SS-N-23 是苏联性能最为先进的潜地导弹,其中 SS-N-20 导弹全长达 15 米,起飞重量约60 号,三级火箭助推,分导弹头数为 6~9 个,最大射程 8300 公里,圆概率误差 500~560 米。